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專題|《怵目驚魂 28 天》:在離線宇宙療癒對死亡的恐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怵目驚魂 28 天》(Donnie Darko, 2001)是一部科幻電影,也是心理驚悚故事,由當時才年僅 26 歲的 Richard Kelly 所編劇與導演。還不到三十歲,Kelly 就能洞悉人面對死亡的焦慮與恐懼,闡述一套關於死亡的哲學,並且融合科幻、心理與驚悚元素,編導一部電影,相當了不起。雖然《怵目驚魂 28 天》在 2001 年剛上映之初,恰巧受到 911 事件波及而票房差強人意,但是在發行 DVD 之後,卻後勢看漲,成為當代的經典靠片(cult)。

《怵目驚魂 28 天》的英文片名是 Donnie Darko,取自故事主角的姓名,換句話說,這是 Donnie 的紀傳故事。主角 Donnie 是一位十七歲的憂鬱少年(Jake Gyllenhaal 主演),他與家人有言語衝突,校園生活不盡順利,面對青春期剛剛萌起的愛與性,他既是期待又是恐懼。透過 Donnie 與家人、同學、女友、以及心理諮商師的互動過程,電影描述 Donnie 在 28 天所經歷的不可思議恐怖旅程。在這段宛若夢境的離奇經歷,Donnie 終於完成青澀少年的自我探索、心靈覺醒、以及精神療癒。

(!!以下有雷請注意!!)

raw-image

《怵目驚魂 28 天》探討的是對死亡的恐懼,透過現實時間之外的離線宇宙(Tangent Universe),Donnie 回到過去重整自我,重新思索死亡的意義,並且療癒自己對於孤獨與死亡的恐懼。

離線宇宙

假若看過電影,肯定知道故事的現實時間,只出現在電影的開始與結尾。現實就是一架飛機的引擎掉落,恰巧擊中 Donnie 房間的閣樓,正在睡覺中的 Donnie 因此意外身亡。至於在電影頭尾的現實時間之外,《怵目驚魂 28 天》的全部故事都是發生在離線時間,也就是 Donnie 回到事件發生之前的時間旅行。在這段時空旅程當中,Donnie 遇到的人事物看似與現實雷同,卻已經扭曲。在離線時間發生的事件,可謂是 Donnie 的想像與幻境,其中的事件也都是 Donnie 的回顧探索、再次經歷、與自我療癒。

離線宇宙的觀念,可以由死亡婆婆(Grandma Death, 原名是 Roberta Sparrow,Patience Cleveland 飾演)的著作了解。因為對時間感到疑惑,Donnie 在下課時請教物理老師關於時間旅行的可能性,此時,物理老師在桌上擺著一本書:霍金的《時間簡史》 (A Brief History of Time),同時一邊解釋透過蟲洞的連結,人就有機會抵達另一個異於此刻的時空。

解釋完蟲洞之後,物理老師還推薦 Donnie 一本來自 Roberta Sparrow 的著作《時間旅行的哲學》(The Philosophy of Time Travel) 。此書作者是 Middlesex 鎮上的神秘死亡婆婆,年輕時,她也是位 Middlesex 中學的科學老師,而且是個修女。

raw-image

撰寫《時間旅行的哲學》的死亡婆婆是個奇妙的人物,她已經 101 歲,還有個象徵浮雲朝露的姓氏「麻雀(sparrow)」。她每天都會檢查一個從無信件出現的郵箱,也經常不經意地站在路中間,擋住來車去路,宛若一尊寫實的生命哲學,昭告世人「人生易死,浮游在世」──這也是 Donnie 在現實世界的命運。

在《時間旅行的哲學》,死亡婆婆闡述在第一宇宙,也就是現實宇宙(the Primiary Universe)之外,還有一種離線宇宙(a Tangent Universe),透過霍金的蟲洞理論,人有機會進入離線宇宙,回到過去或前往未來。不過離線宇宙是個平行於現實宇宙的異世界,相當脆弱,也僅能存在數週(例如 Donnie 只有四週的離線時間),最終離線宇宙會崩解,否則會危及現實宇宙,甚至崩解現實的存在。

《時間旅行的哲學》說到,水與金屬是時空旅行的媒介,於是在電影裡多處,包括開頭與結尾,都可以看到故事以蒙太奇的方式呈現的巨大的眼睛、海洋與波浪,以及奇怪的建築物。這些水的意象,都在暗示 Donnie 已經透過水的媒介,偏離到離線宇宙。此外,有時候 Donnie 也會有種幻象,看見透明泡沫形成的水柱,帶領他人前往他處,這些透明水柱代表著「注定」。命運是注定的,生命的道路也是既定的,生與死早就已經寫在劇本中,人們只是按照既定卻未見的劇本走在生命的道路上。

於是,Donnie 的意外,也是命中注定的嗎?有機會改變命運,創造新的生機嗎?

raw-image

命中註定

「命中註定」在故事中出現數次,第一次是出現在 Donnie 父母的對話。當故事進入離線宇宙,Donnie 因為奇怪聲音的呼喊,仿若夢遊一般在睡夢中遠離意外現場,清晨未被引擎砸中,躲過一命。之後,在軍方的安排之下,Darko 一家人到飯店住宿,當時,三個孩子住在一個房間,父母在另一間。

躺在床上的 Darko 夫婦,悵然回憶中學時期的同學 Frankie Feedler,一位青春少年在前往畢業舞會的途中,意外死去。Donnie 的父母回想此事,不禁驚恐道出,假若 Donnie 當晚沒有外出,肯定也會意外死去,而往後活著的人一旦回憶到 Donnie 的意外,肯定也會跟 Frankie 死去時,說著一樣的話:「這場意外是命中注定。」

看電影的人肯定都知道 Donnie 父母的這段對話,是發生在離線宇宙,而現實宇宙的 Donnie 的確是因為意外死去。於是,換句話說,Donnie 與 Frankie 的命運一樣,都因命中註定而意外離世。

更有趣的是,「Frankie」這個名字恰巧就與 Donnie 在幻境中一直看到的恐怖大兔子 「Frank」同名。假若 Frankie 這個名字暗示死亡,大兔子 Frank 同樣也是。Donnie 一直想由 Frank 身上找尋答案,想知道 Frank 想給他什麼訊息,顯然 Frank 想說的是,你註定會死去。

在故事最後,因為 Frank 意外撞死 Donnie 女友 Grenchen 時,Donnie 極度悲傷而開槍殺死 Frank,這是另一個除了「水」之外的離線宇宙出口,也就是「金屬」(槍)。透過以槍射殺 Frank,Donnie 開啟回到現實宇宙的出口,進入注定死去的現實,同時也拯救心中喜愛的 Grenchen,讓她能在現實宇宙遠離死亡。

Frankie = Death = Frank = Donnie
raw-image

Frank 此名的字面意思是坦白、坦言、直言不諱。如此,更意味著 Frank 大兔子來到 Donnie 身邊想給的訊息就是,直言不諱 Donnie 命中註定的少年早逝。

既定的命運與註定死亡仿若惡夢一樣,就如同大兔子 Frank 那張恐怖的鬼臉,一直籠罩在電影的許多角落,暗示著逃離不了的悲劇命運。「躲不掉的悲劇」暗示,在 10 月 29 日再度出現,就在 Donnie 姊姊舉辦的萬聖節晚會當晚,也就是悲劇將要發生的那一夜,Grenchen 與 Donnie 躲在 Donnie 父母的房間,Donnie 安慰因為暴力繼父而逃出的 Grenchen ,Grenchen 語重心長地說:或許有些人天生就是流著悲劇的血液。

果然,「註定的悲劇」就在 Donnie 帶著 Grenchen 離開萬聖節晚會之後發生。在找尋死亡婆婆未果之後,死神找到他們。

死亡與破壞的意義

進入離線宇宙,Donnie 其實最渴望獲得的答案,並非來自死神直言不諱的註定悲劇,而是死亡的意義與死後的救贖。

人都有一死,終將一死。對於活著的人來說,死看起來很遙遠,外加死亡是種禁忌,於是大部分的人都傾向迴避討論死亡。但是年輕的導演 Kelly 在這部關於憂鬱少年的《怵目驚魂 28 天》,特別以一個少年的命定死亡,逼著觀眾直視死亡、思考死亡──什麼是死亡,如何面對死亡,以及死亡的意義。

raw-image

關於死亡的面貌,Frank 暗示 Donnie 去找死亡婆婆找答案。之後有次巧遇,死亡婆婆特別走到 Donnie 身邊,在他耳邊私語:「世間每個生物都將孤獨地死去」。

「人人都將孤獨死去」是個事實,非常可怕,讓 Donnie 極為恐懼。諮商時,心理師 Dr. Lillian Thurman(Katharine Ross 飾演)反問 Donnie:你害怕嗎?Donnie 的答案是肯定的,甚至在最後一次諮商時,Donnie 害怕得抱著 Dr. Thurman 啜泣。代表死亡的大兔子彷彿無法擺脫的惡夢,無時無刻逼迫著 Donnie 直視死亡的黑洞深淵。

在死去之前,所有的人類會面對到的恐懼,不只有空洞的死亡本身,孤獨的死去、死後的世界、以及死前的悔恨等等,都是難以計量的膽寒驚顫。Donnie 帶著 Grentchen 到電影院觀看的兩部電影,《屍變》(The Evil Dead, 1981)與《基督的最後誘惑》(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 1988),即是 Donnie 死前恐懼總和的象徵。

《屍變》是個恐怖電影,五個大學生在森林小屋中發現一本埃及的《死亡之書》之後,開啟一段死亡追殺的恐怖經歷。這是個受到死亡魔鬼籠罩的恐怖故事,反應 Donnie 心中想像的死亡──魔鬼般的恐嚇與追殺。

《基督最後的誘惑》是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導演的金獎電影,講述基督在被釘上十字架之前,跟所有的平凡人類一樣,也有懦弱、擔憂、恐懼、貪婪、慾望等等。但是,基督與平凡人類不同之處,就在於他於將死之前,試圖克服人的原罪,願意透過身心折磨,克服且征服自我,最後,在經歷許多破壞與毀滅的過程之後,基督終於獲得精神昇華,也能夠坦然接受孤獨的死亡。此外,無論基督自我成長或行善與否,最後等待他的就是十字架,命定論也是故事的主題之一。

raw-image

《屍變》影射 Donnie 恐懼的死亡面貌──宛若無盡的惡魔追殺;《基督的最後誘惑》既象徵命運是一場無法逃避的註定,也暗示 Donnie 在死亡面前的懦弱無助,以及無法克服的性愛慾望。這些恐懼並非 Donnie 獨享,而是你我皆有的人性試煉。

只是,假若死亡是場非接受不可的大毀滅,目的是什麼呢?性感的英文老師 Karen Pomeroy(Drew Barrymore 飾演)在課堂上教授的短篇小說〈破壞者〉(The Destructors, 1954)可謂是個解答。

〈破壞者〉是由英國作家格雷厄姆.格林(Graham Greene)所著,故事是關於一群少年燒毀一幢美麗的兩百年古蹟,而屋主則是眼睜睜地看著被燒毀的房子發怒。在這個關於破壞的故事中,屋主是個貴族,而進行破壞計畫的少年與後來出現的貨車工人則是來自下層社會,這場無視古蹟與不尊重貴族的暴力,肆意破壞階級關係與貴族財產,於是貨車工人最後一點兒也不同情被燒掉豪宅的屋主,反而一直大笑。

充滿左派思想的英文老師 Karen 欣賞 Donnie,要求 Donnie 發表對於這則短篇小說的心得與意見。有趣的是,在這個充滿道德主義的保守學校裡,大部分家長認為這部小說根本就是個無恥敗德的故事,在 Donnie 的詮釋之下,格林的小說則是個「以破壞獲得重生」的精彩寓言。

潛意識裡,Donnie 明白,破壞並非滅絕,而是不同形式的重生。例如,當 Donnie 放一把火把虛偽的精神演說家 Jim Cunningham(Patrick Swayze 飾演)燒毀時,其實也是揭發 Cunningham 是個有著猥褻戀童癖好的缺德者。沒有一種毀滅是純粹的邪惡,而是一體兩面的善惡交替與生死交流。

raw-image

於是,雖然恐懼死亡也不敢直視死亡,Donnie 在潛意識裡其實也有個針對死亡的解答──並非完全滅絕、也非完全破壞、更非罪孽邪惡,死亡或許是帶有另一種生機的可能。

這也是為何諮商師 Dr. Thurman 在最後一次面談時會如此告訴 Donnie:所謂無神論者(atheist)就是否認神存在的人,你是不可知論者(agnostic);不可知論者認為世上沒有存在證據足以證明神的存在,但是他們終究並不否認神存在的可能。

放下與解脫

相信在破壞之後存在某種可能的生機,相信就算沒有證據也可能有神的存在,Donnie 於是逐漸卸下內心的恐懼。

之後,女友 Gretchen 因為繼父的暴力相對而來投靠 Donnie,這是第一次在電影中,觀眾看到 Donnie 不再發怒抱怨、批評破壞,而是站在「給予」的角度,安慰女友,在言語上予以溫暖,也在行動上支持保護。此時的 Donnie 已經由一位恐懼的懦弱者,逐漸轉變成為願意承擔責任且接受犧牲的基督角色。

車禍死亡之後,Donnie 抱起 Gretchen,準備載她前往山丘。他先回家親吻姊姊,向姊姊道別,再開車來到可以望見自家閣樓的山丘上。坐在車頂上,Donnie 無聲地大笑,他望著烏雲盤繞他住的閣樓,喃喃自語「我要回家了」。

此時的「回家」,並非真要回到住處,而是他意識到自己是在離線宇宙,而心愛的人因為他而在離線宇宙死去,他必須犧牲自己,當個救世者(savior),回到真實宇宙,才能拯救在離線宇宙災難下的受害者。於是,他回到車上,微笑地望著心中掛念的 Gretchen,然後再度進入連結真實宇宙與離線宇宙的蟲洞。

raw-image

此時,他內心的疑惑已經一一獲得解答,無論是死亡的面貌、死亡的恐懼、犧牲的意義。於是,在前往現實宇宙的路上,他在心底給死亡太太唸了一封信:

親愛的 Roberta Sparrow,

我已經讀完你的著作,我有好多問題想請教您。有時候我好害怕您給我答案,有時候我則是害怕您會告訴我這一切都是真的。我希望所有的答案只要來到我的夢中就好。我只希望在世界的盡頭,我可以獲得釋放,因為還有好多值得期待的未來。

讀完這封信之後,Donnie 也已經回到現實宇宙,他正坐在床頭讀小說,還哈哈大笑,內心沒有牽掛也不再恐懼。此時,他就像是前往赴義的救世者,已經明白自己存在的價值、解脫內心的懼怕、也獲得心靈的平靜。

釋放、釋懷、無懼。這是在死亡之前,所有人類都渴望獲得的心靈拯救。

在離線宇宙經歷一番與死神交鋒的惡夢旅程,Donnie 不再恐懼於死亡婆婆的忠告:「世上所有生物都將孤獨地死去。」在孤獨死去之時,假若心中沒有包袱與恐懼,而是死在當下的喜樂之中,就不是單純的犧牲。原本懦弱的 Donnie,此時已經與《基督最後的誘惑》中的基督一樣,願意放下自我,並且從容平靜地接受死亡,因為死也是種創造,能夠賦予其他生命繁榮的契機。

raw-image

最後,看看 Donnie 的母親正在閱讀的小說──史蒂芬金(Stephen King)的《它》(It)──恰巧呼應他的兒子正在經歷的生命歷程:自我探索與克服恐懼。

全文劇照:IMDb

看更多專為影癡而生的好內容,就一起來支持【釀電影】吧!

釀電影除了臉書粉絲專頁,最近也設立了 IG 帳號,以及 Line@ 帳號,不同平台會以不同方式經營、露出,並提供不一樣的優惠活動,請大家記得追蹤鎖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子穎-avatar-img
2024/12/27
很讚的導讀,感謝分享!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那是第三次世界大戰之後,人類頑強地活了下來,頑強地止殤,頑強地相信未來。一個孩子,正是我們的主角,常被父母帶去機場看飛機起降,在離開和抵達之間,直指的卻是那些別無選擇而被留下的人們,一如他,一如你,一如我。我們透過他的雙眼仰望,在全然的旁白中得知,那次他遇見了一個他將始終銘記的女人,並目睹了一個男人
Thumbnail
那是第三次世界大戰之後,人類頑強地活了下來,頑強地止殤,頑強地相信未來。一個孩子,正是我們的主角,常被父母帶去機場看飛機起降,在離開和抵達之間,直指的卻是那些別無選擇而被留下的人們,一如他,一如你,一如我。我們透過他的雙眼仰望,在全然的旁白中得知,那次他遇見了一個他將始終銘記的女人,並目睹了一個男人
Thumbnail
推特140:關於看電影的一些小感想【我想念我自己】2014【解憂雜貨店】2017【地獄】2016
Thumbnail
推特140:關於看電影的一些小感想【我想念我自己】2014【解憂雜貨店】2017【地獄】2016
Thumbnail
如果我們能像看電影般以類似「全知」的觀點來看待身邊的人,曉得自己的妻子和兒女不久就會因車禍而慘死,自己的父親幾年後就會因心肌梗塞而猝死…,而我們又無法改變這樣的命運時,那唯一可做的也許是趁「大家還活著」的短暫而美好的時光裡,彼此好好珍惜,好好相愛吧。
Thumbnail
如果我們能像看電影般以類似「全知」的觀點來看待身邊的人,曉得自己的妻子和兒女不久就會因車禍而慘死,自己的父親幾年後就會因心肌梗塞而猝死…,而我們又無法改變這樣的命運時,那唯一可做的也許是趁「大家還活著」的短暫而美好的時光裡,彼此好好珍惜,好好相愛吧。
Thumbnail
寫下關於「影子仍面向潛伏」電影日記的期間,如果我們思考,我們僅僅在嘗試思考,這些片段的意義為何?它們為什麼留下?我們書寫,是因為我們相信自己經歷了這些。
Thumbnail
寫下關於「影子仍面向潛伏」電影日記的期間,如果我們思考,我們僅僅在嘗試思考,這些片段的意義為何?它們為什麼留下?我們書寫,是因為我們相信自己經歷了這些。
Thumbnail
https://www.facebook.com/103269891605396/posts/144001840865534/ 靈魂急轉彎(soul)除了作為近期動畫片中影像品質很高的代表作之外,作品在情感描繪上也很很細膩。追尋自我的過程、生活中的感動、專心致志的高峰經驗,種種的描繪都讓
Thumbnail
https://www.facebook.com/103269891605396/posts/144001840865534/ 靈魂急轉彎(soul)除了作為近期動畫片中影像品質很高的代表作之外,作品在情感描繪上也很很細膩。追尋自我的過程、生活中的感動、專心致志的高峰經驗,種種的描繪都讓
Thumbnail
種種當時對關係生態與自身位置的思索,其實是我非常虔誠、敬畏又膽小,在還沒有分別、甚至關係還沒成立的當下,就預先收藏了這個時刻,才會珍藏得比你們覺得的友誼開始前還久,才會直到現在如昨日一般記得,為了保留眼淚的新鮮。而我知道我每顆淚水有果核般大小的意義,果核足以藏有一個世界的意義,我知道就好。
Thumbnail
種種當時對關係生態與自身位置的思索,其實是我非常虔誠、敬畏又膽小,在還沒有分別、甚至關係還沒成立的當下,就預先收藏了這個時刻,才會珍藏得比你們覺得的友誼開始前還久,才會直到現在如昨日一般記得,為了保留眼淚的新鮮。而我知道我每顆淚水有果核般大小的意義,果核足以藏有一個世界的意義,我知道就好。
Thumbnail
燈光漸弱,音樂響起,許多孩子熟悉的城堡出現在螢幕上 每每只要看到迪士尼城堡就會格外興奮,這是一間販賣夢想、歡樂的公司 不論是在螢幕上或是去到迪士尼樂園,都可以感受到滿滿的歡樂 近年來,迪士尼卡通有許多適合大人或是大小孩的作品 而【 靈魂急轉彎 】可以說是2020年我非常喜歡的電影前三名 這也和我20
Thumbnail
燈光漸弱,音樂響起,許多孩子熟悉的城堡出現在螢幕上 每每只要看到迪士尼城堡就會格外興奮,這是一間販賣夢想、歡樂的公司 不論是在螢幕上或是去到迪士尼樂園,都可以感受到滿滿的歡樂 近年來,迪士尼卡通有許多適合大人或是大小孩的作品 而【 靈魂急轉彎 】可以說是2020年我非常喜歡的電影前三名 這也和我20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