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吃什麼?假日去哪玩?每當你有任何疑問時,會先尋求別人的意見?絞盡腦汁自行解決?或者拜一拜無所不知的全能大神,Google?這些因為有需求,而需要尋找資訊來滿足需求的行動,被稱為「資訊尋求行為」。而前述需求、尋求,以及後續整理、利用、分享資訊等行為則統稱「資訊行為」。
│有神快拜:數位提問法
除了Google之外,在
批踢踢實業坊(簡稱PTT)Gossiping八卦板中的問卦、討論等,也屬於資訊行為的範疇。「
鄉民」有問題就提出,等待「神人」回答。這些隔著螢幕進行的對話成為現代人的主要互動方式之一;PTT掛了會使許多人發出哀號,甚至成為網路新聞的報導重點之一。有趣的是,這些在網路上回答問題的人通常不會收到實質報酬,提問者卻因此受益。而其他社群成員,往往無論是否參與討論過程,皆可以無條件地得到從疑問到解答的完整資訊。
註:「鄉民」為網路用語,指活躍參與網路社群、會網路積極留言與其它使用者互動的社群使用者。
Photo by Przemyslaw Marczynski on Unsplash
無條件的分享資訊使他人受惠,是虛擬社群互動關係的基礎。透過提問、回答、閱讀並參與討論,社群成員因此感到認同與歸屬,並對社群產生信任與情感連結。在討論過程中,資訊在多人的補充下逐漸趨向完整,知識在分享中被傳遞,甚至產生新的想法。
虛擬社群中的資訊分享行為不僅有益於資訊的發展與流通,對社群成員也大有好處。不少鄉民最初加入像PTT這類討論社群時,可能參與情形不甚熱衷,但一次次目睹「紫爆」的討論串後,感受到分享資訊的魅力,就會逐漸成為提供資訊的一方,促進資訊流通。在社群網站中建立出信賴感,樂意貢獻資訊與知識,是社群長久經營的重要動力。
註:「紫爆」為網路用語,指PTT上一篇文章同時被十萬人次以上觀看時,文章標題會在網頁中以紫色呈現,故將網路使用者熱烈討論的議題稱為「紫爆」。
│學海無涯:圖書館提問法
在網路資訊蓬勃發展的同時,相信你會有一個疑問:Google大神、PTT這麼好用,我還需要圖書館嗎?無論你的答案是什麼,圖書館早已感受到這莫大的危機,並將目光放眼到資訊行為另一個同樣普遍的情境──休閒娛樂。
Google或許可以告訴你最近的照相館在哪裡、PTT能提供各種腳架與鏡頭的分析,但想知道如何按部就班地構思角度、調整光圈,就需要經過組織、有條理呈現知識的書籍。圖書館如今提供的不是如同搜尋引擎般單純回答問題的服務,而是經過規劃、可符合不同階段資訊需求的服務。若是有高技術含量的深度休閒,諸如健行、登山、攝影等,需要經過長時間練習才能學會並享受過程的休閒行為,更是如今圖書館的服務主力。
與其坐在電腦前,思考應該搜尋「鏡頭 推薦」或「攝影 初學」,不如到圖書館走走,或許可以找到「攝影技巧初學」等更符合你需求的資訊。
Photo by William Bayreuther on Unsplash
│醍醐灌頂:人際提問法
除了使用搜尋引擎與圖書館等工具滿足需求,人際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也是資訊行為重要的一環。「晚餐吃什麼」這等宇宙第一難題不是任何工具能回答你的,和你一起在街上苦惱的同學、同事才是最好的諮詢對象。
面對複雜問題時,人與人間常出現協作資訊行為,也就是為了共同的目標,透過共同瀏覽、檢索、取得或組織資訊,最後一同解決問題。當你問同學、同事「晚餐吃什麼時」,你們可能有不同的協作模式。例如:一、由意見領袖決定「吃燒烤」,大家開始各自尋找燒烤店;二、共同分工與合作,大家一起討論出來「吃燒烤」,然後一起尋找燒烤店;三、形式上的合作,一部分的人決定「吃燒烤」,另一部分的人尋找店家,還有一部分的人等著吃。
研究發現前述三種合作模式中,第二種的效果最好。合作者對任務的理解比較完整,對成品的滿意度也較高。這種透過合作而完成的資訊行為不只與搜尋、整理資訊的能力相關,實質的合作與分工更是能否達成任務的關鍵。在協作資訊行為中,溝通工具的使用也有助於促成合作,在處理任務之餘進行社交,也有助於增進組員情感,提升向心力。
│恆河沙數:未知提問法
資訊行為會隨著問題與目標的不同而出現差異,行動者的特性、喜好、人際關係也是常見的變因。當你有資訊方面的需求時,先別急著打開電腦或手機,想想不同的資訊管道,比如書、比如坐在你身邊的人、比如你的記憶,或許可以獲得意料之外的完美解方。
參考文獻
- 林珊如(2005)。深度休閒與資訊行為研究,圖書資訊學刊,3(1/2),15-22。doi: 10.6182/jlis.2005.3(1.2).015
- 楊琬琳、蔡天怡(2018)。合作情境中師資培育生教案發展之協作資訊行為,圖書資訊學刊,16(1),109-139。doi: 10.6182/jlis.201806_16(1).109
- 蔡至欣、賴玲玲(2011)。虛擬社群的資訊分享行為,圖書資訊學刊,9(1),161-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