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美聯儲「無限QE」及「零利率」真的推升了美股嗎?─美股的本質(1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作者:陳華夫

從今年3月下旬算起,美國的標普500指數在短短5個月內上漲了50%左右,完全抹平了美股3/9,3/12,3/16,3/18史無前例的的四次熔斷之大跌,並且一直保持在上漲的高位。(詳見拙文:美、台股衝破歷史高點即將拉回的省思─美股的本質(8)

這種美股榮景大幅背離新冠疫情影響下之低迷的美國經濟,令專家與股民大為不解,紛紛提出各種解釋,最流行的解釋就是:美聯儲「無限QE」的購買市場債券,巨量放水股市資金,而推升了股市。

但此說法並不成立;當美聯儲推升了市場的「流動性」的同時,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規模也如圖(1)的擴張到了2020/8/17的7.01兆美元,從2020/3月起到如今,幾近擴張了近3兆美元(約占美國GDP的14%)。(詳細,請看拙文請看懂美聯儲等央行的資產負債表─美聯儲的本質(1)

也就是說,美聯儲對美股已大放水3兆美元的「市場流動性」,如此大規模的印鈔美元放水,引發美元指數下跌及美元貶值(見拙文美聯儲膨脹資產負債表的大量印鈔之美元貶值「後遺症」─貨幣及美元的本質(1))。而各國央行預期美元會繼續貶值,於是拋美債,轉為持有以歐元、人民幣等計價的資產。目前,外國人持有美國國債占美國國債總額的26%左右,而2011年還在30%以上。近來中國一直賣掉美債,用於增持日債,原因是日本10年期公債殖利率雖然只有0%,但是透過將美元兌換成日圓後,會出現1.2%的殖利率,比10年期美債的殖利率為0.7%來的高,可賺可觀的利差。同時,中國也拋售人民幣,買入以日圓計價的公債,以緩解近來的人民幣的升勢。(見中國拋美債、增日債 專家:賺利差又壓人民幣

但是否就是這些放水的「熱錢」,造就美股的泡沫(Bubble)呢?

(圖(2),圖片來源:奇摩股市)

(圖(2),圖片來源:奇摩股市)

答案是否定的;在圖(1)中顯示,美聯儲從2019/9/2日,才開始擴表放水資金,而圖(2)卻顯示美股早在2015年美聯儲放水之前,就已上漲到高位。並且最重要的是,圖(2)顯示,美聯儲一直到2019/9/2才停止「縮表」(即縮小資產負債表,從市場抽回資金),而從2017到2019/9/2日,總共「縮表」了約0.5兆美元。但圖(1)顯示在同一時段,美股卻上漲了約40%。這就否定了了美股的大漲需要美聯儲大放水(擴表)的因果關係,也就是說即使美聯儲在從市場抽回資金的「縮表」期間,美股還是大漲不誤。

其實,詹姆斯·蒙蒂爾(James Montier)在REASONS (NOT) TO BE CHEERFUL的文章中認為,「無限QE」的量化寬鬆,基本上只是聯儲資的產負債表的長期管理而已。當美聯儲創造貨幣,是增加其負債。美聯儲在市場購買長期債券,是增加其資產,而美聯儲的量化寬鬆(QE)的結果,就是美聯儲資產和負債同時增長。(按:不管央行還是私人企業,其資產負債表的規模越大,負債規模也越大,而美聯儲(央行)的負債(如所印刷的基礎貨幣),是對社會的負債,必須要能回收(償還),否則影響幣值的穩定及央行「資產負債表」的健康,發生通貨膨脹,而通貨膨脹是債券的最大敵人。通貨膨脹侵蝕了債券未來現金流量的購買力。也就是說,當前的通貨膨脹率越高,(預期的)未來通貨膨脹率越高,則收益率曲線上的收益率將上升,因為投資者將要求更高的收益率來彌補通脹風險。通常,通貨膨脹率持續上升時,美聯儲會升息基準利率,這就意味著企業融資貸款的成本升高,而拉低所有公司股票的估值,將引發股票價格全面下挫的股市危機。(見通貨膨脹可能捲土重來股市能抵禦通脹風險嗎?
中國財政部前部長樓繼偉認為「赤字貨幣化」(即財政部直接向美聯儲等央行透支)沒有帶來「通貨膨脹」的原因是,這種「通貨膨脹」表現為資產價格的上漲,而沒有表現為實物和服務的價格上漲,全球都是金融混業經營,然後貨幣政策放了水,放出流動性,給金融機構互加杠杆提供了巨大的空間,首先表現為金融資產價格的上漲,然後就是房地產價格上漲,再加上收入分配,這種情況下收入分配差距肯定擴大。(見樓繼偉:人民幣在資本項下完全開放尚不具備條件
但2020年人民幣大幅升值近7%,美元兌人民幣突破6.5大關,原本看衰人民幣的外銀紛紛改口,上調今年人民幣預估值,花旗甚至認為會升破6的歷史天價。隨著人民幣強勢升值,市場風險已從原本的資金外逃,變成出口廠商競爭力減弱。2021年中國的貨幣政策是加速金融改革與擴大金融雙向開放,並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見旺報社評》人民幣國際化可以更大膽

詹姆斯·蒙蒂爾同時認為,美聯儲大量收購債券的行為,可以理解為用到期比較短的固定收益(現金),去置換到期比較長的固定收益(債券)。(例如,美聯儲的「扭曲操作」(Operation Twist)即透過賣出短期債券及買入長期債券,以降低長債利率,藉此勵銀行業向中小企放貸,從而刺激經濟)。當美聯儲購買債券時,等於放出現金,當美聯儲手上債券到期的償還時,等於收回現金。所以,量化寬鬆基並不等同於放水大量資金流入股市。通常,央行通過購買短期國債降低利率,當利率接近零時,則可以通過購買特定數量長債和其它金融資產繼續增加貨幣供應量。(見零利率的經濟學,及拙文:美股暴漲暴跌顯現的「資產證券化」風險─美股的本質(9)

事實上,美聯儲「無限QE」及「零利率」的極度寬鬆「貨幣政策」,營造出負的「實際利率」(即利率減通貨膨脹率),在此情況下,投資和儲蓄的實際收益上都是負的,這絕非健康、可持續的經濟現實。(見拙文美國債的本質危及美元霸權的真相─美中經濟(34)

那麼,美聯儲的「零利率」是否推升了美股呢?
答案也是否定的。

美國已在1986/4月完成利率市場化。市場利率(market rate of interest)是由資金市場上供求關係所決定(詳見拙文美聯儲降息4碼至零利率的「蝴蝶效應」─美聯儲的本質(2))。當美聯儲降息4碼至零利率時,大大的拖累了債券的殖利率,例如,2020/8/26的美10年期國債的殖利率已跌至0.697%(如(圖3))。(請看拙文美聯儲不肯調降利率至零利率以下的根本原因─美聯儲的本質(7)

通常,債券是股票的避險資產,所以股市的走向與債市相反;當殖利率走低如圖(3),表示債券價格大漲的榮景,因此股市的價格應該是會下跌的「熊市」。但圖(3)卻顯示同期的美股卻是反常的「牛市」。這表示利率與股市的關係並不確定。

諾獎得主保羅.克魯曼在《紐約時報》2020/12/4專欄文章說,如今美國利率很低,美國10年期公債的實質利率(扣掉通膨率的利率)在1990年代平均在4%上下,但過去十年來大致上都低於1%,有時甚至降到負值,所以,負債所需支付的利息較少,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來襲前,美國聯邦債務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率升到2000年水準的兩倍,但聯邦利息支出占GDP比率卻比20年前下滑。(見克魯曼:政府舉債不再是罪惡 別聽共和黨危言聳聽

實際上,當利率低到無法再低,人們即抱著利率會上升預期及債券價格會下降的預期,因此寧願持有現金,不會增加投資和消費,造成總體需求萎縮,經濟(GDP)下行,而跌入「凱恩斯」提出的「流動性陷阱」,日本90年代降至零利率之「失落的十年」是例子。日本已實行低利率(甚至負利率)20多年,但日股卻無法如美股一樣的大漲。

結論:美聯儲「無限QE」及「零利率」與美股泡沫雖然是有關聯,但並非是推升美股的原因。推升美股的因素很複雜,但關鍵因素還是美聯儲的市場信心喊話,會影響市場的主力與散戶的信心,信心強則市場買氣強,會推升股價。也就是說美聯儲的信心喊話的威力,比「無限QE」及「零利率」還大。然而,信心喊話的副作用也同樣驚人,因為,股民的信心如流水,說變就變,大大的增加了股市的未加保護之風險─「風險敞口」,足以讓企業及個人倒閉破產,不可不慎。(另請看拙文新冠疫情肆虐美股,中國將加速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美股的本質(18),及美聯儲膨脹資產負債表的大量印鈔之美元貶值「後遺症」─貨幣及美元的本質(1)

請看「陳華夫專欄」─美股的本質─系列文章:

深度解析美股暴漲暴跌的世紀金融危機─美股的本質(1)
美股新冠金融大海嘯已迫在眉睫─美股的本質(2)
深度分析美股道瓊暴跌1,861點的示警徵兆─美股的本質(3)
美股道瓊逆勢暴漲逾800點的背後─美股的本質(4)
「道瓊指數」與「標普500指數」的計算差異─美股的本質(5)
美股史無前例的熔斷暴跌暴漲的背後─美股的本質(6)
美股金融泡沫破滅更加危機重重─美股的本質(7)
美、台股衝破歷史高點即將拉回的省思─美股的本質(8)
美股暴漲暴跌顯現的「資產證券化」風險─美股的本質(9)
如何拯救美股10天4次熔斷的美國經濟─美股的本質(10)
美聯儲「無限QE」及「零利率」真的推升了美股嗎?─美股的本質(11)
美股在疫情及暴亂之利空下逆勢上漲─美股的本質(12)
美股與台股近期的反彈極可能是「熊市反彈」─美股的本質(13)
美國經濟「華爾街化」的啟示錄─美股的本質(14)
美國製造業「華爾街化」及美股陷金融海嘯的危機─美股的本質(15)
對沖(避險)基金在新冠肺炎股災慘賠─美股的本質(16)
「川普夫婦染疫、末日機升空、美股期指跌2%」的美大選「10月驚奇」─美股本質(17)
新冠疫情肆虐美股,中國將加速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美股的本質(18)
深度解析美股上市「瑞幸咖啡」假造事件的市場教訓─美股的本質(19)
瑞幸咖啡遭SEC罰款1.8億美元後,根據美國《破產法》申請破產保護─美股本質(20)
「遊戲驛站」韭菜之「期權交易」瘋狂獵殺「對沖基金」─美股的本質(21)
美非農就業數據不佳,股市卻創新高之美股泡沫及美元貶值─美股的本質(22)
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4.2% 的創12年新高之警訊─美股的本質(23)
美國通膨率5% 及美「隔夜逆回購量」突破7560億美元的省思─美股的本質(24)
中國下架在美上市「滴滴出行」APP的背後及衍生之真相─美股的本質(25)
美國6月通膨率CPI上升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新高5.4% 之通脹危機─美股的本質(26)
在美「中概股」市值暴跌7700億美元的背後真相─美股本質(27)
「中概股」赴美IPO上市危機的背後真相─美股本質(28)

Are central bank balance sheets in Asia too large?

股票价格与债券价格的关系

美聯儲「大放水」暫告一段落,資產負債表重回7萬億美元下方

REASONS (NOT) TO BE CHEERFUL

美股是由美聯儲放水撐起的嗎?

The ‘Everything Bubble’ Isn’t Everything, and Maybe Not Even a Bubble

The Dow Is Climbing Because the ‘Everything Bubble’ Is Back

人民幣兌美元升值背後的幾個因素日經中文網

零利率帶來的挑戰:用什麼來代替債券?

中國公司債指數勾起境外ETF發行者興趣

中國國企違約後禿鷲基金大舉進場

市場講信用,欠債必還錢

美债连遭抛售!盛松成:防止投机资金大量流入中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華夫hwafuchen的沙龍
484會員
250內容數
思想家─理解、解釋、預測世界。發表:9篇「深度政經分析」、6篇「現代開悟之洞識」、10篇「學習的本質」、13篇「美中關係」、4篇「驀然回首」、21篇「文學與藝術」、36篇「科技與智慧」、9篇「圍棋的本質」、40篇「美中經濟」、28篇「美股的本質」、12篇「美聯儲的本質」、12篇「貨幣及美元的本質」,共201篇。
2025/01/31
作者:陳華夫 如DeepSeek版慈禧太后一樣,這個「有氣質的現代中國女士」中,有光線、陰影、立體感、和深度感等繪畫細節,但網友也請ChatGPT生成中國美女,並認其姿色較佳。但我卻認為DeeSeek較高明,一般人喜歡韓劇整形過、不食人間煙火的美少女,証明ChatGPT生成不了有氣質的中國青春少女。
Thumbnail
2025/01/31
作者:陳華夫 如DeepSeek版慈禧太后一樣,這個「有氣質的現代中國女士」中,有光線、陰影、立體感、和深度感等繪畫細節,但網友也請ChatGPT生成中國美女,並認其姿色較佳。但我卻認為DeeSeek較高明,一般人喜歡韓劇整形過、不食人間煙火的美少女,証明ChatGPT生成不了有氣質的中國青春少女。
Thumbnail
2024/06/16
作者:陳華夫 營養級越高的行業越複雜,越具創新性,增長越快。中國電動汽車獨霸全球即是中國完整供應鏈的全面開花。但中國仍遠落後無完整供應鏈支持的美國SpaceX星艦飛船。關稅壁壘、尖端技術(如AI算力)、及晶片管制只能影響全球化貿易的公平競爭。
Thumbnail
2024/06/16
作者:陳華夫 營養級越高的行業越複雜,越具創新性,增長越快。中國電動汽車獨霸全球即是中國完整供應鏈的全面開花。但中國仍遠落後無完整供應鏈支持的美國SpaceX星艦飛船。關稅壁壘、尖端技術(如AI算力)、及晶片管制只能影響全球化貿易的公平競爭。
Thumbnail
2024/06/07
作者:陳華夫 中國於2024/5月推出救市房地產的三枝箭,固然短期可以刺激買氣,刺激房地產繁榮。但基本上並未根本解決包括房地產的巨額債務問題。房住不炒,房地產至少需要10年的時間才能解決。中國經濟的復甦將取決於如何完成漂亮的去槓桿化。
Thumbnail
2024/06/07
作者:陳華夫 中國於2024/5月推出救市房地產的三枝箭,固然短期可以刺激買氣,刺激房地產繁榮。但基本上並未根本解決包括房地產的巨額債務問題。房住不炒,房地產至少需要10年的時間才能解決。中國經濟的復甦將取決於如何完成漂亮的去槓桿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美國無限QE印鈔造成美國高通脹,衍生全球「通脹預期」,都會稀釋了美元的購買力,造成美元貶值的壓力,同時也稀釋美國債的收益率,而遭競相拋售,而且亞洲可能出現人民幣經濟區,這些最終危都危及美元霸權。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美國無限QE印鈔造成美國高通脹,衍生全球「通脹預期」,都會稀釋了美元的購買力,造成美元貶值的壓力,同時也稀釋美國債的收益率,而遭競相拋售,而且亞洲可能出現人民幣經濟區,這些最終危都危及美元霸權。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從今年3月下旬算起,美國的標普500指數在短短5個月內上漲了50%左右,美聯儲「無限QE」及「零利率」與美股泡沫是有關聯,但並非是推升美股的原因。雖然推升美股的因素很複雜,但關鍵因素還是美聯儲的市場信心喊話,股民的信心如流水,說變就變,大大的增加了股市的未加保護之風險─「風險敞口」。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從今年3月下旬算起,美國的標普500指數在短短5個月內上漲了50%左右,美聯儲「無限QE」及「零利率」與美股泡沫是有關聯,但並非是推升美股的原因。雖然推升美股的因素很複雜,但關鍵因素還是美聯儲的市場信心喊話,股民的信心如流水,說變就變,大大的增加了股市的未加保護之風險─「風險敞口」。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自從2020/6/11日道瓊跌1861.82點,跌幅6.9%後,接下來的三個交易日,6/12,15,16,皆上漲,道瓊6/12收盤上漲526.82點,約2.04%,收在2萬6289.98點。已補上三天前跳空下跌缺口,媒體報導,華爾街歡呼經濟復甦訊號,本文分析此次美股連漲三日的背後玄機。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自從2020/6/11日道瓊跌1861.82點,跌幅6.9%後,接下來的三個交易日,6/12,15,16,皆上漲,道瓊6/12收盤上漲526.82點,約2.04%,收在2萬6289.98點。已補上三天前跳空下跌缺口,媒體報導,華爾街歡呼經濟復甦訊號,本文分析此次美股連漲三日的背後玄機。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2020/6/12日全球股市暴跌,道瓊跌1861.82點,跌幅6.9%,標普500指數跌188.04點,跌幅5.89%,但第二天(13日)道瓊跌深反彈漲近500點。道瓊和標普本週跌幅分別為 5.5% 和 4.7%,創下自2020/3月以來最糟糕的一週,如圖1) (圖1,資料來源奇摩股市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2020/6/12日全球股市暴跌,道瓊跌1861.82點,跌幅6.9%,標普500指數跌188.04點,跌幅5.89%,但第二天(13日)道瓊跌深反彈漲近500點。道瓊和標普本週跌幅分別為 5.5% 和 4.7%,創下自2020/3月以來最糟糕的一週,如圖1) (圖1,資料來源奇摩股市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當美聯儲主席鮑爾2020/5/14警告,美國受疫情重創,經濟恐怕長期不振,導致美股道瓊連3黑,再跌516點,創5月初以來,單日最糟表現,那斯達克指數年初以來的漲幅頓時化為烏有。(請看筆者的美股新冠金融大海嘯已迫在眉睫。) 而美聯儲主席鮑爾2020/5/17再警告美國失業率最高恐會攀升至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當美聯儲主席鮑爾2020/5/14警告,美國受疫情重創,經濟恐怕長期不振,導致美股道瓊連3黑,再跌516點,創5月初以來,單日最糟表現,那斯達克指數年初以來的漲幅頓時化為烏有。(請看筆者的美股新冠金融大海嘯已迫在眉睫。) 而美聯儲主席鮑爾2020/5/17再警告美國失業率最高恐會攀升至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由於美聯儲主席鮑爾警告,美國受疫情重創,經濟恐怕長期不振,於是造成2020/5/14美股道瓊連3黑,再跌516點,創5月初以來,單日最糟表現,那斯達克指數年初以來的漲幅頓時化為烏有。更詭異的,台股近期出現「大牛市」格局,穩步直逼疫情之前的一萬二高點(如圖),空頭頻頻遭軋空虧本,本文深度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由於美聯儲主席鮑爾警告,美國受疫情重創,經濟恐怕長期不振,於是造成2020/5/14美股道瓊連3黑,再跌516點,創5月初以來,單日最糟表現,那斯達克指數年初以來的漲幅頓時化為烏有。更詭異的,台股近期出現「大牛市」格局,穩步直逼疫情之前的一萬二高點(如圖),空頭頻頻遭軋空虧本,本文深度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美股道瓊本週(2020/4/20-24)美股反彈上升。週末(星期五)2020/4/24是漲260.01 點,收在23,775.27點。美股道瓊從2月中歷史高位29,568點到2020/4/24總共跌了19.59%。從2020/4/1的低點20,944點,上升了13.52%。這顯示,4次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美股道瓊本週(2020/4/20-24)美股反彈上升。週末(星期五)2020/4/24是漲260.01 點,收在23,775.27點。美股道瓊從2月中歷史高位29,568點到2020/4/24總共跌了19.59%。從2020/4/1的低點20,944點,上升了13.52%。這顯示,4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