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s Jonas倫理學的現實性-對批評者的批評

2020/04/03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Die Aktualität der Ethik von Hans Jonas Eine Kritik der Kritik des Prinzips Verantwortung

Von Jan C. Schmidt (Atlanta), DZPhil, Berlin 55 (2007) 4.545-569
(Die Ethik von Hans Jonas)
對Jonas的捍衛:
1.診斷方面的批評:未注意到jonas對科技力量的分析是很貼切的
2.原因分析的批評:批判形上學本身不表示批判到了jonas哲學本身
3.理論建構的批評: 自然主義謬誤的問題
4.實踐和問題解決的批評:實際的責任在科技問題上不適用(我:所以討論責任概念是必要的,要知道原來的責任運用以及jonas對責任的闡述是如何貼切技術問題)
II Analytische Rekonstruktion des Jonasschen Arguments Zukunftsverantwortung
這裡作者是要針對1,2,3,的批評作批評
III的部分針對4的批評作批評
II Analytische Rekonstruktion des Jonasschen Arguments Zukunftsverantwortung
對jonas未來責任論證的分析式重建
1. Jonas對技術的診斷可把他視為是一個批判理論來閱讀如阿多洛、霍克海默
M. Horkheimer/Th. W. Adorno, Dialektik der Aufklärung, Frankfurt/M. 1990,19
技術不再是方法、過程而是總括的系統地和結構的科技,後現代社會的宣傳手段Medium。矛盾的自身動力建立,目的和手段的辯證顯露,如阿多洛、霍克海默說過:每個嘗試,破壞對自然的強迫,因此自然被破壞…只是為了更深的對自然的強迫…
Jonas開始於存在不再被給予這樣的害怕,對於這種立場:技術多樣性和行動者的不同、文化的異質和社會條件的複雜不再可以被反思,人必須有權得到,在悲觀的日子裡,引導一個基本的變遷。反烏托邦的察覺,這樣的察覺和分析是一種批判分析,和JOY、REES不相同的。
2.Jonas的原因分析:
作者認為:倫理學不只是在思想中,而是特別在行為、生活、和實踐而有效。論證的有效性不是最初的,而是規範的行動指引和改變的實踐才是jonas的目標
一方面jonas質疑至今為止的倫理學(特別是與歷史無關的、普遍的、無前後關係的)是否還能對應技術的集體力量和科技是倫理中性的問題,另一方面是倫理學的特性:處理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性的關係,沒有涉及自然。
(我 可論:環倫也可以處理自然與人的問題,但環倫可以處理jonas診斷的或風險社會診斷的技術問題嗎?)
jonas的診斷並不依賴於個別的倫理學構想,同樣適用於康德倫理學、效益主義、kontraktualismus, Tugendethiken 和Mitleidsethiken,甚至是現在的對話倫理學。Jonas是在補充,而不是取代現有的倫理學。
Jonas的分析通過一個不怎麼聰明的論證策略:就是形上學。
首先在這裡的第一個集合就是人、自然和科學的理解方式,正確地說,俗世的社會也是被形上學研究和本體論背景而塑造,我們都與每種形上學辯證地相關,雖然一到多,但不是後形上學時代Nachmetaphysisiches Zeitalter,(Habermas, Nachmetaphysisches Denken),這種精神的自然化Naturalisiserung des Geistes、naturalistische Neuro-Metaphysik,(這裡跟之前的某個討論有關:就是自然對jonas來說是生命、而不是量子力學還是像謝林那樣說的精神的東西)而是一種改版:自然的理解、人類的理解和科學的理解帶領形上學、理性、背景證明。Jonas認為這種重新考慮(Umdenken)進一步的膨脹且與行動學有關,這就叫做倫理學,與存有學有關,這就叫做形上學,一起振興(dPV 30)。最終會是一個形上學問題: 是否、為何應當有人類?(TMuE, S48)
當前的倫理學因此需要形上學,在這種意義下,對形上學的反思是優先於對倫理學的反思。
形上學在這裡不是作為一個分配的規定或廣泛的批評或改版過的教條系統,而是基本的可使用的、可改變的形上學,從理性的運作而來。(dpv s94)不是是否我們有形上學或想要有形上學,而是哪些是可以的,哪些是應該的。Jonas把問題立場的理性的生產帶到合適的形上學。在jonas這裡就是形上學的形象。
Jonas所聲稱的倫理學,就不再是受限於事件和自然科學知識和科技,而是內在核心去發現和發明的。自然科學和科技不是被給予而是被做出來。那麼也就是需要批評和必要的,倫理學也包含了科學批評和技術批評:
自然科學展示出了兩面性:
1.在物質方面,是操控自然的知識和支配自然的知識,在這個意義上展現其培根式的、行動力量和生產力量的增長,這是生存危機的來源
2.除了物質面外還有理想面,自然被簡化為外在的、相關的、實用的、可替換的事實組成,且也這樣被理解,而跟人沒有任何關係。如馬克思韋伯說的除魅Entzauberung。霍克海默和阿多諾看見的自然的物質化Verdinglichung der Natur。
除魅化的背面就是去價值化的、價值的退化和消除。
Jonas寫道:"在自然科學替自然勾畫的圖象中,最後一個字會是世界的性質,也就是一個價值中立的機械式的裝置,是偶然和物理的必然性,很少是有機存在物的形體。若這個圖像在現實中適用,就沒有什麼好說明:為何我們應該為未來的幾百年擔憂。"
作者認為這個狀況在哲學、政治和公眾都很常見。
自然不是形式的規律性,而是整體,在其每一個現象生活世界的現象中被理解。Jonas論證:在神經哲學的討論憲中,也是一個整體的一元論:一個字然且同一個自然的客觀系統每次都是有不同的入口,不同的理解。科學只是一種可能的理解但不是唯一一種。在Technoscience的診斷,草擬的融合科學技術與社會(Haraway, Latour, Nordmann)Jonas確實是值得注意的。
3.理論建構的論證:
倫理學的建構需要那些要求一直都是有爭議的,Jonas也是被否認有位他的倫理學提交出論證,然後這大致上是不正確的,雖然jonas讓論證的邏輯合理性消失,但其實可以找到他有明確的前提和推論。
其前提:
1.自然目的論(Dpv s.157, 150) 都是弱意義的陳述
2.強的規範性前提:目的作為價值、目的就是善自身,所有生命都有目的,所以所有生命都有價值,進一步,目的作為存在的形式,本身就是善,通過合目的性就是善自身來強化(dpv154),因此他預訂了有善自身不只是可以追溯的原因,他補充了善自身的material: 就是目的,這樣目的就不只是相關的作為價值而存在(主觀的狀態),而是整體的、價值就在自身於目的中(客觀的狀態)。(dpv 154,158,149)
3.善自身的存在是自足為己存在的,通過這個論題,與善有內在的聯繫,也就是從潛能到實現的轉化。其可能性包含了支持實現性。這就有了應然。(dpv 153)
4.這裡要注意:很多人責怪jonas從第三點就推出了人類把應然作為尺度,其實jonas是從行動自由和責任能力-人類的自由。人類學問題問什麼是人類可以甚麼且應該甚麼,這完全在啟蒙的基本想法和康德的實踐的人類學方面是開放的,
人類和自然不是對立的二元,而是人類自由的在自然的目的工作中包含。自由對jonas來說就是積極的在自然中自我保存,這也是他在主體性理論中所理解到的。
通過自由,特別是通過責任的可能性,使得人類把責任擔負了起來。人類必須在其意願中對存在的說yes,在其能力中對非存在說no。這種承認對應到行動就是人對人所做的,當他認為對方是人的時候,意願則更勁一步把存在的義務作為一種應然。(Dpv 100)
因此作者以上四個前提推出了jonas的結論:Zweckexistenz+ Zweck-als Wert + Gut –an-sich + Verantwortungsfähigkeit= Verpflichtung. (JAN.C.SCHMIDT, 552)
Zweckhaftigkeit(合目的性)是對實現Wirklichkeit有所要求,其人的意願在其應然中作為義務而被承擔,在存在中被指出。在這裡jonas分出責任的概念。
So verbindet Jonas Verantwortung und Sein in dreifacher Hinsicht: 1.Verantwortungsfähigkeit ist ein Seinsmodus des Menschen,2. Der Gegenstand der Verantwortung ist das Sein des Menschen, seine innere Natur, 3. Das Seinsganze ist gewissermassen eine Art Instanz, vor der die Verantwortung besteht und diese zu einer Pflicht werden lässt.
    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
    希望我們都不再活得偽善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