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教學記錄:讓動力持續運轉,是學習過程最重要的事!
前一陣子三年級導師開會,針對懲處過多、領域不及格,以及學分數未達畢業標準的名單進行討論。
對學生而言,該學期有不及格的科目,就會進行補考,通常老師都不會為難學生,會盡力地幫忙,平時成績用各種方式拉高分數,補考也給予相關範圍讓學生進行準備,只要學生不擺爛,通過率「應該」很高。
不過,高中成績計算和必選修學分計算比較複雜一點,而且學期科目補考沒過,就得花錢花時間重補修。我知道高中的課程內容一定比國中「難很多」,再加上又多了一些額外的事情,但是我一看到這些學分未達畢業標準的名單,讓我非常的疑惑,這些孩子怎麼會把自己的課業弄到如此狼狽的地步。
一般普通高中大致就分自然組和社會組,通常學生自己在選組的時候,會依照自己的能力、未來想就讀的科系、以及師長的建議,自己做好評估再選擇。
以我自己的例子,我非常明確地知道自己數理不強,如果硬選自然組,雖然可以應付,但高中三年一定很吃力,因此我決定選擇社會組。
很多人會覺得,社會組的科系在職場上沒有很熱門,所以只要數理能力尚可,就會選擇自然組,殊不知高中課程既深又廣,沒有跟上進度,之後就會越差越遠。落得成績沒有過,又得參加補考,或是重補修,花錢又花時間。
但是,選擇社會組,就不能選自然組的科系嗎?或是文組的畢業生,就業市場就限縮了嗎?
以前,我也是很死腦筋的人,也是認為社會組就只能選文組科系。但是大學的時候,我在通識課程認識一位工教系的學生。一般聽到「工教系」,直覺就是自然組學生,但是我在與她交談的過程中,發現她是社會組的學生。
因為組別選考科目不同,她知道無法用考試分發進入這個科系,因此她選擇用推甄申請,但是那時候的名額非常少。不過,她因為對設計相當有興趣,有另外花時間去學習相關的課程,所以她用那些作品集,成功進入工教系。而且她也規劃好未來研究所要念台科大,因此一直往目標前進當中。
如果她選擇自然組,也許每天疲於應付那些不拿手的學科,備受低分試卷的轟炸,可能也讓會摧毀她的自信心。因此她選擇擅長的社會組,利用時間去探索興趣,增強她額外的能力。
因此,跨組別選科系,其實不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情。甚至在現在社會,很多文組畢業生,勇闖科技業的狀況,其實非常多見!就看自己能不能善用自身優勢,發揮自己獨特的能力,讓業主看到你可以提供的價值。
所以,瞭解自己真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我在輔導學生升高中職的經驗中,有很多學生選校的理由是「家人建議」,或是「不知道未來要幹嘛」,甚至是「離家比較近」。如果自己的能力許可,當然是非常好的事情,但如果只是這幾個因素,也許要多想一下。
也許很多學生無法明確知道自己未來想幹嘛,但一定知道自己「適不適合」和「喜不喜歡」念那些學科課程。因為經過國中三年的洗禮,有些學生真的無法勉強,就要認真的去思考技職走向的學校。
除了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還要選擇自己願意認真去念的,那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尤其是現在升學管道很多元,很多都可以互通,即便是進入職場後再重返校園,都是很常見的事情。
很多學生會考慮到「未來就業方向」,如果可以互相配合,當然是很好的一件事,但如果無法兩全其美,我還是真心建議選擇當下適合自己的,讓自己在學習的這段路上,是可以有成就感的,是可以持續保有熱情的,才能走得比較久遠。
因為,很多時候能力會在自己逐夢過程中,自己長出來,因為你必須要主動去學習!甚至,這條路行不通,也會有另外很多條路可以走。就像很多人想當老師,考不上師培院校,還是可以透過一般大學的師培課程。有很多人想進入矽谷工作,沒有理工背景,也可利用其他專業取得入門票!
重點是,在那段學習過程,要投入時間認真學習,讓這段時間的學習,成為自己生命中的養分。
如果在過程中真的有困難,請立刻尋求老師們的協助,有時候一些必要的「半途而廢」,一定會比直接擺爛還來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