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小孩參加運動團隊前必須得到醫師許可: Sports Physical的重要性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聽到知名男星在中國身亡的消息,深感遺憾。
年輕男性運動猝死時有所聞,最常歸因於心臟。想趁這個機會介紹美國sports physical的制度,給台灣家長做個參考。
▶所有美國的小孩、青少年(女)參加班隊或校隊等各項運動團隊前都必須到自己醫師那裡做sports physical(運動健康檢查)並得到medical clearance(醫師許可)才可以參加,並且每年要更新一次。註: 美國有primary care physician制度,基本上每個人都會有自己常看的醫生
根據美國心臟協會(AHA)的建議,在sports physical時醫師至少要問以下問題:
▼家族是否有人猝死
▼家族是否有人50歲前就有心臟相關疾病,包括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long QT syndrome, Marfan syndrome, or clinically important arrhythmias等
▼是否有過心雜音
▼是否有過高血壓
▼是否常感覺疲累
▼是否有呼吸困難、胸痛、昏厥(syncope)等病史
接下來醫師須做詳細的身體檢查包括
1. 在病人平躺以及直立的情況下各做一次心臟檢查
2. 檢查四肢脈搏
3. 觀察病人是否有marfan syndrome的特徵
4. 測量四肢血壓
當我還在台灣時,台灣尚未有類似制度。希望這篇可以給家長作參考。小孩參加激烈運動前,或許可以考慮去給兒科醫師看看,做一些詳細的身體檢查。
畢竟,
孩子平安健康長大,是兒科醫師跟家長最大的期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2019美國小兒科醫師年會請來了一位兒童營養專家Dr. Jennifer Savage Williams,教導我們如何有效引導小孩嘗試青菜、如何讓孩子愛上蔬菜。 首先是父母必須以身作則。如果父母自己都不喜歡吃青菜,小孩當然也不會喜歡。父母的態度是讓寶寶願意嘗試青菜的最大關鍵: 1 父母必須顯示出對蔬
雖然手邊有很多重要的事要處理,但今天感觸很深一定要po...... 拜託各位家長務必【使用】而且【正確使用】安全座椅。不管你是否趕時間、不管小孩子喜不喜歡,只要: **小孩未滿145cm請務必使用booster seat。  安全帶需要正確的落在肩膀以及大腿上。** (小孩若還可以坐安全座椅,會比只
知名的JAMA pediatrics期刊在11/4發表了一篇有關學齡前兒童手機使用與大腦白質完整性的關聯的研究。這個研究使用MRI掃描幼童腦部,發現那些每天使用手機超過一個小時(AAP建議時數)的幼童腦部內,那些跟大腦認知執行功能有關的白質地較雜亂、無法形成一個有效的連結。除此之外,這些幼童語言跟認
順利遞件後我回到美國,開始思考如何準備日本語診察能力調查。七月中到九月底只有兩個月的時間並不算長,何況我只能兼職準備。 日本語診察能力調查是一個說(問診)跟寫(病歷寫作)的考試,沒有標準答案,準備起來隔外困難。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所有考生都具備N1(基本門檻)的情況下,最後卻只有一半的人通過的原因。連日
妳從座位站起來,走到那兩位白人面前˸「我聽到妳們在談論我。」 It took you three years to stand up.   從亞洲來的妳,從小被教導溫良恭儉讓是美德,遇到問題要先反省自己。一切以和為貴,禮尚往來。妳帶著這樣的價值觀來到美國,以為一切都會很好。 剛來美國的時候,妳還沒有
這個月醫院給我們住院醫師的指定教材內提到了這個教養法。實驗證實,哈佛大學兒童發展中心的#Serve and Return#法可以強化幼兒大腦迴路、為未來學習奠定基礎。或許有些爸爸媽媽早就不知不覺地採用這個方法,但完整的內容是什麼? 系統化之後是什麼樣呢? 我們一起來看看 👉 ———————————
2019美國小兒科醫師年會請來了一位兒童營養專家Dr. Jennifer Savage Williams,教導我們如何有效引導小孩嘗試青菜、如何讓孩子愛上蔬菜。 首先是父母必須以身作則。如果父母自己都不喜歡吃青菜,小孩當然也不會喜歡。父母的態度是讓寶寶願意嘗試青菜的最大關鍵: 1 父母必須顯示出對蔬
雖然手邊有很多重要的事要處理,但今天感觸很深一定要po...... 拜託各位家長務必【使用】而且【正確使用】安全座椅。不管你是否趕時間、不管小孩子喜不喜歡,只要: **小孩未滿145cm請務必使用booster seat。  安全帶需要正確的落在肩膀以及大腿上。** (小孩若還可以坐安全座椅,會比只
知名的JAMA pediatrics期刊在11/4發表了一篇有關學齡前兒童手機使用與大腦白質完整性的關聯的研究。這個研究使用MRI掃描幼童腦部,發現那些每天使用手機超過一個小時(AAP建議時數)的幼童腦部內,那些跟大腦認知執行功能有關的白質地較雜亂、無法形成一個有效的連結。除此之外,這些幼童語言跟認
順利遞件後我回到美國,開始思考如何準備日本語診察能力調查。七月中到九月底只有兩個月的時間並不算長,何況我只能兼職準備。 日本語診察能力調查是一個說(問診)跟寫(病歷寫作)的考試,沒有標準答案,準備起來隔外困難。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所有考生都具備N1(基本門檻)的情況下,最後卻只有一半的人通過的原因。連日
妳從座位站起來,走到那兩位白人面前˸「我聽到妳們在談論我。」 It took you three years to stand up.   從亞洲來的妳,從小被教導溫良恭儉讓是美德,遇到問題要先反省自己。一切以和為貴,禮尚往來。妳帶著這樣的價值觀來到美國,以為一切都會很好。 剛來美國的時候,妳還沒有
這個月醫院給我們住院醫師的指定教材內提到了這個教養法。實驗證實,哈佛大學兒童發展中心的#Serve and Return#法可以強化幼兒大腦迴路、為未來學習奠定基礎。或許有些爸爸媽媽早就不知不覺地採用這個方法,但完整的內容是什麼? 系統化之後是什麼樣呢? 我們一起來看看 👉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每個年齡層在運動時,都有不同的心率次數 千萬不要為了逞強而超過自己的能力範圍 很多時候,運動過度而發生的猝死案例 就是因為自己太過逞強、不懂的克制 如果能及早預防,就能避免這些憾事了 希望這張圖可以給各位愛運動的朋友們參考
運動員心臟驟停後重返賽場之臨床指引 評估重返賽場的關鍵考量 🔴 主要評估要點: 心臟驟停的原因 潛在疾病風險評估 治療方案的效果 運動類型與強度 運動員身分(職業/休閒) 案例分析與法律觀點 🔵 Nick Knapp案例啟示: 18歲籃球運動員 心室纖維顫動後植入ICD
Thumbnail
運動防護員專門從事「預防」(防止發生)、「診斷」(識別問題或疾病)和「治療」(提供醫療以改善)肌肉和骨骼的損傷和疾病。
Thumbnail
心臟病是美國主要的死亡原因,也是導致「殘疾」(身體或心理的疾病或狀況,使人無法從事某些活動)的主要原因。
Thumbnail
搬到美國3年了,我還是習慣在台灣做健康檢查,一方面是因為信任台灣的醫療品質,還有很重要的語言因素。 例如全身健康檢查,我其實幾乎聽不懂那些醫療名詞,當然可以找會講中文的醫師,還可以跟醫院申請翻譯,不過會想說一年也就一次,就趁回台灣時找個能讓自己能自在且安心的選擇。
Thumbnail
從小我就不愛運動,除了沒人陪伴也沒有習慣,更不喜歡運動後全身黏膩的感覺,也認為自己很健康不需要刻意去運動,直到某天身體拉警報後,醫師中肯的建議,藥物是一時,運動維持身體健康才是根本,於是開始強迫自己去適應與養成這個習慣。 反觀先生從小就有運動的習慣,他喜歡打羽球、跑步、爬山,打籃球、游泳等舉凡
Thumbnail
沒想到真的有這麼有一天, 我最摯愛的父親, 也會躺在醫院。 剛考到的美國運動醫學會臨床運動生理師, 尷尬的在這時候派上用場。 運動好像很簡單? 那是因為不知道困難在哪。 每個特殊族群都有特定禁忌症、適合的運動類型, 真的以為看影片就會運動? 陪伴看似簡單
Thumbnail
一開始剛到美國時,各種保險信件緊接著來,你必須一個個查看與研究,不像在台灣有保險人員為你解說。
Thumbnail
「他是位50多歲的運動健將,每天的運動量很大,能夠跑完全程馬拉松,平時也沒有心臟不適的症狀。」鄭諭聰醫師表示,「有一個冬天,他在醫院附近跑步時突然感到胸悶,於是立刻到急診室檢查,結果是心肌梗塞,當時立刻安排緊急心導管手術,恢復冠狀動脈的血流。」
Thumbnail
疫情影響全球,許多人過世。運動員過世似乎已經不足為奇,但他們與一般大眾間的身體差異仍然是人們關注的焦點。本文探討了運動員的天賦和身體狀況之間的關係,並以臺灣棒球選手張誌家先生的過世為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每個年齡層在運動時,都有不同的心率次數 千萬不要為了逞強而超過自己的能力範圍 很多時候,運動過度而發生的猝死案例 就是因為自己太過逞強、不懂的克制 如果能及早預防,就能避免這些憾事了 希望這張圖可以給各位愛運動的朋友們參考
運動員心臟驟停後重返賽場之臨床指引 評估重返賽場的關鍵考量 🔴 主要評估要點: 心臟驟停的原因 潛在疾病風險評估 治療方案的效果 運動類型與強度 運動員身分(職業/休閒) 案例分析與法律觀點 🔵 Nick Knapp案例啟示: 18歲籃球運動員 心室纖維顫動後植入ICD
Thumbnail
運動防護員專門從事「預防」(防止發生)、「診斷」(識別問題或疾病)和「治療」(提供醫療以改善)肌肉和骨骼的損傷和疾病。
Thumbnail
心臟病是美國主要的死亡原因,也是導致「殘疾」(身體或心理的疾病或狀況,使人無法從事某些活動)的主要原因。
Thumbnail
搬到美國3年了,我還是習慣在台灣做健康檢查,一方面是因為信任台灣的醫療品質,還有很重要的語言因素。 例如全身健康檢查,我其實幾乎聽不懂那些醫療名詞,當然可以找會講中文的醫師,還可以跟醫院申請翻譯,不過會想說一年也就一次,就趁回台灣時找個能讓自己能自在且安心的選擇。
Thumbnail
從小我就不愛運動,除了沒人陪伴也沒有習慣,更不喜歡運動後全身黏膩的感覺,也認為自己很健康不需要刻意去運動,直到某天身體拉警報後,醫師中肯的建議,藥物是一時,運動維持身體健康才是根本,於是開始強迫自己去適應與養成這個習慣。 反觀先生從小就有運動的習慣,他喜歡打羽球、跑步、爬山,打籃球、游泳等舉凡
Thumbnail
沒想到真的有這麼有一天, 我最摯愛的父親, 也會躺在醫院。 剛考到的美國運動醫學會臨床運動生理師, 尷尬的在這時候派上用場。 運動好像很簡單? 那是因為不知道困難在哪。 每個特殊族群都有特定禁忌症、適合的運動類型, 真的以為看影片就會運動? 陪伴看似簡單
Thumbnail
一開始剛到美國時,各種保險信件緊接著來,你必須一個個查看與研究,不像在台灣有保險人員為你解說。
Thumbnail
「他是位50多歲的運動健將,每天的運動量很大,能夠跑完全程馬拉松,平時也沒有心臟不適的症狀。」鄭諭聰醫師表示,「有一個冬天,他在醫院附近跑步時突然感到胸悶,於是立刻到急診室檢查,結果是心肌梗塞,當時立刻安排緊急心導管手術,恢復冠狀動脈的血流。」
Thumbnail
疫情影響全球,許多人過世。運動員過世似乎已經不足為奇,但他們與一般大眾間的身體差異仍然是人們關注的焦點。本文探討了運動員的天賦和身體狀況之間的關係,並以臺灣棒球選手張誌家先生的過世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