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不生氣的方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生氣時,自律神經裡的交感神經會活絡,心跳血壓同時上升,血管收縮,產生所謂壓力反應,這是生物在面對強敵或危險時的反應,給予「戰或逃」的爆發力,是生存競爭下的關鍵作用,但對生理功能長期的運作是有害的。

生氣時,自律神經裡的交感神經會活絡,心跳血壓同時上升,血管收縮,產生所謂壓力反應,這是生物在面對強敵或危險時的反應,給予「戰或逃」的爆發力,是生存競爭下的關鍵作用,但對生理功能長期的運作是有害的。

我們身體的神經系統分為自主神經跟自律神經,所謂自主神經又稱為運動神經,也就是可以透過我們的意識去操作的,比如你想右手伸向前,自主神經系統就會指揮相關的骨頭跟肌肉讓手往前伸。

相對的自律神經是不需要我們的意識控制,就能自己運轉,比如心跳、排汗、呼吸......等等身體各器官之間互相調節且複雜的功能,又分為交感神經跟副交感神經,兩者互相搭配發揮作用。

不過在所有生理功能中,呼吸是最特別的,他既由自律神經控制,(也就是我們晚上睡覺沒意識時仍然可以有節奏地呼吸),也可以由自主神經控制,換句話說,在清醒的時候,我們也能主動決定呼吸的快慢節奏,這也是許多靈修或保健方法,都強調透過呼吸的控制來影響體內自律神經甚至大腦運作的秘訣。

自律神經失調是許多人因身體病痛不舒服,長期遊蕩在醫院各科別卻找不到具體原因時,醫生會無奈地臆測—或許是自律神經失調?

至於造成自律神經失調的主要原因,一個是看不見的長期壓力,另一個就是看得見的生氣。

生氣時,自律神經裡的交感神經會活絡,心跳血壓同時上升,血管收縮,產生所謂壓力反應,這是生物在面對強敵或危險時的反應,給予「戰或逃」的爆發力,是生存競爭下的關鍵作用,但對生理功能長期的運作是有害的。

有些人很會發脾氣,似乎看什麼都不順眼,跟人沒說幾句話,就會吵起來,這種人除了不快樂之外,對身體的傷害也是很大的。

專家提供的解方無非是「多看別人的優點」或「心理默數到十再說話」……但是這些方法在實際情境下,很難做到,最近看到有位日本醫生小林弘幸提供了幾種具體方法,或許可以參考。他建議被怒氣控制情緒時,先喝一杯水,而且不能一口喝完,必須一點一點慢慢喝,邊喝的時候腦中浮現身體慢慢被水浸潤的感覺,這一方法會讓交感神經鎮靜下來,另一方面水可以刺激腸胃,讓副交感神經活躍也可間接壓抑交感神經。

他也認為顏色是會影響自律神經,所以生氣或焦慮不安時眺望遠方翠綠的景色,也能讓心情平穩,因為綠色會使得副交感神經比較活躍。

其實,最有效的方法,大概就是深呼吸了,這是最快且最明顯可以調節交感副交感平衡的方式。

除了這些生理可操作的方法外,主動「認知」也很有用,也就是要「意識」到自己正在生氣,如果能自覺到自己正在生氣,有一大半怒氣就能被控制。再來就是,知道自己在生氣後,繼續觀察自己在對什麼人或什麼事發脾氣?為什麼自己會發脾氣?

當我們「有意識」地思考並理性的循序回答那些問題後,通常就會冷靜下來,最後就可以問自己:「有必要繼續生氣嗎?」通常情緒就會平穩下來。如果能更進一步大聲說出正面的看法,在語言表達中增加肯定的字眼,就能使負面情緒產生變化,也讓原本不好的記憶轉為正面的記憶,說來很不可思議,但是說出來的語言真的是有魔力的,有些認知療法的研究很明確地呈現如此神奇現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5K會員
2.2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2025/04/27
有時候在家沒事的時候,會到已離巢的AB寶房間,隨意翻閱房間裡面兩面書牆裡的書。 這些書有七成是我沒看過的,有三成是我看過推薦給她們看或者暫時借擺放在她們的書櫃裡的書。 今天隨手翻閱盧建彰導演寫的「感動,才有影響力」居然看到他寫到他們全家都喜歡看球賽的故事裡有提到我:「我以前不懂,以為只是爸爸喜歡
Thumbnail
2025/04/27
有時候在家沒事的時候,會到已離巢的AB寶房間,隨意翻閱房間裡面兩面書牆裡的書。 這些書有七成是我沒看過的,有三成是我看過推薦給她們看或者暫時借擺放在她們的書櫃裡的書。 今天隨手翻閱盧建彰導演寫的「感動,才有影響力」居然看到他寫到他們全家都喜歡看球賽的故事裡有提到我:「我以前不懂,以為只是爸爸喜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當我們談到生氣時,通常會聯想到負面情緒,但事實上,生氣是一種自然的情感,當正確地理解和處理時,它可以成為一個有益的工具。本文將探討生氣的本質、原因,以及如何健康地處理這種情感。
Thumbnail
當我們談到生氣時,通常會聯想到負面情緒,但事實上,生氣是一種自然的情感,當正確地理解和處理時,它可以成為一個有益的工具。本文將探討生氣的本質、原因,以及如何健康地處理這種情感。
Thumbnail
保持冷靜和平和的態度是一種重要的技能,有助於應對生活中的挑戰。 情緒管理規則 - 放鬆身體、冷靜思考、理解他人 身體: 面對挑戰時,釋放身體緊張感,尤其是臉部和肩膀的肌肉。 行為: 遇到挑戰時,停下來深呼吸,冷靜下來後再做決策。 思維: 請記住,他人的行為通常受情緒和狀態影響,不要過分自我投
Thumbnail
保持冷靜和平和的態度是一種重要的技能,有助於應對生活中的挑戰。 情緒管理規則 - 放鬆身體、冷靜思考、理解他人 身體: 面對挑戰時,釋放身體緊張感,尤其是臉部和肩膀的肌肉。 行為: 遇到挑戰時,停下來深呼吸,冷靜下來後再做決策。 思維: 請記住,他人的行為通常受情緒和狀態影響,不要過分自我投
Thumbnail
當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兩者無法達到身體的平衡調節,就可能形成自律神經失調。 除了尋求醫療之外,我們可以用「靜坐」、「靜心」的方式來幫助自己,平衡自律神經。人體受到壓力及威脅時交感神經會過度亢奮,「靜坐」能提升稍顯低下的副交感神經,使自律神經重回和諧。
Thumbnail
當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兩者無法達到身體的平衡調節,就可能形成自律神經失調。 除了尋求醫療之外,我們可以用「靜坐」、「靜心」的方式來幫助自己,平衡自律神經。人體受到壓力及威脅時交感神經會過度亢奮,「靜坐」能提升稍顯低下的副交感神經,使自律神經重回和諧。
Thumbnail
「情緒」可以說是每個人與生俱來就有的東西,高興的正向情緒時常讓我們對於生活感到滿意,然而,遇到讓我們感到生氣的事時,卻可能讓我們感到憤怒、焦慮,越想越氣,也讓生活變得烏煙障氣!
Thumbnail
「情緒」可以說是每個人與生俱來就有的東西,高興的正向情緒時常讓我們對於生活感到滿意,然而,遇到讓我們感到生氣的事時,卻可能讓我們感到憤怒、焦慮,越想越氣,也讓生活變得烏煙障氣!
Thumbnail
破題於我們這次要聊的「不生氣之後,變身有錢人」其實喜怒哀樂,是我們相當常見的情緒反應。但是否我們真的要隱藏自己憤怒的情緒,來達成不生氣的目標呢? 其實我們最重要的,是要能夠知道 為什麼我們要減少,不知所云的發怒 讓自己的怒氣成為自己的,成長動能
Thumbnail
破題於我們這次要聊的「不生氣之後,變身有錢人」其實喜怒哀樂,是我們相當常見的情緒反應。但是否我們真的要隱藏自己憤怒的情緒,來達成不生氣的目標呢? 其實我們最重要的,是要能夠知道 為什麼我們要減少,不知所云的發怒 讓自己的怒氣成為自己的,成長動能
Thumbnail
從科學上來說,無論人或動物,為了避開危險或是保持界線,在身體遇到威脅的時候,先天的機制會自動啟動,憤怒會在杏仁核腦幹附近下緣區域,杏仁核會變得非常活躍,會激發你戰鬥、逃跑等等衝動。然而憤怒並非問題的所在,它是一股強大的能量,可以保護我們免於被利用或虐待的力量。
Thumbnail
從科學上來說,無論人或動物,為了避開危險或是保持界線,在身體遇到威脅的時候,先天的機制會自動啟動,憤怒會在杏仁核腦幹附近下緣區域,杏仁核會變得非常活躍,會激發你戰鬥、逃跑等等衝動。然而憤怒並非問題的所在,它是一股強大的能量,可以保護我們免於被利用或虐待的力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