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的傷,不必帶著它過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自我要求高似乎是許多成功者的特質,我雖然還沒成功,可自有記憶以來,從小就對自己要求很高。這個特質一直幫助我表現得很優秀,在學業上、在工作上。直到它讓我承受了過大的壓力,壓垮了我。
發現當自己能力或心力有限時,我無法彈性的調整目標或做法,仍用高標準來要求自己,卻因無法接受理想和現實的落差而痛苦。也極度害怕失敗,彷彿一失敗在眾人面前就再也抬不起頭,以至於讓我崩潰,逃避面對現實。曾經的優點翻轉,成了追殺自己無形的刀。
這是個存在已久的問題,也造成人生道路上一些阻礙。但一路上我學習更有彈性的調整自己的標準,適時的放下,使高要求不成為一種枷鎖。日前,和主管談起,主管提起不能失敗會不會是深受家庭觀念影響。當時,我沉默了一下,腦海閃過一些畫面。
小時候,父親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工作,母親在市場改衣服扛起家計,下班回家後又要煮飯給我和姊妹一家人吃。有時候,母親回家看到我們沒寫作業、沒洗澡、什麼都沒做,就破口大罵。當時家庭經濟狀況不好,家庭氣氛也很差,我們孩子都知道母親背負過多的東西,使我從小十分壓抑自己,只希望不要成為負擔。
我的功課一向很好,高中進了資優班,同學過於優秀,我的成績在班上顯得平庸。有次段考名次很後面,從小到大父母沒要求過我成績,教育也相當開明,我以為他們不會在意我成績,沒想到父親卻拿著成績單嫌棄起那次的考試排名,沒在場的我在一旁聽到頓時感到相當難過。
小學時,表現得太優秀,老師們都很看重我。有次音樂課,老師在找會彈琴的人,問到我。我說我不會,老師大大的疑惑讓我覺得自己好像應該十項全能、十項完美。
這些畫面浮現,彷彿這些就是魔咒的開始。我習慣約束自己、凡事要求做到最好,十分害怕失敗,追求完美,內心永遠有個鞭笞者,督促我不斷前進。
其實我們很多負面認知和想法深受原生家庭影響,當我憂鬱症病發,這些東西一股腦兒出現時,我也曾憤怒、怨恨。埋怨是家庭讓我背負這些東西,責怪家庭形塑了造成憂鬱症的原因。我也常常在病友身上看到這種責怪,這是人之常情,尤其家庭環境或父母態度無法改變而我們深陷其中時。但活到了三十歲,有了一點年紀累積,我覺得這些指責,可以存在一年、兩年、五年...,但也許到了第八年、第十年,我們應該可以放下了。我們應該長出自己的力量,我們應該已經可以深度覺察而自願做出選擇與判斷,不再把人生責任掛在任何人任何事身上,可以倚靠自己的力量一點一滴構築起屬於自己的人生樣貌,再不是永無止境的指責。
就像有人說四十歲以後的長相應該自己負責,就算是憂鬱症,覺醒多年後,我們也能長出自己的力量而開始能為自己的想法和行為負責。一再的指責並不會讓我們變好,父母家人也有自己的苦難,每個人好好承受自己的苦難就已足夠。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8會員
120內容數
我是一位憂鬱症患者,二十歲左右發病,現在已經過了十多年。有鑑於社會對精神失序者的不了解,我願與你分享生活點滴、所思所想。你將會發現我們並沒有什麼不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安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憂鬱症患者的情緒低落和非憂鬱症患者不同,常常我要向他人描述自己的「狀態不好」,是件很困擾的事。後來我總用「情緒低落」來向他人表述,但這裡面包含的並非只是心情不好,是一種無來由的鬱悶、身體和心理皆感到無力、什麼事情都不想做、情緒麻木空白或是痛苦不已的「狀態」。
憂鬱症患者的情緒低落和非憂鬱症患者不同,常常我要向他人描述自己的「狀態不好」,是件很困擾的事。後來我總用「情緒低落」來向他人表述,但這裡面包含的並非只是心情不好,是一種無來由的鬱悶、身體和心理皆感到無力、什麼事情都不想做、情緒麻木空白或是痛苦不已的「狀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西元二零二四年,八月八日,今天是父親節。 越長大越不喜歡過父親節和母親節,因為那種節日在我們家,已經變成資本主義的那種互相競爭比較炫耀的形式了。 我的父親,從我一出生就很喜歡拿我跟其他同齡的孩子比較。我的童年時,常常因為成績不好,或者沒有好好守規矩,就會被用掃把打、用皮帶抽、或者用手捏到烏青……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滿足別人的期待,做好,甚至做到別人期待再高,我以為我的負責指數算高。 但斷掉工作、決定不被家人影響、投入挖掘自己的收入來源和未來時,我發現我根本沒有那個為自己負責的本事,我仍期望家人給予關心和支持,我仍期望重要他人看懂我的脆弱和難堪,給我我想要的,當別人比我好時,我沒有好好鑽研自己,反而是用苛刻的
Thumbnail
我覺得我小時候非常希望討爸媽歡心,但是不論怎麼嘗試,總是被笑,被批評,被貶低,被侮辱。後來長大了以後,就很不喜歡爸媽了。看他們表面上成功,細看其實問題也一大堆。就算告訴自己不要學他們的缺點,但是實際上,很多他們的一些做人處事的態度跟方法還是會被我內化了。
從小到大,我都是一個喜歡埋怨的人。 成績不好?老師有問題;身體肥胖?因為父母沒有為我提供有營養的食物。 總而言之,所有問題都是他人的問題,不關我事。 久而久之,我每一次遇到問題後都不會獲得進步。 因為我覺得責任不在我方,是其他人的問題。 從小到大,擁有這種性格缺陷都不會有太大問題。 但是
小時候心大認知也不多,等到上了國中後才漸漸發現,原來我的家長不是合格的家長,他的對於自己的情緒掌控極度不穩定,本來我想試著跟他好好溝通,但試了好幾次之後發現根本做不到,我毫無辦法...... 嘗試了那麼多次,真的不是我不想溝通,是他根本就無法溝通,他沒辦法心平氣和地坐下來好好聊,每
Thumbnail
每個人在回溯原生家庭時,都能從中爬梳出負面的影響。本文探討如何通過自我覺察與療癒,打破慣性的迴圈,活出更好版本的自己。作者以自身經驗分享了對選擇性緘默症的體驗,並提出了辨認情緒以及面對憤怒的方式。同時,呼籲讀者成為自己的父母,覺察與療癒自己,讓悲劇在自己身上劃下句點,成為一個真正自由的靈魂。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西元二零二四年,八月八日,今天是父親節。 越長大越不喜歡過父親節和母親節,因為那種節日在我們家,已經變成資本主義的那種互相競爭比較炫耀的形式了。 我的父親,從我一出生就很喜歡拿我跟其他同齡的孩子比較。我的童年時,常常因為成績不好,或者沒有好好守規矩,就會被用掃把打、用皮帶抽、或者用手捏到烏青……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滿足別人的期待,做好,甚至做到別人期待再高,我以為我的負責指數算高。 但斷掉工作、決定不被家人影響、投入挖掘自己的收入來源和未來時,我發現我根本沒有那個為自己負責的本事,我仍期望家人給予關心和支持,我仍期望重要他人看懂我的脆弱和難堪,給我我想要的,當別人比我好時,我沒有好好鑽研自己,反而是用苛刻的
Thumbnail
我覺得我小時候非常希望討爸媽歡心,但是不論怎麼嘗試,總是被笑,被批評,被貶低,被侮辱。後來長大了以後,就很不喜歡爸媽了。看他們表面上成功,細看其實問題也一大堆。就算告訴自己不要學他們的缺點,但是實際上,很多他們的一些做人處事的態度跟方法還是會被我內化了。
從小到大,我都是一個喜歡埋怨的人。 成績不好?老師有問題;身體肥胖?因為父母沒有為我提供有營養的食物。 總而言之,所有問題都是他人的問題,不關我事。 久而久之,我每一次遇到問題後都不會獲得進步。 因為我覺得責任不在我方,是其他人的問題。 從小到大,擁有這種性格缺陷都不會有太大問題。 但是
小時候心大認知也不多,等到上了國中後才漸漸發現,原來我的家長不是合格的家長,他的對於自己的情緒掌控極度不穩定,本來我想試著跟他好好溝通,但試了好幾次之後發現根本做不到,我毫無辦法...... 嘗試了那麼多次,真的不是我不想溝通,是他根本就無法溝通,他沒辦法心平氣和地坐下來好好聊,每
Thumbnail
每個人在回溯原生家庭時,都能從中爬梳出負面的影響。本文探討如何通過自我覺察與療癒,打破慣性的迴圈,活出更好版本的自己。作者以自身經驗分享了對選擇性緘默症的體驗,並提出了辨認情緒以及面對憤怒的方式。同時,呼籲讀者成為自己的父母,覺察與療癒自己,讓悲劇在自己身上劃下句點,成為一個真正自由的靈魂。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