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不斷與外界互動反應的小東西

2020/04/2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上篇文章提到吃,是影響身心靈最根本的一個行為:吃,是療癒自己的第一帖藥,不免俗,我們來聊最複雜但也是最簡單的”心”。
心,如同不斷隨風搖曳的樹葉一樣,不停地隨風而動。
我們該如何處理這個問題,是從古至今最TOP 1的話題。
在東方宗教當中,心,被討論的層面其實很廣。金剛經開宗明義就問:云(該)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這句話直接破題講到現代人最常遇到的問題---我們的心一直在隨著外在的境相起念轉動,進而起了更多的反應。簡單舉例如:年度考績不如預期起了憤怒心、為了好吃的東西起了貪吃心、看到別人過著富裕的生活起了瞋恨心,這些都是我們的心一直不斷地和外界起了互動反應。
如何讓”心”給停住,成了我們最想要做到的事情。
但是,心,又該如何停住?
一顆一直燥動的心,我們不刻求自己瞬間達到"心如止水"的境界,那是上人和高僧的境界。首先,我們要接受自己其實是個業餘普通人,我們的心會起反應,我們的心走在很前面我們很想抓住的距離,但是我們想要的並不是放任我們自己的心!我們的心走在很前面我們很想抓住的距離,我們要做的其實只需要讓自己的心先”緩下來”就好。我們都開過汽車,高速行駛中的汽車如同我們的心,我們坐在車上,手握方向盤,雖然表面上控制著車子,但是其實更多時候是車子在控制我們,我們要做的就是讓車速慢慢減速,最終來到我們可以控制反應的速度。根據牛頓運動定律,在高速行駛中的物體如果突然急煞,我們都知道可能會發生翻車(情緒失控)、打滑(偏離自己想要的目的)、剎車皮大量耗損(意志力消耗)的問題。所以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放開你踩著油門的腳,讓車子的速度慢慢緩下來。
放開踩著油門的腳,就是覺知。
何時開催油門加速,何時該放油門,這是需要訓練的,所以前篇文章才會提到,先從觀察自己吃甚麼開始,訓練自己的覺察習慣。覺察習慣養成後,就會有更好的敏銳度擴展到我們的生活各個層面。敏銳度起來之後,我們才有辦法討論更高深的禪定、止念,甚至最根本心無所住的更高境界。
覺知敏銳了,就更懂得我們自己的心。
先前的身,已經慢慢趨於穩定,而心到這裡也跟著慢慢穩定住。如此,我們就會減少被荷爾蒙和情緒影響的時間,進而透過靜心冥想更深入自己的起心動念。這樣接下來,走靈性的的道路,才不會偏,也才能夠真正幫助到他人,也幫助自己。
    李組長的柴胡疏肝湯
    李組長的柴胡疏肝湯
    年輕時想透過命理來了解自己的人生,出社會後想藉由股市的漲跌來增加自己的財富,步入中年學習能量療癒想讓自己的靈魂清醒,跟這個維度的生活稍微結合一點。 寫作的理想,原本是要匡世濟民,後來發現其實只能夠跟柴胡疏肝湯一樣,達到疏肝理氣,健脾養血,活血止痛之功效,就阿彌陀佛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