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教學記錄:讓動力持續運轉,是學習過程最重要的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的粉絲專頁https://reurl.cc/kqgLdb 歡迎按讚加入追蹤
025教學記錄:讓動力持續運轉,是學習過程最重要的事!
前一陣子三年級導師開會,針對懲處過多、領域不及格,以及學分數未達畢業標準的名單進行討論。
對學生而言,該學期有不及格的科目,就會進行補考,通常老師都不會為難學生,會盡力地幫忙,平時成績用各種方式拉高分數,補考也給予相關範圍讓學生進行準備,只要學生不擺爛,通過率「應該」很高。
不過,高中成績計算和必選修學分計算比較複雜一點,而且學期科目補考沒過,就得花錢花時間重補修。我知道高中的課程內容一定比國中「難很多」,再加上又多了一些額外的事情,但是我一看到這些學分未達畢業標準的名單,讓我非常的疑惑,這些孩子怎麼會把自己的課業弄到如此狼狽的地步。
一般普通高中大致就分自然組和社會組,通常學生自己在選組的時候,會依照自己的能力、未來想就讀的科系、以及師長的建議,自己做好評估再選擇。
以我自己的例子,我非常明確地知道自己數理不強,如果硬選自然組,雖然可以應付,但高中三年一定很吃力,因此我決定選擇社會組。
很多人會覺得,社會組的科系在職場上沒有很熱門,所以只要數理能力尚可,就會選擇自然組,殊不知高中課程既深又廣,沒有跟上進度,之後就會越差越遠。落得成績沒有過,又得參加補考,或是重補修,花錢又花時間。
但是,選擇社會組,就不能選自然組的科系嗎?或是文組的畢業生,就業市場就限縮了嗎?
以前,我也是很死腦筋的人,也是認為社會組就只能選文組科系。但是大學的時候,我在通識課程認識一位工教系的學生。一般聽到「工教系」,直覺就是自然組學生,但是我在與她交談的過程中,發現她是社會組的學生。
因為組別選考科目不同,她知道無法用考試分發進入這個科系,因此她選擇用推甄申請,但是那時候的名額非常少。不過,她因為對設計相當有興趣,有另外花時間去學習相關的課程,所以她用那些作品集,成功進入工教系。而且她也規劃好未來研究所要念台科大,因此一直往目標前進當中。
如果她選擇自然組,也許每天疲於應付那些不拿手的學科,備受低分試卷的轟炸,可能也讓會摧毀她的自信心。因此她選擇擅長的社會組,利用時間去探索興趣,增強她額外的能力。
因此,跨組別選科系,其實不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情。甚至在現在社會,很多文組畢業生,勇闖科技業的狀況,其實非常多見!就看自己能不能善用自身優勢,發揮自己獨特的能力,讓業主看到你可以提供的價值。
所以,瞭解自己真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我在輔導學生升高中職的經驗中,有很多學生選校的理由是「家人建議」,或是「不知道未來要幹嘛」,甚至是「離家比較近」。如果自己的能力許可,當然是非常好的事情,但如果只是這幾個因素,也許要多想一下。
也許很多學生無法明確知道自己未來想幹嘛,但一定知道自己「適不適合」和「喜不喜歡」念那些學科課程。因為經過國中三年的洗禮,有些學生真的無法勉強,就要認真的去思考技職走向的學校。
除了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還要選擇自己願意認真去念的,那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尤其是現在升學管道很多元,很多都可以互通,即便是進入職場後再重返校園,都是很常見的事情。
很多學生會考慮到「未來就業方向」,如果可以互相配合,當然是很好的一件事,但如果無法兩全其美,我還是真心建議選擇當下適合自己的,讓自己在學習的這段路上,是可以有成就感的,是可以持續保有熱情的,才能走得比較久遠。
因為,很多時候能力會在自己逐夢過程中,自己長出來,因為你必須要主動去學習!甚至,這條路行不通,也會有另外很多條路可以走。就像很多人想當老師,考不上師培院校,還是可以透過一般大學的師培課程。有很多人想進入矽谷工作,沒有理工背景,也可利用其他專業取得入門票!
重點是,在那段學習過程,要投入時間認真學習,讓這段時間的學習,成為自己生命中的養分。
如果在過程中真的有困難,請立刻尋求老師們的協助,有時候一些必要的「半途而廢」,一定會比直接擺爛還來得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2會員
293內容數
寫作是需要長時間訓練,希望用這個方式,建立每天良好的寫作習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徐曉梅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也許三個禮拜的國文課才10幾節,但是我希望這幾節課的密集練習,讓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用「分享教學」的心態準備,只要心態一轉變,積極度就會提高,這樣至少降低排斥的心態。也讓他們去感受一下,一旦練習多篇,語感程度提高,文言文閱讀就比較容易上手。
如何讓自己被看見,我覺得是目前的學生必須要學習的一件事。以前升學不用準備一堆資料,現在這些學習過程都需要記錄下來,成為學習歷程檔案。也許有人會覺得很煩瑣,但是我現在仔細想想,這也不是一件壞事,你想要讓別人看到你,這些就是你行銷自己的資料。
想到,就是在心裡答應了自己。是對自己的承諾,而說到,是對別人的承諾。無論是「想到」,還是「說到」,其實都是承諾,只不過一個是對自己,一個是對她人。但不管哪一種承諾,都還沒有成為現實。 要變成現實,一定要「做到」,才能變成一個結果。
帶了好幾屆,其實每次都有看到一些學生,因為沒有領到獎而流露出的落寞表情,雖然他們跟同學還是有說有笑,但是我知道他們還是很在意。我想,如果他們知道自己平時的表現,也會影響畢業的授獎,會不會就會比較注意自己的平時表現呢?
就像等待灑落的種子發芽成長,一切都得慢慢來,當我們想要對犯錯的學生談道理,也是要先穩定他的情緒,慢慢詢問,慢慢引導,讓他心甘情願去接受,也希望讓他知道,大聲解決不了事情,如果加上拳頭,或是意氣用事,很多時候是行不通的,甚至惹禍上身,應該引以為鑒啊!
文言文有沒有辦法可以加強?當然有,也許有一些老師會教一些閱讀技巧,或是解題技巧,但我還是覺得要回歸到根本面向:按部就班,不要捨近求遠,抱持著開放與接納的心態,將現有資源好好熟讀。當你有閱讀的語感,也許不保證每一道題目都會全對,但至少不會一看到就選擇放棄!
也許三個禮拜的國文課才10幾節,但是我希望這幾節課的密集練習,讓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用「分享教學」的心態準備,只要心態一轉變,積極度就會提高,這樣至少降低排斥的心態。也讓他們去感受一下,一旦練習多篇,語感程度提高,文言文閱讀就比較容易上手。
如何讓自己被看見,我覺得是目前的學生必須要學習的一件事。以前升學不用準備一堆資料,現在這些學習過程都需要記錄下來,成為學習歷程檔案。也許有人會覺得很煩瑣,但是我現在仔細想想,這也不是一件壞事,你想要讓別人看到你,這些就是你行銷自己的資料。
想到,就是在心裡答應了自己。是對自己的承諾,而說到,是對別人的承諾。無論是「想到」,還是「說到」,其實都是承諾,只不過一個是對自己,一個是對她人。但不管哪一種承諾,都還沒有成為現實。 要變成現實,一定要「做到」,才能變成一個結果。
帶了好幾屆,其實每次都有看到一些學生,因為沒有領到獎而流露出的落寞表情,雖然他們跟同學還是有說有笑,但是我知道他們還是很在意。我想,如果他們知道自己平時的表現,也會影響畢業的授獎,會不會就會比較注意自己的平時表現呢?
就像等待灑落的種子發芽成長,一切都得慢慢來,當我們想要對犯錯的學生談道理,也是要先穩定他的情緒,慢慢詢問,慢慢引導,讓他心甘情願去接受,也希望讓他知道,大聲解決不了事情,如果加上拳頭,或是意氣用事,很多時候是行不通的,甚至惹禍上身,應該引以為鑒啊!
文言文有沒有辦法可以加強?當然有,也許有一些老師會教一些閱讀技巧,或是解題技巧,但我還是覺得要回歸到根本面向:按部就班,不要捨近求遠,抱持著開放與接納的心態,將現有資源好好熟讀。當你有閱讀的語感,也許不保證每一道題目都會全對,但至少不會一看到就選擇放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問題階段就見底的選項不要去選,差不多就是你能與平凡人拉開距離的關鍵。
當我們在念高中時,對於文理組的選擇總是讓人感到徬徨。有些人天生理解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但是有些人則不溫不火,不確定自己擅長的是否喜歡,不確定自己喜歡的是否擅長,應該說人有百百種,選擇什麼路線或者說法對自己比較有利,那就會自然去做其中的選擇。 最常見的理科diss文科的說法叫做「不就是因為念不下去
Thumbnail
前陣子,同學為了孩子選讀科系擔憂地在群組中發問,孩子想選的科系在家長眼中就是對前途無益的科系,但身為媽媽卡在孩子與父親不同抉擇中,真是擔不完的心。我忍不住問了正在唸高二的姪女為什麼選擇三類組,是自己選的嗎?她是自己選擇的,聽她侃侃而談的說著自己的想法,我真心佩服十七算的她懂得掌握自己的勝算籌碼...
Thumbnail
高中職學生需上傳學習歷程檔案,紀錄社會參與與服務學習。本文探討不同學習歷程選項以及營隊活動的重要性。
Thumbnail
學習不該是一場吃苦能力的比賽,當學生可以放棄自己討厭的科目,將時間完全投入在自己有興趣的領域時,學習就會是邁向自己期待的未來,塑造理想自己的一件令人開心的事。
Thumbnail
高中學習歷程檔案記錄了高中三年的學習軌跡,能夠呈現個人在紙筆測驗以外的個人能力,也是入學申請的重要評估項目。鄉育教育基金會觀察到城鄉差距帶來的影響,培育地方高中與弱勢家庭的學子,透過主題式講座、工作坊、多元選修課程等方式進入校園,給予學生階段性的陪伴,引導學生展開自主學習計畫、完成學習歷程檔案。
Thumbnail
大學「選校vs.選系」一直是台灣高中生的一大難題,這篇文章想從一位大四學姊的角度與今年學測準備放榜的高三生聊聊「選校、選系」這件事,希望每個高三生都能進入屬於自己的理想校系!  
Thumbnail
記得高中考完學測後,我只填了三個志願,分別是台清交的材料系。因為高中在科研社接觸過,加上身邊親戚各種吹捧,那時候還覺得這就是最佳選項了。 但是進到台大材料唸了兩年書後,我發現其實我對這個科系真的沒有興趣,於是開始了我轉換跑道的旅程。
Thumbnail
「讀高中未來比較有出路」、「讀高中就是比較會讀書」相信這兩句話應該是挺常聽見的,甚至還有一句話是這麼說「不會讀書的人才去讀高職」。眼看著時間一天一天的流逝,會考距離現在剩不到90天,又到每年國中生拼命奮鬥的時候,就讓我們來談談高中職。
Thumbnail
在選大學校系,甚至是選擇職業的時候,大家通常都會關注產業前景跟工作報酬,但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你的熱情在何處?如果沒有熱情,連持續學習該領域都顯得困難,又要怎麼做到在產業中競爭呢?不是別人做的工作看上去好就是好,自己過得好與不好只有自己知道,也無須和他人比較。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問題階段就見底的選項不要去選,差不多就是你能與平凡人拉開距離的關鍵。
當我們在念高中時,對於文理組的選擇總是讓人感到徬徨。有些人天生理解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但是有些人則不溫不火,不確定自己擅長的是否喜歡,不確定自己喜歡的是否擅長,應該說人有百百種,選擇什麼路線或者說法對自己比較有利,那就會自然去做其中的選擇。 最常見的理科diss文科的說法叫做「不就是因為念不下去
Thumbnail
前陣子,同學為了孩子選讀科系擔憂地在群組中發問,孩子想選的科系在家長眼中就是對前途無益的科系,但身為媽媽卡在孩子與父親不同抉擇中,真是擔不完的心。我忍不住問了正在唸高二的姪女為什麼選擇三類組,是自己選的嗎?她是自己選擇的,聽她侃侃而談的說著自己的想法,我真心佩服十七算的她懂得掌握自己的勝算籌碼...
Thumbnail
高中職學生需上傳學習歷程檔案,紀錄社會參與與服務學習。本文探討不同學習歷程選項以及營隊活動的重要性。
Thumbnail
學習不該是一場吃苦能力的比賽,當學生可以放棄自己討厭的科目,將時間完全投入在自己有興趣的領域時,學習就會是邁向自己期待的未來,塑造理想自己的一件令人開心的事。
Thumbnail
高中學習歷程檔案記錄了高中三年的學習軌跡,能夠呈現個人在紙筆測驗以外的個人能力,也是入學申請的重要評估項目。鄉育教育基金會觀察到城鄉差距帶來的影響,培育地方高中與弱勢家庭的學子,透過主題式講座、工作坊、多元選修課程等方式進入校園,給予學生階段性的陪伴,引導學生展開自主學習計畫、完成學習歷程檔案。
Thumbnail
大學「選校vs.選系」一直是台灣高中生的一大難題,這篇文章想從一位大四學姊的角度與今年學測準備放榜的高三生聊聊「選校、選系」這件事,希望每個高三生都能進入屬於自己的理想校系!  
Thumbnail
記得高中考完學測後,我只填了三個志願,分別是台清交的材料系。因為高中在科研社接觸過,加上身邊親戚各種吹捧,那時候還覺得這就是最佳選項了。 但是進到台大材料唸了兩年書後,我發現其實我對這個科系真的沒有興趣,於是開始了我轉換跑道的旅程。
Thumbnail
「讀高中未來比較有出路」、「讀高中就是比較會讀書」相信這兩句話應該是挺常聽見的,甚至還有一句話是這麼說「不會讀書的人才去讀高職」。眼看著時間一天一天的流逝,會考距離現在剩不到90天,又到每年國中生拼命奮鬥的時候,就讓我們來談談高中職。
Thumbnail
在選大學校系,甚至是選擇職業的時候,大家通常都會關注產業前景跟工作報酬,但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你的熱情在何處?如果沒有熱情,連持續學習該領域都顯得困難,又要怎麼做到在產業中競爭呢?不是別人做的工作看上去好就是好,自己過得好與不好只有自己知道,也無須和他人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