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影評|發生在蕭山克監獄的故事,與《刺激199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在史蒂芬.金的故事世界中,發生過一段這樣的對話:1974 年夏天,一位德國老人與一位 13 歲的美國小孩坐在屋中,老人是一名納粹黨戰犯,二戰過後顛沛流離地在各國逃亡、躲避審判,最後落腳於美國,卻不幸地被一名平凡無奇,只是剛好看過雜誌上照片的美國小孩指認出來。
為了安撫這個對納粹有異樣興趣的少年,老人向他解釋過往的經歷,包括他得以維生的方式:一些優質股票的股息。這些股票是他在戰後利用假名,向一間緬因州的銀行所購買的,他記得經手的銀行家選股眼光精準,卻在一年後因為殺妻而入獄。「顯然他殺妻的本事遠不及他選股的眼光,小鬼。這種犯罪的衝動只證明了所有人都只不過是識字的笨驢」,老人這樣對小孩說,語帶挖苦。
上述這段插曲出自金的短篇故事〈納粹追凶〉(Apt Pupil),收錄在他的中篇小說集《四季奇譚》(Different Seasons,1982)中。之後,〈納粹追凶〉被改編成同名電影《誰在跟我玩遊戲》(Apt Pupil,1998),由伊恩.麥克連爵士主演故事中衰老卻冷血的納粹殘黨。但是,儘管這位年邁納粹再怎麼心思縝密,他都沒有料到那位幫他買股票的殺妻銀行家安迪.杜佛尼,之後度過了一段相當不可思議的人生旅程。
電影《刺激 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1994)的原著亦出自《四季奇譚》,篇名為〈麗塔海華絲與蕭山克監獄的救贖〉(註1)(Rita Hayworth And Shawshank Redemption)。這部電影由 Frank Darabont 執導,提姆.羅賓斯與摩根.費里曼主演,描述一位因謀殺妻子與情夫而入獄的年輕銀行家,結識獄中一位有能力流通各種違禁品的萬事通之後,發生在他們之間長達數十年的友誼故事。
《刺激 1995》在 1994 年上映,直至今日,它在影迷傳頌的力量下成為當今影史上最熱門的通俗經典。2020 年,它重回台灣大銀幕放映,重新進入戲院觀賞《刺激 1995》讓我好奇,甚麼原因使得它這麼好?正如史蒂芬.金本人的通俗文學長期被相對嚴肅的文學界嫌惡,《刺激 1995》或許也要面臨同樣的問題──它可能太過煽情,太過通俗,甚至訊息太過直白。然而,為甚麼它能如此打動人心?
我相信史蒂芬.金的原著中已經顯露許多答案,電影成品的許多形象,都是原著稀釋之後的結果。對照原著之後,我們可以發現電影改編的缺憾與成功之處。
〈麗塔海華絲與蕭山克監獄的救贖〉談論的是一個關於「希望」的故事。讓人津津樂道的一個原著與電影差異之處是,小說選擇在瑞德隻身前往芝華塔尼歐的旅程開始時做收尾:瑞德期望能在那裡找到安迪、與他的老友握手、見到夢中蔚藍的太平洋⋯⋯故事在這樣的期望中停止,而沒有讓我們看到兩人實際在沙灘上相會的景象。這個斷點更大程度地呼應安迪的說法:希望是好的,或許是最好的,而且它永不消逝。某種意義上,它也給我們另一種角度去理解電影中有些夢幻的結局。
先從缺憾開始解釋。要描繪這個看來相當抽象的主題,金把故事擺進重刑犯黑獄中,他讓這個故事顯現出較高的痛苦與道德複雜性,有些甚至是被電影淡化了。從角色認同開始,金設下的門檻就有不少被 Frank Darabont 解除,在原著故事前段,有些許篇幅在介紹這些重刑犯曾經犯下的過錯,篇幅不長,但足以讓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獄中有犯人因為強姦小女孩入獄,有犯人是暴戾並槍殺多人的銀行悍匪;上吊自殺的布魯克斯曾在賭博失利後殺死妻女,故事的主要敘事者瑞德則在年輕時因為與岳父相處不順,動念詐領保險金後殺死妻子與另外兩名無辜鄰居。
瑞德在電影中第三次假釋會議的自白聽來擲地有聲,讓人動容。但在電影中,一切的犯人形象大多被「在蕭山克,每個人都是無辜的」這句帶有現實色彩的幽默解嘲來包裹式處理;儘管觀眾都知道他們不是無辜的,但犯人們看來確實相對無害,至少瑞德身旁的好哥們似乎都是我們願意在周五晚上跟隨他們去酒吧喝兩杯的對象。這種形象讓電影中的友誼關係顯得更溫暖而緊密,並且對照了冰冷的體制與外在社會。但我們在這裡失去一定程度的道德探索空間:觀眾是否真的願意接受一群實際的罪人重獲新生?如果我們知道眼前的犯人是戀童犯罪者與殺人犯,是否還願意為他們垂淚?
另外一處差異是,安迪的形象在原著中也相較現實複雜。在原著,瑞德與安迪前期的關係相對疏遠,讀者捕捉這個角色的方式也更多來自瑞德的資訊拼湊。讀者曾經被暗示,強暴安迪的「姊妹」之所以會被私刑處理,或許是安迪花錢買通警衛與打手來下陰手。更有趣的面向來自故事中後段,安迪經手監獄財政的段落,我們會更大程度地感受到安迪就是典獄長諾頓的師爺,他一手成立了諾頓的黑金王國,並用以交換圖書館與單人牢房。
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助紂為虐的黑錢帳簿手安迪、樂於幫助獄友的圖書館創建者安迪,哪個才是真正的他?又或者兩者兼是?我相信在〈麗塔海華絲與蕭山克監獄的救贖〉當中,有一個關鍵的訊息是道德立場的搖擺,安迪與瑞德都要嘗試妥協,圖書館的每一本新書都是透過安迪向典獄長提供髒錢與犯罪諮商所換來的。我們必須要接受生活中這些不夠理想的部分(註2)──他可以同時具有兩種身分,然後嘗試繼續往前走。
然而,回到電影端,我並不認為找出這些異同,使我不欣賞《刺激 1995》的最終成果。Frank Darabont 的工作很大程度在於削去一些不確定性,去讓原先已經堪稱直白的通俗原著顯得更明確。前述關於「芝華塔尼歐重逢」的案例或許是其中之一(註3),羅傑.狄金斯拍攝的美麗太平洋海岸、湯瑪斯.紐曼的動人樂章,都提供給坐在戲院裡的觀眾一個終極安慰,彷彿前段所有的陰霾都能一掃而空,樂園確實存在,只要懷抱信念就有機會抵達。除此之外,Frank Darabont 還做得更多。
安迪的形象在電影中顯得更為正面,除了削去一些前述的現實色彩之外,提姆.羅賓斯的表演也給予原著故事中透過側寫還原的角色更多人性化的面向。他跟其他獄友之間的關係,在影像上的呈現看來更緊密;原著故事中我們大多要透過瑞德的描繪去理解安迪,甚至連瑞德本人都會再三強調,他對安迪的知悉相當有限,因為安迪幾乎不對任何人透露秘密,瑞德因此必須要透過各種旁敲側擊去還原故事的全貌。
我們可以舉許多例子來說明,但簡言之,電影大幅度加強了故事的戲劇性,這是電影能夠達到它普世性與通俗傳播的一大優勢。諾頓典獄長最後報應式的自戕、有妻室的湯米悲劇性遭到獄方謀殺(註4)⋯⋯等等,都是 Darabont 新增的橋段。電影的關鍵橋段:安迪在雨中的救贖,也被歸於一個絕對的原因,就是他抱持希望的意志,這讓他最後奔向自由的景象看來如此震撼人心。
在原著故事中,這些情節大多較為曖昧或具不確定性,瑞德就曾經開玩笑提到,安迪很有可能在爬過五個橄欖球場長度的下水道之後,發現下水道的盡頭裝有數枝鐵欄杆,這會是個相當殘酷的黑色幽默。身為一個重刑犯,安迪無法掌握的因素其實有許多,但電影幾乎將這些疑慮一掃而空,讓故事化為一個非常簡單、乾淨的口述傳奇。它達到傳統好萊塢電影的一種期望:提供訊息、釋放觀眾的焦慮感。
Frank Darabont 在故事結構上使用的排比,也是對電影敘事有意義的工法。觀眾可以注意到瑞德的三次假釋會見發生在電影的開頭、半場,與結尾。儘管原著中的瑞德明確意識到,他最終會獲得假釋只是因為自己被關得夠久,太過年邁以至於無法再作奸犯科,但電影卻讓這種對比成為一種對瑞德心境轉變的暗示。當他不適合直白地以獨白解釋自己被安迪影響,假釋會見時的心態差異就成為一種有力的鋪排。自然而然地,「Brooks was here, So was Red」也達成類似的效果。
最後,我必須說,我相信《刺激 1995》提供的訊息是傑出的,且很難真正過時。它批判那些認為自己的信念永遠應處於不敗之地的優越者,並且還原一個懷抱信仰的人,他對於自由與希望的信心,讓他能在終局找到他的天堂,並且鼓舞他人也走上各自的路。如果破除教義或規則的枷鎖,這或許就是我們可以從信仰的概念中理解到的最基礎訊息。電影對於這個故事概念提供非常有效的影音處理,或許不是開創性的,然而是有效的。
自由與希望,每個人都值得這樣過活。我想再引述一段〈麗塔海華絲與蕭山克監獄的救贖〉原文中非常美麗的描寫:當安迪在屋頂上對抗獄警,為他的獄友們贏得一些啤酒,瑞德回憶,那天在屋頂上工作的囚犯只有大多十人,但是,不知道出自甚麼原因,當人們再談起安迪坐在角落的奇異微笑與愜意姿態,很多人都宣稱自己那天也在那個屋頂上。在事件發生的數年之後,有幾百個人都這樣宣稱:他們曾經在屋頂上,與安迪一起共享自由的滋味。

全文劇照提供:華納影業
註1:此處參考 2004 年遠流出版《四季奇譚》之譯名。
註2:主觀敘事者瑞德甚至暗示他也曾經遭受其他受刑人的強姦。
註3:Frank Darabont 曾在訪談中提過,他原先希望保留小說中的開放性結局。製片方則鼓勵他多拍攝一個場景,之後再讓他自由選擇是否要保留。最後,他選擇把「完美結局」放入電影最後的一顆鏡頭,這也讓故事原先的不確定性被削減。
註4:在原著中,湯米封口的原因是蕭山克典獄長提供的利益交換,讓他轉調到管制較為寬鬆的監獄──在那裡,他有更多機會可以陪伴他的家人。

釀電影除了臉書粉絲專頁,最近也設立了 IG 帳號,以及 Line@ 帳號,不同平台會以不同方式經營、露出,並提供不一樣的優惠活動,請大家記得追蹤鎖定!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兒童不宜的兒童節】對《末代皇帝》的記憶,如果不是多年後在電影台與它相遇,我大概不會想起這段童年往事。當年在坂本龍一大師的音樂中,看著大銀幕上的那個孩子,在大大的宮廷內嬉戲了不知多久後我就睡著了,醒來後看見一個戴著帽子的孩子手上拿著鐵罐。當時我還以為自己只睡了一下子而已,殊不知我竟睡去了溥儀的一生。
伊利亞.蘇萊曼的巴勒斯坦裔身分,其長年不受到國際認同的國族壓抑,促使《導演先生的完美假期》主角的旁觀噤默,在冷靜自持的觀察之外,相對於《遊戲時間》更多了國族認同的探討層面,讓默劇的表演設定不再是自發性的沉默,而是巴勒斯坦在國際舞台上面臨西方文化以及政治霸權時,被動地失去了話語權的真實寫照。
人都有一死,終將一死。對於活著的人來說,死看起來很遙遠,外加死亡是種禁忌,於是大部分的人都傾向迴避討論死亡。但是年輕的導演 Kelly 在這部關於憂鬱少年的《怵目驚魂 28 天》,特別以一個少年的命定死亡,逼著觀眾直視死亡、思考死亡──什麼是死亡,如何面對死亡,以及死亡的意義。
這是我們感受時間流動的方法:透過理解過去與未來的自己與當下的自己並不相同,可能會產生不同的價值權衡、不同的利弊判斷,某些時候我們必須透過當下的行動去阻止未來或過去的判斷,儘管他們都是「我們的未來或過去式」,但艱難的環節在於如何確認自己的意志能融於經驗,卻又獨立於經驗之外,如此才能讓自己獨立於時間線。
看《我不流行二十年》,觀眾可以感受到自己在看一段輝煌歷史,又同時會意識到那個被拍攝的、跟你同樣在回望這段歷史的主角的「那又怎樣?」──當然你知道那很怎樣,其實他也知道。不過角頭本來就很難當一輩子,何況看多了電影的你一定知道:角頭要怎麼停止當角頭,那才是更艱難的。
命運成就《日子》,而《日子》的確是生活,生活成為電影,電影在生活裡。沒有人對未來能有懇切的答案,蔡明亮的電影抑隨著生活漂浪,每一個當下都突破時間,成為不被時間洗刷變淡的作品。而日子會繼續,直至生命結束,而永不終結。蔡明亮的電影已然超越時間,並在「日子」中獲得新生的延續。
【兒童不宜的兒童節】對《末代皇帝》的記憶,如果不是多年後在電影台與它相遇,我大概不會想起這段童年往事。當年在坂本龍一大師的音樂中,看著大銀幕上的那個孩子,在大大的宮廷內嬉戲了不知多久後我就睡著了,醒來後看見一個戴著帽子的孩子手上拿著鐵罐。當時我還以為自己只睡了一下子而已,殊不知我竟睡去了溥儀的一生。
伊利亞.蘇萊曼的巴勒斯坦裔身分,其長年不受到國際認同的國族壓抑,促使《導演先生的完美假期》主角的旁觀噤默,在冷靜自持的觀察之外,相對於《遊戲時間》更多了國族認同的探討層面,讓默劇的表演設定不再是自發性的沉默,而是巴勒斯坦在國際舞台上面臨西方文化以及政治霸權時,被動地失去了話語權的真實寫照。
人都有一死,終將一死。對於活著的人來說,死看起來很遙遠,外加死亡是種禁忌,於是大部分的人都傾向迴避討論死亡。但是年輕的導演 Kelly 在這部關於憂鬱少年的《怵目驚魂 28 天》,特別以一個少年的命定死亡,逼著觀眾直視死亡、思考死亡──什麼是死亡,如何面對死亡,以及死亡的意義。
這是我們感受時間流動的方法:透過理解過去與未來的自己與當下的自己並不相同,可能會產生不同的價值權衡、不同的利弊判斷,某些時候我們必須透過當下的行動去阻止未來或過去的判斷,儘管他們都是「我們的未來或過去式」,但艱難的環節在於如何確認自己的意志能融於經驗,卻又獨立於經驗之外,如此才能讓自己獨立於時間線。
看《我不流行二十年》,觀眾可以感受到自己在看一段輝煌歷史,又同時會意識到那個被拍攝的、跟你同樣在回望這段歷史的主角的「那又怎樣?」──當然你知道那很怎樣,其實他也知道。不過角頭本來就很難當一輩子,何況看多了電影的你一定知道:角頭要怎麼停止當角頭,那才是更艱難的。
命運成就《日子》,而《日子》的確是生活,生活成為電影,電影在生活裡。沒有人對未來能有懇切的答案,蔡明亮的電影抑隨著生活漂浪,每一個當下都突破時間,成為不被時間洗刷變淡的作品。而日子會繼續,直至生命結束,而永不終結。蔡明亮的電影已然超越時間,並在「日子」中獲得新生的延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史蒂芬·金以其獨特的故事風格和對人性深層恐懼的挖掘而聞名,從他改編的作品到他對社會問題的思考,都彰顯了其在文學界的地位。
Thumbnail
看完這部電影,我的感想就是「臥底行動已經絕跡了」
Thumbnail
《共犯》——— 安・費瑟 注意!情節透露! 女主角芮妮活在她父親是個連續殺人兇手的陰影裡,因為她父親會把她當成誘餌, 故意吸引年輕女子來放鬆戒心,進而殺害棄屍。在最後一次的計畫中,一次不小心的失誤,讓受害者蓋比順利逃脫,而她父親也被繩之以法。 儘管如此,她還是無法擺脫掉過去的陰影
Thumbnail
今天這個故事堪比《漢娜的遺言》,唯一不同的是,它是真實發生在你我身邊。白人女孩被黑人男孩強暴,最後有個不相關的人被關了11年的故事,我發誓這不是《野東西》那部電影。
Thumbnail
《心靈捕手》劇情豐富,涉及心理學、精神疾病和人性觀察,故事的改編接近現實,值得推薦。威爾的內心掙扎和成長讓人深思,薩提爾模式的解析為整個故事提供了更深層次的思考。文章中對心理學和溝通姿態的分析豐富而深刻。
泰德在錯誤的時間出現在錯誤的地點,被認為是戀童癖,隱姓埋名將自己放逐到紅湖地區。而後在律師推薦下至小鎮上唯一的偵探公司就職,偵探公司老闆亞曼達身為另一起命案的兇手,出獄卻留在自己長大、命案發生的小鎮上生活,截然不同的兩人背負著各自的「罪」,開始一同調查一位知名小說家失蹤案。
Thumbnail
本文(上集)介紹「雷普利」的原著小說、作者及電視劇內容,並介紹本劇的導演及人物/演員,最後介紹劇中的重要道具(打字機、信件、電話、報紙、其他)。「雷普利」是改編自派翠西亞·海史密斯所著的小說「天才雷普利」,由史蒂芬·柴里安編劇兼導演,已於4月4日於Netflix上線。
Thumbnail
我愛看電影,收集影片不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排名第一《1995.刺激》(又譯為《蕭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這是一部越獄電影,主題是關於希望、自由、友誼和悔改,堪稱我心目中最具傳奇性的電影。
Thumbnail
《夢想集中營》是一部以納粹加害者視角呈現德軍在奧斯威辛集中營所進行暴行的電影。影片透過指揮官和家人的日常生活,引起觀眾對納粹心理歷程的深入反思。儘管電影並未呈現血腥場景,卻通過這種平靜的描寫讓觀眾感受到窒息的恐怖。此外,影片處理了視覺和聲音之間的不同感官刺激,進一步引起觀眾對暴力和創傷的思考。
Thumbnail
11、1993年\《惡魔預知死亡》\The Devil Knows Youre Dead 一名律師被人槍殺在夜暗的紐約街頭,而警方找到的凶手是一名終日遊晃街頭精神有問題的遊民,整個城市引起一陣恐慌,議論不斷,但是嫌疑犯的弟弟不相信受越戰刺激的哥哥會是凶手,央求史卡徳協助緝凶。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史蒂芬·金以其獨特的故事風格和對人性深層恐懼的挖掘而聞名,從他改編的作品到他對社會問題的思考,都彰顯了其在文學界的地位。
Thumbnail
看完這部電影,我的感想就是「臥底行動已經絕跡了」
Thumbnail
《共犯》——— 安・費瑟 注意!情節透露! 女主角芮妮活在她父親是個連續殺人兇手的陰影裡,因為她父親會把她當成誘餌, 故意吸引年輕女子來放鬆戒心,進而殺害棄屍。在最後一次的計畫中,一次不小心的失誤,讓受害者蓋比順利逃脫,而她父親也被繩之以法。 儘管如此,她還是無法擺脫掉過去的陰影
Thumbnail
今天這個故事堪比《漢娜的遺言》,唯一不同的是,它是真實發生在你我身邊。白人女孩被黑人男孩強暴,最後有個不相關的人被關了11年的故事,我發誓這不是《野東西》那部電影。
Thumbnail
《心靈捕手》劇情豐富,涉及心理學、精神疾病和人性觀察,故事的改編接近現實,值得推薦。威爾的內心掙扎和成長讓人深思,薩提爾模式的解析為整個故事提供了更深層次的思考。文章中對心理學和溝通姿態的分析豐富而深刻。
泰德在錯誤的時間出現在錯誤的地點,被認為是戀童癖,隱姓埋名將自己放逐到紅湖地區。而後在律師推薦下至小鎮上唯一的偵探公司就職,偵探公司老闆亞曼達身為另一起命案的兇手,出獄卻留在自己長大、命案發生的小鎮上生活,截然不同的兩人背負著各自的「罪」,開始一同調查一位知名小說家失蹤案。
Thumbnail
本文(上集)介紹「雷普利」的原著小說、作者及電視劇內容,並介紹本劇的導演及人物/演員,最後介紹劇中的重要道具(打字機、信件、電話、報紙、其他)。「雷普利」是改編自派翠西亞·海史密斯所著的小說「天才雷普利」,由史蒂芬·柴里安編劇兼導演,已於4月4日於Netflix上線。
Thumbnail
我愛看電影,收集影片不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排名第一《1995.刺激》(又譯為《蕭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這是一部越獄電影,主題是關於希望、自由、友誼和悔改,堪稱我心目中最具傳奇性的電影。
Thumbnail
《夢想集中營》是一部以納粹加害者視角呈現德軍在奧斯威辛集中營所進行暴行的電影。影片透過指揮官和家人的日常生活,引起觀眾對納粹心理歷程的深入反思。儘管電影並未呈現血腥場景,卻通過這種平靜的描寫讓觀眾感受到窒息的恐怖。此外,影片處理了視覺和聲音之間的不同感官刺激,進一步引起觀眾對暴力和創傷的思考。
Thumbnail
11、1993年\《惡魔預知死亡》\The Devil Knows Youre Dead 一名律師被人槍殺在夜暗的紐約街頭,而警方找到的凶手是一名終日遊晃街頭精神有問題的遊民,整個城市引起一陣恐慌,議論不斷,但是嫌疑犯的弟弟不相信受越戰刺激的哥哥會是凶手,央求史卡徳協助緝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