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讀書誌:《當「崛起中國」遇上「太陽傘」 - 透視廿一世紀兩岸三地新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時局昏暗,仍要繼續讀書。不單為解憂,更為日後行動找尋理據,篤定志向。

筆者確實對這本新書(《太陽傘》)投入了一些感情,因為「她」應對時局,也源於「她」的封面設計。

raw-image

作者林泉忠博士在《太陽傘》出版前,曾經在facebook陳列出好幾個不同的《太陽傘》封面設計,並徵詢網友們的意見。筆者大膽地提了一些想法。最終拍版的封面設計並非筆者所心議,卻是最「安全穩健」的一個。成書在手,想起這次「參與」,竟然感受到某種沾光的虛榮。

《太陽傘》其實算不上是一本全新著作。她的前身是2017年出版的《誰是中國人:透視臺灣人與香港人的身份認同》(《誰是中國人》)。作者把上述著作的文章修訂,改寫部份內容及註釋,故此作者稱《太陽傘》為《誰是中國人》的「學術版」。也許筆者曾經閱讀《誰是中國人》,然後再讀《太陽傘》,只覺內容豐富了一點,未至於學術「腔」。

為何《太陽傘》值得讀,並且值得此時此刻讀?


「太陽傘」是甚麼?是台灣的「『太陽』花學運」結合香港的「雨『傘』運動」而成。至於甚麼是「崛起中國」,不花唇舌了。作者曾花上時間心血,鑽研港台兩地居民的「身份認同」課題,例如其形塑過程、背景分析等,對時下局面有提醒作用。

此話何解?筆者在面對各種有關《逃犯修訂條例草案》的討論中,常常面對一些質詢(1):為甚麼作為中國人,對自己的國家如此百般刁難、肆意貶損,卻處處袒護帶著殖民原罪的香港?當然,筆者亦會向對方;那群盲目認同黨國的人,提出相似質疑。這些口角爭執很障眼,令人忽略「身份認同」這個背景脈絡,《太陽傘》正好細說、探討這個課題。不要以為「我是否中國人?」這個問題很容易處理,「我」站在甚麼位置,總有其遠近因素,硬生生把一個人套入某類群族認同,自然會渾身不自在。《太陽傘》的附錄是一篇2015年的專訪(2),作者在訪問中有以下的說話,道出了身份認同帶來的矛盾:

如果站在大陸的視角來看,不少人會傾向追問「你為什麼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可是這個角度沒有好好考慮對方歷史、社會和文化變遷的影響,也沒有思考對方的想法的背景裏面有沒有大陸的因素。很有可能是大陸的情況或對台灣政策、對香港政策造成了一些台灣人和香港人不願意將自己定位為「中國人」,可是我們很多大陸的朋友從來不去思考這個問題,總是認為「是你的問題」,這一點相當自我中心主義,無助於解決問題,也不利拉攏彼此的距離。再説,一個人的認同並不決定他的人格和品質,這完全是兩碼事。高唱「我是中國人」的品德未必高,反過來一些被部分大陸民眾貼上「台獨」「港獨」標籤的也許為人處事都很得體、寬厚、懂得關心別人。(190頁)

政治爭拗中,我們容易被憎恨帶領,容易關注如何「修理」對手。若果不介意在同一片土地上,彼此仇視,至死方休,那麼是否了解對方的身份認同,不太重要。況且,「萬一」了解了、體諒了、同理心了,豈不是讓某些「政治不正確」的想法有茁壯成長的機會?

這裡進一步拷問我們:我們著急的是政治正確、權力效忠,還是信仰、信念、復和、良知、人道、理性、事實?

對不起,沒有列出國家民族、中華五千年文明等等口號。

身份認同這個背景脈絡,也許有點抽象。《太陽傘》成書於2018年底,不可能預見香港「反送中」等大型事件,但「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太陽傘》覆述太陽花學運等事件的過程中,竟然與近日「反送中」事件高度相似,甚至「重蹈覆轍」!例如都涉及世代矛盾、由單一議題(反服貿對應反送中)引爆群眾潛在不滿,顯示對中國政府的種種或明或暗的恐懼、同樣委過於反對者被人洗腦(被民進黨或者被「反對派」洗腦)、執政者輕視危機、一再錯判,並且巧合地領導人都處於民意低迷期等等。
歷史不會簡單地重覆,但畢竟真的在兩岸「重覆」了。
矛盾衝突重覆了,但當中的處理手法;尤其值得學習的處理手法,會否重覆?《太陽傘》其中一個章節,提及太陽花學運期間,剛好遇上一個由作者籌劃,有關釣魚臺問題的學術研討會,當時擔任總統的馬英九應邀出席。他不是應邀做一些公關活動,馬英九自己就是國際級的釣魚臺問題(海洋法/國際法)專家,他是到場發表30分鐘貨真價實的學術演講。當時網上有一群自稱「黑色島國青年陣線」的人,呼籲講座當日一起穿黑衣(兩岸的dress code也是如斯接近)到場,「聽馬總統講課」,說得明白一點,即是踢館!在各方協調下,會場外安排了地方進行示威活動,場內的「黑衣眾」謹出現站立並展示標語動作,會場保安一方沒有驅趕,「黑衣眾」也沒有打斷發言。最重要的是:馬英九沒有「潛水失蹤」,直面反對群眾(3),對比香港政治領袖們集體「潛水失蹤」,實在非常不堪!港產AO(4)們的辯才無礙,跑到那裡去了?

若果要雞蛋裡挑骨頭,《太陽傘》詳細道盡港台兩地「身份認同」的歷程,但不包括「崛起中國」的身份認同歷程。也許這個研究不易進行,例如《太陽傘》內引述的多次大型民調,有可能在國內籌辦嗎?受訪者願意言無不盡嗎?這一切都是不易解決的問題。


《太陽傘》的終章,作者指出一個方向:「少一點高調愛國,多一點普世關懷」(211頁)。誠哉斯言!此時此刻,值得細味。

註:

(1) 其實沒有實際存在的一個「人」與筆者互相質詢,只是面對正反論據,不能不易地而處,自己詰問自己。

(2) 專訪林泉忠:中港台的身份認同與普世關懷(上)(端傳媒,2015年9月11日)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50911-opinion-mainland-gaowenbin-linquanzhong/

(3) 《太陽傘》內引述了一個觀點:當時的研判,是太陽花學運不會維持太久,故此馬英九才放膽出席講座(174頁)。

(4) AO,政務主任(Administrative Officer)的簡稱,參《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政務主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關間聞的沙龍
29會員
134內容數
關間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3
2025/04/23
2025/04/17
既然是新嘗試,不宜太早下判斷,理應疑中留情。
Thumbnail
2025/04/17
既然是新嘗試,不宜太早下判斷,理應疑中留情。
Thumbnail
2025/03/07
把粵語藏「庫」於民,首先是民間不缺各種粵語素材,雅俗並存、流行精緻俱備。這些舊典藏既營造氛圍,亦陸續啟發更多人懂得運用粵語發聲。
Thumbnail
2025/03/07
把粵語藏「庫」於民,首先是民間不缺各種粵語素材,雅俗並存、流行精緻俱備。這些舊典藏既營造氛圍,亦陸續啟發更多人懂得運用粵語發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2015年的香港沒幾件國際性的大事,沒有記憶點。 雨傘運動後社會運動後沉寂了,公民社會建立了,我是這麼想信着的。畢竟口號是這麼叫的:傘落社區。讓雨傘運動的精神散落到社區每個角落。 本土主義萌芽十幾年後,經歷雨傘運動的洗禮,終於我們廣泛地關心地方文化、社區歷史,尊重各人的生活方式。至少,當時的我確信如
Thumbnail
2015年的香港沒幾件國際性的大事,沒有記憶點。 雨傘運動後社會運動後沉寂了,公民社會建立了,我是這麼想信着的。畢竟口號是這麼叫的:傘落社區。讓雨傘運動的精神散落到社區每個角落。 本土主義萌芽十幾年後,經歷雨傘運動的洗禮,終於我們廣泛地關心地方文化、社區歷史,尊重各人的生活方式。至少,當時的我確信如
Thumbnail
《憂鬱之島》終了,沉澱一夜,氣密窗外依然刮風飄雨,9度。 這幾年我用過無數方式向大陸人、台灣人、馬來西亞人講述香港發生的事情。革命之火燃燒之時,大家鬧哄哄地忽欲知道世界聞明的國際都巿何以走到這個地步。針對不同群體我精心挑選着詞語,或許未能全盤同意,卻至少勾勒出一套對得起自己的說法。
Thumbnail
《憂鬱之島》終了,沉澱一夜,氣密窗外依然刮風飄雨,9度。 這幾年我用過無數方式向大陸人、台灣人、馬來西亞人講述香港發生的事情。革命之火燃燒之時,大家鬧哄哄地忽欲知道世界聞明的國際都巿何以走到這個地步。針對不同群體我精心挑選着詞語,或許未能全盤同意,卻至少勾勒出一套對得起自己的說法。
Thumbnail
與西方探索者不同,阿潑帶著「台灣的凝視」走進東亞各國。她被迫以「中國台灣省」的身份入境馬來西亞,卻在新加坡被邊境以「來了一個台灣人!」熱烈歡迎。帶著華人的臉孔走在越南、柬埔寨、寮國的公路上,在這幾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度裡,發現「華人」身份的複雜,以及這些國家、普通的人民如何認知「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Thumbnail
與西方探索者不同,阿潑帶著「台灣的凝視」走進東亞各國。她被迫以「中國台灣省」的身份入境馬來西亞,卻在新加坡被邊境以「來了一個台灣人!」熱烈歡迎。帶著華人的臉孔走在越南、柬埔寨、寮國的公路上,在這幾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度裡,發現「華人」身份的複雜,以及這些國家、普通的人民如何認知「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Thumbnail
近來都在看香港歷史相關的讀物,沒甚麼明確的目標,就僅覺得想了解也該了解更多自身歷史而已。地上人口眾多,我會生而為香港人,或許全屬偶然,但我仍想探索這個身份、背景帶給我的意義。神諭說「認識你自己」,我想讀歷史也是認識自己的一種方法吧。 身份認同 政治冷感? 華人精英 守護香港 前途談判
Thumbnail
近來都在看香港歷史相關的讀物,沒甚麼明確的目標,就僅覺得想了解也該了解更多自身歷史而已。地上人口眾多,我會生而為香港人,或許全屬偶然,但我仍想探索這個身份、背景帶給我的意義。神諭說「認識你自己」,我想讀歷史也是認識自己的一種方法吧。 身份認同 政治冷感? 華人精英 守護香港 前途談判
Thumbnail
身為誌傳媒忠粉,早就買咗佢哋出版嘅《開玩笑的夏天》,但就直到最近先開嚟睇。本書作者係00後嘅獨立記錄者,從中國內地移居香港剛好兩年,就遇到反送中運動。運動衝擊到佢對中港關係、身份認同、民主自由等等嘅思考,所以佢選擇去訪問一班擁有中港經驗人士,認為只要雙方建立理解同互信,就可以緩解兩地嘅衝突。
Thumbnail
身為誌傳媒忠粉,早就買咗佢哋出版嘅《開玩笑的夏天》,但就直到最近先開嚟睇。本書作者係00後嘅獨立記錄者,從中國內地移居香港剛好兩年,就遇到反送中運動。運動衝擊到佢對中港關係、身份認同、民主自由等等嘅思考,所以佢選擇去訪問一班擁有中港經驗人士,認為只要雙方建立理解同互信,就可以緩解兩地嘅衝突。
Thumbnail
就算只隔著台灣海峽,我對中國從不自認稱得上真正理解了什麼,論文化論政治論歷史,閱讀許多敘述中國的書籍,我漸漸開始懷疑,倘若書中內容為真,政府該做到怎麼樣的程度,去捏造一段粗糙的「官方歷史」,使人民願意繼續被蒙蔽真相,時至今日,政權絲毫未見被挑戰的可能?
Thumbnail
就算只隔著台灣海峽,我對中國從不自認稱得上真正理解了什麼,論文化論政治論歷史,閱讀許多敘述中國的書籍,我漸漸開始懷疑,倘若書中內容為真,政府該做到怎麼樣的程度,去捏造一段粗糙的「官方歷史」,使人民願意繼續被蒙蔽真相,時至今日,政權絲毫未見被挑戰的可能?
Thumbnail
致謝 微批 Paratext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3159 走著瞧。看似有些挑釁意味的書名,其實是寇延丁的風骨,在面對中國的抓捕時也不屈,面臨了試煉後花了一年閉關恢復,在中國受審的經歷寫成了《敵人是怎麼煉成的》一書,裡頭說明了一個充滿恐懼的國家如何面臨其
Thumbnail
致謝 微批 Paratext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3159 走著瞧。看似有些挑釁意味的書名,其實是寇延丁的風骨,在面對中國的抓捕時也不屈,面臨了試煉後花了一年閉關恢復,在中國受審的經歷寫成了《敵人是怎麼煉成的》一書,裡頭說明了一個充滿恐懼的國家如何面臨其
Thumbnail
雖然用這本書開了個題,但我並不想細講這本書的內容。只能說如有人要了解馬來西亞華人認同的糾葛,這本會是很好的參考。黃錦樹要說的絕不只是馬華文學的定位問題,因為那也是作為馬來西亞華人的認同問題。那種無可厚非的“馬”,以及撇不清的“華”,越想弄明白就越里外不是人。
Thumbnail
雖然用這本書開了個題,但我並不想細講這本書的內容。只能說如有人要了解馬來西亞華人認同的糾葛,這本會是很好的參考。黃錦樹要說的絕不只是馬華文學的定位問題,因為那也是作為馬來西亞華人的認同問題。那種無可厚非的“馬”,以及撇不清的“華”,越想弄明白就越里外不是人。
Thumbnail
「929台港大遊行:撐港.反極權」的活動,今天下午在包含台北在內的幾個主要城市舉行。 ​ 這場遊行,主要是要聲援持續三個多月的香港反送中運動,透過國際力量,支持香港民眾,向中共政權施壓。 今天下午到晚上,我們到台北遊行的現場參與觀察。以下是我們對這場遊行的重點報導。 ​ 1. 深度訪談紀要(之後
Thumbnail
「929台港大遊行:撐港.反極權」的活動,今天下午在包含台北在內的幾個主要城市舉行。 ​ 這場遊行,主要是要聲援持續三個多月的香港反送中運動,透過國際力量,支持香港民眾,向中共政權施壓。 今天下午到晚上,我們到台北遊行的現場參與觀察。以下是我們對這場遊行的重點報導。 ​ 1. 深度訪談紀要(之後
Thumbnail
時局昏暗,仍要繼續讀書。不單為解憂,更為日後行動找尋理據,篤定志向。
Thumbnail
時局昏暗,仍要繼續讀書。不單為解憂,更為日後行動找尋理據,篤定志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