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到 video / audio clip──我拜託你各位別再用「視頻」和「音頻」

更新於 2022/11/10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我不支持使用「視頻」、「音頻」這一組詞,但「視頻」和「音頻」如何在中國變為 video / audio clips 的指稱,還是個有趣的問題,本文小小地考察推敲了一下,並對相關翻譯提出一點建議。。
線索已在圖中。Credit: 阿力獅的教室
隨著中國影音軟體及內容向外擴張,「視頻」(指短片)一詞在台灣似已越見普及;而在 podcast 使用者暴增後,「音頻」(指電子化的播音節目)一詞也隨之引入台灣,雖然普及程度似乎尚不及先被引進的「視頻」,有人稱為播音節目、錄音節目、聲音節目、網路廣播等等等,但已有較大型的媒體(如商周)將「音頻」作為主要用詞。
使用「視頻」一詞在台灣有哪些問題,編輯前輩施典志在〈為什麼不該在台灣用「視頻」一詞?〉已談得相當清楚,以下主要會談我對「視頻」、「音頻」在中國如何演變為 video / audio clips 譯詞的推測;之後再提一下個人對 audio clips 翻譯的看法。因這些詞彙所涉及的電子、資訊技術及發展歷史,坦白說並非我專長,如有謬誤還請指正。

「視頻」、「音頻」很好用啊?

就我所知,還沒有任何大媒體用「視頻」取代「短片」,商周會採用「音頻」顯然和audio clip 未有大眾已習慣的翻譯有關;而也有朋友向我表示,不知道台灣有什麼講audio clip 比較順的詞,「音頻」似乎已是一個好用的選擇?
「視頻」、「音頻」好用,基本上我是贊同的,詞語某方面和貨幣很像,只要有足夠的信用(穩定、客觀的詞義)和流通性,都會變得好用,而這一組詞在中國已經有廣大的使用人口,並外溢到其他社會的華語使用者,它們一定程度上好用是必然的。
但我仍不支持(講得不客觀點,是厭惡)使用這一組詞,理由很單純:
  1. 讓原有的專有名詞詞義產生錯亂,和既有的使用習慣衝突
  2. 作為 video clip和 audio clip 的譯詞,這一組詞並不好
  3. 我們有替代品
視頻是 video frequency 的翻譯,音頻則是 audio frequency 的翻譯。視頻(視覺訊號傳播的頻率)是個工程技術面的用詞,大眾較少接觸;音頻則相對是個常識性詞彙,大家都知道就是「聲音頻率」的意思。
針對第一點,或許有人會認為複義詞彙所在多有、層出不窮(例如 clip 本身就是個意涵非常混雜的詞),但我認為在有替代選項的情況下,沒有必要犧牲一個詞原有的使用習慣,這個問題根本是不必發生的。

「視頻」、「音頻」的詞義演變

因為這一組詞從英語詞源到翻譯後的構詞等等都非常類似,我主要以「視頻」舉例。〈為什麼不該在台灣用「視頻」一詞?〉已經指出,「視頻」在中國其實原本也是對 video frequency 的翻譯,但後來不知為何用來指稱 video clip──而且在影音社群軟體的崛起下,已幾乎是專門指稱 video clip 的詞彙了。
「視頻」、「音頻」如何在中國演變為 video / audio clips 的譯詞,我覺得可以先從兩處觀察,一是百度百科上的解釋,一是中國怎麼翻譯比網路時代稍早的 Audio Video Interleave(AVI)格式。
如施典志所說,百度百科對「視頻」的解釋也幾乎是影音工程上的,但我們可以注意到,「視頻」在此已是作為 video 的翻譯;若對照英文維基百科的 video 詞條,會發現兩者很類似,例如 video 詞條中包含了MPEG等影音數位格式,百度百科的「視頻」也對這些數位格式做出介紹。
也就是說,「視頻」在中國早已不再專指 video frequency,而就是用來翻譯 video的詞彙。我認為這個用法至少可上溯至90年代前中期,也就是 AVI 格式剛推出的時代──中國對 AVI 的翻譯就是「音頻視頻交錯/交織」格式。
於是,我們已可推理出這個詞從視頻(video frequency)到短片(video clip)的演化路徑(而「音頻」的演化也如出一轍):
  1. 古早以前 video frequency 翻譯為視頻
  2. 「視頻」被直接套用為 video 的翻譯,video 可指稱的對象開始稱被為「視頻」
  3. 網路社群時代時興短片,於是「視頻」似乎特指 video clip;有時可能還混雜了frequency channel(頻道)的意思,所以會說「訂閱這個視頻」
重看這張圖,「視頻」就是對影片(video)的翻譯無誤。
但為何我將 AVI 的翻譯視為重要的參考座標呢?因為這也是 VCD 開始成為磁帶錄影帶競爭者、家用電腦開始成為一種影音播放平台的年代,新技術的發明及應用帶來新的翻譯需求,於是,「視頻」與「音頻」詞義的新發明(或至少濫觴)很可能就在這個時期發生。
AVI(Audio Video Interleave)的嫌疑就我看來特別重大,這個因微軟霸權而廣為人知的技術格式,從百度百科的資料來看它並沒有在此之外的譯法,因此它最初在中國的翻譯應該就長這樣。而 audio 與 video 並列,也會讓人想以一組關於「音」、「影」的對稱詞彙去翻譯它,這時如果有現成、某方面具合理性的詞彙被直接套用下去,是很合情理的事。

對這一組詞,個人的看法及建議

現在我們早已習慣 video 作為「影片」的意思,但其實它最初就是一個技術面的用詞,是因早期的 mechanical television 發展出來的。
我們不難想像,作為一種技術的專有名詞,video 這個詞指涉的範圍會包含 video frequency 在內,就如同 audio 現在仍可作為 audio frequency 的簡稱。可以說,以「視頻」、「音頻」去翻譯 video 及 audio,有時應會是合理且恰當的。
但是,問題是 video、audio 的意涵,顯然並不只是 video frequency 和 audio frequency 啊!雖說 video 一詞隨電子產品及網路進入大眾日常而詞義擴張後,並沒有取代 movie、film,在英語中還保留了技術/媒介上的脈絡(通常只用在電子媒體的範疇),但這並不代表襲用相關技術上的譯詞、隨意套下去,就是好的翻譯。
中國對資訊技術詞彙的翻譯有一套和台灣很不同的邏輯,這個meme好像可以無止盡的不斷延伸……。翻攝自阿力獅的教室
對中國將 AVI 翻譯為「音頻視頻交錯」我先不予置評;台灣翻譯為「音訊〔audio signal〕影片交錯」,顯然在技術面上的見解或抓的重點不同,不過說 signal 是由 frequency 構成的話,此處翻譯成「視頻」好像也不算錯?但之後中國人把 video 可指稱的對象都稱為「視頻」,顯然就開始歪掉了,歪到現在將 video frequency 的譯詞套用到 video clip,不管怎麼說都很奇怪吧?
現在回顧一下我(和應該不少人)討厭「視頻」、「音頻」這組詞的原因,並提出個人對翻譯的建議:
  1. 讓原有的專有名詞詞義產生錯亂,和既有的使用習慣衝突
  2. 作為 video clip 和 audio clip 的譯詞,這一組詞並不好
  3. 我們有替代品
現在抖音興起,我不太確定「短視頻」會不會變成偏指那種極短的 video clip……
Video clip 就是短片,不必多提。那 audio clip 這種東西呢?雖然我個人對 audio clip 或 podcast 沒什麼接觸,但權作拋磚引玉。
僅從「檔案類型」來看的話,如 AVI 翻譯的例子所示,「音訊」一詞是台灣步入數位化後即有的翻譯,「音訊檔案」或「錄音檔」都是現成、早已在通行的詞彙,以它們指稱 audio clip 的電子檔案絕無問題。
對於 podcast,有人稱為「語音節目」、「音訊節目」,也可稱為「錄音節目」、「播音節目」,但要加上節目兩字就是有點囉唆;若要有適合的簡稱,或許就「音訊」或「播音」吧?「語音」和「錄音」兩詞都相對不適合。綜合來說,我個人會比較偏好「播音」一詞,因為它除了能滿足形式、內容的指涉,還有一點音譯的味道。
最後,我覺得把「短片」的含意擴大到 audio clip 某種程度也是可接受的選項,雖然和我討厭「音頻」、「視頻」的第一個理由有點矛盾(而這也可能會在普及上造成障礙),但起碼對 clip 仍是恰當的翻譯。
至於這些建議選項用起來會不會彆扭,很大程度是習慣問題(就不再對此舉例了)。詞語和貨幣的差異在於,它們的「信用」就是靠「流通性」建立起來的,一般大眾未必那麼在意詞義根源上的合理性──否則「視頻」、「音頻」也就不會這樣成功嫁接到遠遠偏離原義的東西上去。這在語言學或語言哲學上是自然現象、「正常能量釋放」,但對於相關專業工作者,卻可能是深究起來或僅僅直覺上就讓人渾身不舒服的事情。
總之,既然我們有更合理的選擇,為什麼不用呢?
而如果以上都不令人滿意,還有一個大絕招:直接用外來語。就跟 DNA 進入我們的日常口語一樣,直接叫它們 podcast 就好。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8會員
23內容數
講一些幹話的地方,很可能沒空更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earenat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韓國瑜罷免案確認通過後,中國國民黨立委陳以信發了篇短文,叫人不知所云,尤其「又高又雄」一語特別莫名,引起鄉民惡搞模仿及媒體報導。因為我也看不懂陳以信在寫啥潲,隨手Google了「又高又雄」,發現他是抄香港作家馬家輝的……
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幾乎總是瞎子摸象,閱讀當然也會如此。
一般認為雙重標準的問題癥結在「沒有正當或合理的理由」,卻對不同的對象做出不同的行為,不過我覺得要說明「雙重標準」之所以那麼常令人反感乃至引起議論,這有點不夠充分。
線上內容訂閱還是一種很新的機制,但是消費者之所以會願意付費,在意的是哪些,其實並沒有什麼改變;所以,線上內容訂閱經營的重點原則,和出版等所謂傳統內容產業並沒有什麼不同。
本文是一篇舊文,寫於2016。因為專題文章數太少,系統會認定我沒有設定好專題文章列表,姑且拿來充數。進入職場以來,我偶爾是以寫分手信的心情給作者意見的;雖然嚴格來說,分手意味著什麼萬年單身狗無從理解,但這就是個比喻。
「你的讀者」就是認為你的文章有價值的人、對你有品牌忠誠度的人。我們很難判斷有多少這種人,但如果你的集資訂閱專案開始了一段時間,卻沒有多少人給你錢,那麼答案很明顯的……你的讀者太少了。
韓國瑜罷免案確認通過後,中國國民黨立委陳以信發了篇短文,叫人不知所云,尤其「又高又雄」一語特別莫名,引起鄉民惡搞模仿及媒體報導。因為我也看不懂陳以信在寫啥潲,隨手Google了「又高又雄」,發現他是抄香港作家馬家輝的……
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幾乎總是瞎子摸象,閱讀當然也會如此。
一般認為雙重標準的問題癥結在「沒有正當或合理的理由」,卻對不同的對象做出不同的行為,不過我覺得要說明「雙重標準」之所以那麼常令人反感乃至引起議論,這有點不夠充分。
線上內容訂閱還是一種很新的機制,但是消費者之所以會願意付費,在意的是哪些,其實並沒有什麼改變;所以,線上內容訂閱經營的重點原則,和出版等所謂傳統內容產業並沒有什麼不同。
本文是一篇舊文,寫於2016。因為專題文章數太少,系統會認定我沒有設定好專題文章列表,姑且拿來充數。進入職場以來,我偶爾是以寫分手信的心情給作者意見的;雖然嚴格來說,分手意味著什麼萬年單身狗無從理解,但這就是個比喻。
「你的讀者」就是認為你的文章有價值的人、對你有品牌忠誠度的人。我們很難判斷有多少這種人,但如果你的集資訂閱專案開始了一段時間,卻沒有多少人給你錢,那麼答案很明顯的……你的讀者太少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在建立緣分之前? 請想像一下你最要好的朋友們,當初你們是如何認識彼此的呢? 很可能你只是碰巧在一個活動中遇見對方,甚至過了好久還不知道對方的本名;又或是他只是你以前在職場上的隔壁部門同事;又或是自己透過自己的好友,間接認識到的朋友⋯⋯ 這些背後藏有什麼樣的意義呢? 這就是「緣份」,很多的緣份都來
Thumbnail
星期一的專案進度會議快要完結。Development Manager, Doris 急不及待回去處理自己枱頭上那疊應徵者履歷;Lead Developer, Liz 心想原本要和自己pair programming 的Jo 應該已經自己一個人開始寫code 了;Product Manager, P
Thumbnail
國民黨跟過去美加政府文化清洗的差別,那就是美加政府都公開道歉且賠償,但國民黨從沒有人為國語政策造成的文化傷害負責。去年說出「學母語浪費時間」這種歧視語言的候選人當選了,今年還繼續選總統;擔任新聞局長期間嚴厲打壓台語文化的人,今年出來選第5次;這樣的文化清洗,對國民黨算非常成功吧?但對被清洗的我們呢?
Thumbnail
這一部漫畫與其說是談論唱歌,不如說是在談論發聲,更準確的說,其實是在討論「聲音的頻率」這件事。這種以頻率為主的表達法避開了音樂漫畫單純想以音樂的意境感動人的尷尬處境(畢竟漫畫沒有聲音),但同時也變成了知識跟情節相互交錯而成的結構,以夠感人的情節為主體,而以知識作輔助,就變成了異常有「真實感」的漫畫。
Thumbnail
猶如契訶夫,齊佛與卡佛都是,不動聲色的詩人,抒情家,也是眼冷心暖的社會觀察家;猶如契訶夫,他倆寫的從不是,那些冒險奮戰,勇於與人生周旋的英雄人物,而是隨波逐流,陷入生活難題,絶境中的普通人。
Thumbnail
修行是一個動詞,能夠「面對」前方迎來的種種事件,它是一種推動生活位格的力量,讓你從這個角度移到另一個角度;甚至不同於僅僅地觀看,那是「身在其中」與「身在其外」的巨大差別。當事件真實地「朝我而來」,我會慌張、恐懼、強作鎮定、崩潰、再次振作,那就是轉動生命的發生之際。
Thumbnail
小樹,這個名字對於愛聽音樂的你來說一定不陌生。他曾任Hinoter映象集總編輯、Hit FM Chill-Out Zone DJ,及多屆金曲獎、金音獎評審委員,你可以在平面雜誌上看見他的樂評觀察,在每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在建立緣分之前? 請想像一下你最要好的朋友們,當初你們是如何認識彼此的呢? 很可能你只是碰巧在一個活動中遇見對方,甚至過了好久還不知道對方的本名;又或是他只是你以前在職場上的隔壁部門同事;又或是自己透過自己的好友,間接認識到的朋友⋯⋯ 這些背後藏有什麼樣的意義呢? 這就是「緣份」,很多的緣份都來
Thumbnail
星期一的專案進度會議快要完結。Development Manager, Doris 急不及待回去處理自己枱頭上那疊應徵者履歷;Lead Developer, Liz 心想原本要和自己pair programming 的Jo 應該已經自己一個人開始寫code 了;Product Manager, P
Thumbnail
國民黨跟過去美加政府文化清洗的差別,那就是美加政府都公開道歉且賠償,但國民黨從沒有人為國語政策造成的文化傷害負責。去年說出「學母語浪費時間」這種歧視語言的候選人當選了,今年還繼續選總統;擔任新聞局長期間嚴厲打壓台語文化的人,今年出來選第5次;這樣的文化清洗,對國民黨算非常成功吧?但對被清洗的我們呢?
Thumbnail
這一部漫畫與其說是談論唱歌,不如說是在談論發聲,更準確的說,其實是在討論「聲音的頻率」這件事。這種以頻率為主的表達法避開了音樂漫畫單純想以音樂的意境感動人的尷尬處境(畢竟漫畫沒有聲音),但同時也變成了知識跟情節相互交錯而成的結構,以夠感人的情節為主體,而以知識作輔助,就變成了異常有「真實感」的漫畫。
Thumbnail
猶如契訶夫,齊佛與卡佛都是,不動聲色的詩人,抒情家,也是眼冷心暖的社會觀察家;猶如契訶夫,他倆寫的從不是,那些冒險奮戰,勇於與人生周旋的英雄人物,而是隨波逐流,陷入生活難題,絶境中的普通人。
Thumbnail
修行是一個動詞,能夠「面對」前方迎來的種種事件,它是一種推動生活位格的力量,讓你從這個角度移到另一個角度;甚至不同於僅僅地觀看,那是「身在其中」與「身在其外」的巨大差別。當事件真實地「朝我而來」,我會慌張、恐懼、強作鎮定、崩潰、再次振作,那就是轉動生命的發生之際。
Thumbnail
小樹,這個名字對於愛聽音樂的你來說一定不陌生。他曾任Hinoter映象集總編輯、Hit FM Chill-Out Zone DJ,及多屆金曲獎、金音獎評審委員,你可以在平面雜誌上看見他的樂評觀察,在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