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讀《溫柔的誕生》:在生命初始之時,讓孩子少一點挫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從九月開始,我們合作式教育社群在竹松社大申請了一個讀書會的社團,選了幾本書共讀,一方面作為我們教育者與父母們的內部進修,一方面也開放給有興趣的朋友們。

我負責第一個月的導讀,同事們幫我選的書是溫尼・考特的《遊戲與現實》。雖然這本書我已經讀了三四遍(包括十年前我幾乎都看不太懂的那一遍),但讀書會的樂趣,就像是跟不同的友伴走進你已經熟悉的小徑裡,偶爾就會有人指出你從未注意到的某個細節。

從全能到幻滅

這禮拜讀書會的進度是《遊戲與現實》的導讀到第二章,主要的內容,在討論新生兒一出生時所擁有的全能幻覺,以及接下來的幻滅。我在這篇文章裡有介紹,在這裡節錄一段:

根據溫尼考特的研究,假如一個人在嬰兒時期有一個整天24小時繞著他轉的照顧者,他可能會覺得自己是全能的。肚子餓了就有吃的,心冷了就有抱抱,無聊了就有人做怪表情逗自己笑,世界和自己彷彿是一體的。

然而隨著小孩逐漸長大,需求越來越複雜而豐富,而且照顧者大概也有點玩膩了(?),並且想起生活中還有各種不得不做的事,這時嬰兒將開始發現這個世界殘酷冷漠的一面。

溫尼考特說,照顧者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協助孩子「安全地」從這種「全能幻覺」中逐漸「幻滅」,瞭解世界不只有心想事成閃閃發亮的部分,更多的是冷漠和不回應──而那是「現實」,我們這麼形容這個世界。

過去我時常在工作坊裡介紹溫尼考特的理論,有時會有敏銳的朋友提出一個問題:

「如果是一出生就被遺棄的嬰兒,也會有這種幻覺嗎?」

在這禮拜之前,我認為這些新生兒很有可能沒有這樣的幻覺。既然這些孩子從來不曾被無微不至地照護過,那就不會有全能幻覺,也就不會有「逐漸幻滅」的機會。我認為這表示溫尼考特的理論不能延伸到這些人身上。

不過,這禮拜的讀書會給了我新的想法。

raw-image

最早的悲劇,最早的幻滅

也許是因為男性把持的學術圈一貫漠視或貶抑女性主體經驗,也可能只是因為生理男性經驗上的侷限,溫尼考特的理論只描述出生之後的嬰兒,而沒有擴及到懷孕及生產過程。

老實說,我在讀《遊戲與現實》的時候,也完全沒有考慮到新生兒在懷孕及生產過程的經驗。所以當我在這次的讀書會裡問出「你最早的幻滅經驗」這個問題時,完全沒有料到有人會追朔到(被)生產經驗。

不過,還好我雖然經驗缺乏(而且我根本就不可能有啊啊啊),但我有讀過書。我立刻就想起《溫柔的誕生》(最早出版於1974年)裡面,費德里克・勒博耶對現代醫學生產環境令人不安的描述。

「這難道不是悲劇?」

raw-image

在工作坊之後,我重讀了《溫柔的誕生》。費德里克・勒博耶在書裡放了這張照片(以及其他幾張新生兒扭曲的臉孔),試圖指出新生兒所經歷的「無人能敵的痛苦」,以及環繞著新生兒的眾多相關成人,對於新生兒痛苦視而不見的態度。

以我家的生產經驗來說,我們從來沒有從新生兒的角度去思考過生產過程──畢竟我們也是第一次,緊張得半死。於是當我讀到費德里克・勒博耶從新生兒的角度設想的描述時,讓我覺得「也太有想像力了吧!」,同時也讓我第一次關注到生產過程中的新生兒經驗

【視覺】
當嬰兒的頭探出來,他張開眼睛。
還困在媽媽身體裡的他,快速閉上眼,小臉寫滿了無法言喻的痛苦。

【聽覺】
一旦嬰兒衝破保護層(羊水),外界喧囂地難以承受。
人生、哭聲,種種細小的聲音扎著這不快樂的孩子。

【觸覺】
粗糙的毛巾、粗糙的表面,甚至是刷子。
喔,如遇荊棘。
這小東西被放進冰冷的金屬器皿裡,當然嚎啕大哭。
而我們,開心地大笑。

【呼吸】
灼傷的感覺愈強烈,愈需要吸進更多新的空氣!這也許就是嬰兒西進第一口空氣的感受。
火焰,比什麼都還要可怕的火焰。
孩子大聲哭喊,拼命想在這惡毒的火焰中,殺出一條生路,吐納呼吸。
生命初始,孩子大聲哭喊著:「不!」

【重力】
嬰兒脫出母體的瞬間,他的腳踝被抓著倒掛在空中!小小的身體裹著溼滑的白色油脂。這樣一抓,老實說,可能會手滑、脫逃、掉落。
所以得緊緊抓牢才好。
好……對誰好?
也許我們看來合理,但孩子呢?
把他吊掛在空中,真的好嗎?
他感覺到無來由的暈眩,像是在惡夢裡,坐著電梯突然從六層樓高的地方,掉落地面。

我們無從知道這些令人不安的描述有幾分真實性,並且其中有些作法已經不再使用(比方說把孩子倒吊起來拍打屁股),但考慮到子宮「全面照護」胎兒的能力,即使勒博耶終究過於誇大,但對我來說,光是從溫暖安全舒適的子宮離開來到這個世界,對我的想像力來說就足夠殘酷。

費德里克・勒博耶說:「生命被狠狠拒絕,在生命初始之時。」

我被勒博耶說服,同意了(被)生產的經驗可能是每個人人生中的第一次幻滅經驗,於是溫尼考特的理論也許得以延伸到每一個人身上。

溫柔的生產,逐漸的幻滅

大概是從電視劇來的刻板印象,對於生產,我也有「把小孩倒吊起來打屁股,讓小孩大哭出來」的畫面。

回想我家小孩的生產過程,護理人員應該是沒有把小孩倒吊過來,包巾應該也是盡可能柔軟的產品,但跟子宮比起來,必然也是相形失色,更別提光線、聲音,以及生產過程中各種必然或不見得必要的刺激。無論如何,我從來沒有如勒博耶那般,從新生兒的角度去考慮過。

在我家小孩出生兩三年之後,我才接觸到溫柔生產的社群,認識了幾個推廣溫柔生產的朋友,以及幾個在家生產的家庭。在我的印象中,他們從女性與新生兒的角度與經驗出發,重新建構溫柔生產的環境。

然而,當我為了寫這篇文章去詳細閱讀網路上溫柔生產的文章時,卻發現大多數的介紹都著重在女人身體的自主權上,而鮮少提到新生兒的權益與(可能的)經驗。

我覺得奇怪,便寫訊息去請教在推廣溫柔生產的朋友(這位朋友也同時推廣兒童人權),她向我解釋,台灣目前在溫柔生產的推廣狀況,連女人的身體自主權都十分艱辛。如果連媽媽都難以決定自己的生產過程,那麼更加弱勢、無法為自己表達意見的新生兒,就更不會被考慮到了。不過,朋友也提到,在國外已經有許多研究與文獻考慮到新生兒的經驗了。

即使如此,溫柔生產的生產環境對新生兒來說無疑是更加友善的。像是盡可能採用柔和舒適的光線、減少不必要的聲響、讓新生兒盡可能多接觸母親,以及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醫療行為。我知道一個朋友選擇不為女兒剪臍帶,讓她的胎盤掛在身上三四天才自然脫落(朋友把胎盤比喻為「行動電源」)。

因為我們不太關心新生兒的經驗,使得我們對新生兒的理解很少,少到我們不太知道新生兒的經驗到底是不是糟糕的,或者到底有多糟。因為那麼缺乏理解,對我來說,接納勒博耶的想像就不是什麼壞事──

假如我們可以減少新生兒可能有的痛苦與恐懼感,為什麼我們不試試看呢?

因為費德里克・勒博耶和許多人的倡議與實踐,將會有越來越多新生兒得以被溫柔地陪伴,好好地度過人生的第一個幻滅經驗。溫尼考特爺爺要是知道了,應該也會覺得開心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盧駿逸的沙龍
661會員
121內容數
我和朋友共同分享、推動「合作式教育」的概念,試著建立由父母、小孩與教育者共同合作、建構的教育場域。在這個寫作計畫中,我想要寫下我在教育現場的記錄及相關問題的思考,希望能讓讀者和我一樣,在繁雜的教育/教養現場得到些微的救贖,且保有討論和省思的空間。
盧駿逸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12/31
從2016年的六月開始,在Vocus(當時還是SOSreader)開始連載,到現在已經整整四年半了。新的一年即將開始,我決定暫時結束在Vocus的這個教育/教養專欄。  
Thumbnail
2020/12/31
從2016年的六月開始,在Vocus(當時還是SOSreader)開始連載,到現在已經整整四年半了。新的一年即將開始,我決定暫時結束在Vocus的這個教育/教養專欄。  
Thumbnail
2020/12/30
個人並不是在真空之中做出選擇,自主必然受到環境的影響。這個實驗想要說明,規則能夠帶來的影響並不總是負面的,只要不要喧賓奪主、不要以太過強烈的設計,去蓋過學習者本身的學習動機與自我要求,就有可能輔助學習者去做到自己想要投入的學習活動。
Thumbnail
2020/12/30
個人並不是在真空之中做出選擇,自主必然受到環境的影響。這個實驗想要說明,規則能夠帶來的影響並不總是負面的,只要不要喧賓奪主、不要以太過強烈的設計,去蓋過學習者本身的學習動機與自我要求,就有可能輔助學習者去做到自己想要投入的學習活動。
Thumbnail
2020/12/18
今天跟一群高中生們開同學會。我和這群少年從他們三四年級時開始每週定期聚會上課,直到六年級。後來他們各奔東西,長出各自的身高和智慧。其中有一個少年問我:「現在上課的小孩裡,有跟我們當初一樣的人嗎?」
Thumbnail
2020/12/18
今天跟一群高中生們開同學會。我和這群少年從他們三四年級時開始每週定期聚會上課,直到六年級。後來他們各奔東西,長出各自的身高和智慧。其中有一個少年問我:「現在上課的小孩裡,有跟我們當初一樣的人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很多小孩子徘徊在自我和他者之間,該榮格學派學者認為,從人類最初的生命開始,都是小嬰兒在不同的階段跟外在的世界negotiate的一個過程。有時候因為外部條件和支持的不足,negotiate失敗,小孩會退回至從前的一個階段,甚至嬰兒時期「非黑即白」的世界觀。其實,這也是武志紅《巨嬰國》的理論支持了。
Thumbnail
很多小孩子徘徊在自我和他者之間,該榮格學派學者認為,從人類最初的生命開始,都是小嬰兒在不同的階段跟外在的世界negotiate的一個過程。有時候因為外部條件和支持的不足,negotiate失敗,小孩會退回至從前的一個階段,甚至嬰兒時期「非黑即白」的世界觀。其實,這也是武志紅《巨嬰國》的理論支持了。
Thumbnail
嬰兒常用最原始的方式溝通,其中有嫉羨、破壞的力量。面對成人的治療,克萊恩著重使用「反移情」工作,她認為精神分析是去處理成人內在最嬰兒心智的部分,那些孩童時期的嫉羨、攻擊、母嬰互動的「整體情境」都會重現在治療工作中,治療師得用反移情去感受被移情的情境為何,才能作出介入。
Thumbnail
嬰兒常用最原始的方式溝通,其中有嫉羨、破壞的力量。面對成人的治療,克萊恩著重使用「反移情」工作,她認為精神分析是去處理成人內在最嬰兒心智的部分,那些孩童時期的嫉羨、攻擊、母嬰互動的「整體情境」都會重現在治療工作中,治療師得用反移情去感受被移情的情境為何,才能作出介入。
Thumbnail
本書探討創傷的成因、影響和療癒方式,以科學角度分析並佐以多個故事和對話,讀來深入淺出。作者強調理解受創者並給予愛與包容的重要性,並說明如何透過可預期、正向的回應協助其療癒。
Thumbnail
本書探討創傷的成因、影響和療癒方式,以科學角度分析並佐以多個故事和對話,讀來深入淺出。作者強調理解受創者並給予愛與包容的重要性,並說明如何透過可預期、正向的回應協助其療癒。
Thumbnail
最近對溫柔順產、順勢生產的議題很感興趣,就著手開始了解相關資料。在各式資訊來源中,發現了這本,從寶寶的角度來看待出生這件事的書籍,就迫不及待的想閱讀了。
Thumbnail
最近對溫柔順產、順勢生產的議題很感興趣,就著手開始了解相關資料。在各式資訊來源中,發現了這本,從寶寶的角度來看待出生這件事的書籍,就迫不及待的想閱讀了。
Thumbnail
很喜歡作者序中舉了波蘭兒童人權之父雅努什・柯札克說的一段話:「沒有孩子-只有人;但是他們的認知和我們不同,經驗和我們不同,衝動和我們不同,情感和我們不同。我們要記得,我們不了解他們。」
Thumbnail
很喜歡作者序中舉了波蘭兒童人權之父雅努什・柯札克說的一段話:「沒有孩子-只有人;但是他們的認知和我們不同,經驗和我們不同,衝動和我們不同,情感和我們不同。我們要記得,我們不了解他們。」
Thumbnail
要用一句話總結這章節就是,童年,很重要! 童年不會直接影響成年的行為,但是,一切都會有影響。 看完這章我只感覺,我很幸運,光是能夠順利成長,就得來不易了。
Thumbnail
要用一句話總結這章節就是,童年,很重要! 童年不會直接影響成年的行為,但是,一切都會有影響。 看完這章我只感覺,我很幸運,光是能夠順利成長,就得來不易了。
Thumbnail
被生下來的孩子 作者: 佐野洋子   這本童書的內容還蠻特別的~在博客來裡面有內容的簡述可以參考一下,不過當然最好是去買或借這本書回來看看並思考一下囉!   前面一開始主角是個「沒有被生下來的孩子」,所以這時只有靈魂在宇宙間遊蕩著並還沒有四大假合的身體存在,而以昆達里尼瑜伽十個身體的觀點來看就是
Thumbnail
被生下來的孩子 作者: 佐野洋子   這本童書的內容還蠻特別的~在博客來裡面有內容的簡述可以參考一下,不過當然最好是去買或借這本書回來看看並思考一下囉!   前面一開始主角是個「沒有被生下來的孩子」,所以這時只有靈魂在宇宙間遊蕩著並還沒有四大假合的身體存在,而以昆達里尼瑜伽十個身體的觀點來看就是
Thumbnail
Netflix的紀錄片【零到一歲】實在是教了我太多! 寶寶真的很早就有自我安撫自己的能力!這真的好厲害唷!嬰兒到底有沒有自我安撫的能力,這一直是專家意見分歧的議題,經過這個實驗,很簡單的就能證明是有的啊!我超開心能夠得到這個證實的!
Thumbnail
Netflix的紀錄片【零到一歲】實在是教了我太多! 寶寶真的很早就有自我安撫自己的能力!這真的好厲害唷!嬰兒到底有沒有自我安撫的能力,這一直是專家意見分歧的議題,經過這個實驗,很簡單的就能證明是有的啊!我超開心能夠得到這個證實的!
Thumbnail
因為我們不太關心新生兒的經驗,使得我們對新生兒的理解很少,少到我們不太知道新生兒的經驗到底是不是糟糕的。因為那麼缺乏理解,對我來說,接納《溫柔的誕生》書中的想像就不是什麼壞事──假如我們可以減少新生兒可能有的痛苦與恐懼感,為什麼不試試看呢?
Thumbnail
因為我們不太關心新生兒的經驗,使得我們對新生兒的理解很少,少到我們不太知道新生兒的經驗到底是不是糟糕的。因為那麼缺乏理解,對我來說,接納《溫柔的誕生》書中的想像就不是什麼壞事──假如我們可以減少新生兒可能有的痛苦與恐懼感,為什麼不試試看呢?
Thumbnail
這裡的「斷奶」,指的不(只)是不喝奶而已,更是小孩在接納殘酷現實的「幻滅」過程,而這個歷程其實沒有結束的那一天,因為世界總是會一次又一次殘酷地對待我們。
Thumbnail
這裡的「斷奶」,指的不(只)是不喝奶而已,更是小孩在接納殘酷現實的「幻滅」過程,而這個歷程其實沒有結束的那一天,因為世界總是會一次又一次殘酷地對待我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