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是社會的工作者,各取所需,供其所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本次的文章,想跟大家談談,涂爾幹(Durkheim)在分析社會關係中,很重要的一個角度,即是社會分工論(De la division du travail social:法語)集體意識(Collective consciousness)。在現今許多議題上,都可以嘗試以涂爾幹的角度,去了解、認識勞工議題或者是相關政策的方向,而以下簡單分享,何謂分工、何謂集體意識。
raw-image
這個社會,是彼此與彼此之間所連帶構成的。

對於涂爾幹來說,我們人與人之間存有一種緊密的連結,而這樣連結隨著過往的歷史脈絡不同,而開始產生變化與差異。

在過往,工業時代之前的社會,個人依循著整體社會的規範行動著,其中可發現,當時的人們彼此間的差異不大,你與他之間擁有高度的相似性


而導致其結果最大的原因即是,當時的職業與身分並未劃分相當明確,就如同你我都是螺絲般,都負責讓這個社會不會失靈運轉。對此,可稱之為機械連帶(mechanical solidarity)。

相反的,一旦這個社會開始職位、身分劃分明確,那就是進入各取所需,供其所求的世界。

在工業化進程下,人們開始被分配至不同的職位,而這也代表著進入明確的分工系統當中,而你與他之間因工作的內容不同凸顯出各自的差異所在。人與人之間產生了不可脫節的關係,白話來說,就是你沒有他,你不行;他沒有你,他不行。如同有機體般,個別細胞都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缺一不可,如此可稱之這樣的連帶關係為有機連帶(organic solidarity)

集體意識則是影響連帶的關鍵因素。集體意識是社會一般成員所共同擁有的整套的信仰與情感,具有其自己的生命,隨著勞動分工而衰退。(石計生,社會學理論,2006。)

所以,我們可以說,這個社會的某些準則、法律即是我們的共同想法所組成,也影響著分工條件。

然而,一旦某些分工角色無法適應這樣的連帶關係,那就可能形成一種脫序(anomie)的分工狀態。其前提為當一切經濟價值凌駕於原先集體意識的道德準則之上。這邊可與之曾經談過的剩餘價值做出連結。

一旦勞力越標準,也象徵容易被替換

事實上,分工化最大的問題在於,每個人一旦將其勞力標準化後,也同時象徵著期可替代性極高。(可參考被操控的意識與物化)

論述至此,稍微釐清一下脈絡。如果社會分工論的討論前提是集體意識,那就代表著出現脫序分工態樣,不是經濟層次上發生問題,而是代表著我們的共同倫理道德價值發生了偏移,讓我們試著看看下面例子。

選擇用金錢、外在衡量工作的價值,來掩蓋我們的集體意識
raw-image


一個負責焊接的工人,日薪1200。

你的腦袋當中,浮現什麼樣子?

下一個問題是,你想成為這樣的人嗎?



面對這些職業的人,這些社會上我們不可或缺的角色,我們開始萌生了刻板印象,獨斷的認為這些職業是骯髒的、勞累的,所以我們不想要接觸。但請記得,沒有了他們的努力,何來富麗堂皇的建築可以居住。

但更令人最難以理解的是,對於他們來說,他們可得到的薪資,永遠無法讓他們住進那些他們親手蓋的豪宅裡,卻是永遠將他們推向這個社會偏見陰霾下。

從涂爾幹的眼中,這些都是集體意識,而這些意識是有偏誤的。

而上述談到,有機連帶的分工體系,名義上我們都能為這個社會付出努力,也取之於社會,但實質上,我們也因為這樣的分工專業化的過程,對於可替代性高的職別,另外建構共同的刻板想法,更甚者去排斥、排除這樣的樣貌。

或許,我們不僅需認識這樣的連帶關係,而是要適時的調整這個連帶關係是否偏折了某方,調整我們這個社會的共同價值與意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社法說
47會員
46內容數
我想以一個有社會學背景及法學背景的思考方向,嘗試淺談攸關於時事議題的探討。
社法說的其他內容
2023/12/12
生態不是只有人類的,而是「我們的」。假使生態被化約成一個或是少數,就代表著取捨特定觀點(譬如在歐洲殖民下,許多殖民地都將原住民的生態詮釋抹滅),而對此有認識是重要且必須「被」看見和反思的議題。
Thumbnail
2023/12/12
生態不是只有人類的,而是「我們的」。假使生態被化約成一個或是少數,就代表著取捨特定觀點(譬如在歐洲殖民下,許多殖民地都將原住民的生態詮釋抹滅),而對此有認識是重要且必須「被」看見和反思的議題。
Thumbnail
2023/10/17
本文希望透過2023年9月蘋果的秋季發表會作為案例,分析生態現代化(Ecomodernist)與棄成長(Degrowth)在科技資訊社會的脈絡下,如何檢視及反思人類在「生態(Ecology)」裡面的關係。筆者想要去建構的是,在生態現代化與棄成長兩者之間,如何提出對彼此的提問。
Thumbnail
2023/10/17
本文希望透過2023年9月蘋果的秋季發表會作為案例,分析生態現代化(Ecomodernist)與棄成長(Degrowth)在科技資訊社會的脈絡下,如何檢視及反思人類在「生態(Ecology)」裡面的關係。筆者想要去建構的是,在生態現代化與棄成長兩者之間,如何提出對彼此的提問。
Thumbnail
2023/09/16
人權模式,又可稱權利模式(rights-based approach of disability),係源自於2006年所通過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onvention on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y, CRPD)之人權觀點。
Thumbnail
2023/09/16
人權模式,又可稱權利模式(rights-based approach of disability),係源自於2006年所通過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onvention on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y, CRPD)之人權觀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不能變現的知識跟經驗,就沒有競爭力?那麼,文青的熱情跟想像力又算什麼呢!
Thumbnail
不能變現的知識跟經驗,就沒有競爭力?那麼,文青的熱情跟想像力又算什麼呢!
Thumbnail
工業革命後,我們的步伐經由累積財富、提升生產效率、利用一切資源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而走到今日。 工業革命造福的是全體人類,還是少數握有「權力」之人,我們心知肚明。 從上一篇的集體錯覺,我們進一步的延伸探討目前存在於大部分國家中,整個體系下的資本結構,是如何建構起來的,以及探討我們與體系的關係。
Thumbnail
工業革命後,我們的步伐經由累積財富、提升生產效率、利用一切資源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而走到今日。 工業革命造福的是全體人類,還是少數握有「權力」之人,我們心知肚明。 從上一篇的集體錯覺,我們進一步的延伸探討目前存在於大部分國家中,整個體系下的資本結構,是如何建構起來的,以及探討我們與體系的關係。
Thumbnail
自從加入線上教育產業後,開始能看得見後台數據後,發現為了「職業而學習的人」非常多,是一股強勁的購買動力,一方面因為職業與個人發展、薪資成長等密切掛鉤,而學習本身需要投入「時間」與「精力」兩方面成本,因此可以很容易理解其中的原因,這裡沒有批評意思,我個人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精進工作,但也因此,我一直有
Thumbnail
自從加入線上教育產業後,開始能看得見後台數據後,發現為了「職業而學習的人」非常多,是一股強勁的購買動力,一方面因為職業與個人發展、薪資成長等密切掛鉤,而學習本身需要投入「時間」與「精力」兩方面成本,因此可以很容易理解其中的原因,這裡沒有批評意思,我個人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精進工作,但也因此,我一直有
Thumbnail
過去對於製造業以及科技業的管理較為熟悉,因為轉職的關係,想了解軟體業人員的管理與其他產業的差異,於是到職前便買了號稱1987年出版的軟體業專案管理聖《Peopleware》,沒想到啃到最後,發現管理的本質都是相同的。
Thumbnail
過去對於製造業以及科技業的管理較為熟悉,因為轉職的關係,想了解軟體業人員的管理與其他產業的差異,於是到職前便買了號稱1987年出版的軟體業專案管理聖《Peopleware》,沒想到啃到最後,發現管理的本質都是相同的。
Thumbnail
社會往往被認為是一群具有連帶感的人所形成的共同體,這樣的共同體小至一個家庭,大至國家、文明與全世界,這種將人群關聯起來的思維模式也同樣適用在文化認知上,文化是每個人日常大大小小選擇的聯繫,其所聯繫起來的群體可以說既是文化也是社會。
Thumbnail
社會往往被認為是一群具有連帶感的人所形成的共同體,這樣的共同體小至一個家庭,大至國家、文明與全世界,這種將人群關聯起來的思維模式也同樣適用在文化認知上,文化是每個人日常大大小小選擇的聯繫,其所聯繫起來的群體可以說既是文化也是社會。
Thumbnail
《經濟,不是市場說了算》從工作、商業、市場、財產、經融等五大面向,在每一章的開頭,討論了關於經濟中不同的主流想法,教導讀者們可以如何運用現有的資源,但透過不同的「倫理行動」去執行,緊扣「重構(reframing)」的概念,亦即重新建構對熟悉事物的理解,最後,奪回人生的自主權,共創一個更永續的社會。
Thumbnail
《經濟,不是市場說了算》從工作、商業、市場、財產、經融等五大面向,在每一章的開頭,討論了關於經濟中不同的主流想法,教導讀者們可以如何運用現有的資源,但透過不同的「倫理行動」去執行,緊扣「重構(reframing)」的概念,亦即重新建構對熟悉事物的理解,最後,奪回人生的自主權,共創一個更永續的社會。
Thumbnail
上一篇提及了《單一文化的陷阱》中,什麼是單一文化,而什麼是經濟故事,也摘了幾句書中作者引用前人的智慧,今天就來細讀,在不同的領域中,經濟故事是如何宰制我們的生活。 書名:單一文化的陷阱——經濟效益掛帥的時代,我們失去了怎樣的生活方式和多元價值。(繼續閱讀&思考吧:))
Thumbnail
上一篇提及了《單一文化的陷阱》中,什麼是單一文化,而什麼是經濟故事,也摘了幾句書中作者引用前人的智慧,今天就來細讀,在不同的領域中,經濟故事是如何宰制我們的生活。 書名:單一文化的陷阱——經濟效益掛帥的時代,我們失去了怎樣的生活方式和多元價值。(繼續閱讀&思考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