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 身份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近日,NBA的那個誰誰誰說,支持香港的示威,結果如何,有看新聞的都知道。
就是中方的一輪抵制,還連同商界一起(唔,真團結﹗)。
令我想起,前一陣子,美式足球與美國總統Donald John Trump也有類似的事;當然,性質不全相同,完全相同的是、都是運動體育界。
其實鄙人的偏見是:體育界的人就政治發表立場態度、並無不妥,倒是發表體育界別內的才需要注意後果。
可是站在利害角度上,中方「言行一致」的反應是正常的,意料之內。
只是呢~NBA啊,你面對中共既想要言論自由又想要人民幣…是不是太過異想天開了?
只能說負責前去「收科」的人辛苦了﹗
搞體育的,除了體育外,我是覺得可以隨便說自己的想法立場的,不相關嘛。
只是,當官的、明星的、什麼東東就不說了,做老師—好歹叫作為人師表;我知道,現今社會跟古時候比起來,對老師的要求很不一樣了,基本就是只要有學歷就成了~只不過,老師對住的就是學生、未成年人,全都心智未成熟…可能會有小朋友對此有意見,但,試想,為什麼要有監護人?為什麼法律上要分年齡層?原因就是孩子、學生,就是容易被染色的一群…故而,做老師的,理應無時無刻注意自己的言行(這、的確辛苦了,但,這也是老師的「苦」)。
我不是說要以學生去限制老師的言行,畢竟現今這個年代不可能要求老師們像古時代一樣學習聖賢什麼的(都不合時宜了),我只是希望各位老師在發言、留言時多考慮一下自己的學生;教他們明對錯,可以,但別再灌輸自己的一些立場、態度到雪白的學生裡了,這些東西就讓學生們日後走出校門自由成形吧。
又是前陣子,梁振英發文說,學校應開除學生的學籍(是什麼事情大家或許知道,不多說了),唔嗯~不當特首,說話硬了呵﹗
鄙人偏見是反對的,因為一個學生如果不好,學校就更加應該教好,而不是不負責任的趕出校。
1會員
1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UST‧TANK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以民主自由傷害民主自由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真相只有一個。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本人一篇單純的發洩文
閱讀時間約 26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言論自由日反思:奉命行事的責任如果只要奉命行事就不用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那還有誰會反抗那些違背人權的命令?別忘了,近日緬甸的血腥政變,那些開槍屠殺平民的軍人,也只是「奉命行事」啊。
Thumbnail
avatar
林艾德
2021-04-07
不合時宜的身份認同政治討論--有冇咁二元對立? 這是跟人們聊天後的一些隨想。聊著,會發覺許多我眼中關切的爭論都不必要,或跟年輕、走在前緣的人已經脫節。認知到脫節(irrelevant)的一刻,多少有點感傷,驚覺真的老了:我的生活經驗,跟年青朋友的生活經驗,差得遠了,開始會怕自己是否很離地。 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歡慰。原來我或我
avatar
慕雲
2021-01-28
言論 -> 自由自由不代表你喜歡做什麼就做什麼 而是可以不去做 你不想做的事 其實阿這大家都很明白 為什麼還是有人不懂?    當你叫你的寵物的名字時 他們會來到你們面前 表示它們疑問的看著你的回覆 上面的互動 很正常  當他們注意到你的那一刻 那是對你的權利的表現 而回應 是對你的認同 或者是 力量的壓迫 當人
Thumbnail
avatar
下旋月
2020-11-21
無論身份地位,生老病死人人平等 以下兩則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東部一位師兄分享   我有一位親戚家中經營工廠,在西部也有不少房產,生活不虞匱乏。但是,近期她乳癌擴散,做化療後人虛弱不少,原本是事業戰場上的女強人,瞬間人變得溫和許多。
Thumbnail
avatar
香港吃貨寶寶
2020-05-18
身而為人,我們為什麼應該要抵制「歧視與偏見」的言論?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同性戀、新住民,甚至是這次事件的憂鬱症朋友們。因為偏見,所以他們被去脈絡的話語貼標籤。因為聲音不被重視,所以很自然的被拿來取笑。 過去社會的新聞媒體、這些綜藝節目,都是用這種方式在對待少數、娛樂大眾。連帶也製造出我們這些被偏見養大、曾經愚蠢噁心的人。
Thumbnail
avatar
Moonrogu
2020-03-13
身份認同焦慮: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說穿了,作者試圖以人類學家的角度來臥底觀察紐約上東區(Upper East Side)的貴婦媽媽圈生活,不過是身份認同焦慮。 不論是本土或者外來遊客,紐約的中央公園,大都會博物館( Metropolitan Museum),第五大道,是去紐約一定要打卡朝聖的點。但對住在上東區的人
Thumbnail
avatar
bookarchery
2020-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