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Penal Populism》—民粹與普遍意志的幻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獲得 微批 Paratext 刊登,先予致謝
民粹主義(Populism)這個詞在當代的語用下儼然已經成為負面的詞語,然而其原初的意涵只不過是遵從著人民的偏好而行動的政治而已。而刑罰的問題,在台灣似乎一直把它當作是個純法學的問題,然而,刑罰本身是很政治性的,更且作者並非使用“punishment”來討論,而是使用“penal”更指涉著具體的刑種的語詞,也就是更專注於這個刑罰民粹主義的現象。
文初必須要先說明何謂民粹主義。民粹主義並不是民主的對立,主流的論述會說這是在民主的背光面,也就是他一直都存在,民粹主義的特點重要可歸納出的有三個特徵:區別、泛道德化、真實人民。首先是區別,區別係指作出例如平民與菁英的區別、或依國族主義作出國民與移民(非國民)的區別,簡單來說,就是依照社會學上的我群(we group)/他者(others)的區分方式來進行區別,而這個標準可以是任何一種標準,種族、膚色、經濟能力、教育程度等等;泛道德化也就是將特定的模型(例如菁英)是腐化的,又或者移民者是壞的等等,將政治議題予以帶入道德場域,讓政治的專業被擱置,而人皆有的道德感就轉成評價與行動的工具;真實人民則是民粹主義者會使用的用詞,也就是民粹主義者會聲稱自己代表著真實人民(the real people),這尤其在民主社會中能產生一種佯稱的正當性,因為民主社會中的正當性來源正是個體自由意志的選擇所託付的政治權力,而在媒體形構我們世界觀的這種契合下將使得民粹主義者得以凝聚起一股能量。
而能量的凝聚正是在於道德感情,從道德化的論述中人們得以將自身基於道德感所形成的判斷(尤其可能在媒體的簇擁下使得基礎事實錯誤而產生錯誤的判斷結論)成為觀念,而在此觀念成為認知世界的前設後經過民粹主義者的煽動,觀念將成為個體的行動驅力,進而集結出一個可以被動員(mobilized)的群體。而民粹主義的特色正在於它不具有一個核心,反而像是個附合體,故而得以結合於現下政治上光譜上的任何一種主張,左翼、右翼、自由、獨裁、共產、私有、福利、放任等等,與其採取實質性的理解,不如就如同韋伯對國家劃時代從工具性的角度來理解一般,民粹也正是一種在民主社會中的一種政治工具性模式。
在民粹主義中的人民(被統治者)與菁英(統治者)的對立在前述的因素組合之下成型了,人民是被聲稱大於統治者的,故雅典式的直接民主是被主張更優於現代18世紀末所生成的代議式民主的。然而,確實現代的啟蒙我們都會歸功勞給盧梭的《社會契約論》,但這本論著中卻也同時被解讀成專制的書籍,正因為其中所說的人民所集結成的普遍意志(general will)才是自然狀態過渡到政治社會中之社會契約內連結起所有的個體後所形成的集體意志,然而這就像洛克在談自然狀態中的自然法一般,既然眾人皆為平等,那麼誰才能說他認識了自然法?誰才能說他認識了普遍意志?雖然盧梭認為普遍意志是與眾意志(will of all)是不同的,也就是所有人意志的總和並不等於普遍意志的本體,然而他在後段的章節也是妥協性地如此退讓。但民粹主義的問題正在於民粹主義者聲稱他掌握了這普遍意志,而所有人就相信了。
在刑罰的場域中,更可以從歷史辯證性的發展來理解,一九七零年是分水嶺,在此前將近一世紀是矯正理論(rehabilitation theory)的盛行年代,在這之前因應著科學與實證主義的思潮所由生的這種矯正理念在於屏棄了被認為是過時的正義觀念,正義(justice)、應報(desert)、公正(just)都不再重要,因為這被認為是個科學的時代。犯人不是因為做錯事而被懲罰,而是因為生了病必須被治療,自此,犯罪問題變成罪犯問題(crime problems become criminal problems),懲罰變成療程(punishment becomes therapy),刑罰不再是以道德為基礎的司法判斷,而是交由專家決定的治療方案。然而,矯治理論中諸如不定期刑、強制治療等措施被批判有把個體去人格化的傾向,最重要的是這些理論所訴諸的「後果」並無從實現,而且從Ulrich Beck的風險概念所造成的不安全感交互著民粹主義的湧起,導致刑罰思潮的轉向。
對於一個長時期菁英話語權壟斷的場域中而未達期待,隨著民粹主義的興起吸引了各種批評:來自左翼的批評是號稱人道的措施卻是讓國家的權力被包裝在美妙的言詞下且也不人道;來自右翼的批評則是這些措施不僅耗費了龐大的稅金,更且是無效的。起初,這是要讓權利(right)回歸本位使福利(welfare)退位,讓主體再次主體化,而不再被當作是不完整的人(病患),瑕疵(deficient)不再是犯罪的問題,(犯)罪行(為)才是。而因先前專家信譽的破損的導致司法的權威性也降低,在這個階段中受害人的地位也漸顯突出,例如受害者陳述也進入了司法的場域,而讓情緒(道德感情)更直接地流淌進了法庭中,這某種程度上也正是公民社會中民粹主義在法庭中的顯現。不過至今,我們也能發現到刑罰中的民粹主義並不是真正地對於犯罪問題的處理,更主要地是在政治生活中恢復因為社會的變遷所造成的分散,並且去凝結成一個共同體,只不過這次並不是所有人都被包括在內,而是只有被宣稱有「真實人民」資格的人才有入場券。
有趣的是,矯正理論的提倡者之一李斯特(Franz von Liszt)於「馬堡綱領」(Marburger Programm)是:「特別預防可以由以下三個方式進行:1.透過對犯罪行為人之『監禁』保護一般社會大眾。2.透過刑罰之『威嚇』使犯罪行為人不敢繼續犯罪。3.透過對犯罪行為人之『矯治』使其不會再犯。他認為應將受刑人區分為三種型態,而施加以上三種不同之處遇方式:1.對於威嚇無效亦無矯治可能性之習慣犯,施以監禁使其無法再犯罪。2.對於單純的機會犯施以威嚇。3.對於有矯治可能之犯罪行為人施以矯治。」在這裡其實就能看見某種區分,區分於無從與社會共處的個體,也就是無法社會化的人,而處遇的方式就是將他們排除於公民社會之外。民粹主義的盛行使得除像是精神疾病患者所犯下的隨機殺人被呼喊著要對其執行死刑,不無荒謬的是幾乎各種社會案件從殺人、強盜、強制性交到酒駕都有著執行死刑的呼聲,刑罰變得容易了,政治人物也變得容易了,因為相較於其他建設或是社會福利而言,刑罰中的死刑是個能立竿見影且也容易滿足人民的「政績」。
當我們繼續任由情緒宣洩、放任野蠻、縱容失序,我們可能失去作為一個人最重要的理性特質,又或者從政治社會退回到自然狀態中,人與人之間將不具有聯繫而只剩下恐懼存乎其間,更糟的是,我們可能被聲稱掌握了普遍意志的人所瞞騙誘隨。歷史上有聲稱掌握了神意的教士迫害過異教徒,今日也有著聲稱掌握普遍意志的民粹主義在壓迫著他者。然而,民粹主義者本身只不過是普遍意志的全影投射(hologram),全影投射並不具有任何實體卻只是虛渺的影像,民粹主義正是基於這種幻象在各處排除社會中的成員—罪犯、移民、精神疾病患者。面對著這個民粹時代,我們必須認知我們所具有的公民身分,我們必須學習去學習成為一個政治社會中的人。雖然這是理想化的,然而理想本身即非現實,而是如同指引現實的燈塔般射出一道光線導引著我們。
avatar-img
83會員
386內容數
雜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曾友俞 的其他內容
前言中提到: “人生不是沒有意義。人生有很多種可能。試過了以後,才知道。不是開始的疑惑,或一直停留在這個階段。而是小事的慢慢積累,堆疊出未來,同時形塑了自己的高度和亮度。” “我也在努力變成這樣的小行星。” 是因為17歲的孩子說:「人生沒有意義。」,這或許是對於生命本質的探問,但反面來說也能被
相較於前次的《時光幾何》手記形式的自由,這次是時序更早一些的短文集冊,不說是散文畢竟也因內容上並不具有散文這種概念框架的侷限,而更是在生活的中對各事各物的遐思。範圍廣泛但不淺薄,從台灣到布爾喬亞、自由到烏托邦,看似零碎,但在各短篇中卻都能提點些無從想及之事。 在《台灣?台灣!》中作者以台灣
原先讀了《zoo》是因為被推薦這本書十分的黑暗,但看完之後卻覺得名氣那麼大卻似乎如此爾爾,對乙一感到失望了好一陣子,又在某次談到我的失望時有人說:「你可以先看看《暗黑童話》」,想著姑且一試的心態翻閱,然而這卻改變我對乙一的看法。 全書故事的結構交錯安排著不同的人同時也很有趣的讓虛構與現實交
知道西西,是從房慧真,知道房慧真,又是從河流,歲月靜好。 西西,她說這個筆名沒特別的意思,西這個字不是西邊也不是西瓜,下面的口是一個格子,而上面的一橫與兩撇是女孩的兩隻腳,一個西是女孩跳上了格子,而西西就如同動畫片格般地讓這個活動起來了,不俏皮嗎? 一開始閱讀這本書時,我疑惑著不知道西
讀《激越與死滅:二二八世代民主路》-台灣的精神 二二一、二二二、二二三、二二四、二二五、二二六、二二七、二二八,沒有二二九,除了不是閏年之外,而是很多人的生命終止在一九四七的二二八。但是不僅時間繼續前進,屠殺也未停止,二二八是個象徵性的數字,對於在島嶼上的我群才具有意義,而這個意義是悲傷的,持續
本書的故事是發生在一個小島上,出現的人物全部都是青少年(13歲左右)以及兒童(6歲左右),沒有時間,也沒有地點,人數也不詳,而這些具體的細節都不重要,因為這樣的模糊正是要襯托任何一個符合這被創造出條件的事物,都會有如故事中的發展。在一架飛機的失事中,小孩們四散在島上,以賴甫(Ralph)作為敘
前言中提到: “人生不是沒有意義。人生有很多種可能。試過了以後,才知道。不是開始的疑惑,或一直停留在這個階段。而是小事的慢慢積累,堆疊出未來,同時形塑了自己的高度和亮度。” “我也在努力變成這樣的小行星。” 是因為17歲的孩子說:「人生沒有意義。」,這或許是對於生命本質的探問,但反面來說也能被
相較於前次的《時光幾何》手記形式的自由,這次是時序更早一些的短文集冊,不說是散文畢竟也因內容上並不具有散文這種概念框架的侷限,而更是在生活的中對各事各物的遐思。範圍廣泛但不淺薄,從台灣到布爾喬亞、自由到烏托邦,看似零碎,但在各短篇中卻都能提點些無從想及之事。 在《台灣?台灣!》中作者以台灣
原先讀了《zoo》是因為被推薦這本書十分的黑暗,但看完之後卻覺得名氣那麼大卻似乎如此爾爾,對乙一感到失望了好一陣子,又在某次談到我的失望時有人說:「你可以先看看《暗黑童話》」,想著姑且一試的心態翻閱,然而這卻改變我對乙一的看法。 全書故事的結構交錯安排著不同的人同時也很有趣的讓虛構與現實交
知道西西,是從房慧真,知道房慧真,又是從河流,歲月靜好。 西西,她說這個筆名沒特別的意思,西這個字不是西邊也不是西瓜,下面的口是一個格子,而上面的一橫與兩撇是女孩的兩隻腳,一個西是女孩跳上了格子,而西西就如同動畫片格般地讓這個活動起來了,不俏皮嗎? 一開始閱讀這本書時,我疑惑著不知道西
讀《激越與死滅:二二八世代民主路》-台灣的精神 二二一、二二二、二二三、二二四、二二五、二二六、二二七、二二八,沒有二二九,除了不是閏年之外,而是很多人的生命終止在一九四七的二二八。但是不僅時間繼續前進,屠殺也未停止,二二八是個象徵性的數字,對於在島嶼上的我群才具有意義,而這個意義是悲傷的,持續
本書的故事是發生在一個小島上,出現的人物全部都是青少年(13歲左右)以及兒童(6歲左右),沒有時間,也沒有地點,人數也不詳,而這些具體的細節都不重要,因為這樣的模糊正是要襯托任何一個符合這被創造出條件的事物,都會有如故事中的發展。在一架飛機的失事中,小孩們四散在島上,以賴甫(Ralph)作為敘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道德的最低底線,就是不管這人適不適合留待社會都一率給我活著,這樣嗎。
最近國會又爆發肢體衝突,雖然已經見怪不怪了,但是民進黨及其支持者的邏輯可以說,所謂靈活的道德底線表現在言行中,過去民進黨在席次弱勢當下往往是用暴力手段癱瘓議事,而且振振有詞地告訴國人自己在「維護民主」,而當民進黨變成相對多數時,利用席次優勢蠻橫行事時,政敵如法炮製當下,民進黨開始指責別人不民主,如果
Thumbnail
大多數理性、善良、美麗和道德的東西都被集體盲(忙 茫 氓 )人抹殺了。 集體主義 認為個人沒有權利,他的生活和工作屬於群體(社會,部落,國家,民族),並且群體可以為了自己的利益而隨心所欲地犧牲他。實施這種學說的唯一方法是使用蠻力——而國家主義一直是集體主義的政治必然結果。
Thumbnail
為什麼我支持私刑正義,你正義不還給我們一公道當然才會出現私刑正義猖狂的現象 (壞人都不會死,死都是好人在死)司法公平不會有私刑正義,司法不公私刑正義就會出現
Thumbnail
關於死刑、違憲、廢死、憲法法庭這幾個名詞,你真的知道發生什麼事嗎? 隨著被社會洗滌越來越多,我漸漸的喜歡上了對政治及社會事件 "吃瓜"的習慣,因為當你站在不同政營,你會發現彼此之間的世界觀是截然不同的,你無法、無權、更無閒去說服對方接受你的世界觀。
Thumbnail
憲法法庭23日死刑釋憲案言詞辯論,半數認為符合應報並罪有應得,憲法追求所有人的正義,應合憲,半數學者認侵犯人性尊嚴、剝奪生命權而違憲。 顏厥安:刑罰論須引進分配正義觀點,在個人責任外考量社會責任,那就不可能有死刑。因國家不能對社會也要承擔起部分責任的犯人施以終極刑罰,這是民主國家政治權力的起碼界線。
Thumbnail
前文〈政治〉節錄了 ❙孫文❙ 的「『政治』兩字的意思,淺而言之,『政』就是眾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的事,便是政治 …」。 這顯然是不對的,...
Thumbnail
根據2015第七期第一次台灣社會變遷調查,針對問題:「我們想請教您一些對民主政治的看法。請問您比較同意哪一種?1.不管什麼情況下,民主政治都是最好的體制。2.在有些情況下,獨裁的政治體制比民主政治好。3.對我而言,任何一種政治體制都一樣。」結果顯示,在2,034位18歲以上的受訪者中,認為「
Thumbnail
不論你是傳統藍綠支持者,是柯粉或柯黑,應該都可以感受到,台灣的民主政治確實出現了很大的變化。未來這幾年,白色會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該怎麼瞭解白色力量的崛起?為何年輕人拒絕藍綠?厭惡建制不是台灣特產,或許是民主國家的普遍現象!我們可以從水島治郎的《民粹時代》一書的考察裡,進行深入的思考。
Thumbnail
人民自決徵得同意 人們不喜歡失去權力。即使在最先進的民主國家,政府有時也會試圖避免失去治理權。另一方面,獨裁政權經常剝奪多數人的自由,任意行使權力,並殘酷地維持自己的權力。 政府中根深蒂固的腐敗,包括王室成員奢侈浪費的生活方式、濫用國家資源以及其他形式的腐敗和鋪張浪費。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道德的最低底線,就是不管這人適不適合留待社會都一率給我活著,這樣嗎。
最近國會又爆發肢體衝突,雖然已經見怪不怪了,但是民進黨及其支持者的邏輯可以說,所謂靈活的道德底線表現在言行中,過去民進黨在席次弱勢當下往往是用暴力手段癱瘓議事,而且振振有詞地告訴國人自己在「維護民主」,而當民進黨變成相對多數時,利用席次優勢蠻橫行事時,政敵如法炮製當下,民進黨開始指責別人不民主,如果
Thumbnail
大多數理性、善良、美麗和道德的東西都被集體盲(忙 茫 氓 )人抹殺了。 集體主義 認為個人沒有權利,他的生活和工作屬於群體(社會,部落,國家,民族),並且群體可以為了自己的利益而隨心所欲地犧牲他。實施這種學說的唯一方法是使用蠻力——而國家主義一直是集體主義的政治必然結果。
Thumbnail
為什麼我支持私刑正義,你正義不還給我們一公道當然才會出現私刑正義猖狂的現象 (壞人都不會死,死都是好人在死)司法公平不會有私刑正義,司法不公私刑正義就會出現
Thumbnail
關於死刑、違憲、廢死、憲法法庭這幾個名詞,你真的知道發生什麼事嗎? 隨著被社會洗滌越來越多,我漸漸的喜歡上了對政治及社會事件 "吃瓜"的習慣,因為當你站在不同政營,你會發現彼此之間的世界觀是截然不同的,你無法、無權、更無閒去說服對方接受你的世界觀。
Thumbnail
憲法法庭23日死刑釋憲案言詞辯論,半數認為符合應報並罪有應得,憲法追求所有人的正義,應合憲,半數學者認侵犯人性尊嚴、剝奪生命權而違憲。 顏厥安:刑罰論須引進分配正義觀點,在個人責任外考量社會責任,那就不可能有死刑。因國家不能對社會也要承擔起部分責任的犯人施以終極刑罰,這是民主國家政治權力的起碼界線。
Thumbnail
前文〈政治〉節錄了 ❙孫文❙ 的「『政治』兩字的意思,淺而言之,『政』就是眾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的事,便是政治 …」。 這顯然是不對的,...
Thumbnail
根據2015第七期第一次台灣社會變遷調查,針對問題:「我們想請教您一些對民主政治的看法。請問您比較同意哪一種?1.不管什麼情況下,民主政治都是最好的體制。2.在有些情況下,獨裁的政治體制比民主政治好。3.對我而言,任何一種政治體制都一樣。」結果顯示,在2,034位18歲以上的受訪者中,認為「
Thumbnail
不論你是傳統藍綠支持者,是柯粉或柯黑,應該都可以感受到,台灣的民主政治確實出現了很大的變化。未來這幾年,白色會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該怎麼瞭解白色力量的崛起?為何年輕人拒絕藍綠?厭惡建制不是台灣特產,或許是民主國家的普遍現象!我們可以從水島治郎的《民粹時代》一書的考察裡,進行深入的思考。
Thumbnail
人民自決徵得同意 人們不喜歡失去權力。即使在最先進的民主國家,政府有時也會試圖避免失去治理權。另一方面,獨裁政權經常剝奪多數人的自由,任意行使權力,並殘酷地維持自己的權力。 政府中根深蒂固的腐敗,包括王室成員奢侈浪費的生活方式、濫用國家資源以及其他形式的腐敗和鋪張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