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止息的痛─談喪親的哀傷歷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最近這個月份,聽聞好友喪親的消息,想要做點什麼,但都無奈使不上力。

使不上力,是因為自己似乎也還沒走過這歷程,每當快到四月中旬,心裡就不太安穩,知道是因為爸爸的忌日就要到了。


老爸不是剛過世,但傷痛永難止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畫面回到老爸剛過世後的一兩個月,很慶幸自己當時是就讀輔導諮商學系的研究所,研究所和教會的朋友總是在夜晚時陪我在校園中的操場一起從司令台高處往遠方看,有時也不一定說什麼話、做什麼事,只是靜謐地看著一旁黑漆漆的八卦山還有夜空。

有時回到宿舍,半夜失眠,就找在美國交換的同學線上聊聊天,剛好台灣是晚上,美國是白天,同學還有力氣跟能量可以陪伴我。

後來繼老爸過世後,阿公也過世,後續自己在恍惚狀態下發生了車禍。

(這個故事好像還可以講很久,未來有機會下回再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爸過世後的那半年,老實說,我很難承認自己的爸爸已經over、不在了的事實,明明身邊的朋友、同學都大概知道我爸過世了,但有時我敘述事情的語氣卻好像老爸還在,一切都沒怎樣的那樣過著研究所生活。

有時全然的否認是必要的吧? Kubler-Ross大師,你說對吧? (詳見文末註解1)

到現在好像比較接受一些,但很討厭看到老爸的遺照,看到就覺得,啊!只不過是一張照片,有什麼好看的?遇到掃墓的日子,只想避開,不想跟家人晃悠晃悠地搭公車轉接駁車到靈骨塔那邊,結果就只看到一張照片,看不見老爸的實體,聽不見老爸中風後還會咿咿啊啊的聲音,徒增悲哀。

雖然我學諮商輔導,但面對親人死亡,頓時一切好像什麼也說不準。你說要怎麼面對悲傷?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我沒辦法三兩句話就帶過,或切入重點地講。

對於死亡這件事,我覺得還有很多跨越不了的課題,我也很難去想像哪天母親過世了(尤其要到母親節了,有時想到都怕),我又會變得如何?

我只能回想我過去是怎麼面對我爸死掉的這件事,找出一些如何面對死亡會稍微好過一些的線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當時的我很幸運,身邊輔導諮商系的同學和老師都很包容我,也容許我在課堂上有各種失控的哭泣,和各種憂鬱的麻木表情。

當時我有一群信任的人可以說,不管是透過寄信給老師,透過跟同學訴說我家發生的事情,我有很多的窗口可以說,跟這個朋友說完,就換下個朋友聽我說。

當時我並不明白自己在做的動作,其實就是不自覺地在進行自我療癒


還記得某堂課秀碧老師說,對於遭受創傷的人來說,不停地反覆說同一件事,就是他們會有的表現,而這也是他們宣洩情緒和整理自己內在狀態的方式。


多年後回想,的確是這樣吧,我覺得是耶。


對信任的人把傷口打開,讓療癒的傷藥進來,再讓傷口曬曬太陽,風乾,癒合。


我覺得這樣的方式,就是走過任何創痛,包括親人過世的創痛,最好的方式。


那時候的我,有時候真的很難過,什麼也不想做,於是,就打開line,看著名單中的好友,找一個,按下鍵,通話,想到什麼就說。

有時只想切斷情緒,就想著,我要趕快畢業去賺錢養家啊,就打開電腦,強迫性地每天都要寫一兩頁論文才肯罷休,暫時把難過、失控的狀態放下,用論文抓回自己對人生的主導權。

有時根本連說話都沒力氣,就去找朋友,賴在他們旁邊,放空,發呆,什麼也不說,靜靜地讓朋友陪自己一下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新回想起老爸過世的那一切,彷彿記憶又回到當初,自己人趕到了醫院,但一切都已成定局,已經來不及看老爸最後一面了!畫面定格在老爸早早就已經離世了的表情,那個安詳、彷彿不再有苦痛的表情。因為家人的信仰,說是不能在病房哭,否則會讓老爸難過、無法順利離開陽間,我只能到廁所哭。一走進廁所,兩腿立刻癱軟,雙膝在廁所一跪,眼淚就嘩啦啦不止地流,止不住地抽噎……畫面再度定格。我已經忘了是怎麼結束猛烈哭泣的這回合,只知道自己可能在旁人眼中可能哭得有些淒厲,悲愴、聳動到老媽進來廁所把我扶起來。


你說喪親的悲傷要怎麼「走過」?對我來說,沒有「走過」這回事。每隔一年的四月,甚至在其他月份的某些時刻,心中都格外難受,也格外孤寂,幸運的是,今年透過和個案諮商、和些許朋友見面、看同業夥伴的哀傷輔導書籍與網路文章,這些當下實實在在的關係連結都提醒著我:我已經不在碩班的那個時刻了!我現在可以好好去經營幸福了!

我現在也可以承認,老爸的逝去,對我而言,我更學到如何珍惜生命,讓我更懂得臨終關懷講的「道歉、道愛、道謝、道別」的重要性。

漸漸容許自己原諒自己當時沒能見到老爸最後一面,漸漸容許讓這樣的遺憾隨風飄逝、淡化,也原諒自己能力有限,沒能幫到身為照顧者的家人或老爸更多忙,也容許自己每年的四月,有時都感覺自己還浮浮的,漂浮在半空中,無法踏實生活。

這都是過程,我也還在這過程中,也不確定這過程是一輩子的,還是在幾年就會有所不同。但至少,今年我對自己多了一些寬容,我還在過程中,那就這樣吧,那就讓自己還在過程中吧!


*註解1:Kubler-Ross (1969)提出悲傷的五個階段有: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憂鬱、接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詹惠文§ 諮商獅的沙龍
171會員
294內容數
2025/04/20
暫時休息兩個禮拜, 期待5/4早上八點再與各位以文相會~ 感謝大家的支持與包涵 : )
Thumbnail
2025/04/20
暫時休息兩個禮拜, 期待5/4早上八點再與各位以文相會~ 感謝大家的支持與包涵 : )
Thumbnail
2025/04/13
這篇文章,是在我混雜著各種思緒和情感的狀態下寫的,行文不一定通暢,讀來也可能有些沉重。如果你對於死亡議題,覺得太過沉重,或者你怕閱讀沉重的文章會帶給你太多、太濃、太負面的情緒,建議你大可以跳過這一篇文章、不要閱讀,繼續享受你愉快的周日。我盡可能嘗試用文字梳理我近來面對死亡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2025/04/13
這篇文章,是在我混雜著各種思緒和情感的狀態下寫的,行文不一定通暢,讀來也可能有些沉重。如果你對於死亡議題,覺得太過沉重,或者你怕閱讀沉重的文章會帶給你太多、太濃、太負面的情緒,建議你大可以跳過這一篇文章、不要閱讀,繼續享受你愉快的周日。我盡可能嘗試用文字梳理我近來面對死亡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2025/04/06
二月相繼從新聞得知大S跟方大同的死訊,後來三月接近尾聲時看到緬甸強烈地震造成死傷慘重的新聞,外加近期看到各種交通意外事故的新聞,也聽聞身旁的人提到他們認識的親友有生病或逝世的消息,不禁覺得人的生命何其脆弱!
Thumbnail
2025/04/06
二月相繼從新聞得知大S跟方大同的死訊,後來三月接近尾聲時看到緬甸強烈地震造成死傷慘重的新聞,外加近期看到各種交通意外事故的新聞,也聽聞身旁的人提到他們認識的親友有生病或逝世的消息,不禁覺得人的生命何其脆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個案I,40歲,無精神病史,無藥物濫用史,第一次接受心理評估。一年前 I 的父親過世之後,I 就深受打擊,每天食不下嚥也總是睡不好,但幸好有幾個家人跟好朋友的陪伴,I 也不至於絕望到不想活著。「但就是一種我好像在這,又不在這的感覺」- 這種解離的狀態,I 從來沒感受過,好幾度以為自己瘋了,問我他正常
Thumbnail
個案I,40歲,無精神病史,無藥物濫用史,第一次接受心理評估。一年前 I 的父親過世之後,I 就深受打擊,每天食不下嚥也總是睡不好,但幸好有幾個家人跟好朋友的陪伴,I 也不至於絕望到不想活著。「但就是一種我好像在這,又不在這的感覺」- 這種解離的狀態,I 從來沒感受過,好幾度以為自己瘋了,問我他正常
Thumbnail
上個月,得知一位佛友離世的消息。雖然內心感覺到沉重,我卻感受不到一絲悲傷的情緒,也沒有一滴眼淚。不承認失落的我,找了一個藉口對自己說,我跟她不是很熟,而且又擔心病毒,所以就不出席她的喪禮了。 可是,這位佛友的樣子,一直出現在我的腦海。以前在佛堂做義工,或者參加靜坐班、佛法班的時候,雖然沒有交談,但總
Thumbnail
上個月,得知一位佛友離世的消息。雖然內心感覺到沉重,我卻感受不到一絲悲傷的情緒,也沒有一滴眼淚。不承認失落的我,找了一個藉口對自己說,我跟她不是很熟,而且又擔心病毒,所以就不出席她的喪禮了。 可是,這位佛友的樣子,一直出現在我的腦海。以前在佛堂做義工,或者參加靜坐班、佛法班的時候,雖然沒有交談,但總
Thumbnail
熟悉的眼神、熟悉的死亡氣味、熟悉的家屬焦慮 彌留的空氣裡,是沉重的氣壓 在學生時代接觸安寧療護之後 照護生涯中的總強調 如果人,不懂好好生活,又如何能好好離去? 如果家屬不願意讓個案成為自己,尊重他的想法意願? 那又如何是真的愛他呢?
Thumbnail
熟悉的眼神、熟悉的死亡氣味、熟悉的家屬焦慮 彌留的空氣裡,是沉重的氣壓 在學生時代接觸安寧療護之後 照護生涯中的總強調 如果人,不懂好好生活,又如何能好好離去? 如果家屬不願意讓個案成為自己,尊重他的想法意願? 那又如何是真的愛他呢?
Thumbnail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   最近讀一位法師獻給慈父的感恩與教誨,讓我想到了家父,前陣子家父往生了!經過請示,從去年12月他就一直被業主菩薩干擾而反覆進出醫院,今年2月又來了一個,阿伯問我要不要幫他還業障,我當下不回應,也不問經文數!   如果我一直幫他還業障,他何時要精進努力修行,家父最後在加護病房插
Thumbnail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   最近讀一位法師獻給慈父的感恩與教誨,讓我想到了家父,前陣子家父往生了!經過請示,從去年12月他就一直被業主菩薩干擾而反覆進出醫院,今年2月又來了一個,阿伯問我要不要幫他還業障,我當下不回應,也不問經文數!   如果我一直幫他還業障,他何時要精進努力修行,家父最後在加護病房插
Thumbnail
下午有機會再度參加第二場的周老師跟畢醫師有關的安樂死議題,這部分他們都有很多的分享,我放在以下的筆記中,希望沒有機會聽到的人,都可以稍微感受到當時老師跟醫師的分享過程。 個人心得分享 討論到安樂死的議題中,其實我有個遠房親人,我小時候去住他家的時候;他和家人很照顧我,後來我出國念書,聽聞家人說他
Thumbnail
下午有機會再度參加第二場的周老師跟畢醫師有關的安樂死議題,這部分他們都有很多的分享,我放在以下的筆記中,希望沒有機會聽到的人,都可以稍微感受到當時老師跟醫師的分享過程。 個人心得分享 討論到安樂死的議題中,其實我有個遠房親人,我小時候去住他家的時候;他和家人很照顧我,後來我出國念書,聽聞家人說他
Thumbnail
本書談及的,不僅是性的面向,更包含一個老人的性,在社會之中會如何被看待,以及一個人年老後,因另一半離世,才看見自己原來面對死亡的束手無策、對身為父親角色的失職、以及諸多無能為力的感覺,為了逃避與麻痺,於是躲進「性」裡面。過程中,卻又因著諮商歷程抽絲剝繭而展開許多精采而動人的對話⋯⋯
Thumbnail
本書談及的,不僅是性的面向,更包含一個老人的性,在社會之中會如何被看待,以及一個人年老後,因另一半離世,才看見自己原來面對死亡的束手無策、對身為父親角色的失職、以及諸多無能為力的感覺,為了逃避與麻痺,於是躲進「性」裡面。過程中,卻又因著諮商歷程抽絲剝繭而展開許多精采而動人的對話⋯⋯
Thumbnail
  「你父親當時是發生了什麼事情?」,諮商師這樣問我。我想了一下,腦中立即浮現父親躺在病床上的畫面,而那個瞬間,似乎有個開關被打開一樣,「咖嘞」 一聲,情緒就這樣跑了出來,我的眼淚也隨即流下。   
Thumbnail
  「你父親當時是發生了什麼事情?」,諮商師這樣問我。我想了一下,腦中立即浮現父親躺在病床上的畫面,而那個瞬間,似乎有個開關被打開一樣,「咖嘞」 一聲,情緒就這樣跑了出來,我的眼淚也隨即流下。   
Thumbnail
當時每個人都有不想面對的傷口,或甚至是自己沒有自覺的傷口。 我們都知道面對傷口的方式,是狠心的將膿包擠出、讓它通風,而不是包緊緊的、以為碰不到,但傷口很容易因為溼溼的而潰爛...... 這些道理我都懂,面對皮肉傷口還可以理智去處理,但面對心上的傷口,或許是在不自覺中視而不見,或是總以為它已經結痂了,
Thumbnail
當時每個人都有不想面對的傷口,或甚至是自己沒有自覺的傷口。 我們都知道面對傷口的方式,是狠心的將膿包擠出、讓它通風,而不是包緊緊的、以為碰不到,但傷口很容易因為溼溼的而潰爛...... 這些道理我都懂,面對皮肉傷口還可以理智去處理,但面對心上的傷口,或許是在不自覺中視而不見,或是總以為它已經結痂了,
Thumbnail
面對父母離世,很難說什麼、做什麼來減輕傷痛,好像也只能學習接受死亡到來的這件事。 諮商獅並沒有要教你怎麼面對、接受、放下死亡,只是想分享自己經歷父親過世的種種傷痛歷程,陪伴你度過這樣難捱的時刻,讓你知道:其實諮商獅面對死亡也覺得好痛好痛!你其實沒那麼孤單......
Thumbnail
面對父母離世,很難說什麼、做什麼來減輕傷痛,好像也只能學習接受死亡到來的這件事。 諮商獅並沒有要教你怎麼面對、接受、放下死亡,只是想分享自己經歷父親過世的種種傷痛歷程,陪伴你度過這樣難捱的時刻,讓你知道:其實諮商獅面對死亡也覺得好痛好痛!你其實沒那麼孤單......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