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覺醒-5:身邊的每個角色都是為了完成你的這齣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即使學會關注內在、覺察自我,但時不時還是會被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狀況給吸引住,
有時是小狀況,在騎車、開車的時候,碰到有人不打燈或擋在前面讓人煩躁的情境,
有時是自己或身邊人的大狀況,朋友無預警的失戀,與同事、家人吵架等等,心一旦被帶走,就忍不住隨著表面的情節起起伏伏,遇到不好的事情就抱怨、責怪,罵著那個人為什麼這麼做,或這件事為何會這樣,身為演員的我們,隨時都是情節的第一感受者,狀況發生時,雖然抱怨能夠舒緩不平衡的心情,但卻要記得,不要太過糾結在表面上,平復了情緒,要懂得回到導演的視角,切換不同層次,以俯視的高度去看待整個情節,去練習揣摩這情境給了角色什麼樣的意義與反饋。

生活中的每個情境不一定每次都能看透意義何在,其實也不需要看透,隨著情境發生練習切換層次,會漸漸學會內觀,每當情緒平復了以後就切換視角,久而久之可以看透自己,進而向下挖掘內心深處,為何今日這件事我會生氣?我不平衡的點是什麼?追根究底心裡真正在意的是什麼?全部清楚地攤開來看,會發現情節的發生不過是基於內心信念的根基是什麼,這時再回過頭來看與你發生摩擦的人,就不會一直責怪、抱怨對方的過錯,雖然表面的狀況是吵架,但深層的意義上,卻是宇宙透過他幫助你發現內在的問題,藉由外在人事物反射你的內心有什麼,想通、看透以後,就不會一直處在鬼打牆的循環裡。

什麼是鬼打牆的循環?觀察一個人在工作間的際遇最明顯,以我個人來說,學會關注內在、調整信念的過程中,剛好也在轉換工作的時期,前後之差變得很鮮明,換工作以前,同事中偶爾會有奇怪的人,調整信念以後,新工作的同事幾乎都是很好的人,我也在每個同事身上發現了自己的影子,好像擷取一部分的特質,總有些地方與自己相似,讓我確信了世界的確是反應內在,也就是心中的核心信念是什麼,周圍的世界就會顯化什麼,更加驗證信念與頻率的重要性,理解了這點,再去觀察身邊的人的工作際遇,就會明白是怎麼一回事,為什麼有人會一直遇到奇怪的同事,或是與主管產生摩擦等等都像鏡子般反射了內心信念,如果不處理與調整,只是一昧的抱怨那些人事物,那麼即使換了工作,如換湯不換藥一樣,還是會遇到類似的事情。雖然鬼打牆的循環表相看似不順利,但另一個角度來看,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明顯的提示,可以仔細思考生活中哪些狀況一直重複發生,或是與人相處是否老是因為同件事發怒等等,練習退後一步觀察全局的樣貌。

將覺察自我變成習慣以後,雖然心情還是會隨著生活情境起伏,卻不再像過往那麼責備讓你不快的人事物,因為知道,那些都扮演了一個引導的角色,為的是完成你的這齣戲,我們的世界彼此交錯穿插,有時擔當別人的配角,有時是自己世界的主角,無論是哪個,都幫助了對方構成獨一無二的經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金三的沙龍
8會員
15內容數
這是一個實驗,我也不知道會走向哪裡, 生命是一份看不清的禮物,而我正在記錄這段拆禮物的過程。
金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11/19
雖然保持覺察的習慣,但有時候過去累積的習慣造就我們的思考與身體形成一種模式,某些情境在你沒察覺到的情況下,會無意識地以舊有的行為來反應,就像身體反射動作一樣自然,或者雖然努力看見了自己的慣性動作,卻沒法輕易改變,因而陷入了前後動彈不得的為難...
Thumbnail
2020/11/19
雖然保持覺察的習慣,但有時候過去累積的習慣造就我們的思考與身體形成一種模式,某些情境在你沒察覺到的情況下,會無意識地以舊有的行為來反應,就像身體反射動作一樣自然,或者雖然努力看見了自己的慣性動作,卻沒法輕易改變,因而陷入了前後動彈不得的為難...
Thumbnail
2020/10/24
當自身的世界漸漸改變得到驗證,或是內心擁有嶄新的領悟啟發,這股喜悅會很想告訴周遭的人,分享自己接收到的靈性資訊,希望身邊的人也能變得更好,雖然是好的出發點,但卻不見得人人可以接受。 正如每個人的信仰都不一樣,我們雖然不認同也仍會尊重對方的信仰,不刻意勉強別人去相信我們相信的...
Thumbnail
2020/10/24
當自身的世界漸漸改變得到驗證,或是內心擁有嶄新的領悟啟發,這股喜悅會很想告訴周遭的人,分享自己接收到的靈性資訊,希望身邊的人也能變得更好,雖然是好的出發點,但卻不見得人人可以接受。 正如每個人的信仰都不一樣,我們雖然不認同也仍會尊重對方的信仰,不刻意勉強別人去相信我們相信的...
Thumbnail
2020/10/14
頭腦是我們最強而有力的工具,但也因如此,我們很容易被頭腦的所思所想擺佈,當頭腦的慾望、內心的感受、身體的訊號彼此干擾的的時候,通常我們會優先選擇以頭腦的訊號來做出回應與行動,而常常被忽略的身心訊號就會導致我們疲憊不堪,像慢性疾病一樣侵蝕著靈魂...
Thumbnail
2020/10/14
頭腦是我們最強而有力的工具,但也因如此,我們很容易被頭腦的所思所想擺佈,當頭腦的慾望、內心的感受、身體的訊號彼此干擾的的時候,通常我們會優先選擇以頭腦的訊號來做出回應與行動,而常常被忽略的身心訊號就會導致我們疲憊不堪,像慢性疾病一樣侵蝕著靈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1.我們對別人某個行為的憤怒,通常代表我們身上就存在那個尚未解決的部分,我們把自己的缺點“投射”到別人身上,我們審判別人時,其實正在審判自己。 2.當我們怎麼努力都無法感到幸福,這份憂鬱正在盡責地提醒妳:是時候卸下你的人格面具,好好喘息一番了!! 3.情緒最基本的功能,就像是肉體上的痛覺確保我們
Thumbnail
1.我們對別人某個行為的憤怒,通常代表我們身上就存在那個尚未解決的部分,我們把自己的缺點“投射”到別人身上,我們審判別人時,其實正在審判自己。 2.當我們怎麼努力都無法感到幸福,這份憂鬱正在盡責地提醒妳:是時候卸下你的人格面具,好好喘息一番了!! 3.情緒最基本的功能,就像是肉體上的痛覺確保我們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武俠小說一再被翻拍,我們用累世習性的眼,討論著幾年版、誰飾演的男女角色最經典。短暫的戲劇影射人生的縮影,男女主角的痴愛癲狂繫著我們的心。無論誰飾演男女主角都是一場戲,俗話說:「演戲是瘋子,看戲是傻子」,看戲時隨劇中角色痴怒顛倒,自己宛如投身情境中而樂此不疲。 (分享完畢)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武俠小說一再被翻拍,我們用累世習性的眼,討論著幾年版、誰飾演的男女角色最經典。短暫的戲劇影射人生的縮影,男女主角的痴愛癲狂繫著我們的心。無論誰飾演男女主角都是一場戲,俗話說:「演戲是瘋子,看戲是傻子」,看戲時隨劇中角色痴怒顛倒,自己宛如投身情境中而樂此不疲。 (分享完畢)
Thumbnail
0305下午場/個人與群體事件的本質/我們全都涉入世界事件裡/老師:王怡仁 情緒何來?來自自己的信念跟認知!!!從心裡來的。 身心靈老師:老娘先快樂,你們其他人再說。
Thumbnail
0305下午場/個人與群體事件的本質/我們全都涉入世界事件裡/老師:王怡仁 情緒何來?來自自己的信念跟認知!!!從心裡來的。 身心靈老師:老娘先快樂,你們其他人再說。
Thumbnail
常遇到朋友或個案表示:「我也想改變突破啊,但一想到某某家人朋友的臉色,我就退縮氣餒了」。以下整理出我自己常用也經常分享給朋友個案的幾個解法,提供給有相同困擾的人參考: 1. 心理建設一:課題分離,設立界線-你是你,我是我 請理解到你的人生是你獨自一人的,與他人無關。無論那個別人是誰、和你多親近、幫過
Thumbnail
常遇到朋友或個案表示:「我也想改變突破啊,但一想到某某家人朋友的臉色,我就退縮氣餒了」。以下整理出我自己常用也經常分享給朋友個案的幾個解法,提供給有相同困擾的人參考: 1. 心理建設一:課題分離,設立界線-你是你,我是我 請理解到你的人生是你獨自一人的,與他人無關。無論那個別人是誰、和你多親近、幫過
Thumbnail
每個靈魂來地球之前都已經安排了一個大概模組,模組裡會有我們需要體驗的課題,課題裡會有一個大的方向,但細節如何呈現,就會在依每個靈魂體驗的方向而有所不同。 例如,同樣體會“外表之美不代表內在之美”的課題,有的靈魂會用身體殘缺的方式來體驗,有的會用小時候一路都胖胖的樣子來體驗,兩者透過不同程度的方式,
Thumbnail
每個靈魂來地球之前都已經安排了一個大概模組,模組裡會有我們需要體驗的課題,課題裡會有一個大的方向,但細節如何呈現,就會在依每個靈魂體驗的方向而有所不同。 例如,同樣體會“外表之美不代表內在之美”的課題,有的靈魂會用身體殘缺的方式來體驗,有的會用小時候一路都胖胖的樣子來體驗,兩者透過不同程度的方式,
Thumbnail
即使學會關注內在、覺察自我,但時不時還是會被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狀況給吸引住, 有時是小狀況,在騎車、開車的時候,碰到有人不打燈或擋在前面讓人煩躁的情境, 有時是自己或身邊人的大狀況,朋友無預警的失戀,與同事、家人吵架等等,心一旦被帶走,就忍不住隨著表面的情節起起伏伏,遇到不好的事情就抱怨、責怪....
Thumbnail
即使學會關注內在、覺察自我,但時不時還是會被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狀況給吸引住, 有時是小狀況,在騎車、開車的時候,碰到有人不打燈或擋在前面讓人煩躁的情境, 有時是自己或身邊人的大狀況,朋友無預警的失戀,與同事、家人吵架等等,心一旦被帶走,就忍不住隨著表面的情節起起伏伏,遇到不好的事情就抱怨、責怪....
Thumbnail
每天可以抱怨的事情,多到像山一樣高,但,同樣的事情,同樣的狀態,一直發生到底是為什麼?我們都忘了,這些事情的關鍵,就是唯一交會點,只有自己,那麼,怎麼會是先去抱怨事情呢?
Thumbnail
每天可以抱怨的事情,多到像山一樣高,但,同樣的事情,同樣的狀態,一直發生到底是為什麼?我們都忘了,這些事情的關鍵,就是唯一交會點,只有自己,那麼,怎麼會是先去抱怨事情呢?
Thumbnail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如果你不曾站遠一點看看你的傷痛, 那麼永遠都不會知道,這個世界就是你的一面鏡子,忠實反饋內在的樣子。 這世界的物質對所有人來說,真實是毋庸置疑的,只要還擁有這副肉身,這一切的真實感永遠受用,也因為這樣,我們沈浸在生活裡的每一個情節,無法自拔.....
Thumbnail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如果你不曾站遠一點看看你的傷痛, 那麼永遠都不會知道,這個世界就是你的一面鏡子,忠實反饋內在的樣子。 這世界的物質對所有人來說,真實是毋庸置疑的,只要還擁有這副肉身,這一切的真實感永遠受用,也因為這樣,我們沈浸在生活裡的每一個情節,無法自拔.....
Thumbnail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一種人際現象,有某一種人,他總是找你抱怨,說東說西,說他的感受跟想法,並且會充滿了對這個外在世界的評論跟批判,可是當你要對他說關於自己生活的遭遇時,他卻立刻地畫出界線,一副不想聽的樣子,並且不給予回應,彷彿你在說的事情,跟他一點關係都沒有....
Thumbnail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一種人際現象,有某一種人,他總是找你抱怨,說東說西,說他的感受跟想法,並且會充滿了對這個外在世界的評論跟批判,可是當你要對他說關於自己生活的遭遇時,他卻立刻地畫出界線,一副不想聽的樣子,並且不給予回應,彷彿你在說的事情,跟他一點關係都沒有....
Thumbnail
晚上去馬偕醫院回診,我坐在椅子上看著人群在大廳走來走去,每個身體都住著一個靈魂,眾生百態,這眾生的劇場到底在上演什麼戲碼?有人講話很大聲,抱怨東抱怨西的,有人細心的照顧身邊的親人顯得很平穩,突然一個靈感打了進來,眾生百態都是內心的反射,每個人對待他人的態度,脾氣,似乎都是內心的反射,一個愛發脾氣的
Thumbnail
晚上去馬偕醫院回診,我坐在椅子上看著人群在大廳走來走去,每個身體都住著一個靈魂,眾生百態,這眾生的劇場到底在上演什麼戲碼?有人講話很大聲,抱怨東抱怨西的,有人細心的照顧身邊的親人顯得很平穩,突然一個靈感打了進來,眾生百態都是內心的反射,每個人對待他人的態度,脾氣,似乎都是內心的反射,一個愛發脾氣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