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兒學創辦人Silvie:一輩子的承諾──《與孩子的情緒對焦》選書源起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還記得孩子剛進入我們生命時那份感動嗎?三公斤左右的重量卻是一輩子的承諾。
「我會盡全力來保護你的健康快樂。」
接下來孩子的一顰一笑牽動著我們的心,那亮晶晶的眼睛看著我們時注入的全然信任,讓我們嚐到為人父母的美好。孩子還不會說話走動的時候,我們想像這段關係會永遠如此甜蜜無痕。
直到孩子兩歲、三歲、四歲。與我們的共同語言越來越多,卻更無法了解對方的想法,每件小事都有可能成為崩潰的觸發點。身心俱疲的我們似乎用盡所有方法,就是沒有辦法讓孩子聽我們的話。
理智斷線時我們只想讓哭鬧停下來,不要繼續刺激我們因疲憊而脆弱的神經,而忽略那雙哭泣的眼睛中流露信任被破壞時的痛苦。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段關係開始變質,我們漸漸把傷害當作常態,稱其為教養。
每個小孩都會走過練習控制情緒,遵守生活規則,處理人際關係這些學習階段。在這些必經過程中還做不到完美的時候,被處罰時接受到的訊息是什麼?全宇宙我最愛的爸媽想要讓我的身體疼痛,自尊受辱,我一定是壞孩子,要照他們的意思才會被愛。
才來到世界不到幾年的小小孩,真的需要有這樣受傷的經驗嗎?一定還有更好的方法!我們都願意為了孩子擋子彈了,一定也可以為了他們學習如何不生氣,不處罰!
孩子的行為,其實反應了內在的心理狀態
我注意到蘿拉・馬克罕博士的文章,因為她總是引用最新科學研究來解釋一些孩子常見的難搞行為,例如為一點小事生氣大哭,或是整天沒見都好好的,卻在媽媽一出現就崩潰等等。蘿拉博士透過心理學的解釋,融入腦神經發展的觀點,幫助我理解孩子在拳打腳踢時隱藏在心中的受傷情緒。我的兩個孩子個性南轅北轍,我需要用不同的方法與他們建立連結。蘿拉博士以經驗累積出許多能幫助我實踐正向教養的實在工具,我漸漸熟悉如何用不同的方法處理與孩子相處上會遇到的各種衝突。而這些以往避之不及的「衝突」,逐漸成為我疏通孩子情緒,引導他們看清盲點的機會。必須去面對孩子強烈的情緒時,手上沒有合適的工具的話,其實是讓人感到心力極度疲憊的事。但是我發現,學習到這本書中的新概念和方法後,我可以看到孩子的行為其實是在反應他的心理狀態。(他如果心裡感覺糟透了,也絕對無法表現的跟天使一樣。)幫助孩子改善他的心理狀態,才是改善行為的治本做法。
有一次,我跟四歲半的兒子結束在我們的微型菜園的工作後,要進到家門口之前,兒子突然把大門從我身後大力關上,門撞上我的腳跟,磨破了皮。我大叫一聲,一個踉蹌,放下手上的東西,手叉腰生氣地大叫他的名字,心裡想著跟他說過多少次玩門很危險。然後猛然地提醒自己保持冷靜,深呼吸,問我自己:「你覺得這麼愛你的兒子會故意要傷害你嗎?」
他站在我面前的時候,是一個很生氣的表情,眼神兇狠但稚氣可愛,還帶有一股委屈。讓我回想到小時候,被權威的大人不聽理由直接處罰時那種感覺。我蹲下來看著他的眼睛說:「我剛才大叫一聲是因為我的腳很痛。我很生氣地大叫你的名字因為我很痛的時候生氣了,但是我提醒自己你不是故意的,我馬上就不氣了。對不起我太兇了。」眼神不兇了,但是委屈增加了。我接著問:「可以抱抱嗎?」他想了一下接受了,抱完以後我問他:「你剛剛為什麼要用力的把門關起來?」
他一副理所當然的口吻說:「因為你剛剛說院子蚊子很多,我怕你被咬到所以我把門很快關起來嘛。」接著馬上說:「媽咪你的腳還很痛嗎?對不起。」
當我們放慢腳步,帶著好奇心來跟我們的孩子對話,才能窺視到他們單純美好的心靈。
處理衝突前先對焦,看清楚情緒的來龍去脈
蘿拉博士在這本書裡提到很多實用的方法,爸媽首要的工作是讓自己情緒緩和下來,不要在氣頭上處理與孩子的衝突。我們冷靜下來後才能夠看見孩子面對的困境,也才能了解為什麼孩子會出現那樣的情緒。這是處理孩子不遵守規矩的最大重點,畢竟脫序行為反應的幾乎都是受傷的情緒。爸媽理解為什麼孩子的行為讓自己生氣,到能夠看到孩子情緒崩潰的原因,這個過程像是調整了一些視角,頓時讓雙方的情緒從一團抽象的壓力到能夠對焦,一看清楚情緒的來龍去脈。當我們理解孩子的情緒如何產生,對孩子的愛很自然的能讓我們同理,也知道如何提供孩子需要的幫助。
教養的原意就是教導養育,我們的工作是教導孩子,是以身作則讓孩子學習我們處理事情的方法,而非要孩子因為害怕而服從。練習與孩子的情緒對焦,教養就會變得簡單多了!因為孩子的行為反應著他的情緒,而情緒則是反應孩子對人生經驗的感受。當我們在教導孩子的時候,了解他的情緒就能了解他所面臨的困境,帶領他一起解決。絕大部分小孩的哭鬧都事出有因,只是沒有辦法敘述的清楚,不管是哪種負面情緒反應出來的幾乎都是哭泣與生氣。按照這本書的建議,能夠培養情緒對焦的能力,讓孩子感到被理解,不需訴諸哭鬧來發洩。情緒被安撫下來的孩子,才能好好理解,讓你的教導指引他朝對的方向。
帶養孩子會遇到各式各樣的挑戰,當我們習慣見招拆招的同時,常會忘了想起我們的孩子是個有深度、想法和見地的獨立個體。我們的工作是了解孩子的特性和需求,提供空間和養分,讓他能夠綻放出最美麗的自己。這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卻也是最重要的,而爸媽最大的收穫,是在這個養育的過程中和孩子深深的彼此了解,和那些真情流露時雙方感受到的溫暖。這種親情留下來的印記會永遠刻在孩子心上,賦予他愛的能力,讓這種珍貴的親子關係延續下去。
文:Silvie(媽媽,愛兒學創辦人)

★超人氣教養專家、心理學博士蘿拉‧馬克罕,透過「情緒對焦」拯救無數抓狂父母的育兒指南
★如何與孩子的情緒對焦?三大核心概念:1.自我調整、2.培育連結、3.教導而非控制
做法具體有效:0-9歲孩童全教養 x 狀況題 x 行動指南,一本立即上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互相陪伴時,我們將孩子的『不當』行為視為對父母的呼救。我們進入狀況,重新連結,協助孩子面對驅使他做出這種行為的情緒或需求。」這真是很挑戰大人的一個任務,在孩子失控起番時,如果我們能處理好自己的情緒,並給予孩子真正的陪伴、尊重,但又沒有亂了教養的界限,才有可能培養出一個快樂自信的孩子啊!
即使現在我們是為了教養孩子讀著這本書,讀完書後的嘗試調整與每天的互動裡,我們同樣被自己的給予和孩子的回應影響著,那些強大的循環感受牽引著我們累積出自己的幸福感,感受到付出的值得與愛。不管我們帶著什麼樣的過去走入孩子的生命,我深深覺得這本溫柔的書可以幫助我們,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那種幸福爸媽!
亞菲是榮格晚年的英文秘書,在分析心理學圈子為人所知的身分,是榮格自傳的撰寫者。亞菲從榮格的生命史、學術發展脈絡和理論內容多線穿插闡述,討論榮格在心理學領域裡最重要的貢獻。將這兩章合讀,可以用近乎懶人包的方式掌握榮格最重要也最難懂的概念:共時性、類心靈與煉金術。
柄谷口中認為人們在對話中尋求的「共識」,其實常常就是和形式主義者口中的「形式」扮演相同功能的詞彙。意味著相同的前提、立場。而人們往往以為「對話」就是為了能夠前進到一個相同的立場上。但柄谷並不這麼認為,因為這樣的主張最後會和形式主義有著相同的弊病。
建築,這個附會於自然的人工結構,提供了「思想對決」的可能。柄谷也不是第一個敏感的由西方建築、都市計畫切入的日本知識人,內藤湖南、鯖田豊之不約而同曾對西方文明的高樓大廈、日本的平房建築進行比較,用欠缺腹地的中世西歐都市的發展來解釋世界,這種征服自然的邏輯對東亞傳統知識人而言,是無法簡單接受的。
意志一詞富含哲學意義,例如尼采曾批評哲學「追求真相的意志」走入死路,呆滯虛無,否定了人的生命。建築,則呼應西方晚近以德希達為首之解構思想。柄谷行人曾受解構批評家保羅.德曼之邀,至耶魯大學講授日本文學,這本書即反映他受德希達、德曼二人影響,並試圖提出己見之努力。
「在互相陪伴時,我們將孩子的『不當』行為視為對父母的呼救。我們進入狀況,重新連結,協助孩子面對驅使他做出這種行為的情緒或需求。」這真是很挑戰大人的一個任務,在孩子失控起番時,如果我們能處理好自己的情緒,並給予孩子真正的陪伴、尊重,但又沒有亂了教養的界限,才有可能培養出一個快樂自信的孩子啊!
即使現在我們是為了教養孩子讀著這本書,讀完書後的嘗試調整與每天的互動裡,我們同樣被自己的給予和孩子的回應影響著,那些強大的循環感受牽引著我們累積出自己的幸福感,感受到付出的值得與愛。不管我們帶著什麼樣的過去走入孩子的生命,我深深覺得這本溫柔的書可以幫助我們,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那種幸福爸媽!
亞菲是榮格晚年的英文秘書,在分析心理學圈子為人所知的身分,是榮格自傳的撰寫者。亞菲從榮格的生命史、學術發展脈絡和理論內容多線穿插闡述,討論榮格在心理學領域裡最重要的貢獻。將這兩章合讀,可以用近乎懶人包的方式掌握榮格最重要也最難懂的概念:共時性、類心靈與煉金術。
柄谷口中認為人們在對話中尋求的「共識」,其實常常就是和形式主義者口中的「形式」扮演相同功能的詞彙。意味著相同的前提、立場。而人們往往以為「對話」就是為了能夠前進到一個相同的立場上。但柄谷並不這麼認為,因為這樣的主張最後會和形式主義有著相同的弊病。
建築,這個附會於自然的人工結構,提供了「思想對決」的可能。柄谷也不是第一個敏感的由西方建築、都市計畫切入的日本知識人,內藤湖南、鯖田豊之不約而同曾對西方文明的高樓大廈、日本的平房建築進行比較,用欠缺腹地的中世西歐都市的發展來解釋世界,這種征服自然的邏輯對東亞傳統知識人而言,是無法簡單接受的。
意志一詞富含哲學意義,例如尼采曾批評哲學「追求真相的意志」走入死路,呆滯虛無,否定了人的生命。建築,則呼應西方晚近以德希達為首之解構思想。柄谷行人曾受解構批評家保羅.德曼之邀,至耶魯大學講授日本文學,這本書即反映他受德希達、德曼二人影響,並試圖提出己見之努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所有的情緒問題,都是「自己」的問題,如果自己搞定了,「孩子的情緒」就只是一個客觀事件。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工作回程的路上,男孩一到家即打電話給我,跟我說他在學校發生一些事,老師有寫聯絡簿與傳訊息給我。 回到家,男孩講著講著,就開始擔心哭泣,希望我抱抱他、陪他。我抱抱他,並引導他說出他擔心的是什麼?現在的心情與處境?他想到可以怎麼處理?我也鼓勵他可以怎麼勇敢面對與承擔選擇與行為的後果。
Thumbnail
「孩子好像天生就知道,對於不尊重,父母毫無招架之力。孩子說出對父母不敬的話,把父母逼到忍耐的邊緣讓父母失控…用這樣的方式控制我們。」如果你也像我一樣,正為著孩子偶爾的出言不遜苦惱,丹尼.席克認為有比「發飆」更好的應對方法。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瞭如何覺察與管理自己的情緒,並與孩子共同學習。作者分享了一個早晨的情緒事件,如何教訓孩子後,意識到孩子的想法和情緒。同時,作者也與 ChatGPT 討論與反思。最終意識到創造支持玩心的學習環境與體驗的重要性,並對此提出了一些想法。這篇文章探討了親子關係、學習環境和情緒管理的議題。
Thumbnail
每當孩子任性摔東西、哭鬧不休,您是否感到束手無策?這其實是他們用身體語言在向我們發出的求助訊號。 讓我們學會成為孩子情緒的翻譯官,耐心傾聽和解讀他們真正的需求。從認識到引導,我們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緒表達方式,更能為他們日後的人際溝通技巧奠定基礎。 閱讀全文,探索如何逐步引導孩子用言語代替
Thumbnail
從這篇文章中我們瞭解到孩童情緒發展在華人文化中的重要性,討論了父母對於孩子情緒的影響以及溝通問題對於孩子健康的影響。文章指出情緒教育在華人文化中的關注度逐漸增加,並提供了一個10個月的線上練習課程。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所有的情緒問題,都是「自己」的問題,如果自己搞定了,「孩子的情緒」就只是一個客觀事件。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工作回程的路上,男孩一到家即打電話給我,跟我說他在學校發生一些事,老師有寫聯絡簿與傳訊息給我。 回到家,男孩講著講著,就開始擔心哭泣,希望我抱抱他、陪他。我抱抱他,並引導他說出他擔心的是什麼?現在的心情與處境?他想到可以怎麼處理?我也鼓勵他可以怎麼勇敢面對與承擔選擇與行為的後果。
Thumbnail
「孩子好像天生就知道,對於不尊重,父母毫無招架之力。孩子說出對父母不敬的話,把父母逼到忍耐的邊緣讓父母失控…用這樣的方式控制我們。」如果你也像我一樣,正為著孩子偶爾的出言不遜苦惱,丹尼.席克認為有比「發飆」更好的應對方法。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瞭如何覺察與管理自己的情緒,並與孩子共同學習。作者分享了一個早晨的情緒事件,如何教訓孩子後,意識到孩子的想法和情緒。同時,作者也與 ChatGPT 討論與反思。最終意識到創造支持玩心的學習環境與體驗的重要性,並對此提出了一些想法。這篇文章探討了親子關係、學習環境和情緒管理的議題。
Thumbnail
每當孩子任性摔東西、哭鬧不休,您是否感到束手無策?這其實是他們用身體語言在向我們發出的求助訊號。 讓我們學會成為孩子情緒的翻譯官,耐心傾聽和解讀他們真正的需求。從認識到引導,我們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緒表達方式,更能為他們日後的人際溝通技巧奠定基礎。 閱讀全文,探索如何逐步引導孩子用言語代替
Thumbnail
從這篇文章中我們瞭解到孩童情緒發展在華人文化中的重要性,討論了父母對於孩子情緒的影響以及溝通問題對於孩子健康的影響。文章指出情緒教育在華人文化中的關注度逐漸增加,並提供了一個10個月的線上練習課程。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