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對科技的影響和限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NOKIA廣告名句: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然後呢?人性始終會推翻科技。

 

這是一個很深刻的哲學問題,

沒有一個簡單的答案。

我們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和目標,

採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

以實現科技和人性之間的協調與發展。

 

先講一所大學得到節水獎的故事:

大陸西安科技大學,

學生們都以為晚上11點過後停水,

早上6點恢復用水。

 

誰知道竟是一個男大生嫌棄盥洗的聲音吵鬧,

於是三年如一日晚上關水閘、早上再打開…

學校還得了2021年的省級節水獎!

贏過裝設智慧水錶的學校。

 

再看看東京建物總部7樓的辦公室,

如何用AI控制空調,實驗結果發現:

透過AI而非人為的空調控制,

能夠解決溫度不均的問題,

與由人為控制、未經實驗的的8到10樓相比,

實驗樓層的7樓,減少了5成的能耗。

 

7樓員工應該會出現覺得冷或熱問題!

 

因為在人為控制的樓層,

有的辦公室員工會因為個人覺得熱,

就自己把空調調到20°C,

超出控制目標的26°C。

 

場景換到我所待辦公室,

不時有人去調高或降低空調溫度,

讓我時覺冷或時覺熱,只好用外套來調整。

 

我每次去講低碳轉型時,

會發現人多時覺得熱,人少時覺得冷,

會議室空調未依照人數多與寡而調整。

 

如果我稍晚下班時,

發現有一區塊座位並沒有人辦公,

燈光依然明亮,我會順手關燈,

如果能第一時間關閉燈光或縮小範圍,

更可以節能減碳。

 

辦公室節能減碳為何如此難以推動?

除電費開銷佔營運成本很低而不值去關注外,

可以歸咎沒有長期監測數據,

相關數位設備未連動整合,

例如熱感應器、門禁系統等,

而未能找到適當(人性)的調整依據。

 

在接受科技過程一定要考慮人性,

如果不考慮人性的科技會被拋棄,

科技和人性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不斷地演化和變化。

 

科技和人性可以相互學習和改進,

以適應新的挑戰和機會。

avatar-img
14會員
237內容數
ESG是個熱搜關鍵字,更是與永續發展為同義詞,是一個持續幾十年,你會一直需要的一個能力。 永續發展還是一次輸贏,這是每個工作者,每個組織永遠的問題。你可能是公司CEO,或者在公司裡上班族,或者至少你要和客戶做生意,ESG價值決策對你一定會有影響。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歐文松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不僅僅是承諾,更是要實踐時代 跟著ESG羅盤,踏上減碳路徑, 那就對了! ESG世代的價值觀 賺錢誠可貴、朋友價更高, 若為ESG故,兩者皆可拋。 ESG世代追求永續發展的渴望, 加大職場環境轉型的力道。 92%調查的高階主管表示, 企業轉型不易,通常不是技術問題, 而是公司文化
想跟上時代,也要先找到趨勢   我先引用麥穗理論故事: 傳說古希臘哲學大師蘇格拉底的3個弟子曾求教老師,怎樣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侶。於是蘇格拉底帶領弟子們來到一篇麥田,讓他們每人在麥田中選摘一支最大的麥穗,但不能走回頭路,且只能摘一支。   第一個弟子剛剛走了幾步,便迫不及待地摘了一支自認為是
台灣公司的老闆被搞瘋了! 生意這麼難做,還要繳碳費? 其實是過去佔了全民便宜, 政府用保護方式提供便宜水電給產業, 以提升公司產品出口的競爭力   #因為便宜所以浪費,別讓浪費變成習慣 有些東西,一開始看似便宜,其實往往更貴。 如果因為一時的貪念而占了小便宜, 往往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目前我所遇到重視ESG與減碳公司, 大多居這產業領先地位或先進產業, 將ESG與碳中和視為必要投資計畫。   某國際知名公司是這樣說的: 為了新的 #可持續發展路徑圖,作為2025戰略的一部分。 承諾到2030年將CO2e排放量至少減15%,長期目標是到 2050 年實現零排放。  
自從走入ESG地圖,一路向未來取經。   曾被多次詢問公司一定要做ESG嗎? 我不正經的答案是: 如果10年內公司要收掉,那就不用! 如果20年後公司要收掉,那加減做! 如果30年後公司要存活,那必須做!   在面臨未來越不確定的考驗和通膨壓力, 企業已深深感受生存危機, 推動E
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 九霄龍吟驚天變,風雲際會淺水游。   這是神相泥菩薩給天下會雄霸的四句批言, 概括了雄霸一生的命運。   前二句: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 是指雄霸前半生的霸業 得力於聶風和步驚雲的幫助,因而完成。   後二句:九霄龍吟驚天變,風雲際會淺
不僅僅是承諾,更是要實踐時代 跟著ESG羅盤,踏上減碳路徑, 那就對了! ESG世代的價值觀 賺錢誠可貴、朋友價更高, 若為ESG故,兩者皆可拋。 ESG世代追求永續發展的渴望, 加大職場環境轉型的力道。 92%調查的高階主管表示, 企業轉型不易,通常不是技術問題, 而是公司文化
想跟上時代,也要先找到趨勢   我先引用麥穗理論故事: 傳說古希臘哲學大師蘇格拉底的3個弟子曾求教老師,怎樣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侶。於是蘇格拉底帶領弟子們來到一篇麥田,讓他們每人在麥田中選摘一支最大的麥穗,但不能走回頭路,且只能摘一支。   第一個弟子剛剛走了幾步,便迫不及待地摘了一支自認為是
台灣公司的老闆被搞瘋了! 生意這麼難做,還要繳碳費? 其實是過去佔了全民便宜, 政府用保護方式提供便宜水電給產業, 以提升公司產品出口的競爭力   #因為便宜所以浪費,別讓浪費變成習慣 有些東西,一開始看似便宜,其實往往更貴。 如果因為一時的貪念而占了小便宜, 往往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目前我所遇到重視ESG與減碳公司, 大多居這產業領先地位或先進產業, 將ESG與碳中和視為必要投資計畫。   某國際知名公司是這樣說的: 為了新的 #可持續發展路徑圖,作為2025戰略的一部分。 承諾到2030年將CO2e排放量至少減15%,長期目標是到 2050 年實現零排放。  
自從走入ESG地圖,一路向未來取經。   曾被多次詢問公司一定要做ESG嗎? 我不正經的答案是: 如果10年內公司要收掉,那就不用! 如果20年後公司要收掉,那加減做! 如果30年後公司要存活,那必須做!   在面臨未來越不確定的考驗和通膨壓力, 企業已深深感受生存危機, 推動E
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 九霄龍吟驚天變,風雲際會淺水游。   這是神相泥菩薩給天下會雄霸的四句批言, 概括了雄霸一生的命運。   前二句: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 是指雄霸前半生的霸業 得力於聶風和步驚雲的幫助,因而完成。   後二句:九霄龍吟驚天變,風雲際會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看著社會上大大小小的問題,我們的第一反應,通常是怪罪某些人沒有把事情做對,然後認為解法就是某些人應該做些什麼「對的事情」。但實質的改變不會發生在表層,而表層,就是政治的舞台。
Thumbnail
時代的變遷,科技與AI的來臨,我們常常被迫面對各種壓力和期望,有時候,我們會感到無法滿足所有人的期待,這時候,我們需要學會選擇好好善待自己。 人生短暫,我們不應該讓自己活在他人的期待和評價之中 ,我們必須要學會尊重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不要為了取悅他人而忽略了自己的思維,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
  最前沿的科技經常背負著更高效率的目標,然而,這是與人的創造與遊戲的本性背道而馳的。我們之所以需要那些工具去幫助我們更有效率地去完成某些事,是為了讓我們能更無效率地去沉浸地體會生命與我們真正熱愛的活動。自動戰鬥與自動巡路的網遊和手遊之荒謬就在於:它明白地展示了自己非遊戲的本性,它是一份痛苦的勞動。
而「戲法人人會變,巧妙各有不同」, 則是在擁有技能後,不斷精益求精,進一步發展出的「技藝 Art」。 而AI 如何充實 (Enrich),擴展 (Expand),強化 (Amplify) 技能發展 (Skill Development)呢?
Thumbnail
科技是進步的動力,而非毀滅的元兇。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擔心科技對後代的影響。有人認為,手機、社交媒體等科技產品讓人沉迷其中,導致人際關係疏離,學習能力下降,甚至影響身心健康。然而,這種觀點過於片面,忽略了科技為人類帶來的巨大進步和便利。我堅信,科技並非洪水猛獸,而是推動
近日又有人來問姓名學,我已經把所有我參考的資料都一一公開,但還是有人來問,這次還稱兄道弟的攀關係,我是應該要教你的嗎?我全數參考資料公開,你就得去找,而不是反過來問我,難道我學的時候,我有四處去問人資料如何找,程式該如何寫嗎?懶就算了,還想直接花錢開外掛,大部分這樣的人,他不會問資料如何賣...
Thumbnail
在《科技大歷史(上):不想超級焦慮和迷惘,就要懂科技趨勢的底層邏輯》中,我們深入探討了科技進程對人類社會的深遠影響。了解科技的底層邏輯是降低個人焦慮的關鍵,透過回顧人類與科技的共同歷程,我們得以結合科技與人文思維,洞悉科技如何形塑我們的生活和文明。掌握溝通和人文素養成為在AI時代保持人性的關鍵。
遺憾嗎? 一眨眼,又過了一年,有些人離開,有些人永遠離世,有些人相見需要跋涉,有些人相見只存在於夢境中。 在這個科技迅速發展的現代,我們被迫深刻思考著取代和生死。儘管科技進步讓機器能夠執行越來越多的任務,但人類的價值和獨特性依然難以完全被取代。 老去、生病、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但科技或許能夠為
Thumbnail
“當疫情大流行來襲,能借重的也只有高科技的AI技術,該如何正面運用,也在考驗著人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看著社會上大大小小的問題,我們的第一反應,通常是怪罪某些人沒有把事情做對,然後認為解法就是某些人應該做些什麼「對的事情」。但實質的改變不會發生在表層,而表層,就是政治的舞台。
Thumbnail
時代的變遷,科技與AI的來臨,我們常常被迫面對各種壓力和期望,有時候,我們會感到無法滿足所有人的期待,這時候,我們需要學會選擇好好善待自己。 人生短暫,我們不應該讓自己活在他人的期待和評價之中 ,我們必須要學會尊重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不要為了取悅他人而忽略了自己的思維,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
  最前沿的科技經常背負著更高效率的目標,然而,這是與人的創造與遊戲的本性背道而馳的。我們之所以需要那些工具去幫助我們更有效率地去完成某些事,是為了讓我們能更無效率地去沉浸地體會生命與我們真正熱愛的活動。自動戰鬥與自動巡路的網遊和手遊之荒謬就在於:它明白地展示了自己非遊戲的本性,它是一份痛苦的勞動。
而「戲法人人會變,巧妙各有不同」, 則是在擁有技能後,不斷精益求精,進一步發展出的「技藝 Art」。 而AI 如何充實 (Enrich),擴展 (Expand),強化 (Amplify) 技能發展 (Skill Development)呢?
Thumbnail
科技是進步的動力,而非毀滅的元兇。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擔心科技對後代的影響。有人認為,手機、社交媒體等科技產品讓人沉迷其中,導致人際關係疏離,學習能力下降,甚至影響身心健康。然而,這種觀點過於片面,忽略了科技為人類帶來的巨大進步和便利。我堅信,科技並非洪水猛獸,而是推動
近日又有人來問姓名學,我已經把所有我參考的資料都一一公開,但還是有人來問,這次還稱兄道弟的攀關係,我是應該要教你的嗎?我全數參考資料公開,你就得去找,而不是反過來問我,難道我學的時候,我有四處去問人資料如何找,程式該如何寫嗎?懶就算了,還想直接花錢開外掛,大部分這樣的人,他不會問資料如何賣...
Thumbnail
在《科技大歷史(上):不想超級焦慮和迷惘,就要懂科技趨勢的底層邏輯》中,我們深入探討了科技進程對人類社會的深遠影響。了解科技的底層邏輯是降低個人焦慮的關鍵,透過回顧人類與科技的共同歷程,我們得以結合科技與人文思維,洞悉科技如何形塑我們的生活和文明。掌握溝通和人文素養成為在AI時代保持人性的關鍵。
遺憾嗎? 一眨眼,又過了一年,有些人離開,有些人永遠離世,有些人相見需要跋涉,有些人相見只存在於夢境中。 在這個科技迅速發展的現代,我們被迫深刻思考著取代和生死。儘管科技進步讓機器能夠執行越來越多的任務,但人類的價值和獨特性依然難以完全被取代。 老去、生病、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但科技或許能夠為
Thumbnail
“當疫情大流行來襲,能借重的也只有高科技的AI技術,該如何正面運用,也在考驗著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