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絕望者之歌:我們能改變出廠的設定嗎

2020/05/2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絕望者之歌:一個美國白人家族的悲劇重生

我們真的能翻轉階級嗎? 對於和自己不同族群的人,我們總是會抱持著十分扁平的想像。而這本書裡面的描述讓我們的想像變得十分立體。 作者用自身經驗說明工人家庭出身的自己,如何成為家族第一位上大學的人,進而得到人人稱羨的工作,擁有一個美好的家庭。在一步步實現美好藍圖的路上,作者究竟經歷了什麼?有誰在幫助他?他又遇到了什麼阻礙?
我小二的時候被確診為是ADHD,從小學便開始有許多行為問題以及適應的困難。我沒有辦法好好寫作業,沒辦法好好的上課,桌子和抽屜總是很亂,常常忘東忘西。最讓人不愉快的是,我的症狀影響了社交,我無法融入群體,小學時沒有朋友,我跟本無法感受到自己屬於這個班級,或這個空間。也因此,小學的老師特別不待見我。在那個年代ADHD的概念還沒有普及(事實上就算是現在,正確的概念恐怕也還沒普及),我被當成不受控制、不受教的壞孩子。國小三四年級的老師,曾無比認真的跟我家人說:「這個孩子品行有問題。」他並非誇大,這是他真誠的感受。事實上,讓他有這樣感受的孩子,多半無法有好的學業表現,不被學校主流價值觀接受,在學校感受不到溫暖,進而到其他場域尋求認同。然後呢?老師的預言就會成真了(自我實現預言)。
其實老師多慮了,他不需要用預言多推我一把,像我這樣的孩子處境就已經足夠艱困。我們有比較高的比例有睡眠問題偏差行為憂鬱和焦慮的機會比較高,也容易被同儕排擠,而且比較容易有成癮的問題。上述這些狀況,有些在我身上發生了,有些沒有。現在的我完成了碩士學位、有規律的作息和運動、一份工作、情緒還算穩定、沒有物質使用疾患、和家人朋友的關係亦十分緊密。總得來說,我是一個生活的功能還不錯的,善良的好人。然而我仍感覺自己每天都在懸崖邊漫步,稍有不慎,就會掉到我再也爬不起來的地方。
大學念了心理學之後,我對自己的情況更加的瞭解,所以對未來感到十分擔憂。我真的很擔心自己無法好好完成學業,也擔心未來因為情緒或犯錯被辭退,擔心自己安眠藥成癮、失眠、沒有穩定的工作和生活,最後影響到我的家人,造成他們的困擾。我把我的煩惱告訴父親,他說:「你可以不要接受這個設定」,聽到這句話我渾身一震,原來如此,難道我們活著,是為了走到那個早就寫好的結局嗎。因為這句話,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也大大影響了我的生涯規畫。
我認為「你可以不要接受這個設定」,就是這本書的核心價值。不接受這個設定,並非對出身感到羞恥進而否認,而是當我們身負一些可能導致負面結果的標籤,我們有沒有辦法去相信,相信自己可以扭轉這個結果,成為想要成為的人?而這個人身邊,有沒有足夠的資源和支持,成為翻轉過程中的助力?作者把自己得以擁有現今的生活,歸功於代替父母照顧他的姥爺和姥姥、提供幸福家庭典範的小阿姨,以及雖然也還是個孩子,卻仍然照顧並保護著弟弟的姊姊琳西。作者在在書中表示,如果任何一個提供協助和楷模的人不存在,他可能就會和多數的同鄉一樣,困在不穩定的親密關係中,在貧窮線上下掙扎,同時有藥酒癮問題。
現在我們知道了,不幸的預言不一定會成真,令人絕望的設定也有機會可以扭轉。
而我們要思考的是,在扭轉的過程中我們能做些什麼,讓過程不那麼艱辛?作者是幸運的,很多人沒那麼幸運;我是幸運的,很多人沒那麼幸運。幸運的我,幸運的我們,要把因著幸運而累積的資源,付出在哪裡?希望藉由教育的普及、社會福利的推動,讓大家更關心不同族群的人們,希望有一天,我們的生存不再是勵志故事,而是許多人共享的人生軌跡。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Q丸
Q丸
小時候比較特別,不太能適應團體生活,想更了解自己因此念了心理系;曾經是老師眼中的問題學生,卻進了犯罪防治研究所;因為對人群的熱愛而慢慢找到自己和這個世界相處的方式。 關心精神疾病、犯罪、成癮和社會福利。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