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力(一):《真確Factulness》小心以偏概全的說法,如何辨識和改善單一直覺偏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本書被比爾蓋茲砸重資讓美國大學生人手一本,比爾蓋茲認為,真確是他所讀過最重要的一本書之一,「帶領你清晰思考世界的必備指南」。作者漢斯羅斯林Hans Rosling,所留下的精神讓我萬分尊敬,也在我研究所的時光,重新思考看數據的背後思維,以及求真精神。
作者是誰呢?以下是他的介紹。
漢斯.羅斯林 Hans Rosling
臨床醫師、數據學家、全球公衛教授及世界級公共教育家,曾擔任世界衛生組織(WHO)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的顧問,共同創辦無國界醫生的瑞典分部,也是世界經濟論壇(WEF)全球議程網路的成員。2005年,漢斯和兒子奧拉與媳婦安娜共同創辦蓋普曼德基金會(Gapminder Foundation),以立基事實的認知,對抗廣泛的無知,協助人們了解這個世界。他經常獲邀至企業、國際機構與非政府組織講學,更史無前例十度登上TED(點這觀看)大會,演講影片瀏覽數超過3,500萬次。
各位如果打開YOUTUBE,就會赫然發現,他真的很受歡迎,至少四部影片以上,相信我,你看了也會被圈粉的。
漢斯的研究貢獻,使他獲得《時代》雜誌選為全球百大影響力人物,美國《外交政策》雜誌選為全球百大思想家,商業雜誌Fast Company選為年度百大創意人物。
他自詡為認真的「可能性主義者」──既不抱持無端的希望,也不抱持無端的恐懼,持續抗拒過度誇大的世界觀。不是無可救藥的樂觀,而是對現實有清楚的認識,相信未來會持續進步。2017年因胰臟癌辭世,把人生的最後時光用在撰寫本書。(1948-2017)
在我觀看他的影片時,就知道他已經過世了,很遺憾這樣的一位公衛數據科學家,竟然這麼早就逝世了。當時中譯版還沒出來,直到中譯版一出來我就馬上入手。
我過去常常在感嘆,要怎麼改變世界,要如何扭轉大家對錯誤訊息的既有印象,漢斯教授用數據,重新讓我認識何謂世界、何謂真實,這當時做為一個研究者是一個很大的鼓舞,「作對的事情,說對的話」,也是如此,我毅然離開原先的研究室,因為我無法接受對真實的隨便,我可以體會作者在第八章對專家和社運人士的分析,專家只在他的專業領域專業而已,有時專家甚至不專精自己的專業領域,西方諺語:「給孩子一個鎚子,甚麼都像釘子」,所謂的專家更可能只活在自己的世界中,這是教育界很危險的事情,當然我也看到還有很多厲害的教授正在努力導正風向。
藉由這本書重新反思,明白自己也很常犯錯,但沒關係嘛,我們在改正就好了嘛,撰寫這本書分析筆記,為了就是整理書中檢視思維錯誤的工具,讓我們能在犯錯後,可以找到新的思考方向。

在探討直覺偏誤前,我們可以問問自己這幾個問題。
我們在批判一個議題前足夠客觀嗎?
我們有檢視自己的資料來源嗎?
我們是否常常把自己的經驗錯認為這就是常態嗎?
我們真的追求事實嗎?還是追求論戰時贏的感覺?
我們真的有想要了解真相嗎?還是隨著議題風向被操控著呢?
我們是否了解自己的思考誤區(直覺偏誤)?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世界很大、我們的內心也很深,我們常常在往外尋找有價值的事物,但卻忘記往內尋, 認識自己一直是我們的責任,但往往我們也是傷害自己最深的人。 我是昆陽,我希望用我的觀點為你帶來點新的想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是一本適合想要學習的人,我自從看了《刻意練習》後和《神經連結體》後,改觀了我對於學習的既有觀點,天賦絕對不是影響一個人成長的關鍵,後天的學習才是人成長的最大關鍵。在這個資訊快速進展的時代,我們絕對不能只局限於學校的知識,知識更迭之快,過去以為正確的知識,隨著科學發展則會不斷的被推翻,知識不再鑲金,
悲傷是一輩子的事情,他無關於痊癒,只是我們能夠學會怎麼看待悲傷。我們一輩子都在失去與得到之間來回,但也因此更加強大、柔軟和更加具有韌性。
 許多人不斷被有毒的文化給詛咒,許多尚未覺醒的大眾會用,「欸!你不要讓別人困擾好不好?」、「我覺得你真的很自私,都想到自己而已」等話語來使人羞愧,好讓你成就他期待的框架、做一個他心中標準的好人,然後你內心傷的一蹋糊塗,你就像蒟蒻一樣,他的羞愧攻擊就像鐵製的模具,削去了你的血肉。
最近,我在閱讀由法拉史托,這位文筆幽默的女性所撰寫的一書:《駕馭不適感》,想起《心流》一書,米哈里教授提的到樂趣與生活品質的概念,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書中提到,她認為舒適有分兩種。死氣沉沉的舒適和生氣勃勃的舒適。  
 擁有強大的信念系統,不是幸運或是天生,而是在絕望中找到自己生存的意義。在混亂中生活步調重整出自己屬於自己的意識秩序是一種可以訓練的天賦。
  進入心流是什麼感覺以及回饋? 因為投入,所以平時生活的擔憂和挫折容易被忽略,相反的,如果過度在意擔憂和挫折則難以進入心流。 對行動具有掌握感,隨著我們技術或是知識量提升,我們就容易對某個領域具有掌握感,信心也隨之提升。 進入心流的忘我狀態後,反而對自我的意識更加清晰。
這是一本適合想要學習的人,我自從看了《刻意練習》後和《神經連結體》後,改觀了我對於學習的既有觀點,天賦絕對不是影響一個人成長的關鍵,後天的學習才是人成長的最大關鍵。在這個資訊快速進展的時代,我們絕對不能只局限於學校的知識,知識更迭之快,過去以為正確的知識,隨著科學發展則會不斷的被推翻,知識不再鑲金,
悲傷是一輩子的事情,他無關於痊癒,只是我們能夠學會怎麼看待悲傷。我們一輩子都在失去與得到之間來回,但也因此更加強大、柔軟和更加具有韌性。
 許多人不斷被有毒的文化給詛咒,許多尚未覺醒的大眾會用,「欸!你不要讓別人困擾好不好?」、「我覺得你真的很自私,都想到自己而已」等話語來使人羞愧,好讓你成就他期待的框架、做一個他心中標準的好人,然後你內心傷的一蹋糊塗,你就像蒟蒻一樣,他的羞愧攻擊就像鐵製的模具,削去了你的血肉。
最近,我在閱讀由法拉史托,這位文筆幽默的女性所撰寫的一書:《駕馭不適感》,想起《心流》一書,米哈里教授提的到樂趣與生活品質的概念,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書中提到,她認為舒適有分兩種。死氣沉沉的舒適和生氣勃勃的舒適。  
 擁有強大的信念系統,不是幸運或是天生,而是在絕望中找到自己生存的意義。在混亂中生活步調重整出自己屬於自己的意識秩序是一種可以訓練的天賦。
  進入心流是什麼感覺以及回饋? 因為投入,所以平時生活的擔憂和挫折容易被忽略,相反的,如果過度在意擔憂和挫折則難以進入心流。 對行動具有掌握感,隨著我們技術或是知識量提升,我們就容易對某個領域具有掌握感,信心也隨之提升。 進入心流的忘我狀態後,反而對自我的意識更加清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並非要去相信不存在真實、不存在標準、不存在需要我們為之努力的價值。而是,我們不能被它所攫獲、不能過分崇拜或將之視為不可挑戰的理所當然。任何我們這一刻相信的事情,都必須建立在這一刻我們所擁有的一切證據、理由、社會互信等種種。如果下一刻的更多證據使得這一個的信念不具有說服力,我們就必須做出調整。
Thumbnail
這是一本能讓你用全新眼光看待人生的一本書。 此書由兩位知名教授合著, 我Google他們的英文名, 兩位都上過TED演說。 最近發現萬維鋼在第六季的《精英日課》也提到這本書, 凱斯.桑思坦(Cass Sunstein)曾在哈佛創辦行為經濟學與公共政策所, 據說他在美國是論文被引用
Thumbnail
看他寫書的風格就可以看見他和這個世界的互動方式,他從生活中引例的方式,他文章的行文結構,從文本之外的地方都可以看見工巧。 不愧是大數學家,簡潔凝練的習慣被他應用在生活的各個層面。在自己的生命中觀察到的細枝末節出發,每一個例子應用的巧妙,陳述事實時的客觀和貼切。 「只有天才可以辨識天才」。他
Thumbnail
是瑞典最暢銷的心靈書。26歲的經濟學家比約恩,是人們眼中的人生勝利組,在即將接任跨國企業的財務長之際,毅然決然地順從自己的內心,放下一切,前往泰國當森林僧侶。在世界各地度過17年的僧人生涯,結識許多懷抱人生智慧的前輩們。
Thumbnail
作者 Hans Rosling 發現,許多人對世界的認識停留在過去,沒有跟上現實世界的真實數據,因此決心撰寫本書,讓更多人看見真實世界面貌。 作者常被稱為樂觀主義者,但他自創新詞,認為自己是「可能性主義者」,因為真實看見世界變好,而不是盲目樂觀。
Thumbnail
你相信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嗎? 或許,我們對事實的瞭解,還不夠全面 或許,我們是被表象或經驗欺騙、迷惑,導致看不透事情的本質 本書教你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
Thumbnail
物理學家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或許是當今世上最「理性」的人吧,他很特別的一點是,全身上下都無法移動,卻有一顆活耀的大腦。霍金在本書提出了許多目前物理學界對宇宙、自然的看法,導出宇宙是有可能自然生成的,而無須假設一個上帝的存在。對於那些複雜的物理學描述,我沒有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 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書評,分享閱讀此書帶給我的 5 個實用智慧。本書是瑞典的著名暢銷書,作者比約恩,在 26 歲即將成為跨國大企業最年輕的財務長時,選擇拋下一切到泰國森林展開 17年 的出家生活。《我可能錯了》是他還俗後寫下的作品,也是他帶給世界最後的禮物。
Thumbnail
這本書針對假新聞、後真相、資訊戰的議題進行詳細的解析,深入探討了大腦快思與慢想的機制、大腦認知偏誤的機制以及虛幻真相效應等,並從舅舅是佛洛伊德的公共關係之父愛德華.伯內思和希特勒的角度出發,藉由大量引用美國真實案例,讓讀者更清楚理解這些複雜的概念。這本書不限年齡,值得學齡生一讀。
Thumbnail
一、前言 一九五九年,英國廣播公司訪問了英國數學家兼哲學家伯特蘭.羅素有沒有什麼建議要給未來世代。他回答說: 當你學習任何東西或者思考任何哲學問題時,只該問自己事實有哪些,那些事實證明什麼是真實。永遠別被自己希望相信的事、或者自以為如果別人信了就會對社會有益的事所分心,只要專心一意去看事實是什麼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並非要去相信不存在真實、不存在標準、不存在需要我們為之努力的價值。而是,我們不能被它所攫獲、不能過分崇拜或將之視為不可挑戰的理所當然。任何我們這一刻相信的事情,都必須建立在這一刻我們所擁有的一切證據、理由、社會互信等種種。如果下一刻的更多證據使得這一個的信念不具有說服力,我們就必須做出調整。
Thumbnail
這是一本能讓你用全新眼光看待人生的一本書。 此書由兩位知名教授合著, 我Google他們的英文名, 兩位都上過TED演說。 最近發現萬維鋼在第六季的《精英日課》也提到這本書, 凱斯.桑思坦(Cass Sunstein)曾在哈佛創辦行為經濟學與公共政策所, 據說他在美國是論文被引用
Thumbnail
看他寫書的風格就可以看見他和這個世界的互動方式,他從生活中引例的方式,他文章的行文結構,從文本之外的地方都可以看見工巧。 不愧是大數學家,簡潔凝練的習慣被他應用在生活的各個層面。在自己的生命中觀察到的細枝末節出發,每一個例子應用的巧妙,陳述事實時的客觀和貼切。 「只有天才可以辨識天才」。他
Thumbnail
是瑞典最暢銷的心靈書。26歲的經濟學家比約恩,是人們眼中的人生勝利組,在即將接任跨國企業的財務長之際,毅然決然地順從自己的內心,放下一切,前往泰國當森林僧侶。在世界各地度過17年的僧人生涯,結識許多懷抱人生智慧的前輩們。
Thumbnail
作者 Hans Rosling 發現,許多人對世界的認識停留在過去,沒有跟上現實世界的真實數據,因此決心撰寫本書,讓更多人看見真實世界面貌。 作者常被稱為樂觀主義者,但他自創新詞,認為自己是「可能性主義者」,因為真實看見世界變好,而不是盲目樂觀。
Thumbnail
你相信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嗎? 或許,我們對事實的瞭解,還不夠全面 或許,我們是被表象或經驗欺騙、迷惑,導致看不透事情的本質 本書教你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
Thumbnail
物理學家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或許是當今世上最「理性」的人吧,他很特別的一點是,全身上下都無法移動,卻有一顆活耀的大腦。霍金在本書提出了許多目前物理學界對宇宙、自然的看法,導出宇宙是有可能自然生成的,而無須假設一個上帝的存在。對於那些複雜的物理學描述,我沒有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 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書評,分享閱讀此書帶給我的 5 個實用智慧。本書是瑞典的著名暢銷書,作者比約恩,在 26 歲即將成為跨國大企業最年輕的財務長時,選擇拋下一切到泰國森林展開 17年 的出家生活。《我可能錯了》是他還俗後寫下的作品,也是他帶給世界最後的禮物。
Thumbnail
這本書針對假新聞、後真相、資訊戰的議題進行詳細的解析,深入探討了大腦快思與慢想的機制、大腦認知偏誤的機制以及虛幻真相效應等,並從舅舅是佛洛伊德的公共關係之父愛德華.伯內思和希特勒的角度出發,藉由大量引用美國真實案例,讓讀者更清楚理解這些複雜的概念。這本書不限年齡,值得學齡生一讀。
Thumbnail
一、前言 一九五九年,英國廣播公司訪問了英國數學家兼哲學家伯特蘭.羅素有沒有什麼建議要給未來世代。他回答說: 當你學習任何東西或者思考任何哲學問題時,只該問自己事實有哪些,那些事實證明什麼是真實。永遠別被自己希望相信的事、或者自以為如果別人信了就會對社會有益的事所分心,只要專心一意去看事實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