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2019,Uber多災多難的一年:駕駛將升格為員工,內憂與外患不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2019 是 Uber 非常多災多難的一年,而且大部分都發生在年底的最近三個月。9月11號,加州參議院表決通過了一項令 Uber 寢食難安的法案,同時州長也立即簽字頒佈,2020年 1 月 1 日即將生效。這項法案將把加州所有的網路駕駛正式「升格為員工」。

raw-image

駕駛即將升格為員工

Uber 駕駛是自僱還是員工?這聽起來像是專業問題,但是如果換個方式問,答案就會立刻浮上枱面。

如果我家裡的水龍頭壞了需要找人修,毫無疑問他不會就這樣變成我的員工,他只能算是自僱零工(獨立工作者),這應該是普遍的共識。加州勞工法對這項共識規定得非常清楚。以修水龍頭為例,要符合「自僱」的定義,必須同時滿足下面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1. 我不能控制他的作為和收費。
  2. 修水龍頭不能是我藉以營利的商業行為。
  3. 他有獨立的決策權決定要不要做,也有充分的權力及自由去接其他案子。

再把問題拉回主題,你會發現答案非常明顯,Uber 的問題也跟著變大了。Uber 駕駛只「部分符合」最後一項規定,前面兩樣明顯都不合格。

所以依照加州法律,Uber 駕駛算是員工而不是自僱。

首先,Uber 駕駛要加入前,人、車都必須經過審核,加入後又必須遵從 Uber 所有規定,收費標準也完全由Uber制定。至於第二項就更不用講了:Uber 的商業模式就是大眾運輸,那是它存在的唯一原因。如果僱來的零工不能從事大眾運輸業,那這場戲根本就唱不下去了。

甚至第三項,Uber 駕駛的權力與自由也是有限的──乘客叫車的時候,駕駛並不知道目的地。Uber 把地址隱藏起來,要接單後才看得到。所以駕駛接單的決策權其實已經被 Uber 閹割了。

raw-image

其實這項法律早就存在,只是過去沒有零工式經濟攪局,所以一直沒有認真去執行。去年4月加州最高法院已首先發難,判定零工經濟工作者算是員工。但是法院沒有立法權,對於 Uber 並沒有造成立即的影響。

今年7月10號加州州議會終於無異議通過,網路經濟體制下的工作者,必須以零工法(California Assembly Bill 5)界定。九月初法案在加州參議院通過,緊接著州長立即簽署隔年生效。現在加州現有的 20 萬 Uber 駕駛在 1 月 1 日就要從自僱變成Uber 員工了。

但這只是州法一廂情願,Uber 根本不同意這項法律。

Uber 在今年 7 月提案通過的前一天,曾經以每人$25 ~ $100美元不等的代價,招集駕駛到州議會門口抗議,反對由零工變員工。結果這一關沒擋住,之後又動員同業,以九千萬美元的代價,僱請龐大的律師團阻擋提案進入表決。但這一關也以失敗告終。

raw-image

為什麼 Uber 這麼怕駕駛變員工 ?

雇主對員工的基本責任有多少?

零工與員工最大的區別是,員工必須受到勞基法保障──這包括最低工資保護,夜間及周末、假日加倍計薪,所有車輛保險、損耗、油費與維修都必須由公司提供,外加休假、健保、福利等等。此外最重要的是,失業還可以領六個月的失業救濟⋯⋯這一切當然都來自雇主的口袋。

自僱就必須自付天價的的健保費

美國沒有全民健保,自僱必須自己買健保。生活在台灣的我們很難想像自己買健保的代價──年初有一位朋友被裁員,一家四口立即淪入沒有保險的窘境。他選擇自費延續公司提供的保險,結果一個月的保費是2500美金。這已經快可以媲美矽谷的房租了。在矽谷大家都在談房價,但很少有人談健保,那是因為只有沒有工作的人才知道它的可怕。健保的昂貴是全國性的,並不只限於矽谷。

可想而知,很多自僱工根本買不起健保。從 2017年起,沒有健保每年要罰款,這些人就寧可每年繳罰款,而過著不敢生病、不能出意外的日子。更可想而知,那些駕駛都迫不急待想要升格為有健保福利的員工。

若所有駕駛都升級,營運成本將增加三成

反過來推想,如果駕駛升格成員工,等於平均加薪將近七成──這還不包括夜間及周末假日加重計薪。此外還要加上健保、休假、福利以及失業救濟等額外開銷⋯⋯這會帶給 Uber 多大的財政災難?當初廉價搶進市場消滅計程車的時候,這些成本並沒有算計在內。難怪現在 Uber 要拚死阻擋。

加州的法令一向有帶頭作用,後面已經排隊等待修法的有:紐澤西州、紐約州、奧勒岡州、科羅拉多州、瑞士和英國。如果擋不住加州,後面就會兵敗如山倒。Uber 全球營收最高的三大都會區──紐約、洛杉磯和舊金山,兩個已經淪陷。未來幾年世界各國會紛紛出現骨牌效應。

如果未來 Uber 必須被迫把全球三百萬駕駛都歸類為員工,營運成本最少會提高三成。三百萬員工超級大僱主的光環他們絕對擔待不起。

這只是2019年 Uber 眾多災難的其中一項。
raw-image

年虧50億的公司,未來能回收嗎?

Uber 2018年虧了37 億,2019也是季季重虧 : Q1 虧10億,Q2 虧52億(營運虧損13億,外加股票補貼39億),Q3 虧13億。照這種速度,Uber 一年的總虧損額將在50億美元以上。

傳統上「企業的唯一責任就是獲利」的認知,對 Uber 這種怪咖已經不再適用。

Uber 敢肆無忌憚地虧損,是因為賺錢根本不是他們現階段目的。他們看中的是下一階段的自駕車,現在只是過渡時期。未來要走入自駕領域,最重要的就是 AI 研發背後,需要深入每一個觸角的資料。

Uber 正以每年 2.5億的經費投入自駕車研發。現在全球三百萬的 Uber 駕駛也就順理成章成了收集資料的工具。

他們有龐大的資料,也許他們打的算盤是咬牙撐著,等待自駕車市場打開那一天。

但現在,那一天好像也等不到了。

撞得滿頭包的自駕車戰場

今年八月,一名從 Google 子公司 Waymo 加入 Uber 的自駕車研發主力戰將,被聯邦法院以商業間諜罪起訴。他於 Uber 開發自駕車早期,從 Google 偷了一萬四千份機密文件投靠 Uber。現在他被控33項罪名,如果定罪,他將被判處10年徒刑。這只是對他個人的起訴。

至於公司層級,Uber 已經在庭外和解,陪了 Google 二億四千萬,並且開放原始碼給第三方公証查驗──經過一年多的查驗,報告也於不久前公布:Uber 核心技術的確侵犯到 Google 智慧財產權。所以他們花了錢並沒有消災。

現在 Uber面臨兩個選擇:

一是從頭來過、全部重新開發。但這條路可能迫使他們放棄自駕車市場。自駕車開發這條路他們已經走了這麼多年,而現在必須一筆勾銷從零開始。那個代價與風險實在太大了。

二是保持既有系統,但是付 Google 權利金。這也表示未來 Uber 將完全被 Google綁架。基本上他們是向 Google 租用軟體。嘲諷的是,正在積極研發「自駕計程車」的 Waymo 也正是 Uber 未來的競爭對手。這無異是終生租用敵人的智慧財產權。

這兩個選項對他們的未來都是殺手。可是在自駕車市場上,他們還有另一個嚴重的問題。

有嚴重瑕疵的自動駕駛系統

在設計上已經算是全盤失敗

今年十一月十九號,美國道路交通安全委員會發布了 Uber 自駕車於 2018 年在亞利桑那州撞死行人的調查報告。這份四百頁報告的結論是:Uber 自駕車在設計上有嚴重瑕疵。當時有一個行人推著單車穿越馬路,那裡並沒有行人穿越道,也不是路口。

自駕系統雖然偵查到「有東西」穿越馬路,卻完全沒有採取任何措施,因為一切出乎意料之外,系統無法辨識。在自駕系統裡,偵查容易,辨識困難,採取決策更困難,但可說是最重要的。設計專家評論說 Uber 犯了這樣令人費解的錯誤,在設計上已經算是全盤失敗。

拋開這次意外不談,Uber 自駕車在官方記錄上,已經出過超過30次的車禍。

事件發生之後,Uber 在亞利桑那州的測試執照立刻被吊銷,在加州的測試執照也不再更新。Uber也立即宣佈停止測試。未來就算能夠解決困難,在自駕車領域上 Uber 已經落後競爭對手。

raw-image

以目前 Uber 自駕車系統的成熟度,要想徹底進入全自駕模式至少還要5~7年。以現今虧損的速度推估,他們可能還要再虧 300 億美金,才能熬到看見曙光。

以後全自駕經營回賺的錢要回頭補這個大洞,還不知道要多少年才填得平。這個計算還沒有考慮前述零工變員工的變數。所以 Uber 自駕車的算盤打得太大也太早了,我相信這家公司要真的賺錢,是遙遙無期。

股票跌慘、裁員與出走,乘客安全問題曝光

搭乘 Uber 也許並不像你想的那麼安全

Uber 今年 5月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到現在股價已經跌了34%;今年 Uber 一共裁了一千兩百人,高階主管有三人離職,董事會也有三人辭職⋯⋯當這些紛紛擾擾不斷的時候,在2019年即將結束前,Uber 又首次對外公開內部一項調查結果:

過去兩年來,Uber 光是在美國就有近六千件性攻擊案件

這裡講的不是性騷擾,而是性攻擊和強暴。這些很多是 Uber 私下賠錢了事,沒有上媒體版面,否則社會早就有所聽聞。

這還只是美國,如果是全球,數字可能會更驚人。當然 Uber 也表示平台這麼大,自然會有不法之徒,同樣的惡棍在學校和公司都可能碰到。這些脫罪的話很公平,但對企業形象是一點幫助也沒有。社會要聽的不是 Uber 有多無辜,而是如何解決問題。結論是,Uber 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安全。

Uber 提出的後續改進策略是:考慮在車內裝設麥克風和攝影機監視駕駛人行為(這牽涉到非常嚴重的隱私問題,法律上不可能通過,也讓人懷疑這只是假裝有誠意解決的說詞);在App上加設緊急求救按鈕;與同業分享駕駛黑名單⋯⋯言下之意是,過去他們並沒有把黑名單傳給同業(以致這些人可以換一家公司繼續為惡)。過去不分享的原因莫非是怕事件曝光。

我想聽,但沒有聽到的是:Uber 應該拿出一點研發經費去「防範犯罪」。

矽谷的大科技公司多半有專門防範網路犯罪的團隊。但 Uber 顯然沒有,而且未來好像也不打算有。他們有這麼龐大的資料和人才,做這件事應該不難。緊急求救按鈕不嫌太被動、也太落伍了嗎 ?

2020年,雪球只會越滾越大

當然加州會通過零工法,也是為了自身利益。這麼一來州政府一年可以增加 80 億稅收,而且這一竿子也打翻了很多中小企業。但法令已經通過,也勢在必行。現在可以說馬上,Uber 在加州的 20 萬名駕駛,依法就要升格成為正式員工了。

raw-image

當然也有部分駕駛憂慮,未來會失去彈性工作的自由。Uber 就這點一直見縫插針,恐嚇駕駛一旦成為員工之後,就必須接受排班,而且可能被裁員。但加州勞工局也立即打臉。法律並沒有規定員工不可以彈性或縮時工作,這一切都是 Uber 自創內規來恐嚇員工。

Uber 並没有死心,打算繼續抗爭。他們和 Lyft 已醞釀在2020年大選推出公投,把網路駕駛定位為「網工」(networker)而不算員工──這是他們自創的名詞,目的是想讓自雇工再借殼上市。但要把法案推入公投並不容易,即使提案上了選票,買不買單還得看加州全體公民的意願。從加州公民的角度來看,Uber 的困難並不是我的問題,可是政府每年多收 80億,對全加州都有好處。

Uber 表示:我們不管這項新的法令

不理會法令是Uber的專長,打官司是它的副業

眼看著關鍵的 1 月 1 日就要到了,Uber 竟然公開表示,他們將不理會這項法令。看看 Uber 過去一貫藐視法律的強悍作風,這個決定並不令人驚訝。他們的壯大就是建於「不理會法令」的基礎之上,那是 Uber 的專長。跟全球地方政府打官司是他們的副業。

升級成員工這件事,加州只是個開始,以後其他地區會陸續跟上,這個雪球只會越滾越大。這是一場打不完的仗。此外 Uber 自駕車的問題也才開始而已。這條路漫長而顛簸,要賺錢是遙遙無期。

2019 是 Uber 多災多難的一年,2020年可能也好不到哪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鱸魚的沙龍
7.0K會員
204內容數
全世界都是向 Google 看,向臉書看,沒有人往矽谷的另一邊看。所以我要帶你看矽谷很少有人知道的另一面。矽谷不是你想的那樣。
鱸魚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1/12
一旦企業只在乎廣告點擊率,而不在乎「比中指和罵髒話」的時候, 它就是走在快速毁滅的路上。 是的,我指的就是今天的臉書。
Thumbnail
2022/11/12
一旦企業只在乎廣告點擊率,而不在乎「比中指和罵髒話」的時候, 它就是走在快速毁滅的路上。 是的,我指的就是今天的臉書。
Thumbnail
2022/06/19
Netflix 三位高階主管因為在 Slack 上批評頂頭上司而被解雇⋯⋯矽谷每一家科技公司可能都有一群你不知道的秘密警察,無時無刻不在監視記錄你所有的言行。
Thumbnail
2022/06/19
Netflix 三位高階主管因為在 Slack 上批評頂頭上司而被解雇⋯⋯矽谷每一家科技公司可能都有一群你不知道的秘密警察,無時無刻不在監視記錄你所有的言行。
Thumbnail
2022/05/15
網路時代消費者被賦予空前的退貨權柄,點擊一下就可以讓不喜歡的商品消失,一毛都不用出就退還給商家。但這般的俐落背後所隱藏的,卻是沒有人知道要如何面對的反向物流,也是一場環保災難。
Thumbnail
2022/05/15
網路時代消費者被賦予空前的退貨權柄,點擊一下就可以讓不喜歡的商品消失,一毛都不用出就退還給商家。但這般的俐落背後所隱藏的,卻是沒有人知道要如何面對的反向物流,也是一場環保災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本專題會介紹如何成為Ubereats外送夥伴,以及我從2022/4/16開始跑外送後的經驗分享,希望給予更多人瞭解這個職業。 加入條件 1.年滿19歲以上 2.在台灣沒有任何犯罪紀錄 以上兩點是法律上的條件 心態上也要有調整,如果本身有一份還不錯的工作,俗稱的『白領』階級,需要放下身段不介意別人眼光
Thumbnail
本專題會介紹如何成為Ubereats外送夥伴,以及我從2022/4/16開始跑外送後的經驗分享,希望給予更多人瞭解這個職業。 加入條件 1.年滿19歲以上 2.在台灣沒有任何犯罪紀錄 以上兩點是法律上的條件 心態上也要有調整,如果本身有一份還不錯的工作,俗稱的『白領』階級,需要放下身段不介意別人眼光
Thumbnail
市場機制不保證人人生活無虞,辛苦工作,也未必見得能改善生活。《沒人雇用的一代》看到AI成為自顧者、零工的管理者後,如何加速工作的競爭
Thumbnail
市場機制不保證人人生活無虞,辛苦工作,也未必見得能改善生活。《沒人雇用的一代》看到AI成為自顧者、零工的管理者後,如何加速工作的競爭
Thumbnail
街道上時常可見背著黑色或綠色箱子的外送員馳乘在馬路上,將一份份熱騰騰的餐點交付到飢腸轆轆的顧客手上 疫情影響許多產業,不少人面臨減薪、減班甚至失業。因此低門檻、能運用自己閒暇時間來賺取收入的外送業又再度受到矚目,我也是在這波的「災民」之一,因而決定稍微整理一下我的小白車,投入Uber Eat外送員
Thumbnail
街道上時常可見背著黑色或綠色箱子的外送員馳乘在馬路上,將一份份熱騰騰的餐點交付到飢腸轆轆的顧客手上 疫情影響許多產業,不少人面臨減薪、減班甚至失業。因此低門檻、能運用自己閒暇時間來賺取收入的外送業又再度受到矚目,我也是在這波的「災民」之一,因而決定稍微整理一下我的小白車,投入Uber Eat外送員
Thumbnail
承包的工作型態,究竟是能自己安排時間工作、享受生活,還是變相被剝削得更嚴重呢?作者表示,其實這兩種人是同時存在的,這本書寫下她追蹤的五個人的發展。
Thumbnail
承包的工作型態,究竟是能自己安排時間工作、享受生活,還是變相被剝削得更嚴重呢?作者表示,其實這兩種人是同時存在的,這本書寫下她追蹤的五個人的發展。
Thumbnail
波士頓的日常,從朋友家的聚會離開,我跳上一台Uber,今天開車的是一位和藹的非裔大媽。 女司機總是比較少見,我於是好奇問她開Uber 開了多久? 「這是我第一個禮拜,到目前狀況都還不錯!」 「我丈夫突然出了意外,導致行動不便不能外出工作。現在家裡突然需要一份緊急收入,所以我先出來開Uber。一來是我
Thumbnail
波士頓的日常,從朋友家的聚會離開,我跳上一台Uber,今天開車的是一位和藹的非裔大媽。 女司機總是比較少見,我於是好奇問她開Uber 開了多久? 「這是我第一個禮拜,到目前狀況都還不錯!」 「我丈夫突然出了意外,導致行動不便不能外出工作。現在家裡突然需要一份緊急收入,所以我先出來開Uber。一來是我
Thumbnail
如果你有搭乘Uber的經驗,應該非常習慣一上車,多數駕駛也不會特別問,就按著導航行駛,反正一開始的車資已經敲定,走哪條路都一樣,只要能到目的地就好。 但是,職涯也能如開車一樣自動導航嗎?
Thumbnail
如果你有搭乘Uber的經驗,應該非常習慣一上車,多數駕駛也不會特別問,就按著導航行駛,反正一開始的車資已經敲定,走哪條路都一樣,只要能到目的地就好。 但是,職涯也能如開車一樣自動導航嗎?
Thumbnail
  一般來說,畢業後工作約3-5年的年輕朋友們,接下來會陸續面對一些職涯規劃與選擇,要麼會選擇跳槽換工作,要不就是自己出來闖盪或加盟創業,而選擇跳槽換工作的人,再3-5年後,又可能再面臨另一次的人生十字路口,如此周而復始,一直到40歲之後可能才會﹙或是迫於無奈﹚漸漸定下來。  而主打外送訂餐 ...
Thumbnail
  一般來說,畢業後工作約3-5年的年輕朋友們,接下來會陸續面對一些職涯規劃與選擇,要麼會選擇跳槽換工作,要不就是自己出來闖盪或加盟創業,而選擇跳槽換工作的人,再3-5年後,又可能再面臨另一次的人生十字路口,如此周而復始,一直到40歲之後可能才會﹙或是迫於無奈﹚漸漸定下來。  而主打外送訂餐 ...
Thumbnail
Uber、foodpanda、Airbnb⋯⋯隨著共享經濟的盛行,越來越多媒合閒置資源使用的平台出現,爭議卻也跟著越來越多,這背後顯示了零工經濟、共享經濟的剝削問題、也暗示了勞工的可取代性的危機。
Thumbnail
Uber、foodpanda、Airbnb⋯⋯隨著共享經濟的盛行,越來越多媒合閒置資源使用的平台出現,爭議卻也跟著越來越多,這背後顯示了零工經濟、共享經濟的剝削問題、也暗示了勞工的可取代性的危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