教養與教育裡的困境,當我做不到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看過許多教養與教育文。有些家長往往能對孩子很好,卻轉身抱怨父母。有些人照顧父母,卻轉身向朋友抱怨。有些人充滿愛,卻偶爾會對伴侶、手足與孩子爆炸。
我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我也會這樣?我尤其不能理解,為什麼我不會對學生發怒,卻偶爾會跟孩子使性子?
在「宣稱愛」與「實踐愛」中,有一種落差。落差的原因,也許來自於我們尚未修復。過去被嚴苛對待的方式,變成對自己的苛刻,變成對完美的渴求。我身邊人或多或少有類似的原則,沒有9.5分把握,絕不出手。(實際上,我自己就是……)
所謂嚴苛,也許只是過去一句話。「這個你也不會喔~~」、「也沒有多好啊~~」。或者是鞭笞你的錯誤,在大庭廣眾下丟你考得差勁的試卷,甚至是真實的體罰。少一分打一下、不及格打幾下,那冷言冷語,搭配一臉輕蔑,我都曾遭遇過。寫出文字的當下,我可以感受情緒在心中奔騰。(這樣不夠完美的自己,日後怎麼可以出手呢?!我曾在心裡問過自己千百次)
我可以真實的信任書標所說「你的存在就是美好」(藉由努力調整自己接受他人,也是對完美的追求吧!),卻很難信任我的存在就是美好。我曾對著幾個人說「你的存在就是美好」、「你不需要做任何事就很美好」,除了我六歲女兒開心接受,其他成人聽到的第一個反應都是掉淚。
因為那不是我們感受到的。
我們在頭腦裡認知「你的存在就是美好」,也對別人這麼說,可是進不去心裡,「我」的存在就是美好?是嗎?
也許是大聲吶吼,才不是呢!或是低聲否認,不是,我不是這樣被對待的,我的存在才不是美好。
互助諮商講被冰凍的需求,讓我沒有能力把批評與建議分開來。我有時覺得像是誤闖公路的小兔子,被車頭燈一照,我就僵在那裏了。
我沒有能力分辨、沒有能力處理,就是僵在那裏。
任由過去的批評一湧而上,把自己批得體無完膚。
我花了幾年的時間,才知道為什麼還是會對小孩、家人生氣。在宣稱愛與實踐愛的過程中,那總會從縫隙滲透出的煩躁、不滿與憤怒,與我自身的挫折、自責等糾結密切相關。直到我的夥伴在互助諮商時對我說,「我已經很好了」,我總會大哭。(我的頭腦會辯駁,明明不夠好……)
直到我發現自己有個被冰凍的需求,追求某種樣態的完美,以及伴隨而來無名的情緒與自卑,我才更認識自己。(該死的完美追求,確實讓我愈來愈好,但也讓我畏縮)
走了很長的路,我才有動力翻開這本《不完美的禮物》。
時間學苑是一個引導大眾進行「經濟思辨」的教育品牌,期待透過跳脫學院的經濟學理論,帶領大家思辨生活裡的經濟議題,也讓大眾認識「生活經濟學」的運作,成為培養個人金融素養之底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近期的書市主流是認知情緒,我的blog也有個「寶寶情緒詞指認」的類目。但坊間同時有另一種思考角度——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一直在想這中間的關係是什麼? 向左走?向右走?不是這樣吧?! 先說坊間有些情緒繪
為了開啟孩子們對寫作的不同認知,今天嘗試由說故事與聽故事來切入。我跟大家說了一個求學時候的故事,先鋪陳升學壓力下的背景,慢慢的把細節放入。孩子們在聆聽時,不自覺的加入敘事,講述許多他們從親友處聽來的故
認識學思達已經兩年,因為忙著手邊的實驗教育,從沒有實際觀課的經驗。上網爬了文章、看了影片,也潛水在學思達的社團裡,默默吸收著養分。等到終於鼓起勇氣,決定去觀輝誠老師的課,結果……(就沒機會了XD)成全
  老梅的街道狹窄,我們驅車在巷中繞了一回。是,我們沒走錯(雖然小小迷路……)。這Google map上有地標,卻沒有詳細地址的Ipower就在這裡。 我在實驗教育師訓裡遇見了一個大男孩宇倫,也聽了幾
我參加實驗教育師培已經半年了,女兒久聞其名,從沒有見過「媽媽到底在做什麼事」的機會。心裡一直想著有機會要帶她看看,但課程大多是媽媽心靈補給時間,所以就另外找機會。 大著膽子帶女兒去了我提案的第四次課發
如果不是在教育上特別留心或者經濟許可,對低年級體制內的學生來說,也許較少有實行專題的可能。但我從來相信只要有信任、引導與鷹架,孩子能做的超出想像。沒有懷疑(不管是我的學生或孩子)。  來自荷蘭的耶拿老
近期的書市主流是認知情緒,我的blog也有個「寶寶情緒詞指認」的類目。但坊間同時有另一種思考角度——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一直在想這中間的關係是什麼? 向左走?向右走?不是這樣吧?! 先說坊間有些情緒繪
為了開啟孩子們對寫作的不同認知,今天嘗試由說故事與聽故事來切入。我跟大家說了一個求學時候的故事,先鋪陳升學壓力下的背景,慢慢的把細節放入。孩子們在聆聽時,不自覺的加入敘事,講述許多他們從親友處聽來的故
認識學思達已經兩年,因為忙著手邊的實驗教育,從沒有實際觀課的經驗。上網爬了文章、看了影片,也潛水在學思達的社團裡,默默吸收著養分。等到終於鼓起勇氣,決定去觀輝誠老師的課,結果……(就沒機會了XD)成全
  老梅的街道狹窄,我們驅車在巷中繞了一回。是,我們沒走錯(雖然小小迷路……)。這Google map上有地標,卻沒有詳細地址的Ipower就在這裡。 我在實驗教育師訓裡遇見了一個大男孩宇倫,也聽了幾
我參加實驗教育師培已經半年了,女兒久聞其名,從沒有見過「媽媽到底在做什麼事」的機會。心裡一直想著有機會要帶她看看,但課程大多是媽媽心靈補給時間,所以就另外找機會。 大著膽子帶女兒去了我提案的第四次課發
如果不是在教育上特別留心或者經濟許可,對低年級體制內的學生來說,也許較少有實行專題的可能。但我從來相信只要有信任、引導與鷹架,孩子能做的超出想像。沒有懷疑(不管是我的學生或孩子)。  來自荷蘭的耶拿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現在的小孩才會變得脆弱,不堪一擊,因為從小到大,他們就是想什麼得什麼,一得不到就鬧情緒,然後有情緒病。 雖然我也反對我媽那種虐待式教養,但兩者比較,我覺得還是像我這樣教養出來的孩子,比較好些些。 話說我的下屬,1995年生,也都快30歲了,一事無成,日日渾渾噩噩,寫一封信仍然寫2023年,因為是
Thumbnail
承認自己是個壞掉的孩子,大人總是希望著下一代可以過得好,或者可以超越他們,有時候會常常聽到他們給予我們各種建議,當有一天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卻又會被批判或者溝通很難達成共識,明明是想要在父母心中獲得信任,但似乎只有感受到被指教,所以得到更多的是不信任的感覺,然後重複這個模式,直到有天開始發現不對勁
Thumbnail
但越是不逼小孩,反而對自己的要求會更嚴苛。我自己很有感觸。 家裡人對自己沒什麼要求,反倒是自己快把自己期望放得很高,好像不做點什麼就會對不起他們一樣,這樣其實給自己壓力很大。 別人是父母給孩子壓力,我們這樣子是自己為難自己。 明明父母也是希望孩子開心,卻不停的想往上爬,因為他們對自己的寬恕,而感到愧
Thumbnail
【你有教育專業嗎?】 「我們是充滿愛的教育,但不是愛的教育。」充滿愛的教育有原則和界線,而非無止境的包容。原來在缺乏專業之下,愛的教育會變成以愛為名的教育,我回想起過往總會過度討好、過度同理學生,因此當學生不如我所預期時,我會陷入對自己的極度失望。其實,靠著熱情與直覺去對待孩子是危險的。
Thumbnail
時常聽到許多家長都會抱怨小孩講一次兩次都無法改進缺點,甚至設定第三次講不聽就會直接打下去的規定,每次聽在我耳裡都為孩子感到心疼,忍不住告訴這些家長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願意做,可能是沒有「能力」做到,或是還沒有找到有效的方法去持續執行,而身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做的並不是打罵,而是去找出孩子做不到的原因
親愛的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並不羞恥。但是當你做自己的時候,別人並不理解你在蓄養著是什麼樣的能量,只有當你不斷地紮根,深入土壤,愛自己,吸收你所需要的養分,那麼在那一天綻放自己的天氣中,你會看見你的芬芳,你的綻放,為眾人所帶來的是超於期待的美麗。接受當下的你所需要的階段,這就是你
Thumbnail
在育兒的過程中,父母和社會經常以成人的標準來衡量孩子的「優劣」,這種觀點認為孩子的行為和表現,應該符合某些既定的標準和期望。 然而這種觀念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實,對孩子來說,他們的行為不過是自我的直接表達,無關乎成人定義的「好壞」。因為孩子的天性和成長階段,使他們的行為更為直接與率真,只是在大人
Thumbnail
「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表達關懷,實則會傷人,最常出現在親子關係中。父母若時常在叮嚀孩子或給孩子建議後,加上一句:「我是為你好」時,往往令孩子感到窒息。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背後傳遞的訊息常是:「你不懂, 我比你懂有經驗,你要聽我的」,這會讓一個準備獨立的孩子,感覺到被否定。然而,這句話背後,常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現在的小孩才會變得脆弱,不堪一擊,因為從小到大,他們就是想什麼得什麼,一得不到就鬧情緒,然後有情緒病。 雖然我也反對我媽那種虐待式教養,但兩者比較,我覺得還是像我這樣教養出來的孩子,比較好些些。 話說我的下屬,1995年生,也都快30歲了,一事無成,日日渾渾噩噩,寫一封信仍然寫2023年,因為是
Thumbnail
承認自己是個壞掉的孩子,大人總是希望著下一代可以過得好,或者可以超越他們,有時候會常常聽到他們給予我們各種建議,當有一天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卻又會被批判或者溝通很難達成共識,明明是想要在父母心中獲得信任,但似乎只有感受到被指教,所以得到更多的是不信任的感覺,然後重複這個模式,直到有天開始發現不對勁
Thumbnail
但越是不逼小孩,反而對自己的要求會更嚴苛。我自己很有感觸。 家裡人對自己沒什麼要求,反倒是自己快把自己期望放得很高,好像不做點什麼就會對不起他們一樣,這樣其實給自己壓力很大。 別人是父母給孩子壓力,我們這樣子是自己為難自己。 明明父母也是希望孩子開心,卻不停的想往上爬,因為他們對自己的寬恕,而感到愧
Thumbnail
【你有教育專業嗎?】 「我們是充滿愛的教育,但不是愛的教育。」充滿愛的教育有原則和界線,而非無止境的包容。原來在缺乏專業之下,愛的教育會變成以愛為名的教育,我回想起過往總會過度討好、過度同理學生,因此當學生不如我所預期時,我會陷入對自己的極度失望。其實,靠著熱情與直覺去對待孩子是危險的。
Thumbnail
時常聽到許多家長都會抱怨小孩講一次兩次都無法改進缺點,甚至設定第三次講不聽就會直接打下去的規定,每次聽在我耳裡都為孩子感到心疼,忍不住告訴這些家長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願意做,可能是沒有「能力」做到,或是還沒有找到有效的方法去持續執行,而身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做的並不是打罵,而是去找出孩子做不到的原因
親愛的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並不羞恥。但是當你做自己的時候,別人並不理解你在蓄養著是什麼樣的能量,只有當你不斷地紮根,深入土壤,愛自己,吸收你所需要的養分,那麼在那一天綻放自己的天氣中,你會看見你的芬芳,你的綻放,為眾人所帶來的是超於期待的美麗。接受當下的你所需要的階段,這就是你
Thumbnail
在育兒的過程中,父母和社會經常以成人的標準來衡量孩子的「優劣」,這種觀點認為孩子的行為和表現,應該符合某些既定的標準和期望。 然而這種觀念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實,對孩子來說,他們的行為不過是自我的直接表達,無關乎成人定義的「好壞」。因為孩子的天性和成長階段,使他們的行為更為直接與率真,只是在大人
Thumbnail
「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表達關懷,實則會傷人,最常出現在親子關係中。父母若時常在叮嚀孩子或給孩子建議後,加上一句:「我是為你好」時,往往令孩子感到窒息。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背後傳遞的訊息常是:「你不懂, 我比你懂有經驗,你要聽我的」,這會讓一個準備獨立的孩子,感覺到被否定。然而,這句話背後,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