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幾年前的一場講座中聽到這句話,當時沒有太大感受,可能當時心裡很納悶也不理解,不知不覺將這句話放在心裡...
這幾年工作期間裡其實遇到蠻多職場現實面,然後心裡想到這句就ooxx一堆髒話>>
「以下是我親身經歷」
相信大家求職時都會優先考慮自己想要什麼工作,以及薪資條件是否符合自己期待,通常會以自己能做的工作、有興趣的、有經驗的為主,當我去應徵了一個職務後,過三關斬六將(推薦、筆試、面試三關)終於錄取!
錄取後以為會順利在這家公司長遠發展,雖然起薪不高,但長遠來看只要熬過前面兩年薪資會慢慢漲幅上去,看著遠方這個可口的目標,我努力在這個工作待著,但發現在此公司一年被換了好幾個職務,有些根本就是跟自己專業毫無相關,例如學資訊工程的要他去做公關、寫新聞稿、做社群、辦課程、做美編...等等,根本就是哪邊缺人就被調到哪裡去,或是誰離職了業務就丟在自己身上,感覺真的很差,然後心裡浮現這句「做別人的事,練自己的功」....
心想: 到底為什麼要做別人的工作,每天加班加到天荒地老,別人薪水也沒加到自己身上,到底為什麼? 重點是老闆要你做就做,不做似乎只有離職這條路...
《現在完全跳脫那個工作後,我反而有些感激那些被操練的日子。》
思維一、檢視面對新挑戰的態度
我們每天花費在工作的時間最長,因應職場變化也是最能檢視跟了解自己的地方,可以回想一下,當工作有新的挑戰跟任務時自己普遍的態度,這樣的態度對自己的人生有什麼樣的影響? 你喜歡嗎? 如果可以調整你會怎麼做?
思維二、培養客觀思考的能力
以不超過負荷來說,客觀的思考這個挑戰可能對自己有什麼影響,例如:完成後能為履歷加分、得到獎金,或是多一份經歷,預計在此工作收穫些什麼,拿出白紙分別列出不滿意的地方及滿意的地方,思考自己現在還留下的原因是為了什麼,客觀思考這件事有助於自己落入無限抱怨的深淵。
思維三、思考自己的價值
當老闆丟指派自己工作,除了不爽外,你覺得自己有什麼讓老闆想指派自己做這件事? 這時候大膽假設一下,你可能可以發現自己的一些優點及缺點,問問自己這是你期待在工作上的形象嗎? 如果是,可以怎麼做達到平衡?(例如:盤點工作項目主動和老闆討論) 如果不是,又可以怎麼改變? (例如:好像被認為很好說話,開始思考怎麼設定界線)
思維四、放大格局
如果你今天是老闆,兩個人來面試,一個人除了應徵職務外,還能滿足其他職務能力,你會優先錄取? 練習放大格局,如果你自己就是一家公司,你會如何培養自己、給自己什麼樣的養分,增加自己的競爭力,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思維五、信念
心理學裡有一個理情行為治療法(REBT),創始者Albert Ellis相信人們對事件後的情緒及行為反應,與事件無直接關係,而是人們如何認知及詮釋該事件影響結果,人們常因為非理性性念感到困擾。
在此就我的理解指的是人們可運用不同的信念改變觸發結果,例如: 小鐘今天被裁員了(事件),他的覺得一定是自己太差所以被裁員(信念),他開始自暴自棄、沒有自信(結果A),進而影響面試表現。但若是他客觀評估被裁員這件事,發現是公司業務虧損而被裁員(駁斥),並不一定是自己表現差,看到自己在此工作能力發揮的地方(效果),將工作表現納入下一個面試中為自己加分(新的感覺),錄取新工作(結果B)。
經過幾年工作經驗的現在,我發現自己因為那些所謂"做別人的事"而長出的技能,為自己爭取到現在的工作,也能在副業中展現自己更多元的競爭力,所以,走過的路都不會白走,其中不會單純只是工作內容,還有與組織對內對外的溝通、不斷開創不同格局的自己,你會在這過程發現自己更多可能性。
當然,如果讓我在選一次,我仍會希望自己走過那些被磨練的路,只是這過程中給自己時限,確立自己要去的方向,如果可以,就盡量在那工作多帶幾把刷子走吧!
#推薦書單-格局,決定你的結局:48個讓人生正向發展的思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