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你可以做的更多和更少—  一個心理師的建議(上)

更新於 2020/04/02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不知道大家平常看新聞的時候會不會觀察自己呢?武漢肺炎已經沸沸揚揚邁入第二個月,隨著病毒傳播的進程,我們會透過新聞看見越來越多的敘述,好像病毒就在身邊。例如台灣第一位因武漢肺炎而死的案例出現後,新聞開始訪問車行訪問周邊的人,繪聲繪影開始出現各種消毒的畫面,看起來好像是力挽狂瀾的保證療癒,實際上卻是帶來更多的焦慮,讓觀看的人開始將不必要的敵意帶給不同身份別的人。
我觀察自己在看新聞時,如果連續三則都是類似的消息,焦慮會明顯感覺上升,看到記者繪聲繪影地訪問車行、周圍居民、還有車輛消毒的動作,好像又重新經歷世紀黑死病的感覺,心裡我會開始質疑這則新聞和事實的陳述有多大關連,這些訪問對於受訪者造成的壓力。這則新聞對於閱聽人的訴求與貢獻,這些內心翻騰的質疑讓人忍不住起身把電視給關掉了。

災難時期的媒體相處之道

台灣是一個有許多新聞的地方,一則消息會經過鋪陳變成議題,但是議題的深度與否則沒人討論,而媒體對於心理健康常識普遍不足的社會中,雖然仰賴媒體但是我們要更能懂得自救,理解媒體的各種限制,把自己的身心平安放在優先位置。
當我們只是不明就裡地去訪問(類)被感染者的不安和徬徨時,這些徬徨也會帶給觀眾,好像大家都被病毒困住了,無處可去。而目前疫情的新聞幾乎到了鋪天蓋地的程度,在非常時期調整閱聽習慣應該是重要的。
每當自己看新聞覺得有些情緒時,我們的恐懼被挑起,想要越看越多但是卻越看越害怕,可以從躁動不安的身體反應中去察覺。這時候先暫時關起電視,作幾個伸展找人聊聊都是好方法。重點是我們的腦海害中對於災難本來就內建重複模式,真的不需要再透過新聞來強化。
找個安全的角落躲起來,或是去外面曬曬太陽都是好方法,退縮、找個安全的地方讓自己重新平靜起來是重要的,避免高風險環境、避免暴露在過度的疫情新聞中,保持自己的安全為優先,是我們面對災難「安、靜、能、繫、望」中的第一步。

靜心等、慢慢聽

每一則新聞每一則訊息都有他的意義和產生的能量震動,等待冷靜之後,我們可以自問這則新聞挑起了我什麼樣的焦慮?對自己健康的焦慮、害怕失去親人的焦慮、收入銳減的經濟焦慮、物質匱乏的焦慮感重現?請告訴自己這些都是正常的。
在我執業的生涯中大部分人面對焦慮或挫折沮喪都是強壓,大部分的人都說忍一忍就沒事了。透過追劇、酒精、狂吃、睡覺來強搶壓下去,但是當焦慮已經在神經上面留下痕跡,上述方式都於事無補,反而帶來更不好的後果,例如更加依賴物質或是某些成癮行為。
我很喜歡前陣子聽到一位老師在網路上的形容,靜就像是讓汽車回到空檔,既不是停、也不是走,就是順應自然的運行,呼吸吐納、吃飯喝水消化、修復與補眠。這時候我們可以把專注力留給身體,觀察情緒帶給身體上的反應?
肌肉變得緊繃、腸胃變得躁進、動作速度變快、手在發抖、情感變得躁進或是急促?我們再一次地感覺這些不適的部位,與他對話和相處,不是適猛吞胃藥或是急著吃止痛藥。這幾年在身心醫學的研究中,我們得知並不需要害怕身體的反應,例如發抖或是哭泣,這些生理反應可以幫助我們自累積或猛烈高張的壓力中釋放,回到自然的狀態。
因為這些是身體內建的平復機制,讓我們的能量得於回歸空檔,所以不需要壓抑。情緒上來說,如果我們能把情緒和這些身體反應給隔離開,這些身體反應並不會在身心上留下印痕,發抖是ok的,他讓我們知道自己很害怕,想要逃離開,顫抖的身體有無限可能,就像是一場醞釀。但是如果是恐懼情緒伴隨著發抖,我們會留下害怕的印象,反而逃開每次相關的場景,因為我們不懂得將負面的情緒和有益的生理反應給區分開。

重拾身體與情緒的控制感 — 能動性

在過度暴露的焦慮之中,找尋自我感重拾能動性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如果焦慮停留在神經上,他會自動地播放甚至是增生出相關的焦慮,又或者在創傷場景之中,創傷記憶的不斷復返與閃現也是我們生理機制之一,如果不是有意地去正視這件事,很容易迷失在這樣先天設定的回路中。
我們的情緒反應由杏仁核掌管,之所以此處的神經傳導要快所有其他部位一步,原因在於我們面對危急時的戰或逃反應,就是靠他,我們需要在最快的時間先行動作,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過「先跑再說」的經驗,或是沒反應過來已經出手或爆粗口,這些都是情緒幫助我們加速的結果。
但是這樣的生理機制卻不適用於客觀條件已經和緩的創傷事件,或是屬於疫情這種長期的無能為力,不知道病毒在哪裡?從誰或何處傳播的擔憂,卻還是會透過我們杏仁核和交感神經傳達出來。面對這樣不好意念的重複或是挫折空虛害怕感覺的侵擾,現在最容易的就是逃避和強壓,包括追劇或是昏睡。

虛假的能動性

人手一支台智慧型手機,我們幾乎無時無刻都和社群軟體沈浸在一起,包括筆戰、指責別人、傳遞不經證實的資訊、各式偏方、搶購商品…等,我個人認為都是我們想要重拾能動性的原因之一。但是請記得,能動性的前提是「可以控制的」,猜到了嗎?不是我們一直出力,一直傳播、一直關心別人、一直掃貨就是代表「我們可以控制」。
在身體心理的觀點,可以控制的意味著我可以行動也可以靜止,我可以在恐懼中承擔自己的無助,我可以關上電視,認知道自己面對疫情訊息的超載,我可以讓自己安全且安靜地待在一個角落,做一些讓自己覺得安定和平凡的事情。哪怕是深呼吸也好,可以動的基礎並不建立在我們可以恆動上面,而是建立在我們能夠靜止之上。
另外則是我目前的行為是否是「對現實有益的」。把自己喜怒哀樂的責任放在別人身上,希望別人照著自己的話去做,並不會讓自己覺得快樂或有控制感,因為每個人都有一個獨立的腦袋,總有失算的一天。同樣地,在網路上希望陌生人去順從自己也不是好主意,不斷地筆戰帶來的空虛和無形中的傷害,身心俱疲,原本的恐懼焦慮取而代之的是憤恨和疲乏,甚至阻礙的下一個階段的進程。
avatar-img
5會員
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廖璟瑜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與其把深呼吸當作放鬆的起點,不如把他當作目標」,在不同的領域有各種讓橫隔膜放鬆的技巧,包括瑜珈、歌手、舞者或是其他相關的身體工作者,常常需要精細地去練習使用橫隔膜,幫助的方式包括肢體的位移帶動軀幹的移動、呼吸的意象引導、內外境的交互覺察,這些時常被我稱為「詭計」的方式,都能幫助我們協助個案有更好的
身體,是痛苦發生的地方,也是心靈結構毀壞的下手之處,然而透過呼吸讓居住在身體裡的我們對於生命變得可以忍受。透過呼吸的引導和陪伴,從自我否定的,慢慢游離到可以忍受的,再慢慢游離到探索的一端。這些經驗,讓經驗的停留和發生成為可能,讓所有難捱的絕境絕處逢生。
「與其把深呼吸當作放鬆的起點,不如把他當作目標」,在不同的領域有各種讓橫隔膜放鬆的技巧,包括瑜珈、歌手、舞者或是其他相關的身體工作者,常常需要精細地去練習使用橫隔膜,幫助的方式包括肢體的位移帶動軀幹的移動、呼吸的意象引導、內外境的交互覺察,這些時常被我稱為「詭計」的方式,都能幫助我們協助個案有更好的
身體,是痛苦發生的地方,也是心靈結構毀壞的下手之處,然而透過呼吸讓居住在身體裡的我們對於生命變得可以忍受。透過呼吸的引導和陪伴,從自我否定的,慢慢游離到可以忍受的,再慢慢游離到探索的一端。這些經驗,讓經驗的停留和發生成為可能,讓所有難捱的絕境絕處逢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理性的評估幫助我們有依據的去區分已經做到的及尚未做到的部分,尚未做到的就待核對、了解及溝通。而在核對、了解、溝通的過程中,不少人會出現負向的感受,而負向感受會讓我們在做決策時容易趨避當下令人煩惱的事,也就是說,家長可能因為經驗跟感覺不好而很快地做一個決定...
Thumbnail
| 手邊沒有足夠現金,可能無法應付大環境快速變遷帶來的衝擊 本文是講到關於疫情期間的消費支出,以及我的看法,和讀者們簡單分享。 疫情期間,有讓你改變和調整了什麼呢? 疫情持續到現在一段時間了 「我們」都還好嗎~ 📢今天討論一個生活議題,思考思考……💭 🔻 疫情這段期間一些企業名店因
Thumbnail
疫情使得人更有機會接近自己,但也更有理由逃離自己。 這聽起來很矛盾對吧? 一方面,外在活動的停止,使得我們不能在倚靠各種活動來安撫及壓抑自身就存在於內的孤單感、挫拆感及個人議題。 另一方面,透過暴露在時時刻刻的新聞資訊,追逐在最新動態,也讓我們有了正當的理由分神逃離自己在這之前正在面對的課題。
Thumbnail
台股因疫情兩天大跌1,333 點讓人聯想到 2020三月股災,股災期間持有的如果是比較抗跌的股票是一件令人愜意的事,剛好2021Q1財報公布,這篇要更新 1️⃣ 回顧2020三月股災時的跌幅與後來表現 2️⃣ 股利 3️⃣ 部門資訊 4️⃣ 新梯銷售與維修保養收入 5️⃣ 估價_現金殖利率
Thumbnail
安聯集團(Allianz)最新發布2021年10大風險晴雨表預測,彙整來自92個國家及地區的2,700多名保險專家的意見,列出今年10大企業風險預測,其中以「業務中斷(Business Interruption)」排名第一。 E
Thumbnail
你有沒有經歷過,小時候對某件事特別不開心時就暴哭。不管是爸媽不同意你去玩沙沙、很想買一個玩具,怎麼耍賴爸媽都不肯買、把東西弄亂但沒收拾時就被揍等,任何能引起不悅感受的都能哭。哭,是小時候用來表達情緒的最快方式
Thumbnail
漸漸地我們會開始參加一些喪禮,身邊的誰開始身體不再強壯,面對生的喜悅也就需要面對死的分離,有人說生命在臨終前會給你很多暗示,死亡不是一件突然的事,只是我們並沒有發現,而感到錯愕,有時靜下心想,生命到最後,或許就是在追求一個不後悔吧,不管是離去的人是否有盡到他想完成的事,亦或是留下來的人是否有好好珍惜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理性的評估幫助我們有依據的去區分已經做到的及尚未做到的部分,尚未做到的就待核對、了解及溝通。而在核對、了解、溝通的過程中,不少人會出現負向的感受,而負向感受會讓我們在做決策時容易趨避當下令人煩惱的事,也就是說,家長可能因為經驗跟感覺不好而很快地做一個決定...
Thumbnail
| 手邊沒有足夠現金,可能無法應付大環境快速變遷帶來的衝擊 本文是講到關於疫情期間的消費支出,以及我的看法,和讀者們簡單分享。 疫情期間,有讓你改變和調整了什麼呢? 疫情持續到現在一段時間了 「我們」都還好嗎~ 📢今天討論一個生活議題,思考思考……💭 🔻 疫情這段期間一些企業名店因
Thumbnail
疫情使得人更有機會接近自己,但也更有理由逃離自己。 這聽起來很矛盾對吧? 一方面,外在活動的停止,使得我們不能在倚靠各種活動來安撫及壓抑自身就存在於內的孤單感、挫拆感及個人議題。 另一方面,透過暴露在時時刻刻的新聞資訊,追逐在最新動態,也讓我們有了正當的理由分神逃離自己在這之前正在面對的課題。
Thumbnail
台股因疫情兩天大跌1,333 點讓人聯想到 2020三月股災,股災期間持有的如果是比較抗跌的股票是一件令人愜意的事,剛好2021Q1財報公布,這篇要更新 1️⃣ 回顧2020三月股災時的跌幅與後來表現 2️⃣ 股利 3️⃣ 部門資訊 4️⃣ 新梯銷售與維修保養收入 5️⃣ 估價_現金殖利率
Thumbnail
安聯集團(Allianz)最新發布2021年10大風險晴雨表預測,彙整來自92個國家及地區的2,700多名保險專家的意見,列出今年10大企業風險預測,其中以「業務中斷(Business Interruption)」排名第一。 E
Thumbnail
你有沒有經歷過,小時候對某件事特別不開心時就暴哭。不管是爸媽不同意你去玩沙沙、很想買一個玩具,怎麼耍賴爸媽都不肯買、把東西弄亂但沒收拾時就被揍等,任何能引起不悅感受的都能哭。哭,是小時候用來表達情緒的最快方式
Thumbnail
漸漸地我們會開始參加一些喪禮,身邊的誰開始身體不再強壯,面對生的喜悅也就需要面對死的分離,有人說生命在臨終前會給你很多暗示,死亡不是一件突然的事,只是我們並沒有發現,而感到錯愕,有時靜下心想,生命到最後,或許就是在追求一個不後悔吧,不管是離去的人是否有盡到他想完成的事,亦或是留下來的人是否有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