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這個新環境了嗎?

2019/09/1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孩子跟大人在一個陌生環境,學習新事物的方法,有著許多的不同點。孩子對於世界的認知,像是一個白板依樣,在環境的改變與修飾之下,會慢慢在新的語言與生活方式下,塑造出他們的價值觀,與人的相處之道,還有表達自我的能力和看法。
這些發展,對於大人而言,並非陌生,然而,我們卻很難知道,孩子在遷徙的過程,在面對新的地理景觀與人物,這些新的刺激,孩子有什麼樣的需求,有哪些情緒的轉變,還有大人應該扮演什麼的角色。
其實,孩子有很多的情緒,但「清楚地」表達情緒,讓大人可以理解,不是件容易的事,每個孩子表達的能力不同,學習表達的能力也不一,但是,所有的孩子都會做的,是哭鬧,是在爸媽意想不到的場合崩潰。很多時候,成人也很難理解這些情緒要怎麼處理,常常在面對新環境時,成人也有自己的壓力與挫折,是不容易察覺與面對的。
孩子可能在初期,會很安靜,靜靜地觀察,似乎是在放空,似乎是在思考。你問他們,今天在學校如何?他們總會回答:「我不知道」或是「我忘了」。
可能到了某個無關緊要的事件,孩子會莫名地潰堤、哭鬧,仿若從智人退化成野獸。剛開始,處理的大人會同情孩子,但當一段時間都無法溝通時,大人的怒意可能也會滿溢,接下來,便是一段時間的哭鬧與尖叫。
還記得,我第一次處理這樣的衝突時,恨不得自己往地底鑽個洞。在台灣,我可以在逼近抓狂的邊緣,找外公外婆換手,冷卻跟小孩中間的激烈情緒;但在德國,一切只能自己學習著處理,學習著從不同的事件中思考。
即便因此低潮過,但我一直相信:「孩子絕對有學習處理情緒的能力」、「孩子會慢慢長大,而我也需要不斷地進化」。在某次衝突過後,我對孩子說:「媽媽真的需要你的幫忙,如果我們沒有一起合作,我實在不知道怎麼繼續跟你開心地在一起。」我試著說著自己的困難,我試著用簡單地語言,讓孩子理解。有的時候,這個方法可行,但在孩子腦袋混屯的時候,真的需要簡單的指令,或是讓孩子在角落站著,冷卻自己爆炸的思緒。
每個孩子、每個家庭都需要,也能夠發展出自己處理衝突的方法;然而,我們都要一直不斷地學習,訓練自己在衝突中,理解對方的情緒,了解衝突的癥結。
情緒,是個壓力鍋;然而,面對情緒的衝突,並沒有那麼可怕與痛苦。孩子需要在這些崩潰點,認識自己的情緒,了解生活的規矩,父母需要在這些時候,教育孩子那些在社會環境中所隱藏的潛規則。畢竟,如果連父母都不喜歡的行為,要怎麼期待其他人也能有相同的包容。
在這個新的環境中,孩子也慢慢發展出了洩壓閥:玩耍、音樂、畫畫、手作、烹飪、跳舞、運動;他們對於情緒的認識,就像是學習新的語言一般,絕對沒有完美或是熟練,而是在生活中,知道在什麼樣的狀況下,要用何種方式或話語應對。
也許,我也是在這個過程中,漸漸地長大、反省著自己的缺點、理解自己的不足。與其說是適應了環境,不如說是,我們都在這環境中,找到自己可以往前邁進的軌道,體認到自己努力的成果,在這過程中,喜歡自己的生活。
Gewissen
Gewissen
曾是埋首於疾病、人群與實驗室的兒科醫師。在人生中場移居至一個從未到訪的國家,熱衷閱讀,在三種語言之間找尋自我,目前正在為生活的下一個目標,繼續努力中。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