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被自己討厭的勇氣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早些年,有本名叫《被討厭的勇氣》在關注個人成長、心理學界中頗為流行。內容大意為要有被別人討厭的勇氣,亦即不需每每追求別人的認同,迎合別人的喜好或價值觀,而該尊重及愛護自己,活出自己的生命。經歷過同樣的掙扎,從事事看人臉色而遍體鱗傷,到堅持自己的想法和價值觀,活出「我」的人生,我很認同《被討厭的勇氣》所提倡的人生態度,幫助我卸下許多心靈的垃圾,培養出積極的能量。但即使不再執着於別人的認同,我還是會常常陷入自我厭惡的情緒,失去動力去做喜歡或想做的事。我開始想,除了被別人討厭的勇氣,是否也需要被自己討厭的勇氣?

或許你會問,怎麼會需要被自己討厭的勇氣呢?我都受不了自我厭惡的循環,怎麼還叫我好好愛自己、善待自己,而是讓我繼續討厭自己?

可是,要是愛自己、善待自己有多容易,就不會一直有各種各樣的心靈書籍、輔導治療、精神健康的推廣活動啦。就是不容易,才會一直有人努力推廣啊。這並不是在否定正向心理學的方向,而是對我這類比較常反思或批評自己、不怎麼樂觀的人來說,很難避開討厭自己的情緒與時刻啊。

不過,承認「我討厭自己」,也需要省思、勇氣和接納,正如認識與愛自己一樣。會這麼說,是我發現不少人都沒有認知和接納「討厭自己」的一面,而是把這份情緒投射及宣洩到他人身上。比如許多人討厭推動社會行動者,尤其討厭環保或素食人士,指責他們愚昧和偽善。愚昧和偽善,是每個人多少都會擁有的面向,倘若人們能從中反思與改進,才是推動自我進步的表現,而許多社會行動者都是不斷犯錯再不斷進步。可問題是不少人都忽略「任何人都會犯錯」的現實,認為只要社會行動者沒有完全達到某種目標或理想,社會行動者就是愚昧和偽善的。當人們對社會行動者抱有過高的要求,也反映人們把社會變革本身想像得遙不可及、力有不逮。

換句話說,許多人會討厭環保或素食人士,並不是否定環保或素食本身是壞事,他們很可能都會認同環境污染很嚴重、素食是個不錯的生活習慣,只是他們認定了自己不可能做到。他們會說:「自備飯盒太麻煩了,清洗起來比用即棄餐盒更不環保」、「我接受不到每一頓飯都吃素」,他們覺得既然自己都做不到,其他人都不可能成功 — — 怎麼可能堅持每一天都做到呢?只要某一件事不是完美地環保、完美地素食,社會行動者就是偽善者。他們害怕自己會成為口中的偽善者,達不到心中的理想目標,便把情緒投射在他人身上,演變成言語甚至人身攻擊。

就好像這兩年來成為部分港人日常生活的 撐良知店鋪、罷藍或紅店,對某些人來說卻是毫無意義的掙扎。他們會說:「食黃店又點,會幫到啲乜?做乜都無用嫁啦」他們認定社會現況是不可能改變的,也厭倦了無力改變的世界,更厭惡改變不到局面的自己。可是他們覺得自我厭惡太可怕了,不想承認和接納情緒,所以看到正在改變的人就深感不安,希冀對方不要成功、要阻止對方成功,因為要是對方成功了,改變不了的自己要怎麼辦?

可是,自我厭惡感真的很可怕嗎?需要如此擔憂嗎?我們不應該,也不可以討厭自己嗎?

平靜下來細想,我發覺自我厭惡也不是那麼壞的事。很多時為甚麼會討厭自己,都是因為達不到自訂的目標或期望,想到自己的不足之處而隱隱作痛。也就是說,討厭自己源自掙扎,不管是掙扎變得更好,還是掙扎着不變得更壞,都是很了不起的事。不管能不能達成心中的最高目標,會痛苦、掙扎、討厭自己,不就代表正在向目標進發嗎?不了解自我,或是對自己沒有期望的人,大概不會為自我厭惡而苦吧。偶爾討厭自己也不是甚麼壞事,反映我正在嘗試、正在努力呢。正如我們都會厭惡某些事、厭倦某些人一樣,只是偶爾對象會變成自己,厭惡或厭倦都是很平常、正常的情感,不必視之為洪水猛獸。

而當我自我厭惡感比較嚴重的時候,確實對工作效率、人際關係、身體狀況等方面都有影響,沒有動力去做「有益」的事。可是特別難受的時刻總會過去,我還是會繼續做喜歡或想做的事,繼續嘗試做個更好的人,而我的努力不會因為我休息了一段時間就逃走。我也可以趁這段低潮期,嘗試放下一些自己加給自己的責任,停止逼迫疲憊的身心定要達到某些目標。就好像有時身體病了,是為了讓我們停下來,心靈累了受傷了,也是個機會讓我們好好休息。

當我能夠直面自我厭惡的一面、接納情緒低潮期,我感覺跟自己相處時變得更寬心自在。或許,有被自己討厭的勇氣,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喜歡的話可以給我拍手鼓勵哦:)謝謝支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ily Chou2的沙龍
4會員
29內容數
Lily Chou2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11/11
營營役役大半載,好不容易終於能退休了,卻又感到空虛失落,不知道空餘的時間有何作為……這或許是一些退休人士的心聲。那麼,如何安排退休生活才能過得幸福滿足?以下是一些小貼士,可供大家作參考。 1. 抱持正面態度面對未來 隨着醫療技術和生活條件的進步,人均壽命都變得愈來愈長,退休的生涯亦相對延長。所以我們
2020/11/11
營營役役大半載,好不容易終於能退休了,卻又感到空虛失落,不知道空餘的時間有何作為……這或許是一些退休人士的心聲。那麼,如何安排退休生活才能過得幸福滿足?以下是一些小貼士,可供大家作參考。 1. 抱持正面態度面對未來 隨着醫療技術和生活條件的進步,人均壽命都變得愈來愈長,退休的生涯亦相對延長。所以我們
2020/11/10
現在,你的眼前有兩支淺粉紅色指甲油:一款閃亮亮的名為「可人」,另一款沉實優雅的則叫作「芭蕾舞鞋」,你會選擇買哪一支指甲油?可能你會說,單憑描述,怎麼可能分辨這兩款指甲油?那我們把它們帶到實驗室,去除標籤,詢問一下女士們的意見。一半的女士說:根本是一模一樣的指甲油嘛,叫我怎樣挑?至於另一半能分辨兩款指
2020/11/10
現在,你的眼前有兩支淺粉紅色指甲油:一款閃亮亮的名為「可人」,另一款沉實優雅的則叫作「芭蕾舞鞋」,你會選擇買哪一支指甲油?可能你會說,單憑描述,怎麼可能分辨這兩款指甲油?那我們把它們帶到實驗室,去除標籤,詢問一下女士們的意見。一半的女士說:根本是一模一樣的指甲油嘛,叫我怎樣挑?至於另一半能分辨兩款指
2020/11/02
培養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固然是不可或缺的一環,而經營子女之間的關係亦同樣重要。研究發現,不咬弦的兄弟姐妹關係往往會帶來各種行為問題、欠佳的學業成績、弱化社交能力、暴躁及自卑等負面效果。這些影響不止發生在童年時期,甚至會延續到成人階段。調查大學生樣本的研究同樣表示,和諧兄弟姐妹關係的參加者比起衝突
2020/11/02
培養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固然是不可或缺的一環,而經營子女之間的關係亦同樣重要。研究發現,不咬弦的兄弟姐妹關係往往會帶來各種行為問題、欠佳的學業成績、弱化社交能力、暴躁及自卑等負面效果。這些影響不止發生在童年時期,甚至會延續到成人階段。調查大學生樣本的研究同樣表示,和諧兄弟姐妹關係的參加者比起衝突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你看過《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暢銷書嗎﹖乍看書名似乎覺得怪怪的,儘管渲染力十足,內容也寫得超級棒,但對於某些不明究裡的人來說,難免會因為自我認知上的偏差而有所誤會。作者岸見一郎告訴讀者說,這個書名並非要你去做一些「惹人討厭的事情」,而是「不要害怕被別人討厭」。
Thumbnail
你看過《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暢銷書嗎﹖乍看書名似乎覺得怪怪的,儘管渲染力十足,內容也寫得超級棒,但對於某些不明究裡的人來說,難免會因為自我認知上的偏差而有所誤會。作者岸見一郎告訴讀者說,這個書名並非要你去做一些「惹人討厭的事情」,而是「不要害怕被別人討厭」。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或許都能很輕易說出對他人的印象與評價,也容易在他人對我們做出負面評論時感到氣憤不已,但當真正有機會靜下心來捫心自問,我們喜歡自己嗎?還是我們只是很努力地戴上假面具而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呢?作者在這本書名中直接破題把許多人不喜歡自己的真實心情表露,果然第一時間就吸引到我的目光,進而翻開這本書瞧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或許都能很輕易說出對他人的印象與評價,也容易在他人對我們做出負面評論時感到氣憤不已,但當真正有機會靜下心來捫心自問,我們喜歡自己嗎?還是我們只是很努力地戴上假面具而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呢?作者在這本書名中直接破題把許多人不喜歡自己的真實心情表露,果然第一時間就吸引到我的目光,進而翻開這本書瞧
Thumbnail
本書透過哲學家與一名年輕人的對話,在一來一往的提問與應答之間,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觀點。用對話的形式,能讓我們很自然的帶入年輕人的立場。書中的提問,也幾乎都是最日常的人際關係問題。 目的論:無論我們身處何種處境,都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他人對我們看法,是屬於他人的課題
Thumbnail
本書透過哲學家與一名年輕人的對話,在一來一往的提問與應答之間,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觀點。用對話的形式,能讓我們很自然的帶入年輕人的立場。書中的提問,也幾乎都是最日常的人際關係問題。 目的論:無論我們身處何種處境,都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他人對我們看法,是屬於他人的課題
Thumbnail
│你是否也有同樣心情? 你也和我一樣嗎?讀過或聽過阿德勒的《被討厭的勇氣》書中的內容,但仍舊沒有「被討厭的勇氣」。還是會在被人誤解或是產生意見不同時感到受傷和委屈。 然而,這是極不健康的。不僅對自己不健康,也對他人不健康。 如何鍛練「被討厭的勇氣」呢?
Thumbnail
│你是否也有同樣心情? 你也和我一樣嗎?讀過或聽過阿德勒的《被討厭的勇氣》書中的內容,但仍舊沒有「被討厭的勇氣」。還是會在被人誤解或是產生意見不同時感到受傷和委屈。 然而,這是極不健康的。不僅對自己不健康,也對他人不健康。 如何鍛練「被討厭的勇氣」呢?
Thumbnail
常聽人說到「厭世感」,每天面對生活壓力、工作壓力、人際關係壓力感到乏味,每天早上起床想到又是新的一天,有好多事要面對、應付就深覺疲憊,腦子裡沒有夢想、沒有喜好、沒有目標,唯有對周遭一切的抱怨、埋怨和對自我的哀怨。其中,對自我的哀怨,我稱之為「厭己感」。 找到生活中的成就感, 把學習當成樂趣,
Thumbnail
常聽人說到「厭世感」,每天面對生活壓力、工作壓力、人際關係壓力感到乏味,每天早上起床想到又是新的一天,有好多事要面對、應付就深覺疲憊,腦子裡沒有夢想、沒有喜好、沒有目標,唯有對周遭一切的抱怨、埋怨和對自我的哀怨。其中,對自我的哀怨,我稱之為「厭己感」。 找到生活中的成就感, 把學習當成樂趣,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感受真實的自由 去年的此時,我的焦慮症復發,每天每天情緒都很低落,自己完全淪陷在挫敗之中,我腦中依然浮現當時看完醫生的書面,在診所門口,自己眼淚止不住的狂洩,我無法管別人的眼光,當下只能把心裡的苦、難過,全部由眼淚渲洩出。 我一直以來,把自己繃得太緊,我希望自己可以把各種身份都做到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感受真實的自由 去年的此時,我的焦慮症復發,每天每天情緒都很低落,自己完全淪陷在挫敗之中,我腦中依然浮現當時看完醫生的書面,在診所門口,自己眼淚止不住的狂洩,我無法管別人的眼光,當下只能把心裡的苦、難過,全部由眼淚渲洩出。 我一直以來,把自己繃得太緊,我希望自己可以把各種身份都做到
Thumbnail
「討厭」或是「被討厭」在心理層面很容易產生出防禦跟攻擊的應對方式,要是常常分不清楚別人「到底是不喜歡那件事情」還是「不喜歡你這個人」就很容易需要「被討厭的勇氣」。更多時候應該要回頭想一下:別人搞不好連自己做了讓你感覺被討厭的事都不知道呢!你幹嘛一定要去找「被討厭的勇氣」?然後順便討厭了自己?
Thumbnail
「討厭」或是「被討厭」在心理層面很容易產生出防禦跟攻擊的應對方式,要是常常分不清楚別人「到底是不喜歡那件事情」還是「不喜歡你這個人」就很容易需要「被討厭的勇氣」。更多時候應該要回頭想一下:別人搞不好連自己做了讓你感覺被討厭的事都不知道呢!你幹嘛一定要去找「被討厭的勇氣」?然後順便討厭了自己?
Thumbnail
讓我們沒有辦法鼓起勇氣去做自己的原因之一,是內心深處的恐懼與害怕,害怕做自己太亮麗會被攻擊、害怕到最後只剩自己一個人,於是小心翼翼的把自己變得透明,深怕一個不小心,我們就成了眾矢之的。
Thumbnail
讓我們沒有辦法鼓起勇氣去做自己的原因之一,是內心深處的恐懼與害怕,害怕做自己太亮麗會被攻擊、害怕到最後只剩自己一個人,於是小心翼翼的把自己變得透明,深怕一個不小心,我們就成了眾矢之的。
Thumbnail
人之所以會討厭自己,是因為害怕被別人討厭,害怕在人際關係中受傷。為了達成不喜歡自己的目的,才會不讓自己看見的優點,只注意缺點。你討厭自己背後的目的是「不要在關係中受傷」。為了達到目的,你找出自己的缺點並總是看著它,你討厭你自己,甚至把自己變成了不跟別人建立關係的邊緣人。
Thumbnail
人之所以會討厭自己,是因為害怕被別人討厭,害怕在人際關係中受傷。為了達成不喜歡自己的目的,才會不讓自己看見的優點,只注意缺點。你討厭自己背後的目的是「不要在關係中受傷」。為了達到目的,你找出自己的缺點並總是看著它,你討厭你自己,甚至把自己變成了不跟別人建立關係的邊緣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