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的「原本樣貌」是中立客觀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近蘋果日報取消訂閱制。很多人便說,看吧,蘋果的付費訂閱制本來就搞不起來,因為其內容替代性頗高,不付費看也沒關係。就算要走質感路線,很可惜,目前一些網路原生媒體,或是以群眾募資作為運作模式的獨立網媒,其品質也都比較好,甚至蠻多是免費的。在這樣的內外操作與競爭下,導致蘋果失去原本的讀者群,訂閱結果不如預期,只好恢復免費提供新聞內容的經營樣態,即回到以往用點閱率抓分眾,藉此「賣閱聽人注意力給廣告商」(抱歉了,透露出我的學術傾向)以及置入行銷(假裝新聞的廣告)的經營模式。然後,就對這個經營模式提出大致兩種看法,有人認為蘋果就好好地固守分眾(特定的政治立場與傾向),有人就認為蘋果應開始走「中立」路線。實際上,蘋果目前看起來好像是繼續走上他的傳統分眾路線,再搭配「付費訂閱某些內容」的雙軌經營方式持續運作著。
經營路線該怎麼走,這種企業經營問題,不是我的專長,但這當中談到媒體「中立性」的問題,我覺得可以談談。就是,媒體它本來就「長得很中立」嗎(或,它應該是中立的嗎?但這應然面的問題我想之後再來談,就先談它原本長甚麼樣子)?
一般來講,當代對媒體的要求,是要維持中立客觀。那中立客觀的標準是甚麼?不外乎就是立場上要兩面並陳以彰顯中立,資料來源可以找到消息來源進行查證(是謂客觀性)等等。
然而,上述這些標準,是近幾世紀的事情,大概是從美國獨立後,民間企業辦報開始,資本主義的邏輯開始介入媒體運作。那資本主義的邏輯是甚麼?跟我常聊時事的聊(ㄗㄨㄟˇ XD)友們一定聽我講到爛掉,就是「人類歷史上,唯一一個把資本積累當作唯一目的的體制」。當初美國獨立運動之前,波士頓茶黨認為,殖民地只有來自英國的報紙,只有一種聲音,這樣不行!殖民地必須有一份反英國人的報紙。只是這些報紙的經費來源大多是民間企業出資辦報。獨立後,這些報老闆們為了擴大自己的讀者群,因此開始發展出類似今天的「中立意理原則」,以此廣納、擴大自己的閱報受眾,因此不能只寫一種立場的聲音,而是要把各種聲音、立場並陳於一個版面裡,可以說是當前中立意理的雛形。媒體的功能定位開始慢慢地朝著資本積累的考量運作著。
可另一方面,在大西洋另一端的歐洲大陸,他們的媒體似乎不是長這樣。
彼時的歐洲媒體,基本上是替自己擁立的黨派立場發聲。像是早期的宗教報紙對上擁護啟蒙理性的報紙;革命時代的法國雅各賓黨對上保皇黨;歐洲的左派媒體對上右派媒體等等。
歐陸媒體相信,「真理越辯越明」這件事,就是在彼此「堅定擁護自身立場」的前提下,來進行辯論,看誰能說服誰(有時候僵在那邊就...就只能打一架啦)。也因為這樣,上述事例,甚麼宗教對上啟蒙,革命對上保皇勢力等等,這些所謂的「媒體小冊子」都發揮相當大的作用,也激發許多人文想法與思考。真理有沒有越辯越明就留待大家評論,但不可否認,也因為這樣的「媒體生態」,的確出現許多促進人類文明往前推進的知識內容。就拿我自己蠻欣賞的一位義大利馬克思主義者葛蘭西(Gramsci)來講,其政治思想、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皆以新聞或評論的方式傳播出去。後來葛蘭西的投書與新聞書稿,在他過世後被集結成冊,成了研究他的政治思想的重要參考文獻。(現在大家聽到的甚麼「話語霸權」、「文化霸權」等概念,就是來自葛蘭西的論述啦)
所以說,從上述發展概況看台灣媒體。我們常說有些媒體藍到發紅、綠到長蛆、紅到變維尼,然後替各自擁護的立場相互對辯,某種程度也算藉此迎合閱聽眾的胃口。但這現象,如果去對照一下媒體在歐美國家的發展,好像會有點既視感。只是說,台灣的媒體會有這種現象,主要是經營考量下媒體抓分眾以維持營運所致。
至於這樣的發展能否產出類似於歐陸早期那種「對人類文明有著偉大貢獻」的結果,我不知道啦,也沒那麼那麼樂觀(即變當時的歐陸社會也認為對方的言論根本是妖言惑眾,會導致世界毀滅,甚至是衝擊三觀的異端邪說)。但當我們在一直強調媒體本來就該中立客觀的時候,嗯...它真的是「本來」就長得很中立客觀呢?還是說,它根本就無法長成那樣呢?強調中立客觀不會有問題嗎?
也許「中立客觀」這個概念放在歷史長河中,它並不是媒體原本的樣子呢。
(至於對「中立客觀」的批判,可以找一下關鍵字「中立意理」、「中立守門人」或「中壢李姓」,啊不是,「中立理性的謬誤」等,就有很多說法啦。如果懶得找,我之後再敲一篇跟大家分享囉)
avatar-img
69會員
186內容數
總覺得生活很多事情都在「卡」你嗎?總覺得做任何事都覺得很不順嗎? 本專題以現實生活為例,透過講故事的方式與大家分享生活上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以及面對類似的問題時,可以用甚麼方法或心態去面對。 如果您在生活上有跟我同樣的問題,來!點進本專題,也許可以獲得解決的方法或靈感呢! 別猶豫了,快上船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洪啓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家,是我們本地人的私領域,可是對移工們而言,卻是他們的工作場域-「公領域」。一旦這些移工們的勞力,在重要的節日得到短暫解放後,他們只能在各個城市的交通節點,用最省錢的方式與自己的老鄉們相聚。車站站體,成了移工們的社交場域或是某種程度的「私領域」。
以現在韓穩定下跌的聲量來看,這將形成:郭台銘晚一天宣布參選,韓國瑜回防固守游移的泛藍選民和中間選民的難度就越高。時間久了,不用國民黨操作棄保,泛藍選民就會自行棄(韓)保(郭)。
這次的手搖飲料店表態親中的現象,是中國政府刻意為之的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想從「公民社會跟政治社會不能切開來談」這個概念出發,並舉一個案例來說明。
最近韓市長的聲量聽說有點低。但坊間說,再怎麼低,還是有死忠的韓粉力挺。 之前寫過一篇關於韓粉的生成過程的文章。今天把它放在這裡與大家分享。也歡迎留言指教。
蔡英文日前(19)日接見澳大利亞前國防部長時提到,台灣的新南向政策與澳洲的印太戰略及「新可倫坡計畫」(New Colombo Plan)的理念相容,可以相輔相成。 看到這個新聞,讓我想到之前曾經針對蔡政府的新南向政策提出一些看法,也許可以稍微呼應一下今日的狀況。
家,是我們本地人的私領域,可是對移工們而言,卻是他們的工作場域-「公領域」。一旦這些移工們的勞力,在重要的節日得到短暫解放後,他們只能在各個城市的交通節點,用最省錢的方式與自己的老鄉們相聚。車站站體,成了移工們的社交場域或是某種程度的「私領域」。
以現在韓穩定下跌的聲量來看,這將形成:郭台銘晚一天宣布參選,韓國瑜回防固守游移的泛藍選民和中間選民的難度就越高。時間久了,不用國民黨操作棄保,泛藍選民就會自行棄(韓)保(郭)。
這次的手搖飲料店表態親中的現象,是中國政府刻意為之的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想從「公民社會跟政治社會不能切開來談」這個概念出發,並舉一個案例來說明。
最近韓市長的聲量聽說有點低。但坊間說,再怎麼低,還是有死忠的韓粉力挺。 之前寫過一篇關於韓粉的生成過程的文章。今天把它放在這裡與大家分享。也歡迎留言指教。
蔡英文日前(19)日接見澳大利亞前國防部長時提到,台灣的新南向政策與澳洲的印太戰略及「新可倫坡計畫」(New Colombo Plan)的理念相容,可以相輔相成。 看到這個新聞,讓我想到之前曾經針對蔡政府的新南向政策提出一些看法,也許可以稍微呼應一下今日的狀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代媒體環境已經演變。媒體不再追求中立,積極追求分化,偏好特定意識形態。針對這樣的情況,本文探討了新的政治化並非真正的政治參與,而更像中世紀的經院哲學。本文將帶您深入瞭解當代媒體環境的運作模式和媒體的政治化演變。
  如果世界是傾斜的,你的「中立」就不是中立。有些語言一直是被壓抑的,有些時刻是她們少數有機會在公眾表達的時候。如果你「誰都不想幫」,或許該朝受害者與弱勢群體傾斜一點。如果我們不想讓自己的聲音被既得利益者或「維持現狀」不顧意願地收編,我們必須主動而有立場地說話、主動和受壓抑的群體站在一起。
Thumbnail
最近網傳有中共紅媒記者在台灣盯梢政論節目,一定要播出所謂「政治正確」的節目出來。 對於這樣的事我深有同感,在許多年的政治評論中也曾經遇過相同的情況,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本來我在一家文學網站寫文章,常常針砭時政,後來到一家網路報社投稿,這家網路很夠意思,報社剛成立,需要一些社會議題的討論,我一來
Thumbnail
在生活裡思考,哪一個你現在持有的觀念、價值觀、看法 是被媒體影響來的? 這個影響對你來說是好的影響還是不好的? 你有沒有因為被影響而做出改變?
Thumbnail
【余案:美國會有「文革」嗎?這種問題聼上去似乎匪夷所思。實際上卻是迫在眉睫的威脅。如何回答這個問題,端視讀者坐在哪條板凳上。不同立場自然會有不同回應。昨天看到一個號稱中立的網站有貼文稱:……美国共产党更像是一个清谈馆。该党的确对包括种族歧视,性别平等,同性恋的诸多议题有着自己的主张 – 其主张与自由
Thumbnail
中立國是指國家之間即使爆發武裝衝突,也不會偏袒任何一方的國家。 根據國際法,永久中立國不僅不會根據條約引發戰爭,而且在他國之間的戰爭中也需保持中立,而交戰國不得進入中立國領土,以保障其完整中立性。 代表性的有瑞士、奧地利、等。
Thumbnail
前陣子蘋果傳出不造車了要專注投入AI領域掀起了很多的討論,有人拍手叫好認為早該如此有人認為小米都可以做到蘋果太遜啦… 個人認為蘋果放棄造車是好事,雖然說現在電動車的供應鏈已經滿完整的,我認為大多數供應鏈很難像蘋果的其他產品一樣任蘋果完全掌握,之前科技工作講有採訪前蘋果採購,採訪中大家可以很清楚知道
Thumbnail
本文將深入分析媒體如何引領社會進步,以及《臺灣國際報》如何推動臺灣與世界接軌的使命。深入報導、國際新聞和多元媒體環境對於改變未來的重要性。
Thumbnail
牴觸不是說要違背經濟學法則,而是要認清市場的前提,公平與信任。如果台灣今天開放市場的對象,完全不遵守這個規則,則我們有必要為了賺那些快錢,犧牲掉國民以及累積的技術?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代媒體環境已經演變。媒體不再追求中立,積極追求分化,偏好特定意識形態。針對這樣的情況,本文探討了新的政治化並非真正的政治參與,而更像中世紀的經院哲學。本文將帶您深入瞭解當代媒體環境的運作模式和媒體的政治化演變。
  如果世界是傾斜的,你的「中立」就不是中立。有些語言一直是被壓抑的,有些時刻是她們少數有機會在公眾表達的時候。如果你「誰都不想幫」,或許該朝受害者與弱勢群體傾斜一點。如果我們不想讓自己的聲音被既得利益者或「維持現狀」不顧意願地收編,我們必須主動而有立場地說話、主動和受壓抑的群體站在一起。
Thumbnail
最近網傳有中共紅媒記者在台灣盯梢政論節目,一定要播出所謂「政治正確」的節目出來。 對於這樣的事我深有同感,在許多年的政治評論中也曾經遇過相同的情況,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本來我在一家文學網站寫文章,常常針砭時政,後來到一家網路報社投稿,這家網路很夠意思,報社剛成立,需要一些社會議題的討論,我一來
Thumbnail
在生活裡思考,哪一個你現在持有的觀念、價值觀、看法 是被媒體影響來的? 這個影響對你來說是好的影響還是不好的? 你有沒有因為被影響而做出改變?
Thumbnail
【余案:美國會有「文革」嗎?這種問題聼上去似乎匪夷所思。實際上卻是迫在眉睫的威脅。如何回答這個問題,端視讀者坐在哪條板凳上。不同立場自然會有不同回應。昨天看到一個號稱中立的網站有貼文稱:……美国共产党更像是一个清谈馆。该党的确对包括种族歧视,性别平等,同性恋的诸多议题有着自己的主张 – 其主张与自由
Thumbnail
中立國是指國家之間即使爆發武裝衝突,也不會偏袒任何一方的國家。 根據國際法,永久中立國不僅不會根據條約引發戰爭,而且在他國之間的戰爭中也需保持中立,而交戰國不得進入中立國領土,以保障其完整中立性。 代表性的有瑞士、奧地利、等。
Thumbnail
前陣子蘋果傳出不造車了要專注投入AI領域掀起了很多的討論,有人拍手叫好認為早該如此有人認為小米都可以做到蘋果太遜啦… 個人認為蘋果放棄造車是好事,雖然說現在電動車的供應鏈已經滿完整的,我認為大多數供應鏈很難像蘋果的其他產品一樣任蘋果完全掌握,之前科技工作講有採訪前蘋果採購,採訪中大家可以很清楚知道
Thumbnail
本文將深入分析媒體如何引領社會進步,以及《臺灣國際報》如何推動臺灣與世界接軌的使命。深入報導、國際新聞和多元媒體環境對於改變未來的重要性。
Thumbnail
牴觸不是說要違背經濟學法則,而是要認清市場的前提,公平與信任。如果台灣今天開放市場的對象,完全不遵守這個規則,則我們有必要為了賺那些快錢,犧牲掉國民以及累積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