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與惡血一樣胡鬧的新創公司《矽谷新創公司歷險記:獨角獸與牠的產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一直以來,矽谷都是新創產業的代名詞,尤其自從金融海嘯後,全球景氣復甦,各國央行降息導致熱錢不斷湧入市場,資金氾濫下也造成許多創投有錢無處可灑,便一窩蜂湧入新創產業,許多獨角獸企業也因此誕生。(獨角獸企業的定義就是「估值達到10億美元以上的初創企業。」)

身為對財經很有興趣且平日大量涉獵相關書籍知識的我而言,這本書的標題非常吸引我,矽谷新創公司耶!一提到這個名詞,就會聯想到Uber、Airbnb、WeWork這種大家都耳熟能想的公司。(在這裡延伸閱讀一下:2019新晉獨角獸榜單出爐 )

也因為新創公司常有許多爭議,像是上市前Uber爆性騷擾醜聞、WeWork行政總裁把私利置於公司利益之前等等,造就很多散戶(?)像是我,對新創公司的觀感都不太好。

而這本書的對象是成功IPO的HubSpot。在此之前,見識淺薄的我完全沒聽過這間公司…...總之,它就是一間研發提供給企業銷售人員使用的軟體公司。

而本書的作者是新聞週刊的科技編輯,對科技業也是小有研究,在被資遣後,他選擇加入這間當時還尚未上市的新創公司HubSpot,開始了一連串的奇幻旅程。

請容我就不細講本書內諸多HubSpot荒唐的事蹟,挑幾個我印象深刻且有所感觸的內容分享。


一、庸才當道

知名前蘋果執行長賈伯斯曾談到庸才當道現象,指的是公司早期僱用的平庸員工職位步步高升,最後成為部門主管。等到這群庸才必須僱用其他人時,自然也會偏好庸才。就像與賈伯斯在蘋果共事的蓋川崎(Guy Kawasaki)說的:「二流人才會聘用三流人才,這樣才能凸顯他們的優越。三流人則會僱用四流人。」這就是庸才當道的現象,而我相信這就是過去七年在HubSpot發生的情況。-P.132 (節錄至此:一個資深科技記者在新創公司的一年:如果公司中是庸才當道)

庸才的問題在於他們不知道自己是庸才。這個章節談到庸才的問題,相信舉凡是出過社會的人,難免會在工作場合上有很深的感觸,就是庸才真的不會發現自己是庸才,也因為他們並不知道這個事實,導致他們也不會懂得去進步去改變。

而本書作者在HubSpot這個企業裡面更發現這個驚人的事實,當時他進去時HubSpot創立不超過10年,是一間很年輕的公司,再加上裡面幾乎都是年輕人,就算是與創辦人一同創辦這間公司的資深員工,年紀也都不大(作者51歲進入這間公司,是全公司第二年長的人),因此一來是他受不了同事沒什麼工作經驗也罷,更可怕的是許多同事們都還自命不凡。

反思若是自己遇到這樣的人也就罷了,可怕的是屬於這樣的人還不自知,終究遲早會被社會給淘汰,淘汰的原因可見接下來的二。

二、「你的公司不是你的家人。」

HubSpot本身聘僱大量的年輕人,因為工資低廉。也就是一名資深的員工薪水恐怕能雇用2到3名的年輕人,能夠減縮許多人力成本。

不只HubSpot和其他新創公司如此,現在很多大企業也寧可資遣資深的員工,改聘僱年輕人,就像是本書的作者自己被新聞周刊給解聘,他的主管艾比自己也提到「我想他們只是想雇用更多年輕人,他們可以用你的薪水,雇用五個剛從大學畢業的小夥子。」這就是現代社會的可怕之處。

過去在我們上一代,他們進入穩定的大公司,慢慢一階一階的往上爬,公司將這些員工當作資產、當作家人,照顧他們,並不輕易捨棄他們。

可是現在的公司已經不是這麼看待員工,有些知名大企業甚至以工作環境惡劣著稱,像是亞馬遜。更別提為「你的公司不是你的家人。」這句話護航的網飛,及提出這句話的是Linkedin的創辦人Hoffman。

雖說這本書是在幾年前出版的,但是近日也有相關的文章在探討矽谷大量裁員的議題,在此延伸閱讀:

三、「快速成長—虧損—掛牌上市」商業模式最大的受害者是誰

上面提到的Hoffman正是新創公司IPO也就是標題商業模式的最大受益者,也就是說很多創投透過這種方式大量搬移巨大的財富進入自己,以及新創公司創辦人的口袋裡。

可殊不知在這樣的商業模式之下,真正的受害者並非那些受到保護的創投資本家(新創公司會承諾掛牌上市若低於私募投資人投資的價格,就必須分給他們更多股票作為補償),也不是造成公司不斷虧損的創辦人(他們可以在私募階段以高估值賣出持股),而是員工。

這世界實在是很荒謬,勞工像是前述的,越來越沒有保障、隨時都有可能面臨裁員的危機,因此許多人希望自己的股票選擇權能在公司順利IPO換取現金,彌補自己薪資的不足,甚至奢望藉此一飛衝天、飛黃騰達。

但是越後期進入公司的員工股票選擇權履約價可能很高,造成他們的選擇權一文不值。也就是最終受到傷害的仍是勞工!

透過上述的內容,發現這個世界對勞工的保護可說是越來越薄弱,不論是不再將員工當一家人,就連在員工為公司賣命,薪資的一部分股票選擇權都可能因此變得毫無價值,等於認真工作的員工不僅無法致富,還可能在幾年後被奉獻多年的公司給一腳踢開,而這樣的狀況在這幾年當中也不斷在現實世界中上演。

若是身為基層員工的我們沒有自知之明,亦或是沒有做出任何改變,恐怕遲早會被這個世界給淘汰,我想這也是在閱讀這本書,理解新創公司內部的荒唐、險惡之處之外,給我的最大收穫。

在這邊想延伸幾本書,都和未來趨勢及工作有關,在未來恐將會有很多工作產生劇烈的變化,身為受薪階層,若工作取代性高,務必要提高警覺甚至思考未來該如何增進自己能力,以防被這個社會淘汰。沒有意外的話我後續也會發表讀後心得。

最後的最後,我查了撰寫這篇心得當天2019.12.04的股價,每股為146美元!等於一股約要4,380元台幣。這樣一間並不算低價的公司,實則上在本書內卻如此荒謬,真的是讓人不敢置信!

或許也因為這樣,現在我挑選股票絕對不會只光看股價(or估值)及鮮麗的外表(美化後的新聞)就貿然購入,絕對會將至少3季的財報調出來看過,透過這篇心得,也希望所有投資人都能好好深入了解自己所準備要投資的標的,選擇你認同的企業文化進而投資喔!

>>延伸閱讀: 揭秘矽谷黑暗面:那些派對、糖果牆還有免費啤酒的騙局


✨喜歡我的文歡迎來我的粉絲專頁點個讚以及我的Instagram追蹤我的最新動態❤

✨順手幫我拍手五下,支持我持續分享好書,謝謝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悅陽財經閱讀筆記
167會員
177內容數
熱愛閱讀,現創作內容為:讀後心得、投資理財、課程心得及原創長篇小說。
2024/12/15
這本書雖是在探討日本因為高齡化,導致各產業缺少勞動力的議題,但也是在向台灣預先示警,因為日本現在所面臨的困境,和台灣並沒有差別,甚至未來我們也會遇到一樣的難題,面對大缺工的時代來臨,我國又能如何透過日本作為參考,找出一條解決之道。
Thumbnail
2024/12/15
這本書雖是在探討日本因為高齡化,導致各產業缺少勞動力的議題,但也是在向台灣預先示警,因為日本現在所面臨的困境,和台灣並沒有差別,甚至未來我們也會遇到一樣的難題,面對大缺工的時代來臨,我國又能如何透過日本作為參考,找出一條解決之道。
Thumbnail
2024/11/24
「值得堅持不懈的困難事情絕對很多,而韌性與毅力都能讓你撐下去。只因為艱難就放棄是不會成功的。然而,堅守不值得的艱難事情一樣不能讓你成功。」 剛好我前陣子對人生有許多迷惘,所以當閱讀到這本書時就格外有體悟。 「關鍵是辨識出何時要堅持,何時要走人。」 這句話就是這本書想要傳達給我們的宗旨,我們從小
Thumbnail
2024/11/24
「值得堅持不懈的困難事情絕對很多,而韌性與毅力都能讓你撐下去。只因為艱難就放棄是不會成功的。然而,堅守不值得的艱難事情一樣不能讓你成功。」 剛好我前陣子對人生有許多迷惘,所以當閱讀到這本書時就格外有體悟。 「關鍵是辨識出何時要堅持,何時要走人。」 這句話就是這本書想要傳達給我們的宗旨,我們從小
Thumbnail
2024/10/31
雖然這本書的書名乍看之下,會讓人比較不好意思在公開場合閱讀,但其實書中對於如何選擇還有投入空間的消費市場、推出熱賣的商品,有許多很有意思的商業觀點。 且這些觀點不只適合有創業夢、準備創業的讀者,我自己覺得也能運用在投資標的的挑選以及創作的主題上,是一個不想創業、沒有創業夢也能藉此得到啟發的一本書。
Thumbnail
2024/10/31
雖然這本書的書名乍看之下,會讓人比較不好意思在公開場合閱讀,但其實書中對於如何選擇還有投入空間的消費市場、推出熱賣的商品,有許多很有意思的商業觀點。 且這些觀點不只適合有創業夢、準備創業的讀者,我自己覺得也能運用在投資標的的挑選以及創作的主題上,是一個不想創業、沒有創業夢也能藉此得到啟發的一本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歷史浪潮總是在淹沒了一群人的同時,又成就了另一群人。 這本書主旨在更變動的時代,提供工作者一些職場上不同的思維,幫助大家成為職場的「衝浪者」,甚至是提供給職場新鮮人、轉職中、對工作失去熱情的另一種對於職場的看法!~
Thumbnail
歷史浪潮總是在淹沒了一群人的同時,又成就了另一群人。 這本書主旨在更變動的時代,提供工作者一些職場上不同的思維,幫助大家成為職場的「衝浪者」,甚至是提供給職場新鮮人、轉職中、對工作失去熱情的另一種對於職場的看法!~
Thumbnail
首先得要知道──什麼是獨角獸公司? 獨角獸公司是指:成立不到十年,市值十億美元以上,且未上市的新創公司,僅佔0.1%的營業體就被喻為「獨角獸」。 讀成功學、創業的書,最忌諱的就是一家之言。《獨角獸創業勝經》就是要打破常見的創業迷思,例如:創業家大部分是輟學生?讀排名高的大學比較吃香?共同創辦人比較容
Thumbnail
首先得要知道──什麼是獨角獸公司? 獨角獸公司是指:成立不到十年,市值十億美元以上,且未上市的新創公司,僅佔0.1%的營業體就被喻為「獨角獸」。 讀成功學、創業的書,最忌諱的就是一家之言。《獨角獸創業勝經》就是要打破常見的創業迷思,例如:創業家大部分是輟學生?讀排名高的大學比較吃香?共同創辦人比較容
Thumbnail
運氣,這不可捉摸卻又關鍵的事物,幾乎是創投界天天在面對的事,你怎麼知道投入的資金不會在幾個月後變成壁紙?為了回答這問題,《矽谷創投啟示錄》深入探討幾十年來矽谷創投的商業模式,有意思的是,即使是創投本身,也不斷在調整自己的商業模式。
Thumbnail
運氣,這不可捉摸卻又關鍵的事物,幾乎是創投界天天在面對的事,你怎麼知道投入的資金不會在幾個月後變成壁紙?為了回答這問題,《矽谷創投啟示錄》深入探討幾十年來矽谷創投的商業模式,有意思的是,即使是創投本身,也不斷在調整自己的商業模式。
Thumbnail
Power Law 乘冪法則的本質是贏者全拿,也就是非線性成長將可造就巨大的機會,但也會嚴重的毀壞原有的平衡。如何在動態世界中實踐下一個摩爾定律與梅特卡夫定律,將是我們這個世代最大的機會與挑戰。矽谷難以模仿與無法複製,與其說是一個地方更可說是一種文化。但願本書能帶給您無窮的啟發。
Thumbnail
Power Law 乘冪法則的本質是贏者全拿,也就是非線性成長將可造就巨大的機會,但也會嚴重的毀壞原有的平衡。如何在動態世界中實踐下一個摩爾定律與梅特卡夫定律,將是我們這個世代最大的機會與挑戰。矽谷難以模仿與無法複製,與其說是一個地方更可說是一種文化。但願本書能帶給您無窮的啟發。
Thumbnail
講到新創公司,大家總會想到當初windows在車庫中創業的狂野;Facebook現在建立起超屌的社交帝國;抑或是十多人團隊被天價收購的Instgram,還有對岸的阿里巴巴、京東、淘寶等神級企業,現在這些現象級的產品(企業),幾乎幫我們把"新創公司"這一次加了一層夢幻泡泡。 但是……我想說的是
Thumbnail
講到新創公司,大家總會想到當初windows在車庫中創業的狂野;Facebook現在建立起超屌的社交帝國;抑或是十多人團隊被天價收購的Instgram,還有對岸的阿里巴巴、京東、淘寶等神級企業,現在這些現象級的產品(企業),幾乎幫我們把"新創公司"這一次加了一層夢幻泡泡。 但是……我想說的是
Thumbnail
全書以一名傳統產業(出版業)且文科畢業的作者視角,看這個聚集了全世界所有最新、最進步科技企業的矽谷,如何主宰我們未來的世界。
Thumbnail
全書以一名傳統產業(出版業)且文科畢業的作者視角,看這個聚集了全世界所有最新、最進步科技企業的矽谷,如何主宰我們未來的世界。
Thumbnail
全球疫情蔓延,企業紛紛擁抱數位化,爭先將業務推上雲端。然而,在企業主決心投入數位轉型的同時,緊接而來的便是「數位人才荒」。數位人才之所以能在企業內部發力,有賴適當的組織結構、企業文化、人才思維。台灣企業的「數位人才荒」有解嗎?又該怎麼解?
Thumbnail
全球疫情蔓延,企業紛紛擁抱數位化,爭先將業務推上雲端。然而,在企業主決心投入數位轉型的同時,緊接而來的便是「數位人才荒」。數位人才之所以能在企業內部發力,有賴適當的組織結構、企業文化、人才思維。台灣企業的「數位人才荒」有解嗎?又該怎麼解?
Thumbnail
創新其實有跡可循。 本書作者 Steven Hoffman 曾經創立過三家成功的新創,在離開創業圈後經常收到朋友在創業路之中所碰到的困難,在協助朋友的過程中讓作者萌生創立創新加速器的想法,之後便創立 Founders Space ,本書便是作者綜合其過去數年的經驗,一步步帶領讀者們走向創新之路。
Thumbnail
創新其實有跡可循。 本書作者 Steven Hoffman 曾經創立過三家成功的新創,在離開創業圈後經常收到朋友在創業路之中所碰到的困難,在協助朋友的過程中讓作者萌生創立創新加速器的想法,之後便創立 Founders Space ,本書便是作者綜合其過去數年的經驗,一步步帶領讀者們走向創新之路。
Thumbnail
本書的作者是新聞週刊的科技編輯,對科技業也是小有研究,在被資遣後,他選擇加入這間當時還尚未上市的新創公司HubSpot,開始了一連串的奇幻旅程。
Thumbnail
本書的作者是新聞週刊的科技編輯,對科技業也是小有研究,在被資遣後,他選擇加入這間當時還尚未上市的新創公司HubSpot,開始了一連串的奇幻旅程。
Thumbnail
創業潮是否退去、在過去是否讓社會付出了機會成本,我個人認為是有的;但即使如此,「創業」這件事情無論多少都會永遠存在,也永遠會有成功畢業、失敗倒閉,或是最終成為下一個IBM、Apple、微軟的獨角獸。
Thumbnail
創業潮是否退去、在過去是否讓社會付出了機會成本,我個人認為是有的;但即使如此,「創業」這件事情無論多少都會永遠存在,也永遠會有成功畢業、失敗倒閉,或是最終成為下一個IBM、Apple、微軟的獨角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