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覺醒路途-4:看穿自身模式與改變軌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上一篇提到,練習分辨頭腦、心、身體之間的訊號,雖然保持覺察的習慣,但有時候過去累積的習慣造就我們的思考與身體形成一種模式,某些情境在你沒察覺到的情況下,會無意識地以舊有的行為來反應,就像身體反射動作一樣自然,或者雖然努力看見了自己的慣性動作,卻沒法輕易改變,因而陷入了前後動彈不得的為難。
我們的生活處處可見慣性模式,每天上下班的路線、每天吃的餐點、下班後放鬆的娛樂等,這些都是清晰可見的,也是比較能夠做出改變的部分,比如空閒的時候試著上/下班走不一樣的路線; 以往總是吃公司附近的店家可以偶爾去有點距離的餐廳用餐; 下班後都在玩手遊放鬆,改去附近的公園散散步等,可以在平日中做出不一樣的改變,或許生活中會有特別的驚喜。而另一種是需要我們努力去覺察的模式,像晚上明明吃飽了,可是常常會嘴饞想吃宵夜零食,其實是內心深層因為工作壓力的焦慮,無形中藉由『吃』的動作去填補、平衡這部分,如果沒有向內覺察去看到底是什麼在影響著你,可能就會一直讓身體攝取過多不必要的食物,讓焦慮轉嫁到身體上,長期下來不只形成肥胖,身體的狀態也連帶影響著精神,演變成一個慢性的惡循環。又有時候,知道自己是內心焦慮想吃,卻沒辦法輕易遏止這樣的習慣,也不用勉強自己,要允許時間慢慢去改變慣性,最重要的是『看見』,先去看見內心存在什麼樣的問題,去練習剝開內心的表層,不只看回應後的行為,再進一步思考如何改變。
上述的例子是一個比較好辨識的狀況,然而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內心狀況也是五花八門,有些模式基於個人不同環境與經歷積累形成,不一定能清楚識別,甚至有些是環環相扣的無意識回應,需要自己在平常生活中留意觀察,或許一開始無法辨識出來,但是相同的情景大多會重複發生,此時就是讓我們注意到它的機會,比方說有個人做事都不假他人之手,能夠獨立完成重大工作,和朋友出去玩也是,如果有活動需要準備用品,通常也是第一個勇於承攬,雖然獲得周圍人的好評,自身也相當滿意,內心深處卻是無法信任任何人,可能進而衍生出想掌控好每件事物的模式,雖然在初期乍看沒有問題,對大家都有益處,可是當這樣的模式越走越牢固的時候,後期就會開始慢慢崩解,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或想幫忙出力貢獻,一個人無論多想全盤掌握事情的發展,不可能事事順利,這時候就會與鞏固的模式形成反彈與衝突,發現生活中漸漸出現裂痕。
即使因為衝突醒悟過來,也是給予我們改變舊模式的機會,不用以太過負面、批判的視角去看待事情,或沈浸在後悔自己的所作所為,關鍵在於如何回應目前面臨的情境,正視現實的問題以及內心的真實感受,下定決心離開舊模式並且勇於跨出第一步,慢慢有意識地付出行動改變,雖然這一連串的過程可能要花相當漫長的時間,仍然保持耐心地面對一切,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走向新的路徑,迎接與過去截然不同的局面,改變原來的生命軌道。
avatar-img
8會員
15內容數
這是一個實驗,我也不知道會走向哪裡, 生命是一份看不清的禮物,而我正在記錄這段拆禮物的過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金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當自身的世界漸漸改變得到驗證,或是內心擁有嶄新的領悟啟發,這股喜悅會很想告訴周遭的人,分享自己接收到的靈性資訊,希望身邊的人也能變得更好,雖然是好的出發點,但卻不見得人人可以接受。 正如每個人的信仰都不一樣,我們雖然不認同也仍會尊重對方的信仰,不刻意勉強別人去相信我們相信的...
頭腦是我們最強而有力的工具,但也因如此,我們很容易被頭腦的所思所想擺佈,當頭腦的慾望、內心的感受、身體的訊號彼此干擾的的時候,通常我們會優先選擇以頭腦的訊號來做出回應與行動,而常常被忽略的身心訊號就會導致我們疲憊不堪,像慢性疾病一樣侵蝕著靈魂...
每件事物都存在二元性的特質,好與壞、美與醜、易與難、獨特與普遍、善良與陰險...等,不僅僅只是頭腦理解的形容詞,仔細觀察生活中的小事到大事,比如佔去我們大半時間的工作,常聽說工作即生活,最好要找自己喜愛、感興趣的事,過去我也一度以為只要選擇熱愛的工作,從此以後每天都是愉快的小日子...
起初或許是內心的失落,為了療癒自身,漸漸引領我們走上這條路,當越來越專注在靈性世界,所看見的層次會更加浩瀚,相對的,因為每個人的體驗都是獨一無二的,許多實相並非像買東西一樣,他擁有什麼也想比照買一份,經歷沒法像電腦檔案輕易複製,無法強求也沒有高低比較,種種情境與能力都是依照靈魂個別所需而誕生...
市面上陸續出了很多關於人體自癒力的書籍,不僅內容傳達了疾病與內心息息相關,也漸漸喚醒現代人去自我探索與療癒,在修行的路上,除了把焦點轉移至內心,也會慢慢發現身體就是我們內在實相最貼切的表達,越是覺察這一點,越會花心思調整飲食模式與運動習慣,也理解了無關年紀,這是每個人都應該要注意的事.....
即使學會關注內在、覺察自我,但時不時還是會被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狀況給吸引住, 有時是小狀況,在騎車、開車的時候,碰到有人不打燈或擋在前面讓人煩躁的情境, 有時是自己或身邊人的大狀況,朋友無預警的失戀,與同事、家人吵架等等,心一旦被帶走,就忍不住隨著表面的情節起起伏伏,遇到不好的事情就抱怨、責怪....
當自身的世界漸漸改變得到驗證,或是內心擁有嶄新的領悟啟發,這股喜悅會很想告訴周遭的人,分享自己接收到的靈性資訊,希望身邊的人也能變得更好,雖然是好的出發點,但卻不見得人人可以接受。 正如每個人的信仰都不一樣,我們雖然不認同也仍會尊重對方的信仰,不刻意勉強別人去相信我們相信的...
頭腦是我們最強而有力的工具,但也因如此,我們很容易被頭腦的所思所想擺佈,當頭腦的慾望、內心的感受、身體的訊號彼此干擾的的時候,通常我們會優先選擇以頭腦的訊號來做出回應與行動,而常常被忽略的身心訊號就會導致我們疲憊不堪,像慢性疾病一樣侵蝕著靈魂...
每件事物都存在二元性的特質,好與壞、美與醜、易與難、獨特與普遍、善良與陰險...等,不僅僅只是頭腦理解的形容詞,仔細觀察生活中的小事到大事,比如佔去我們大半時間的工作,常聽說工作即生活,最好要找自己喜愛、感興趣的事,過去我也一度以為只要選擇熱愛的工作,從此以後每天都是愉快的小日子...
起初或許是內心的失落,為了療癒自身,漸漸引領我們走上這條路,當越來越專注在靈性世界,所看見的層次會更加浩瀚,相對的,因為每個人的體驗都是獨一無二的,許多實相並非像買東西一樣,他擁有什麼也想比照買一份,經歷沒法像電腦檔案輕易複製,無法強求也沒有高低比較,種種情境與能力都是依照靈魂個別所需而誕生...
市面上陸續出了很多關於人體自癒力的書籍,不僅內容傳達了疾病與內心息息相關,也漸漸喚醒現代人去自我探索與療癒,在修行的路上,除了把焦點轉移至內心,也會慢慢發現身體就是我們內在實相最貼切的表達,越是覺察這一點,越會花心思調整飲食模式與運動習慣,也理解了無關年紀,這是每個人都應該要注意的事.....
即使學會關注內在、覺察自我,但時不時還是會被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狀況給吸引住, 有時是小狀況,在騎車、開車的時候,碰到有人不打燈或擋在前面讓人煩躁的情境, 有時是自己或身邊人的大狀況,朋友無預警的失戀,與同事、家人吵架等等,心一旦被帶走,就忍不住隨著表面的情節起起伏伏,遇到不好的事情就抱怨、責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打破舊規則就容易改變,並且一次就有感覺!鍛鍊肌肉也是先破壞重構才有壯大的可能,脂肪(混沌不明)永遠包裹在瘦肉(真相)外面,我們必須把那些層層的舊習(脂肪)給清除掉,才能看見那形狀的美麗。會發現原來我們的本質就是簡單、輕盈並充滿無限可能。
Thumbnail
走向身心合一的過程,若說寫隨筆是功臣,那枕在後方的大Boss功臣絕對是MM飲食
Thumbnail
今天和一些朋友分享:不論是投資理財、學習任何技能,或者只是要「活得更好」,自我覺察都是讓自己進步的第一件事。
Thumbnail
人生在世,每天的所作所為都已經固定,因為心性指導行為,或從善或從惡,也差不多定型牢固了。做習慣的事要改變真的很困難,就像一個人早餐習慣吃燒餅油條沾豆漿已經二三十年,突然要他改吃漢堡配美式咖啡,他怎麼能接受。又比如,一個獨善其身多年的人,對於不相干的人事物早已冷漠成自然,突然要他轉變心性,變成一個熱心
Thumbnail
從主動的去選擇要吃什麼出發,這是一個很容易發想的起點。很多人直覺會回應:我怎麼不能選擇了?去哪一間餐廳吃飯或是外送哪一份餐點來吃,不是就是一種選擇嗎?但即使是如此,仍跳脫不了餐廳已經準備好的固定餐點。就月光的想法,是那種自己煮來吃的,才是主動掌控自己要吃什麼的人。不過,月光的作法,也只
Thumbnail
今天這本書不只是2019年必讀,我覺得它根本應該納入人生必讀。無論你的起點在哪裡,想要改變什麼,增進健康、金錢、人際關係等等...這本書給的四大法則都能完整解惑,倘若你真的這輩子只能讀一本對自己有幫助的書,就是它了《原子習慣》。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靈性感知的啟動與飲食的關聯:個人健康與能量感知的轉變 近期我做了一個斷食計畫,為甚麼會做斷食計畫? 這也是我發現自己身體警號開始,一來我發現年紀大了,身體的反應變了,以前晚餐我總能吃上一碗麵,但如今晚上的麵都吃不完,這是我發現自己身體的一個反應。二來我發現我在做療癒能量的時候,我的能感變鈍了。做
Thumbnail
   最近仍持續在關注心想事成的資訊,也慢慢的體會到情緒反彈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一樣先從維持體重的點開始說起。要維持體重,當然是控制飲食和運動,而實際上,月光給自己準備的解饞食物也不算少。但即使整套流程跑完,還是會感到飢餓。當然,感到飢餓並不是件壞事,也不代表這是在虐待自己,不給自己吃東西。可以改善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像之前月光也經歷過莫名就很想吃串燒的時候,也經歷過晚餐後還想要喝點飲料的衝動。這原因到底是身體真正想去吃喝,還是心裡感到疲乏想要來點刺激?總之,就是有可能會忽然特別想要來點不一樣的。經歷過這段時期後,心理上也就更能接受這樣的飲食方式。每個人都可以嘗試尋找適合自己的斷食法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打破舊規則就容易改變,並且一次就有感覺!鍛鍊肌肉也是先破壞重構才有壯大的可能,脂肪(混沌不明)永遠包裹在瘦肉(真相)外面,我們必須把那些層層的舊習(脂肪)給清除掉,才能看見那形狀的美麗。會發現原來我們的本質就是簡單、輕盈並充滿無限可能。
Thumbnail
走向身心合一的過程,若說寫隨筆是功臣,那枕在後方的大Boss功臣絕對是MM飲食
Thumbnail
今天和一些朋友分享:不論是投資理財、學習任何技能,或者只是要「活得更好」,自我覺察都是讓自己進步的第一件事。
Thumbnail
人生在世,每天的所作所為都已經固定,因為心性指導行為,或從善或從惡,也差不多定型牢固了。做習慣的事要改變真的很困難,就像一個人早餐習慣吃燒餅油條沾豆漿已經二三十年,突然要他改吃漢堡配美式咖啡,他怎麼能接受。又比如,一個獨善其身多年的人,對於不相干的人事物早已冷漠成自然,突然要他轉變心性,變成一個熱心
Thumbnail
從主動的去選擇要吃什麼出發,這是一個很容易發想的起點。很多人直覺會回應:我怎麼不能選擇了?去哪一間餐廳吃飯或是外送哪一份餐點來吃,不是就是一種選擇嗎?但即使是如此,仍跳脫不了餐廳已經準備好的固定餐點。就月光的想法,是那種自己煮來吃的,才是主動掌控自己要吃什麼的人。不過,月光的作法,也只
Thumbnail
今天這本書不只是2019年必讀,我覺得它根本應該納入人生必讀。無論你的起點在哪裡,想要改變什麼,增進健康、金錢、人際關係等等...這本書給的四大法則都能完整解惑,倘若你真的這輩子只能讀一本對自己有幫助的書,就是它了《原子習慣》。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靈性感知的啟動與飲食的關聯:個人健康與能量感知的轉變 近期我做了一個斷食計畫,為甚麼會做斷食計畫? 這也是我發現自己身體警號開始,一來我發現年紀大了,身體的反應變了,以前晚餐我總能吃上一碗麵,但如今晚上的麵都吃不完,這是我發現自己身體的一個反應。二來我發現我在做療癒能量的時候,我的能感變鈍了。做
Thumbnail
   最近仍持續在關注心想事成的資訊,也慢慢的體會到情緒反彈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一樣先從維持體重的點開始說起。要維持體重,當然是控制飲食和運動,而實際上,月光給自己準備的解饞食物也不算少。但即使整套流程跑完,還是會感到飢餓。當然,感到飢餓並不是件壞事,也不代表這是在虐待自己,不給自己吃東西。可以改善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像之前月光也經歷過莫名就很想吃串燒的時候,也經歷過晚餐後還想要喝點飲料的衝動。這原因到底是身體真正想去吃喝,還是心裡感到疲乏想要來點刺激?總之,就是有可能會忽然特別想要來點不一樣的。經歷過這段時期後,心理上也就更能接受這樣的飲食方式。每個人都可以嘗試尋找適合自己的斷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