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的條件》第二講:台灣共同體的歷史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台灣共同體指的並不是居住在台澎島嶼上的居民,也不是持有中華民國身分證的人口,而是只一群具有堅定意象的政治行動者的共同體,希望讓台灣能夠成為一不受任何其他同等政治實體侵擾的政治實體,它歷史的產物,絕非任何超時間的客觀事物所能定義的。
所以,我們如果要能理解什麼是台灣共同體,那麼,從共同體誕生、成長,以及觀念演變的歷史中去理解,絕對是有必要的。
當代學者多半將對土地的關懷視為是台灣共同體歷史的發韌,但這實際上並沒有考慮到當時的政治行動者們對台灣政治的整體藍圖究竟意向如何,而這種單純的關懷是否也能銜接在其他非台灣的政治實體上也不違和呢?正如同一位印第安那州的居民雖然關心州內事物,但也同時是一位美利堅共和國的熱烈擁護者,這樣來說並不能指稱那位居民是一位將印第安那當成與美利堅平等而互不侵擾的政治共同體的擁護者,而只能算是一位熱愛鄉土的政治行動者而已。因此,當我們要追溯台灣政治共同體的開端時必須非常謹慎的意識到究竟是什麼時候開始有政治行動者將台灣視為一個國家,並且不和任何國家有任何主權上的隸屬關係。如果說將台灣當成一個國家,那麼歷史上的台灣民主國或日本時代的台灣共產黨綱領可以做為先驅嗎?這本身也是充滿疑問的,因為這兩群政治行動者雖然將台灣建立成國家當成短期的目標,但前者依附在大清帝國體制的威望之下,另一則依附在蘇聯共產主義的附庸,兩者並沒有將台灣當成與大清或蘇聯平等而可以結盟或競爭的共同體來看待。如此一來,只有到二十世紀後半我們才能在一些政治行動者的理念當中看到台灣共同體的形成。
二十世紀的下半是台灣長期遭受中國國民黨政權侵害、專權的年代,許多有關台灣主權獨立的思考也都是這個時候才被嚴肅的提出來。雖然早在一九四五年日本帝國敗亡於美軍同盟時,就已經有一些模糊的紀錄指稱台灣的部分仕紳希望在日本放棄台灣主權歸屬後宣布獨立(可見George Kerr的著作),但實際上為何會在日中代管政府的勸說下放棄獨立自治,也讓日本時代就已經萌發共同體意志的說法令人感到懷疑。而到了二二八事件之後,多數台人意識到即便像王添燈等仍那樣提出依附在中國民國體制下但享有高度自治的權利乃是虛妄之後,尋求以台灣為界線的政治主權獨立成為其中一條路線。這其中也不乏有依據國際政治現實考量的聲音,比如說美國在聯合國中希望蔣介石能改變台灣的國家定位好讓中國與台灣能同時擁有聯合國得席位,或者是像國民黨溫和派的雷正一樣認為反攻大陸不可能,不如另立一個中華台灣國。這些聲音縱使已經為台灣的主權獨立形式提供了一個框架,但對於將台灣視為一個有政治自主意識的共同體卻還相當遙遠。而相對的,遠在日本流亡的台灣人卻真正提出了具有高度主權意識的共同體構想,不論是廖文毅的台灣民本思想,或史明的台灣人四百年來受到外來民族壓迫的歷史,都提供了有意讓台灣成為主權獨立國家的行動者們能夠基於台灣歷史文化本身來主張政治獨立的可能性。
而後,在歷次與中國國民黨的抗爭當中,有關台灣主權獨立的論述屢屢被拿出來討論,甚至促成了台灣人對自身文化和歷史的重新審視與塑造,最後才真正產生出台灣共同體的理念。直到今天,民主進步黨承襲了台灣共同體的理念而在現實上與中國國民黨平起平坐競逐中華民國體制下的民主權利,有時會基於現實政治的考量而對中國民國框架或台灣人的歷史文化復興等議題於以保留,但在民間社會或深層的支持者團體中,已經有一股不小的力量去推動台灣共同體的實現,即便是民進黨力量衰弱時也能在民主的競逐當中壓制中國國民黨或中國共產黨對台灣社會的染指。然而,正如史明曾經說過,台灣已經錯過六O年代亞非獨立運動的高潮,要提倡台灣民族主義實屬非易。台灣愛國者的仍然必須在遙遙無期的現實政治狂潮中前行,要確認自身文化與歷史的法統而不至於喪失自己的靈魂,作為一個「焚而不燬」的命運共同體前進。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本沙龍用於發表豐原社會科學高等專門學校課程之講稿、評論與論文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類個體在政治共同體中的生存與追尋並不像是一般倫理學家或政治哲學家所說的那樣純然只是為了一股集體的趨勢或意向在努力,更多的可能是個體之間為了生存或成全一己之宿願而與其他個體之間展開的合作、衝突與算計。
內容簡介:本課程將討論台灣當代政治中有關台灣共同體形成的主要議題,同時也將提出此一台灣共同體在當前情況下所需面臨的前景和生存策略,最終將揭示出台灣愛國者在當下政治潮流中的定位何在。
民族國家( nation-state)是近兩百年來才產生出來的政治制度,它是由十七、十八世紀歐洲王權擴張,掃除了多數封建勢力後,首先形成了大範圍領土的中央極權體制,而後再經由中產階級和群眾發動階級革命或改革後重新分配領土內所有居民的政治權力,並且越接近當代國家內的群眾越具有實質統治的權利
歷史意識是由認知主體對現實世界的過往具有延續性的想像,這樣的想像會使得個體認為在超越自身能夠直接感官的當下時空之外,尚有一個由過去連接至認知當下的巨大世界存在。
當代史學在學院制度逐漸強大且具有壟斷合法性的情況下,成為了當代絕大多數受過教育的人審視歷史的唯一途徑,即使學院之外也就有一些受人景仰及信任的文史工作者或歷史作家,但他們也不過是在學院史學價值觀上稍微游離至人類更多元的接收歷史方式一點,絕非能夠在同一個社會中打造能與學院史學相對立的歷史典範或價值觀。
歷史並不僅僅只是單純的紀錄過去而已,或者說即便只是記錄過去也同樣都是為了某個目的而記錄過去,這些目的都是渴望透過歷史書寫的方式去影響寫作者在寫作當下所身處的那個外在環境。所以我們可以說,歷史學即為一種精神動力學。
人類個體在政治共同體中的生存與追尋並不像是一般倫理學家或政治哲學家所說的那樣純然只是為了一股集體的趨勢或意向在努力,更多的可能是個體之間為了生存或成全一己之宿願而與其他個體之間展開的合作、衝突與算計。
內容簡介:本課程將討論台灣當代政治中有關台灣共同體形成的主要議題,同時也將提出此一台灣共同體在當前情況下所需面臨的前景和生存策略,最終將揭示出台灣愛國者在當下政治潮流中的定位何在。
民族國家( nation-state)是近兩百年來才產生出來的政治制度,它是由十七、十八世紀歐洲王權擴張,掃除了多數封建勢力後,首先形成了大範圍領土的中央極權體制,而後再經由中產階級和群眾發動階級革命或改革後重新分配領土內所有居民的政治權力,並且越接近當代國家內的群眾越具有實質統治的權利
歷史意識是由認知主體對現實世界的過往具有延續性的想像,這樣的想像會使得個體認為在超越自身能夠直接感官的當下時空之外,尚有一個由過去連接至認知當下的巨大世界存在。
當代史學在學院制度逐漸強大且具有壟斷合法性的情況下,成為了當代絕大多數受過教育的人審視歷史的唯一途徑,即使學院之外也就有一些受人景仰及信任的文史工作者或歷史作家,但他們也不過是在學院史學價值觀上稍微游離至人類更多元的接收歷史方式一點,絕非能夠在同一個社會中打造能與學院史學相對立的歷史典範或價值觀。
歷史並不僅僅只是單純的紀錄過去而已,或者說即便只是記錄過去也同樣都是為了某個目的而記錄過去,這些目的都是渴望透過歷史書寫的方式去影響寫作者在寫作當下所身處的那個外在環境。所以我們可以說,歷史學即為一種精神動力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全長177公里的山海圳國家綠道(Mountains to Sea Greenway, TW, 簡寫MSTW ),是從海拔0公尺的台江國家公園開始,沿著嘉南大圳上溯至烏山頭水庫、曾文水庫、阿里山鄒族部落,最後直抵最高峰玉山的一條風土溯源的文化之路。
Thumbnail
台灣有很多像大埔這樣被遺忘的鄉鎮,或許沒有讓人爭相打卡拍照的噱頭,也沒有便利的交通、俯拾皆是的精緻住宿,卻有著一些文化的底蘊、歷史的脈絡和屬於我們台灣自己的特色,其實是更值得被理解與認識的,我想這也是山海圳國家綠道創建的初衷吧!
Thumbnail
山海圳國家綠道一共分為四大主題,分別為內海之路、大圳之路、原鄉之路、聖山之路,等級由低到高,可以由山到海,也可以由海到山,不同選擇,體驗不同。這一次走的是精華版路線,從聖山之路(山)開始,一路到內海之路(海),如果你沒有時間走完全程,也可以參考看看這樣的行走方式。
Thumbnail
災情中的鄉下人,假如不能演出駭人的殘垣斷壁、煽情的崩潰痛哭來滿足媒體,那麼在網路論壇上,佔據版面的必然是颱風假預測、迷因和搞笑段子,然而鄉下人並非沒有受傷。希望政府和媒體可以更加覺察,這是需要稍微嚴肅一點的社會議題,在報導上平衡一些、在民情上體恤一些,試著找出有困難的人們,傾聽他們、幫助他們。
Thumbnail
「少年兵」是台灣人集體記憶的重要一環,但理應跟著日本國軍遍佈東亞各地的足跡,卻通常只留下日本工廠、東南亞及中國等幾條主要的路線,臺灣人踏足滿洲國的紀錄,或許因為人數稀少,長久以來往往少見於主流的歷史論述當中。
Thumbnail
關於雕塑藝術家黃土水與《甘露水》顛沛流離的歷史,仔細去查然後閱讀才是比較有意義的事情.... 不過我最有感覺的是找到塵封許久的雕塑後,協助修復的日籍修復師,同時也具雕刻家身分的 森純一 老師所說的話:
Thumbnail
二十多年旅德經驗,最詳盡的第一手社會觀察報告── 這些德國做得到的事,換成在台灣,到底行不行呢? 在歐盟多國紛紛陷入經濟困境中時,德國憑什麼依舊強大? 德國明明是個鋼鐵作風的國家,為什麼可以催生出女總理? 在世界各國猶豫核電去留與否時,德國憑什麼可以當機力斷的決定廢核?
Thumbnail
相信不少臺灣人的長輩,可能曾前往南洋從軍,或是在中國戰場與日軍搏鬥。我的祖父陳以文,也有類似的經驗。他比較特別,他去的是滿洲,其後更被扣留在西伯利亞。我祖父的經驗,印證了過去臺灣人的海外活動路線,遠比今日想像的還要多元。
Thumbnail
「中國人邏輯、中國的現況,是每個台灣人的必修學分。」——《3小時讀懂現代中國》 在寫這本書的筆記之前,我其實心裡有些躊躇。 我完全沒有政治立場,卻很怕被曲解了分享這本書的本意。 中台的關係敏感,只要提及中國,很多人不免就會聯想到:「你是不是想談政治?」 事實上並不完全如此,在國際化的現在,認識每個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全長177公里的山海圳國家綠道(Mountains to Sea Greenway, TW, 簡寫MSTW ),是從海拔0公尺的台江國家公園開始,沿著嘉南大圳上溯至烏山頭水庫、曾文水庫、阿里山鄒族部落,最後直抵最高峰玉山的一條風土溯源的文化之路。
Thumbnail
台灣有很多像大埔這樣被遺忘的鄉鎮,或許沒有讓人爭相打卡拍照的噱頭,也沒有便利的交通、俯拾皆是的精緻住宿,卻有著一些文化的底蘊、歷史的脈絡和屬於我們台灣自己的特色,其實是更值得被理解與認識的,我想這也是山海圳國家綠道創建的初衷吧!
Thumbnail
山海圳國家綠道一共分為四大主題,分別為內海之路、大圳之路、原鄉之路、聖山之路,等級由低到高,可以由山到海,也可以由海到山,不同選擇,體驗不同。這一次走的是精華版路線,從聖山之路(山)開始,一路到內海之路(海),如果你沒有時間走完全程,也可以參考看看這樣的行走方式。
Thumbnail
災情中的鄉下人,假如不能演出駭人的殘垣斷壁、煽情的崩潰痛哭來滿足媒體,那麼在網路論壇上,佔據版面的必然是颱風假預測、迷因和搞笑段子,然而鄉下人並非沒有受傷。希望政府和媒體可以更加覺察,這是需要稍微嚴肅一點的社會議題,在報導上平衡一些、在民情上體恤一些,試著找出有困難的人們,傾聽他們、幫助他們。
Thumbnail
「少年兵」是台灣人集體記憶的重要一環,但理應跟著日本國軍遍佈東亞各地的足跡,卻通常只留下日本工廠、東南亞及中國等幾條主要的路線,臺灣人踏足滿洲國的紀錄,或許因為人數稀少,長久以來往往少見於主流的歷史論述當中。
Thumbnail
關於雕塑藝術家黃土水與《甘露水》顛沛流離的歷史,仔細去查然後閱讀才是比較有意義的事情.... 不過我最有感覺的是找到塵封許久的雕塑後,協助修復的日籍修復師,同時也具雕刻家身分的 森純一 老師所說的話:
Thumbnail
二十多年旅德經驗,最詳盡的第一手社會觀察報告── 這些德國做得到的事,換成在台灣,到底行不行呢? 在歐盟多國紛紛陷入經濟困境中時,德國憑什麼依舊強大? 德國明明是個鋼鐵作風的國家,為什麼可以催生出女總理? 在世界各國猶豫核電去留與否時,德國憑什麼可以當機力斷的決定廢核?
Thumbnail
相信不少臺灣人的長輩,可能曾前往南洋從軍,或是在中國戰場與日軍搏鬥。我的祖父陳以文,也有類似的經驗。他比較特別,他去的是滿洲,其後更被扣留在西伯利亞。我祖父的經驗,印證了過去臺灣人的海外活動路線,遠比今日想像的還要多元。
Thumbnail
「中國人邏輯、中國的現況,是每個台灣人的必修學分。」——《3小時讀懂現代中國》 在寫這本書的筆記之前,我其實心裡有些躊躇。 我完全沒有政治立場,卻很怕被曲解了分享這本書的本意。 中台的關係敏感,只要提及中國,很多人不免就會聯想到:「你是不是想談政治?」 事實上並不完全如此,在國際化的現在,認識每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