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心流》正向心理學v.s.佛教心理學:3步驟細察專注力|閱天地

更新 發佈閱讀 10 分鐘

為什麼生活在比過去和平、幸福、物質充裕的世界,卻仍然不滿足?
為什麼找不到生活目標、不知道存在的意義?
為什麼到最後,每天上班、下班重複一樣的事,迷迷糊糊的⋯⋯

-希望你聽首歌,再往下讀-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快樂好難⋯⋯

我知道,很多人說:「不要抱怨,找到工作樂趣,就能找到生活意義!」
但這句話宛如刀割,就像憂鬱症的朋友聽到「別想太多」,如此讓人憤怒、憂傷。

我沒辦法分享怎麼速讀、快速達標,這些都要自己去尋找、體會,「著急」是大忌。
我非常喜歡求學時,教授的一句話:

慢慢來,比較快

希望我們都能重拾生活裡的悸動,即使微小。


raw-image

心流,一個人全神貫注於某件事而渾然忘我的境界,這經驗是那麼美好,以致有人為了擁有它不惜付出任何代價!

出版三十年暢銷不墜, 啟發《刻意練習》、《異數》、《深度工作力》等著作的心理學經典。

作者:Mihaly Csikszentmihalyi
譯者:張瓊懿
出版社:行路
出版日期:2019/03/27


我第一次把心情化作顏色時,哭了。
最醜陋、最想隱藏的,自卑、孤獨、無助,
關在繪畫作業裡,提交了。
只有醜與我的世界,竟被老師讚許。
這時,我才知道,
醜陋的心情,在顏色的世界裡,是美的。

那段作畫的日子裡,時間沒有流動,
只有自己、紙和筆,只想把心中隱含的厭惡全都宣洩出來。

這,就是心流。

忘我、忘記時間、忘記其他所有不相關的東西,完全沈浸在某項事物或情境中。就像是自己極端的專注於做某件喜歡做的事,完全沒有因為迷惑、重複、繁雜的任務而引起的煩躁或無聊。

初讀心流,它讓我聯想到佛教的八識,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識、阿賴耶識。
細思心流,它說服我人類有心靈、靈性之說、由內而外的悸動。
過去我一直否定自己,不相信靈性之說,現在我不由得坦承接納,因為我曾多次體驗到心靈的流動。


如果我早一點知道心流,我會更快樂嗎?


  • 也許我不會因為「工作缺乏變化、總是重複一樣的動作」而辭職,我會熟能生巧,找到樂趣。
  • 也不會因為「同事每天在工作中抱怨」而辭職,我會轉換自己被影響的情緒,不讓精神能量浪費在處理同事的抱怨與推託。
  • 更不會因為「主管要求業績、朝令夕改的指示」而辭職,我會用心、耐心盡自己所能地去處理,然後越挫越強。
如果「賺錢」是工作的唯一目的,將永遠找不到活著的意義



第一步、察覺意識的流動

有些勵志書或自我成長的文章都會強調「控制自己的意識、有意識的行動」,但是關於「意識」這個名詞,卻很難釐清它,不知道怎麼解釋它的運作模式。所以了解意識非常重要,我就很喜歡佛經所闡述的概念。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列出六識:「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眼、耳、鼻、舌、身」是人類與世界連接的橋樑,也是最初、最直觀的器官。就像雷達,接收來自四面八方的訊息,讓我們能夠辨識顏色、偵測方位、評估觸感。

佛經裡的第六識是「意識」,但與英文的Conscious很不同,英文的意識是第一識到第六識所有的處理,佛經裡的意識單純指人的「心識」,我把它理解為「判斷力」。

心裡追憶過去,或是憧憬未來,或是對現前眼見、耳聞、鼻嗅、舌嚐、身觸等,產生認識、了別的作用,這就是心識。(出處:星雲大師文集-六祖壇經講話


《瑜伽師地論》奠定了第七識和第八識的概念:「阿賴耶識名心,何以故,由此識能集聚一切法種子故,於一切時緣執受境,緣不可知一類器境;末那名意,於一切時執我我所及我慢等,思量為性。」

第七識、末那識(又稱意根),是我執的根本,例如貪念、妄想、倨傲等惡習,但我將它理解為「人類慾望的驅動力」,若未經思考就本能地驅動慾望,則可能做出傷及他人的舉動。

第八、阿賴耶識,是因果業力的種子,例如有人喜歡種花、有人不愛,都是前世機緣所致。但我不將它列入心流理論,因為阿賴耶識用前世今生說解釋人類的好惡,是最撲朔迷離的部分。


綜合我對佛教七識的理解,簡單繪製了一張關係圖

raw-image

五官的感知能力是我們接收外在資訊的第一步
經過思考、判斷該把注意力放在哪裡,
最後決定行動
最重要的是,行動後的回饋能不能帶來美好的經驗感受

  • 假設吃肉讓我得到滿足、開心的回饋,那麼我可能為了再次品嚐到這種美味,把注意力集中去研究「怎麼烤肉更美味、加什麼調味料更好吃、火侯和烘烤時間如何拿捏⋯⋯」最後我可能成為一名烤肉專家或廚師,因為持續將注意力放在烤肉這件事。
  • 假設我的朋友告訴我,吃肉動物會痛,讓我有罪惡感、難過的回饋,那麼我可能為了避免這種負面的精神熵,就會把注意力放在「怎麼殺動物牠才不會痛、怎麼讓蔬菜比肉好吃、動物真的會痛嗎⋯⋯」最後我可能就不是廚師了,反而會成為藥劑師、食品加工研究者、動物學教授。
不同的外在干擾因素,會影響注意力往哪個方向去



第二步、注意力的控制

意識是影響行動的關鍵因素,察覺意識後,為了控制注意力的使用,我根據《系統思考》的基礎模型,畫了一張心流系統圖,簡化心流活動,藉以了解我們是如何墜入渾然忘我的境界。

raw-image

「意識秩序」泛指感知到的正向資訊,例如:開心、幸福、自在。
「精神熵」則是感知到的負面資訊,例如:悲傷、痛苦、挫折。
以上兩種資訊都是會流動的、沒有固定量。

最常見的精神能量是注意力、專注力,一個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和雲狀的意識秩序、精神熵不同。但注意力很容易被外在條件影響,例如上面吃肉的假設,朋友說吃肉動物會痛,就是一種心流障礙。



例如有的人社交能力很好、喜歡與人交談,正是因爲有明確的回饋,且樂在其中。

raw-image

有的人抽煙,能讓人忘記現實中的不安與壓力,則可能是「心流上癮」。長期處在這種狀況會讓自我變得軟弱,無法再支配注意力,也沒有追求目標可言。

行動與意識結合,明確的目標與反饋



第三步、設立目標

想要透過有意識的行動體驗,擁有探索與創造的感受,進到不同於現實的新現實中,可以先從簡單而明確的目標開始,目標不要設定太困難或太抽象,難易程度必須符合技能。

假設工作缺乏變化、總是重複一樣的動作,則可以挑戰加快工作速度,或者更著重細節的處理,集中注意力去體會、細察回饋,那麼總有一天,萬事會互相效力,心流也會隨之而來。

raw-image

進入心流的條件有四種,這四種條件都有一個共同點:提供探索與創造的感受,因此能夠帶來樂趣。我們也可以根據這四種條件,反過來當作設立目標的標準與方向。

  1. 競爭心理:目標具體明確,能及時回饋。
    例如:為了紀錄每日跑步後的最高脈搏次數,刺激自己去運動。
  2. 投機心理:讓人有一種可以掌控未來的幻覺。
    例如:預想明天的行事活動,或寫一封給明年的自己的信。
  3. 眩暈感受:可以改變對現實認知的活動,翻轉自己的主觀想法。
    例如:與人交流、瞭解他人,或者進行新的嘗試,走另一條路上班。
  4. 模仿心理:透過幻想、假裝或扮演,擴張自己的日常經驗。
    例如:角色扮演、賦予物品生命力、與它們對話。
發揮技能得到的心流體驗可以使人成長



*心流與心靈

我們追求專注、擁有高效率、獲得社會成就、賺更多錢,這些回饋本身其實沒有那麼重要,若是太執著於功利與金錢,則可能更不容易達到心流體驗。

察覺意識的流動、控制注意力及設立目標,都是為了抵禦自己內心的混屯。當外來資訊對意識產生干擾威脅到我們的目標時,就會發生內在失序或精神熵,也就是自我出現一片混亂而影響效率的情形。這樣的認知可以在我們的意識建立秩序,強化自我。

瑜珈中的冥想就是掌控意識的最高境界,其修煉過程與心流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第一步、道德預備/意識導正

1. 持戒:克制傷害他人的行為與思想。
2. 內修:順服日常生活中的純潔和學習。

第二步、身體的準備,克服感官需求

3. 坐姿:長時間保持某種姿勢,不輕易向疲倦低頭。
4. 調息:放鬆身體,穩定呼吸節奏。

第三步、進到瑜珈(結合)的關鍵

5. 感官收攝:控制感官接收的信息,收回對外界的注意力,只讓篩選過的視覺、聽
覺與感覺進到意識中。
6. 專注:長時間專注在某個刺激上,把它們留在心中。

第四步、進入涅槃的門檻

7. 冥想:不介入外來刺激,就可以在專注力不受干擾的狀況中達到忘我的境界。
8. 三摩地:冥想者與冥想對象合而為一,來到「自我收集」的狀態。

瑜珈最後進到三摩地這個境界時,自我與宇宙的力量結合,就像是河流會入大海一樣。這麼看來,瑜珈所追求的「涅槃、無我」與心流有著截然不同的結果,卻也都是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心靈的流動。

一個人是否能掌控經驗品質,最大考驗是在
獨處、沒有任何外在事物需要集中注意力時

有意識的應用

我一直有個摳指甲的壞習慣,總是在無意識的狀況下進行,因此二十多年來難以改進。於是我寫下摳指甲的精神熵,改變注意力的方向,不讓它集中在摳指甲的動作上。

raw-image

我喜歡用九宮格的思考迴路,中間的格子是當感知到無聊、不自在的資訊時
從左上開始順時針,共有八個格子,讓自己想得細一點、目標設立簡單一點。
最後回到左邊中間的格子,就是當我覺得無聊、不自在時,可以轉移注意力往創造力的方向去。

雖然這個應用方法與心流理論大相徑庭,但我從有意識的行動,逐漸提高心理品質,不再視自卑、孤獨、無助為醜陋的、不能公諸於世的心情,正視每個感受,決定注意力的方向,進而做好情緒管理。

心流帶給我最大的美好是學習樂在每個當下。減少追劇、玩手遊、網路成癮等被動式娛樂,不希望它們像寄生蟲一樣,吸取我的精神能量,卻絲毫不能提供實質回饋,到最後更疲憊、更沮喪。

生命的美好不全是由感官而來。
有時候,我們所接收的訊息,挑戰的不是感官,
而是思考能力,最後帶出由內而發的美好體驗。


raw-image

希望閱讀成就彼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Neomi的沙龍
50會員
49內容數
閱讀是投資,書寫是報酬。
Neomi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9/11
第一章即以「味覺圖」點題,隨後從演化角度談哺乳類動物的攝食演變,再一步步針對「苦」、「甜」、「辣」分章解釋。對發酵食品如酒、乳酪,以及對食物的喜好和噁心,都分別從生物學和人類學的研究角度闡述。最後以分子美食學總結,當代不只資訊爆炸,更是感官轟炸,一般而傳統的烹飪方式已經無法滿足人類的需求了。
Thumbnail
2022/09/11
第一章即以「味覺圖」點題,隨後從演化角度談哺乳類動物的攝食演變,再一步步針對「苦」、「甜」、「辣」分章解釋。對發酵食品如酒、乳酪,以及對食物的喜好和噁心,都分別從生物學和人類學的研究角度闡述。最後以分子美食學總結,當代不只資訊爆炸,更是感官轟炸,一般而傳統的烹飪方式已經無法滿足人類的需求了。
Thumbnail
2021/06/07
講這本書,很是讓人難過,它是真實故事,也是非常大的漏洞。巧言令色可以讓一個人躍升為「資深銀行家」,真才實學的「資深銀行家」卻鑽法律漏洞,讓專業淪為「死學」,而司法體系後知後覺地追查,仍無法將罪犯繩之以法⋯⋯ 《鯨吞億萬》一個大馬年輕人,行騙華爾街與好萊塢的真實故事。
Thumbnail
2021/06/07
講這本書,很是讓人難過,它是真實故事,也是非常大的漏洞。巧言令色可以讓一個人躍升為「資深銀行家」,真才實學的「資深銀行家」卻鑽法律漏洞,讓專業淪為「死學」,而司法體系後知後覺地追查,仍無法將罪犯繩之以法⋯⋯ 《鯨吞億萬》一個大馬年輕人,行騙華爾街與好萊塢的真實故事。
Thumbnail
2021/05/31
《專業之死》,講述充斥虛假資訊的社會,我們所應該面對、解決的問題。作者湯姆・尼可斯以身在大學教育的職場,對於公民不尊重專業的現象大感無奈,於是刊登一篇頗有攻擊性的文章「專業之死」,直指社會上許多人以無知為榮,對專家的建議說不,儼然成為高人一等的優秀展現,卻對自己的無知不自知。
Thumbnail
2021/05/31
《專業之死》,講述充斥虛假資訊的社會,我們所應該面對、解決的問題。作者湯姆・尼可斯以身在大學教育的職場,對於公民不尊重專業的現象大感無奈,於是刊登一篇頗有攻擊性的文章「專業之死」,直指社會上許多人以無知為榮,對專家的建議說不,儼然成為高人一等的優秀展現,卻對自己的無知不自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人類一直追求著快樂、滿足和充實感,而心流(Flow)作為一種心理狀態,在近年來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心流是指在特定活動中全身心地投入,完全沉浸其中,並體驗到時間消逝、自我意識消失的狀態。本篇部落格將深入探究心流的概念、特徵以及如何達到這種心流狀態,帶領讀者更深入了解這個令人迷惑和令人振奮的主題。
Thumbnail
人類一直追求著快樂、滿足和充實感,而心流(Flow)作為一種心理狀態,在近年來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心流是指在特定活動中全身心地投入,完全沉浸其中,並體驗到時間消逝、自我意識消失的狀態。本篇部落格將深入探究心流的概念、特徵以及如何達到這種心流狀態,帶領讀者更深入了解這個令人迷惑和令人振奮的主題。
Thumbnail
最美好的幸福時刻,發生在一個人有意地將身體或心智能力發揮到極限,進而完成某件具有難度或有價值的事的時候;而真正能夠滿足人心的,是對自己的生命真實感到滿意。最優體驗需要個人的努力與創造力,以及隨時隨地掌控意識的能力...
Thumbnail
最美好的幸福時刻,發生在一個人有意地將身體或心智能力發揮到極限,進而完成某件具有難度或有價值的事的時候;而真正能夠滿足人心的,是對自己的生命真實感到滿意。最優體驗需要個人的努力與創造力,以及隨時隨地掌控意識的能力...
Thumbnail
《心流》決定我們生活品質的關鍵,就在於我們能夠掌控自己內在經歷,從而影響自己怎麼解讀現實。而心流帶來的最優體驗,可以激發我們的潛能與創造力,讓我們與環境融為一體,接受挑戰達到目標,讓我們擁有更快樂、更充實,也更具意義的人生。
Thumbnail
《心流》決定我們生活品質的關鍵,就在於我們能夠掌控自己內在經歷,從而影響自己怎麼解讀現實。而心流帶來的最優體驗,可以激發我們的潛能與創造力,讓我們與環境融為一體,接受挑戰達到目標,讓我們擁有更快樂、更充實,也更具意義的人生。
Thumbnail
當一個人的技能與面對的挑戰相稱,目標方向清楚,整個行動體系有明確的規則可循、參與者可以隨時掌握自己的表現。在那當下,注意力會完全集中,讓當事人沒有餘力顧及任何不相干的事,或擔心任何問題。自我意識會從中消失,對時間的概念也扭曲了。帶來這種經驗的活動會讓人心滿意足,願意擔為了做這件事情而去做他,對事後的
Thumbnail
當一個人的技能與面對的挑戰相稱,目標方向清楚,整個行動體系有明確的規則可循、參與者可以隨時掌握自己的表現。在那當下,注意力會完全集中,讓當事人沒有餘力顧及任何不相干的事,或擔心任何問題。自我意識會從中消失,對時間的概念也扭曲了。帶來這種經驗的活動會讓人心滿意足,願意擔為了做這件事情而去做他,對事後的
Thumbnail
還記得你上一次廢寢忘食是什麼時候?為了什麼事嗎?看一本書、打電動、與好久不見朋友聊天或者趕月底的業績壓力?心流就是一個人全身貫注於某件事而渾然忘我的當下,只是往往需要特殊的誘因、外在環境的刺激才容易進入心流。
Thumbnail
還記得你上一次廢寢忘食是什麼時候?為了什麼事嗎?看一本書、打電動、與好久不見朋友聊天或者趕月底的業績壓力?心流就是一個人全身貫注於某件事而渾然忘我的當下,只是往往需要特殊的誘因、外在環境的刺激才容易進入心流。
Thumbnail
心流存在的意義在於「我們願意用一段時間去做喜歡的事情,並從一點小小的挑戰中獲得成就感,提升心靈和生活的品質」,不論是寫了一篇小說、將房間整理得井然有序、成功增肌減脂,這些都能為我們的生活同時帶來樂趣和滿足。
Thumbnail
心流存在的意義在於「我們願意用一段時間去做喜歡的事情,並從一點小小的挑戰中獲得成就感,提升心靈和生活的品質」,不論是寫了一篇小說、將房間整理得井然有序、成功增肌減脂,這些都能為我們的生活同時帶來樂趣和滿足。
Thumbnail
當寫作已經變成了習慣,當以文會友已經成為樂趣,這一週,似乎到了另外一個層次,關乎於沈浸、專注的力量。 這一週精神層面很豐富,一種痛苦並快樂著的感覺,第一個念頭像是「追劇」,因為劇情感動震撼人心,即使眼皮已經很沈重,身體已經很疲勞,可是
Thumbnail
當寫作已經變成了習慣,當以文會友已經成為樂趣,這一週,似乎到了另外一個層次,關乎於沈浸、專注的力量。 這一週精神層面很豐富,一種痛苦並快樂著的感覺,第一個念頭像是「追劇」,因為劇情感動震撼人心,即使眼皮已經很沈重,身體已經很疲勞,可是
Thumbnail
  作為人我們是有選擇的,因為如此,才能展現與動物的不同。     我很難清楚地告訴人們為什麼我嚮往出版產業,為什麼對我來說,選擇回去研究台灣文學是必要之事,為什麼只是一本新書握在手中我就能開心地如得到糖吃的孩子。我無法統整出很具體的心路歷程解釋非得這麼做的原因,我為何會成為這般模樣的始末。直到讀
Thumbnail
  作為人我們是有選擇的,因為如此,才能展現與動物的不同。     我很難清楚地告訴人們為什麼我嚮往出版產業,為什麼對我來說,選擇回去研究台灣文學是必要之事,為什麼只是一本新書握在手中我就能開心地如得到糖吃的孩子。我無法統整出很具體的心路歷程解釋非得這麼做的原因,我為何會成為這般模樣的始末。直到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