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在家自學問答 19 要會考嗎?想升學啊,會考、學測 怎麼辦?
付費限定

在家自學問答 19 要會考嗎?想升學啊,會考、學測 怎麼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要參加會考嗎

國中階段自學,想進高中上課,就要參加會考吧。這話在開放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之後,答案為否 。

想要取得學習的資源,進入體制是其中一種方法,所有要取得該校文憑的,大概都免不了要用公平的方式競爭。相對於不公平,考試還是比較公平,所以考試就存在了。

考試並不應該是單一目的- 為了「篩選學生」。

考試更應該是做為幫助,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學習的成效。

但現行體制教育幾乎把考試設定在「取得入學門票」,這個轄制了學習的熱情,並且長久被設定為單一目的「學校選學生」,很可惜。事實上,選到的學生不一定對學習或對特定科目學習有熱情。

那麼,真的想學習的自學生,是不是也有不必用考試,就取得學習機會的方式呢?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312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在家自學這樣學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Ocarina的沙龍
15會員
202內容數
實體書出版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Ocarin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們的社會本來就是一個混齡狀態,同年齡的同學這個概念,是為了教室管理方便,課程設計方便而產生出來的結果,在家自學沒有實體學校,自然沒有年齡限制的同學,只有怎樣學會學問,和如何和專業程度相當的人相處、共事等等的概念。 在乎有沒有同學,根本想要追究的,是要有學習互動的夥伴,但怎麼想,都覺得應該擔心體制裡
自學是要教會孩子學習,不迷信教材或名師,了解、認識不同的學習要怎樣學,然後,引導孩子去學,所以,自學不是先訂教材,即使教材不錯,每個孩子用起來效果,還是不一樣,自學就是要讓孩子在過程中,發現自己是怎樣學的,看見自己學到甚麼了,並且知道自己的問題和弱點(不想克服或缺乏能力的)在哪裡。 到底小學到高中要
自學之後孩子的程度跟不上學校,怎麼辦? 這是不少想讓孩子自學的父母所擔憂的,也是一些已經在家自學的家長,仍然在擔憂的問題。想踏進自學,卻又猶豫,擔心萬一孩子跟不上學校進度,這個問題應該再更深一層的仔細想想,是要跟上什麼樣的進度?是孩子個體成長的進度?還是體制教材統一規範設計所設下的進度,大家是否都
如果你是從養成孩子的習慣下手,就不會有這種【我不會教的挫折感】。你就是因為追課程,讓學習無法脫胎換骨,既然脫離學校,就應該走自己的路。 考第一名不能成為施教者首要目標。 我不讓我家自學生在國中階段繼續留在體制學習,更完全以脫離考試的路線來做學習規劃,原因就是我要做的是培養能力。
合群是體制內、體制外都需要正視的議題,因為合群與人在一起無關,與做什麼比較有關。尚未擁有道德價值判斷力與選擇勇氣的青少年,要他們生發合群的現象,會不會問題更大呢?所以,關於自學生若選擇了不廣泛結交朋友,其實問題還不大,因為真正的問題在於「要合什麼樣的群」。恐怕現在的學生真正需要擁有的是不合群
自制力就可以透過最自然的方式,得到運轉,而且容易被自我主動調整,而非痛苦的處在不斷地掙扎中。自制力不難做到,難在你不知道它並不是處在被硬𢳆著去符合的。因為自制力只有處在不被硬𢳆的狀態中,才有可能成功。
我們的社會本來就是一個混齡狀態,同年齡的同學這個概念,是為了教室管理方便,課程設計方便而產生出來的結果,在家自學沒有實體學校,自然沒有年齡限制的同學,只有怎樣學會學問,和如何和專業程度相當的人相處、共事等等的概念。 在乎有沒有同學,根本想要追究的,是要有學習互動的夥伴,但怎麼想,都覺得應該擔心體制裡
自學是要教會孩子學習,不迷信教材或名師,了解、認識不同的學習要怎樣學,然後,引導孩子去學,所以,自學不是先訂教材,即使教材不錯,每個孩子用起來效果,還是不一樣,自學就是要讓孩子在過程中,發現自己是怎樣學的,看見自己學到甚麼了,並且知道自己的問題和弱點(不想克服或缺乏能力的)在哪裡。 到底小學到高中要
自學之後孩子的程度跟不上學校,怎麼辦? 這是不少想讓孩子自學的父母所擔憂的,也是一些已經在家自學的家長,仍然在擔憂的問題。想踏進自學,卻又猶豫,擔心萬一孩子跟不上學校進度,這個問題應該再更深一層的仔細想想,是要跟上什麼樣的進度?是孩子個體成長的進度?還是體制教材統一規範設計所設下的進度,大家是否都
如果你是從養成孩子的習慣下手,就不會有這種【我不會教的挫折感】。你就是因為追課程,讓學習無法脫胎換骨,既然脫離學校,就應該走自己的路。 考第一名不能成為施教者首要目標。 我不讓我家自學生在國中階段繼續留在體制學習,更完全以脫離考試的路線來做學習規劃,原因就是我要做的是培養能力。
合群是體制內、體制外都需要正視的議題,因為合群與人在一起無關,與做什麼比較有關。尚未擁有道德價值判斷力與選擇勇氣的青少年,要他們生發合群的現象,會不會問題更大呢?所以,關於自學生若選擇了不廣泛結交朋友,其實問題還不大,因為真正的問題在於「要合什麼樣的群」。恐怕現在的學生真正需要擁有的是不合群
自制力就可以透過最自然的方式,得到運轉,而且容易被自我主動調整,而非痛苦的處在不斷地掙扎中。自制力不難做到,難在你不知道它並不是處在被硬𢳆著去符合的。因為自制力只有處在不被硬𢳆的狀態中,才有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