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分享|當自己成了檢視履歷的人

2022/08/27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其實我寫履歷的經驗不多,升高中、大學都是以分發的方式決定去處,剛畢業找工作時可能因為對工作的想像不多,很理所當然地以建築師事務所為唯一選項。而對事務所的想像也十分貧乏,剛結束畢業設計也沒有什麼熱情做設計,更沒麼野心成為大師。覺得既然都是事務所又是應屆畢業生,便沒有用心查詢待遇、工作內容,而是直接選一家離自己家最近的事務所刷經驗值。真的認真寫履歷是到我換工作的時候。
畢業時我覺得自己運氣不錯的進了一家業務穩定,具有一定規模的事務所,雖然不是有名的設計大師,卻也因從設計到請建照的流程快速、法規熟悉嚴謹且監造用心在房地產界小有名氣。面試時經歷現場限時手繪、基本測驗、人事及業務單位主管的問答,在完全沒見過主持建築師本人的情況下等了幾天沒回覆(當時也不知道哪來的勇氣直接打去問應徵結果)。當時以為這是常態,在工作一陣子後才知道這家事務所其實的應徵流程相對較嚴謹。而我畢業當時房地產剛過一個高峰,業務人力需求不大所以篩選更為嚴格。後來覺得能進這家事務所一方面是建築師覺得可以趁空擋教新人,另一方面是因為家住附近加班方便⋯⋯
在當時有老師介紹我可以去投另一家位在臺北的事務所,主持建築師應也在學校代過幾門課,對學校老師的情況幾分了解,在聽了自我介紹又往復了幾個問題後,面試官訕訕地笑說「把妳介紹來,到底是害我還是害妳啊?」直到現在我都還不太理解這句話背後想傳達的是「應屆畢業生難用」還是「本事務所很累」,但在就業多年後我也能明白不論是不是事務所,其實光是要達到收支平衡的經營就必須花費許多心思,當自己成了檢視履歷並且必須彙整資訊與主管討論用人方式的角色時,也會開始計較成本。
這個成本不是指公司實際支出(官位沒大到必須為公司盈虧負責),最多的考量其實是組內工作的同事必須花多少心思與時間帶領這位「新人」。
不論是以前在事務所(是說工作4.5年在事務所就可以算資深我也覺得蠻尷尬的),還是現在在行政法人,我其實都不介意與應屆畢業生或是非本科系的人共事,或許也是受以前事務所的前輩影響,總是會覺得應屆畢業生只要會基本的圖學知識而無其他事務所的習慣反而比較好帶,雖然我多少覺得也是因為人事成本比較低,但我可以理解其實許多主管在用人時更喜歡看應徵者的人格特質。
但這首先就要問:怎麼從履歷中看見人格特質?
我想不負責任的用我少少的做履歷的經驗,與幾次檢視應徵者履歷的經驗,分享幾個我覺得比較吸引人的履歷point。

一、清楚說明過去的經驗與應徵職務的關係

這有個前提是要對要應徵的職務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雖然不排斥使用非本科系或是應屆畢業生,但我在上陳給長官的拒絕面試名單中,最常出現的理由仍是「經驗與本組業務不符」。
我不太喜歡看到「通用版」的履歷,只簡單交代過去的工作內容或職稱。雖然事務所業務、規劃公司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不同的建築師有不同的業務範圍、不同的經營習慣及不同的用人方式,若應徵者沒有說明過去執行業務的實際案例以及描述執行事項,更無事先思考自己過去的經驗如何與應徵職務的業務內容媒合或銜接,那閱讀履歷的人根本完全不知道你來做什麼?

層次一:清楚描述過去的經驗

相反的如果明確說明過去公司的業務範圍、以及自己熟悉的工作項目、實際執行的案件資料,那至少我可以看出應徵者對自己工作的理解程度,以及這個人的經驗對公司能有什麼貢獻。
這個基本項目如果做到淋漓盡致,還可以以圖像說明公司業務以及自己的業務性質:

層次二:簡要說明從經驗中的學習

諸如「這份工作讓我更熟悉請領建照的作業程序」、「藉由與業主的溝通,再經過建築師的經驗指導,可以理解技術與期望間該如何取捨」或是「曾因爲自己⋯⋯造成⋯⋯(某種失誤),後來在執行⋯⋯會更加注意⋯⋯」這類檢視自己工作狀態的內容是我喜歡的描述,不用太多但可以間接看出來應徵者所關注的事項、自我省思的程度,並且加深描繪前一公司的業務內容。這類的內容也適用於應屆畢業生,不論是從畢業設計的學習到或是社團、系學會經營、畢業展籌辦的經驗都是可以寫的素材。
通常這類的應徵者即使「經驗與本組業務不符」,我仍會在後方加註「但極具反思及學習力,有助於業務推動」,或是「依其經驗,建議由OO組安排面試」。

層次三:媒合過去經驗與應徵職務內容

如果應徵的工作與原本工作的內容同質性高不高,都要明確指出 :
自己看到的差異:例如,業務內容有私人建案、公部門競圖、室內裝修等不同差異,或是事務所的規模、經營方式都是可以著墨的點。
為何而來:例如,想嘗試不同建築尺度的設計、期待新事務所的組織方式、業務涉及駐地監造等等,或是基地地點多為城市或鄉村與過去經驗不同等。
自己可以貢獻什麼:讓面試官知道你了解自己,並願意用心查詢應徵工作的的內容。這篇幅的描述縱使有錯誤,也能增加面試時討論的題材。

二、側面、間接的展現個人性格

自傳裡直接說自己「很有上進心」、「願意學習」、「積極認真」這種很像高中成績單的罐頭評語就很難清楚表達投擲者的個性,比較好的方式仍是舉例並描述事件,交代從中學習的經驗,讓面試官間接地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即使是應屆畢業生,沒有社團幹部的經驗,也能從學程中挖出心得。
擔任過畢籌/畢展的幹部可以描寫喜歡的任務,例如:
發現自己喜歡作統籌的角色是大四時擔任畢業展副召,比起站在領導的角色,更喜歡挑戰提出執行策略:從其地點安排、運送方式及展示形式都需要與不同單位協調、溝通,布置各階段的活動流程,同時處裡許多臨時事件使我很有成就感。
只是參與,過程仍可以寫出心得。例如:
在展覽的過程中,帶領親友參觀自己的作品,如何將「自己在做什麼」以簡單的言語讓非專業者理解,是我在過程中最大的收穫。
如果能將未來工作內容與這項經驗連結起就更好,例如:
相信在⋯⋯工作也會遇到需要向業主說明設計的時候,這個經驗能讓我⋯⋯。
而要展現企圖心,也可以從實際事件作描述:
在工作的第二年主動爭取獨立管理專案,從基地調查、草圖規劃、法規、結構水電整合每個階段都是不同的挑戰,獨立專案責任能更使我加速掌握建築規劃到請照、營建的工作。
在事務所的四年主要接觸設計到請照階段的工作,剛進事務所碰到最大的挑戰是對法規的不熟悉,為了早日上軌道我常利用下班時間翻閱前輩的圖面,熟悉建築法規的檢討和空間配置。
同時不必害怕將自己不擅長的事情表達出來
大三時參加OO獲前往與OOO交流工作坊的機會,第一次經驗到與不同領域的專業者溝通,在與指導老師、同學的討論間,我認為自己能比同儕更快速掌握不同的環境條件與空間型態,並更善於分析案例、歸納條件,但對於如何提出計畫需多學習。

三、圖示思考讓你更能脫穎而出

在行政法人這種類公部門,其實都有規定好的履歷格式,很難直接檢送一份精美的作品集,但仍不乏有人用心地用文字的編排跳脫既定的框架。
最基本的方式就是對落分類,最好能為每一對加一個標題,也可以善用分隔線。

後記

這篇沒有打稿,一開始是想抱怨自己身上多了一些奇怪的工作,以及看了幾天不知所云的履歷,然後還要把要不要找這人來面試寫成報告,讓我覺得心很累。但寫這寫著就成了不知所云的履歷教學了。
圖片是用自己在108年換到現在工作時用的版面,有些內容涉及個案,懶得篩選就直接全部隱蔽。我其實覺得比起現在這種類公部門,建築師事務所多會要求作品集,相對來說比較好發揮,比較不用看一大段找不到重點的文字或是太過簡略,要自己猜測的內容。至少從排版就能看出應徵者的邏輯。
但以前在事務所仍會看見有些應徵者在不了解業務能容的情況下以「通用版」的作品集應徵,我覺得這在具有經驗的應徵者身上其實蠻忌諱的,如果已經具備一定時間的工作經驗,好好說明過去業務與未來工作的理解相當重要;如果是應屆畢業生,或是卻乏與應徵工作相關的經驗,好好展現自己的敘事及思考能力是很加分的方式。
139會員
683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