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可教育 | 簡介 | 大家好,我是皮卡漢克 | 香港 | 台灣 |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三種語言向你問好。初次見面,請多關照

(粵語)大家好,我係Pika Hank!(臺灣國語)大家好,我是皮卡漢克。(台語)搭ge賀,哇係皮卡漢克啦!沒錯,你沒聽/看錯,我一開始是用廣東話和大家打的招呼,然後才是用國語,最後是用台語啦!……(Podcast上有段閒扯,文字版略)以上純粹和大家喇低賽,鬼扯,吹水的啦!

自說自話的皮卡漢克

現在開始,我們言歸正傳,皮卡漢克希望寶可教育這個平台是一個和大家聊聊台灣多元的教育和文化、歷史的地方,除了提供我自己的觀察分析、客觀的數據資料,還會有一些自己的或其他朋友經驗分享的小故事。透過這些不同主題的分享,皮卡漢克希望能以多元的文化視角,來整理一些自己長期以來關心的議題,也藉此整理自己的經驗和想法,進而豐富自己對台灣的理解。當然也希望透過這種自說自話的方式,可以和對台灣感興趣的你,有所交流互動。藉此,讓自己的思考更多元、更細緻,讓自己對他人、對世界更包容、更謙卑。

那個誰誰誰,快來聽/讀「寶可教育」

透過這個平台,皮卡漢克希望能和大家聊聊台灣的教育、社會與文化的歷史與發展。那麼,寶可教育有沒有設定的目標聽眾/讀者呢?其實是有的。首先,是比較廣泛對台灣教育與文化感興趣的所有人都可以是寶可教育的目標聽眾/讀者;尤其Podcast聽眾平均年齡都比較年輕,我也希望能透過寶可教育和年輕聽眾聊聊一些有點歷史縱深的事情;其次是對台灣文化歷史有興趣或打算移居台灣的香港朋友或聽/讀得懂國語的外國朋友。原則上,你只要看到當集的標題先以廣東話口語字表示,那麼那一集我就會有比較多內容是想向香港朋友講/寫的,但其實也不一定啦!台灣的朋友其實也可以透過聆聽/閱讀我對香港朋友講的話,來更熟悉香港文化和未來必定有更多會在台灣生活的香港朋友,或許可以減少一些初初接觸時的誤會,幫助到大家更快去度過文化衝擊的適應期。

我是台灣人,亦都係香港人嚟㗎

因為皮卡漢克我自己有幾年的香港工作和生活的經驗,我深刻感受到港台兩地的朋友,即使再有強烈的同舟共濟感受,但畢竟兩地人們所經歷的歷史文化和制度有著非常大的差異,所以導致兩邊的人或許在感受上感覺能相互取暖,但是離開這種情感層次後,在具體歷史經驗上卻是好難溝通到的。譬如,由於多數香港朋友過去未曾親身經歷,人類歷史上維持最久的台灣白色恐怖38年戒嚴時代,和90年代解嚴後開啟30年的民主化過程;再加上,在香港的環境裡,因為過去被國民黨壟斷了多數台灣訊息和新聞論述,現在又被共產黨入侵到根本無法好好討論是非對錯的價值。在我認識的香港朋友中,確實發現多數人不是對台灣歷史全然陌生、就是用一種已經在台灣屬於瀕危的華膠論述去理解現在的台灣。所以,我想透過聊天和說故事的方式,一來讓自己重新認識台灣,同時也讓對台灣感興趣的朋友,陪著我一起再去認識這座美麗的福爾摩沙。
另一方面,我也相信許多支持香港的台灣朋友,比較多是站在一種理念上的支持和人道上的同情,但對於香港究竟是怎麼走到今天,或是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其實是模糊的,感覺就有一點盲撐、瞎挺(意即,盲目支持)。所以,我也希望能透過分享香港的歷史或故事,讓台灣朋友多了解一些發生在香港的具體事情,增加台灣聽眾/讀者對香港的理解。我相信這也可以讓港台兩地朋友在接觸時,可以有更多的交集與溝通的基礎。

台灣,為什麼這個樣子?

在議題的選擇上,皮卡漢克可能不會太跟風,去抓那些所謂的熱門或有時效性的議題。我想做的,反而是靜下來搜集資料、閱讀文獻書籍,去慢慢建構出一條思考「台灣為何成為今天的台灣?或今天的台灣有著一些我們覺得不錯的特質,那究竟是什麼樣的歷史累積出這些特殊的台灣人文風味呢?」那因為我自己長期以來比較感興趣的是歷史、文化、人權、公民、環保等議題,所以,至少一開始我會比較偏重在這些議題的取材。至於以後,就再看看緣分和發展情況囉!

不用訂閱,不用斗內,完全免費

再來,寶可教育頻道會有會員訂閱或斗內制嗎?答案是,不會,完全免費。因為我自己並沒有把頻道當成是一種服務聽眾/讀者的平台,純粹就是自己想整理一些東西,也想分享一些觀點給聽眾/讀者,很單純就做自己舒服的事情,同時交交朋友。那既然不是一種「服務」,我覺得就沒必要收費或接受斗內,讓事情簡單一點的好!
那朋友們可能會擔心沒有收入,皮卡漢克怎麼維生呢?基本上,我自己還是有工作的啦!另外,如果有一些廠商願意提供業配,我也會慎重幫大家考察,再決定是否接受。哈哈!好像想太遠了點!
會決定用這種方式和大家接觸,可能也是因為自己性格比較低調、孤僻、獨立吧!也不是想要當網紅、當KOL。所以,我刻意避開了facebook和youtube這些有點亂有點複雜的平台。

只要你的星星、回饋和讚賞

如果你想表達對寶可教育內容的支持,你可以在Apple Podcast平台,給寶可教育評分五顆星星或寫下你的回饋與評論;另外,你可以在Medium、Matters和方格子Vocus平台的文章底下按下喜愛或讚賞鍵;如果你是讚賞公民共和國的公民,皮卡漢克也希望你能多按幾下讚賞鍵,讓皮卡漢克可以透過文字賺取Like Coin。

即將推出:教育主線+反送中故事連載

最後,先向大家預告一下,近期即將推出的內容。第一個系列是和大家講講台灣教育的樣貌,提供聽眾/讀者透過瞭解台灣教育的走向與現況,去體會究竟是怎樣的台灣文化可以支撐出這樣多樣化的教育模式呢?第二個系列,則會是一個有關於2019年反送中運動的連載故事。以上兩個系列,講真的,也沒有一定是給香港人聽/讀、或是給台灣人聽/讀。只是,我自己在分析內容或講故事的時候,可能會在台灣人和香港人兩種角色之間跳動,為不同的聽眾和讀者做一些脈絡性的補充。所以,不管你是台灣人或香港人,都能夠聽/讀得習慣啦!畢竟,我好像已經無法將兩種身份很清楚地從我身上切割開來了!請大家包涵啦!

哪裡可以找到我?!

那麼,你可以在哪裡聽到或讀到寶可教育呢?目前,寶可教育的聲音文本,你可以在SoundOn聲浪華語Podcast平台、Apple、Spotify、Google Podcast收聽到;而文字文本則會發布在Medium、Matters和方格子Vocus平台。此外,你也可以透過Twitter和Instagram跟皮卡漢克互動,分享你對台灣教育的想法和台灣社會文化的觀察哦!本集試播即將結束,敬請期待正式版的寶可教育!我是皮卡漢克,掰~

***************

✍🏼Medium | medium.com/@pikahank1129
✍🏼Matters | matters.news/@PikaHank
✍🏼Vocus 方格子 | vocus.cc/user/@pikahank
📱Instagram | instagram.com/pikahank
📱Twitter | twitter.com/pikahank
🎧Soundon Podcast | sndn.link/pokeducation
🎧Apple Podcast |
🎧Spotify Podcast |
🎧Google Podcast |

***************

#taiwan #hongkong #education #pokeducation #culture #history #lifeexperience #humanrights #selfhealing #fightforfreedom #standwithhongkong #selfeducation #台灣 #香港 #教育 #寶可教育 #文化 #歷史 #生命經驗 #人權 #自我療癒 #自我教育
3會員
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自己鉤一款簡約易搭的包包,單肩方包編織教程,幹練大方新手可學幹練又大方的包包是很多女性朋友喜歡的類型,就如今天我們學習的這款單肩方包,幹凈又簡約,鉤法也不復雜,新手朋友也可以試著跟隨教程練習一下。示范用線:空心繩,6.0mm的鉤針。 我們先來鉤包底部分。起16針鎖針,然後來回翻面不加不減鉤短針,一共鉤瞭5行。5行鉤完後,鉤片約20厘米的寬度,11厘米的高度。
avatar
Ebbe Llewelyn
2021-08-21
你/妳聽過實驗教育嗎?關於實驗教育的多元型態簡介實驗教育簡言之是一種有別於體制內的新型態教育,它不受課綱和課本的限制,可以自由發展自己的教育樣貌。在實驗教育的架構下,有分成「學校型態」和「非學校型態」兩種,學校型態就是所謂的「實驗學校」,非學校型態是一般我們會聽到的自學,自學又有分成「機構自學」、「團體自學」跟「個人自學」。一般最常聽到的是
Thumbnail
avatar
學習者向前走
2019-10-11
【第十五號人物專訪—楊逸帆】看見台灣教育盲點的楊逸帆,透過拍攝「學習的理由」帶領大家走出自己的人生路創新人物誌,全文共長 2300 多字,文字閱讀時間約十五分鐘。適合在一個寧靜的午後、睡前的省思與獨處的時間裡,跟講者做個簡單的閱讀互動。本文附上人物專欄另有專訪影片紀錄提供於原文下方。如果你有完整的半個小時,歡迎搭配茶水、坐在桌前聽聽人物故事,喜歡的話拍個手、留言回饋讓故事發聲。
Thumbnail
avatar
火力創新
2019-09-14
從教育出發簡論台灣問題的本質性這篇還是要談點教育的東西,雖然感覺有點硬,但筆者盡力做到可以讓每個人都看得懂的狀況,雖然這樣寫會失去一些原意,或是有扭曲的嫌疑,但筆者還是認為,總比沒幾個人看得懂好。
Thumbnail
avatar
王立第二戰研所
2007-12-31
簡析台灣教育制度上一篇提到聯考最公平,然後有人轉了一些評論給筆者看,還不乏同行的。恩恩,這該怎麼說,還是別反批評的好。談解析前,要先瞭解現實,而非幻想一個不存在的空中樓閣。台灣的教育制度沿革自日本,國民黨來台後接手,並沒有作根本性的學制轉變。
Thumbnail
avatar
王立第二戰研所
2007-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