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健身無聊就聽一些Podcast,剛好聽到百靈果很久以前推薦過這本書,於是就找來看。認識陳澄波,是因為好友老李是綠豆,油彩的化身就躺在嘉義最有氣質的文化中心外。而這本書除了描述陳澄波的畫作和他的生平之外,也討論了許多認同問題,為當年的悲劇以及後續產生的漣漪效應,以小說的形式敘說著。
當殖民地、母國和殖民國的關係錯縱複雜又在戰爭前後,那紊亂的時代就產生了很多的不得已。對於認同這件事,有時真的是在想像中特別美好,一見到真面目,卻又無力承受。緊張的國際關係讓原先指向專心繪畫的畫家,在許多價值中間迷失,他以為的和別人看見的,是那麼的不同,以至於他不只一次的自我懷疑。
繪畫若不是上流階層的享受,那要怎麼關心一般大眾?美感經驗如何透過創作留下,並且為多數人的需要服務?是帶著怎樣的理念和觀點來創作?這些問題都曾是陳澄波考慮過的,也是他曾經面對過的挑戰。當油畫複製不易,版畫更能快速有效的把訊息透過圖像傳播時,油畫就是浮在天上不接地氣嗎?這些大哉問,影響著他的創作題材,和他對於畫作的筆法、構圖。
被殖民二等公民的經驗不僅影響他的生計,也影響著他的畫風。繪畫風格、技法受到許多文化刺激的影響而豐富,而他的生活經驗也沒有限制他的發展,曾經奪得許多美展大獎的他,生活依舊困頓,但卻勇於承擔溝通不同概念、畫風和意見的工作,讓繪畫等藝術表現更純粹的聚焦在美學上。
然而,不幸的命運終究找上了他。亡命槍下是再悲劇不過的,而在他身後那位撐起一個家的妻子,堅毅的毅力在這位偉大的藝術家身後,默默的扛起這一整齣的悲劇。他的友人後來因為種種政治因素噤聲了很長一段時間,但仍不能忘記他曾經對美術的影響和貢獻。這些證明了他真能配得上油彩的化身這樣的封號。
對於不同人物間情感的勾勒,這本小說下了不少功夫。也很清楚的藉幾位藝壇大老形容這位影響深遠的藝術家。而他社會行動,力求改善多數人美感的想望,就因著政治事件戛然而止。美術對於東西的藝術表現形式之爭,少了老大哥的調和鼎鼐,也一度陷入爭執。只能說那個時代真的好多的菁英逝去,而多數人也需要認真的去了解這些過去的歷史,讓我們更清楚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以面向全新的未來。
推薦給想要輕鬆了解二二八前後藝壇菁英故事的朋友,這本小說不會讓你失望,也能讓對藝術不甚清楚的人,在讀完之後略懂略懂。另外也推薦給每位關心轉型正義、認同問題的朋友,也許你可能對畫家沒興趣,但這本書確實從畫家的視角,勾勒出事件當下的場景,描述了可能的衝突,也給面對衝突的人重新認識的新角度,來看待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