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德國亞馬遜最終章 - 面對種族歧視,我們要更勇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公司來了一個新的年輕人薩伊德,中東裔的移民,已經在德國住了幾年,德文不錯,在入大學前來亞馬遜打工賺錢,有一天他突然跑過來指控德國的老員工種族歧視:一個員工看到他在工作,走到隔壁的走道跟另一個員工說:“哎呀這些移民過來這邊,德文講不好,適應不了文化,簽證跟補貼也是我們發給他們的,遲早就會回去”,又說了些貶低的話,讓他覺得很受傷
問了其他經理,人資,一致的回覆都是公司內部不允許有種族歧視,不過因為沒有人目睹這個狀況,我們沒有辦法證明哪些員工說了這些話,最後只好不了了之
這個專題的最後一篇文章,就讓我們來聊聊敏感又熱門的話題,歧視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496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在德國亞馬遜物流中心的一段時日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301會員
53內容數
利用地利之便每年都有機會實地參訪葡萄酒莊,這個專欄就用來記錄各種葡萄酒的旅遊,酒莊還有各種有關葡萄酒大小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tevehua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以前只管過一個人,現在要一次管兩百個人,怎麼做?以前用中文,英文工作,現在只能用德文,怎麼辦? 我很喜歡蔡康永講過的一段話:“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如果其他人都放棄了,你還真的把他學好的話,那你就會變成拿到很棒工作的人
一切入腳踏車道就陷入一片漆黑,只剩自己的前導燈一閃一閃的亮著,漸漸的聞到草的味道,然後經過了幾個農機具放置的地方,內心瞬間有種電鋸殺人魔會跑出來的恐懼。一個人越想越害怕硬著頭皮快點騎,然後離主要幹道越來越遠,終於在某個叉路,又進到了有微弱路燈的路上,進入最後幾百米衝刺上坡!又一次,我成功的上班了!
德國工會一直不是受資方歡迎的角色,卻也是夠強勢才能有效地保護勞方,雖然看起來很不效率,但能有效把失控的資本主義往回拉,讓一些弱勢者能喘口氣。有經驗的人都會跟你說,不要把工會當敵人,你把他當敵人,他也就把你當敵人,兩者必須共存,企業才會長久
親自跟難民相處還有工作後,發現在海外的我們跟他們並無差異,都是在新的環境求生存的人,因為社會地位低落,失敗也無國可歸,難民實際在生活遇到的困境遠比我們多得多,如果有機會遇到難民,拿掉那些對於異文化的未知與偏見,試著用同理心了解一下,我們並沒有這麼不同
以前只管過一個人,現在要一次管兩百個人,怎麼做?以前用中文,英文工作,現在只能用德文,怎麼辦? 我很喜歡蔡康永講過的一段話:“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如果其他人都放棄了,你還真的把他學好的話,那你就會變成拿到很棒工作的人
一切入腳踏車道就陷入一片漆黑,只剩自己的前導燈一閃一閃的亮著,漸漸的聞到草的味道,然後經過了幾個農機具放置的地方,內心瞬間有種電鋸殺人魔會跑出來的恐懼。一個人越想越害怕硬著頭皮快點騎,然後離主要幹道越來越遠,終於在某個叉路,又進到了有微弱路燈的路上,進入最後幾百米衝刺上坡!又一次,我成功的上班了!
德國工會一直不是受資方歡迎的角色,卻也是夠強勢才能有效地保護勞方,雖然看起來很不效率,但能有效把失控的資本主義往回拉,讓一些弱勢者能喘口氣。有經驗的人都會跟你說,不要把工會當敵人,你把他當敵人,他也就把你當敵人,兩者必須共存,企業才會長久
親自跟難民相處還有工作後,發現在海外的我們跟他們並無差異,都是在新的環境求生存的人,因為社會地位低落,失敗也無國可歸,難民實際在生活遇到的困境遠比我們多得多,如果有機會遇到難民,拿掉那些對於異文化的未知與偏見,試著用同理心了解一下,我們並沒有這麼不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這個講求公平正義的時代,「差別待遇」這個詞彷彿成了一個不能碰的禁忌。但是,在職場中,真的要對所有員工一視同仁嗎?今天,讓我們透過一個有趣的故事,來探討這個看似簡單卻又複雜的問題。  
Thumbnail
經由邏輯導通解析歧視的來源,發現有兩種後,便可以更好得帶來美好,說是帶來,其實只是做自己。 而在發現歧視的表象下,是社會中自由、平等、博愛的不暢通時,也許我們應該做的事,是貫徹價值,而非打擊表象。
Thumbnail
種族歧視,不是種歧視,而是每個人對於該地的無知,以及他們那不改的觀念。   為何說不改的觀念?倒不如說為何不改!因為“自以為是”又或者因為 年紀大,“自認為”明白所有,所以去限制,去辱罵,以“自已”的那觀點,去認定所有。     何為歧視?只因他與我“不同”所以排擠、辱罵或孤立 ,這講的好像
Thumbnail
(6)レース   人種差別は一種の差別ではなく、誰もが抱える欠陥であり、その態度は変わらない。   なぜ私たちは概念を変えないと言うのですか? なぜ変更しないのかを言う方が良いでしょう! 「独善的」だからとか、年をとったからといって、何でも理解していると「思っている」ので、制限したり侮辱したり、「
(6) Race   Racial discrimination is not a kind of discrimination, but a flaw that everyone will have, and their unchanging attitudes.   Why do we say
哈!你是不是有看到昨天英國有一個新聞說一個日本裔的大學教授(女性)不久之前就覺得她在大學的上司是歧視非白人女性,然後某天她的老闆說什麼“我喜歡吃壽司”,然後這個教授就把她的老闆告上法庭,說他歧視!! 這個世界啊。。。吃飯也歧視,吃麵包也歧視,吃肉又歧視。。。頂。。。除了仆街之外我也無言了。 雖然
一直喜歡多元文化的工作環境,可以打開視野和學習他人好的部分。 在我的職場哩,這本來是很平常的多元,舊同事來自各國,一般相處還算平和。但是現今隨著國際政經的變化,如今我的同事幾乎都是印度人和菲律賓人,我常有身處印度村或菲律賓村的錯覺,因為他們在一起就說著家鄉話,把剩下非同種的同事隔離在外,這其實已經
不知道是不是所有和英國沾得上邊的台灣人都有被問過這個問題? 我個人的感覺是一個人不會因為他是英國人就種族歧視, 有種族歧視的人是這個人的問題, 和他是不是英國人無關. 最近有一個旅英網紅因為交通違規被英國人不友善的對待, 他覺得這是種族歧視, 因為其他英國人也違規, 就只有他被針對, 那這絕對就是
Thumbnail
我很直白地指出了,對方就是個充滿性別刻版印象與歧視的人。 事件發生在我和那位不放棄跟他和睦共處的同事從聚餐地點走回辦公室的路上。其實在吃飯前,大概就預料到氣氛應很難熱絡起來,因為無論是工作事務的合作,還是私下相處的閒聊,我都明顯感覺到自身與對方的不契合。
Thumbnail
是否你也曾在找某些職位工作時,下意識避開某些行業別或職務內容呢? 這樣表示有歧視的意味存在嗎🤔️? 歡迎一起討論!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這個講求公平正義的時代,「差別待遇」這個詞彷彿成了一個不能碰的禁忌。但是,在職場中,真的要對所有員工一視同仁嗎?今天,讓我們透過一個有趣的故事,來探討這個看似簡單卻又複雜的問題。  
Thumbnail
經由邏輯導通解析歧視的來源,發現有兩種後,便可以更好得帶來美好,說是帶來,其實只是做自己。 而在發現歧視的表象下,是社會中自由、平等、博愛的不暢通時,也許我們應該做的事,是貫徹價值,而非打擊表象。
Thumbnail
種族歧視,不是種歧視,而是每個人對於該地的無知,以及他們那不改的觀念。   為何說不改的觀念?倒不如說為何不改!因為“自以為是”又或者因為 年紀大,“自認為”明白所有,所以去限制,去辱罵,以“自已”的那觀點,去認定所有。     何為歧視?只因他與我“不同”所以排擠、辱罵或孤立 ,這講的好像
Thumbnail
(6)レース   人種差別は一種の差別ではなく、誰もが抱える欠陥であり、その態度は変わらない。   なぜ私たちは概念を変えないと言うのですか? なぜ変更しないのかを言う方が良いでしょう! 「独善的」だからとか、年をとったからといって、何でも理解していると「思っている」ので、制限したり侮辱したり、「
(6) Race   Racial discrimination is not a kind of discrimination, but a flaw that everyone will have, and their unchanging attitudes.   Why do we say
哈!你是不是有看到昨天英國有一個新聞說一個日本裔的大學教授(女性)不久之前就覺得她在大學的上司是歧視非白人女性,然後某天她的老闆說什麼“我喜歡吃壽司”,然後這個教授就把她的老闆告上法庭,說他歧視!! 這個世界啊。。。吃飯也歧視,吃麵包也歧視,吃肉又歧視。。。頂。。。除了仆街之外我也無言了。 雖然
一直喜歡多元文化的工作環境,可以打開視野和學習他人好的部分。 在我的職場哩,這本來是很平常的多元,舊同事來自各國,一般相處還算平和。但是現今隨著國際政經的變化,如今我的同事幾乎都是印度人和菲律賓人,我常有身處印度村或菲律賓村的錯覺,因為他們在一起就說著家鄉話,把剩下非同種的同事隔離在外,這其實已經
不知道是不是所有和英國沾得上邊的台灣人都有被問過這個問題? 我個人的感覺是一個人不會因為他是英國人就種族歧視, 有種族歧視的人是這個人的問題, 和他是不是英國人無關. 最近有一個旅英網紅因為交通違規被英國人不友善的對待, 他覺得這是種族歧視, 因為其他英國人也違規, 就只有他被針對, 那這絕對就是
Thumbnail
我很直白地指出了,對方就是個充滿性別刻版印象與歧視的人。 事件發生在我和那位不放棄跟他和睦共處的同事從聚餐地點走回辦公室的路上。其實在吃飯前,大概就預料到氣氛應很難熱絡起來,因為無論是工作事務的合作,還是私下相處的閒聊,我都明顯感覺到自身與對方的不契合。
Thumbnail
是否你也曾在找某些職位工作時,下意識避開某些行業別或職務內容呢? 這樣表示有歧視的意味存在嗎🤔️? 歡迎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