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波肺炎疫情,終於燒到了我的生活。
原以為像我這樣獨居、在家工作、人際交往單純的人,只要出外謹慎一些,應不至於需要改變生活步調,原本該上的課、該見的朋友、甚至非常想看的電影,都還是不受拘限。直到最近,境外移入病例增加,加上老公從日本返台居家檢疫,讓情況丕變。
先是網路上對境外感染個案的輿情譁然,各種肉搜、斥責和糾舉,還有越來越多情緒勒索的語言、恐嚇性的文章、真假不明的報導也像病毒般快速傳遞;緊接,又發生物資搶購熱,一時人人自危。
我一方面理解疫情產生的集體焦慮,另一方面還是有些排拒這股社會壓力。那天朋友群組聊該不該調整生活步調的話題,當時我充滿情緒,回想起來,那是一個面對變動的不適應期。
隔天,看到民間發起的三不三要運動:不群聚不接觸不出國,戴口罩勤洗手勤連繫;才意識到,我討厭的是一種由上而下的命令,若換一個角度思考,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去主導一場由下而上的公民運動,不是出於指揮中心的權威,也不是出於長輩的督促,而是出於一種責任的承擔。改變了心態,改變行動也容易許多。我明快地做了跟芭蕾課和健身房請假的決定。
正向的心是創意的沃土。原本六神無主的我,想的都是「我不要」,一但把心安定下來,想到的都是「我可以」。這6則身心備忘,是開給自己的良藥,每日定時服用,好度過這段紛擾不確定的時刻。
練習徒手訓練
現在這個季節,只要不下雨,都是戶外活動的好時機,河濱公園的體健區有軟墊設施,適合做許多徒手訓練,利用現成的單槓和訓練椅,可以安排不少訓練組合,若再加上彈力繩、翹臀圈等工具,絕對可以規劃出專業的課表。試行一次後,感覺很新鮮,戶外微風拂面,還有河濱風光相伴,陽光下的體感和健身房截然不同,沒多久便汗流浹背。期待加入彈力繩後,可以補上負重不足的缺點。
打造戶外時光
自從不在戶
外跑步後,這幾年到河濱公園的次數竟屈指可數,這陣子幾次散步跨橋到河岸邊,才發現這裡是靜心的好地方。廣袤的草地上找一片喜歡的風景,鋪上一塊野餐墊,就是沒人打擾的小天地,在這裡,人跟人的距離夠遠,但遠處踢足球的、打壘球的、騎車跑步的人都是風景,一個人的野餐墊,也不覺得孤寂。隨風傳送來的人聲和環繞立體音的鳥鳴,打開任何影音APP反而煞風景。在家裡總是靜不下來的我,開始想像,如果在這裡瑜珈、讀書、冥想,該會是多麼享受的事情。
善用網路資源
閱讀長篇小說
這幾年Netflix進到我的生活後,追劇看電影取代了讀虛構文學的樂趣,加上臉書這個甩不掉的惡習,閱讀這件事已經被擠到邊邊去,就算擠出時間讀書,也總是在社會人文或各種工具書中徘徊,直到最近讀了啟明出版社的
《史托納》,溫暖又真誠,對人性的描寫既深刻犀利又無限溫柔,最棒的是,作為一個普通讀者,整個閱讀的過程,不必費心與現代後現代文學技法搏鬥,無須燒腦去拆解文學符碼,只要全然享受這個樸實的故事。對我們來說,影像作品的世界再豐饒,能靜靜的閱讀一本長篇文學,所經歷程,還是如此無可取代。
整理居家環境
一場從衣櫃開始的斷捨離行動,目前看來已有初步的成果,賣掉了五箱書、將多餘的鍋碗瓢盆送回老家、整理超爆炸的醫藥櫃......第一階段僅是處理拖延已久的積囤,自知距離理想的狀態仍十分遙遠,但積習已久,知道自己還儲存不少「多餘的」東西,對於需要備用的不安感也一直無法克服。不過,越是常待在家,就對家裡的「物品」越有感覺,我相信鍛鍊感覺是一種修為,透過收拾再收拾的行動,持續練習對物的感受和品味。
持續書寫發表
最後是寫作。如何寫?要不等靈感、不計長短、不拘好壞的天天寫,因為作家約翰.厄普代克的那句名言:「不寫太輕鬆了,一旦習慣安逸就再也寫不出來了。」再真確不過的一句話。
設立方格子帳號至今一個多月,發表的文章不多,已體會到書寫是整理思緒最好的工具,寫作可以把感覺變成想法,將想法歸納成觀點,雖然腦袋翻土的過程還是感覺辛苦(畢竟不寫真是太輕鬆了......苦笑),但也有許多進入「心流」的美好時刻,讓我明白這敲打鍵盤的過程,即使無用,亦有它存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