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半的事務所工作淺談

2020/01/23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是關於四年半以來在事務所的工作淺談,想談談自己認爲職涯對於公司與員工個人的想法,而沒有篇幅談到工作內容與建議。
畢業後毫不猶豫的跳入事務所,多少有種「本該如此」的盲目,至今工作四年半,我的名片上仍沒有稱謂,我都戲稱自己的工作是專業打雜,也一直覺得跟其他資深同事比我應該只算是助理,後來才知道原來類似的工作都有個好聽的頭銜「專案設計師」。
日前有幸與帶自己畢業設計的嘉慧老師(建築師)談到這九年來事務所的經營經驗,也是因為面臨轉職、離職的岔路口,才開始思考工作對我的意義以及自己想在工作中追求或是得到些什麼。也藉此談談關於以員工角度思考事務所的立場、在事務所工作可以有什麼樣的心理建設。
建築師執業 :理想性與熱忱
從事務所的角度來說,老師經營九年不算最資深卻也有十足經驗,尤其後來鑽研於老者友善空間並逐步打造屬於自己的事務所品牌。同時也因為在職業過程中看到同行在執行設計與施工時的不足,有時甚至是不上心,更是想在該領域建立起專業形象。而老人照護空間除了空間架構,更多的是近似室內裝修的細節使用和施工實務上的達成率,所以即使是不到十人的事務所仍分了不同的專業項目進而有了擴編人員與業務範圍的想法,也更積極的洽談有潛力的職業者,藉以打造良好的且有發展的職涯環境。從中足以看出關於經營事業的野心與目標。
我想,自己雖然考了建築師,也預計於近期取得資格卻無執業打算,雖然對設計管理、工程管理、企業管理有興趣深入了解,但建築師開業還涉及了行銷、資金流等不同的專業領域,我不認為自己有能力與熱忱投入其中。既是注定寄人籬下,便要更積極的思考工作這件事情對我的意義。
員工之於事務所:投資與成本
在聊天的過程中,老師也談到自己在徵員工時逐漸傾向有經驗且年紀在三十左右甚至以上的專業者,而不太徵求二十多歲的應屆畢業生或是仍在嘗試的新鮮人,在心性未定的狀態很容易剛學到可以上手開始可以大幅貢獻時就耐不住而離開,尤其容易抱著外面世界很大、自己尚年輕的想法,這對事務所來說不符經濟效益也不利於經營,寧可開優渥一些的薪資找尋能夠共同成長、能長期和事務所共進退的員工。
但其實不得不承認事務所的本質並非營利事業也不是台灣產業結構發展的主要趨勢,要能如金融業或電子、機械行業能發出優渥的薪資、保障良好的福利並不容易,說白了我們是群懷抱專業點著熱情火焰在支撐職業的一群人,能認同自己在做的事,找到工作對自己的意義,並且不斷地找到進步空間(方向)藉以說服自己、認同自己,是比起和他人比較薪資福利來的更能支撐自己繼續工作的。
(當然如果想抱著同樣專業卻以營利為目的,仍有管道可以考慮。這段也是想說既然決定要進事務所就眼睛閉著做就是了,除非真的日子過不下去或想追求高薪,不然別拿薪資小條在同學會、宗親會上找苦,當有人有心問(比)起(較)薪資時直接轉移話題說說自己為何喜歡這份工作。)
作為對比,我所待的事務所是有四十幾位員工的中篇大型事務所,而我在分所的員工佔了其中十五人,多以建設公司的集合住宅案為主要收入來源,建築師也傾向不挑案件,私人別墅、廠房、幼兒園等只要是新建案並且能接受我們較多數事務所高的設計費都照單全收。然我們在徵員工時多是無經驗者上門,公司對員工的要求也並不嚴謹(尤其案量多且雜,但卻非位於市中心的分所)一方面壓低入行薪資,一方面採放任成長而無相對應的職業訓練,對剛進公司的新人來說是一段不小的摸索期,而對已有專案在身且還要輔助大案完成的我們來說無非也是工作之外的負擔。在沒有中期員工訓練或是看得到成長幅度的狀況下,三至五年年資的員工最易浮動,再加之多元的職涯管道塑造出可多方嘗試的環境氛圍,徵入無經驗者無非又增加人才培育的風險,將自己置於培訓所的定位。
事務所新人怎麼思考工作
那對員工來說呢?
「多方嘗試」、「更多想像」是現今社會的主流思想,尤其我們在設計行業,從不鼓勵我們安份守己。然而在求學的過程中很難想像職涯的生態,甚至很難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在畢業即將投入社會時多數人會建議我們可以有個方向,即使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至少會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然後投入一兩年、三四年的時間成本去刪除和自己想像有出入的選擇,即使是事務所也有很多不同類型的經營模式,更別說事務所後有工程顧問公司、營造單位、政府建管;前有建設公司、規劃公司、政府城鄉都市計畫等選擇,年至三十也能淘汰掉至少兩個選項。這沒有不好,卻也不能否認是間接造成事務所流動率高的現象。
對我來說工作很多時候是在追尋一種連結歸屬和自我認同,在做了許多建設公司的案子後固然會羨慕業主甚至代銷公司的福利或薪資,但以營利為主或牽涉金融循環的商業建築目前不在嘗試範圍(但我仍覺得要先能夠溫飽富足才能有心思求進步成長,至少這點在大事務所是比較有滿足的彈性的)。以工作內容來說,在事務所的工作位於中段,上是回應都市計畫、法規以及業主、市場的期許,下要督促承造單位、處理行政流程,若是有心你可以專於某一專業的精進(檢討法規執照圖、鑽研施工圖、回應或評估市場規劃、實務監造等)也可以全方位了解事務所的工作內容,真要長久待在同一個公司亦能有很遠大的規劃。
而「連結」這件事是認為工作內容固然重要,但在工作的四年半來發現自己在能駕馭工作項目後,更在意與同事、上司的關係、工作環境的影響以及同事間的成長,也才會開始思考如何指導新人和協助管理各個案件,這是另一種非建築領域的專業,也是在進事務所前或在事務所工作一段時間後可以思考的方向。
不知道關於工作經驗發表於系刊會不會有違和感,在學期間總會覺得與工作生活有段距離。前段談到近期面臨的轉職原因與過程,我想會是另外一個篇幅,如果有機會再談談將換到更上位的工作面臨怎麼樣的心情轉換。
139會員
683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