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一竿子的小部分原因,打翻了一船的整體情緒

就算你沒聽過NLP,那妳也一定聽過這句話:一竿子可以打翻一船人。
這句話的形容比較偏負面;大部分都是在說你以偏概全啦~用一點點的、不確定的小資訊,就想推翻全部的內容。​
​而,不光是我們對事物的看法觀點會這樣、甚至連「情緒」產生的過程,也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
​什麼意思?​
​意思就是,你並不是真的因為某些事、而產生那些情緒。​
​你產生的情緒來源,可能只是那個事件當中的一小部分。那一小部分甚至可能不是關鍵。​
​但你會因為這一「小部分」,對整個「事件大整體」產生情緒。​
​一竿子的小部分,打翻了一整船的整體。​
​可怕的是你還不曉得。​

我以前超級怕蟑螂。連帶的,連我室友也是靠北怕到不行。​
大學時期的某個晚上,我們兩個人正在通宵打電動。戰至暢快淋漓處、突然聽到垃圾袋有聲音在碎動。​
我們停下手邊滑鼠,小心翼翼的把垃圾袋掀開一角。​
一隻大約長7公分的黑色大蟑螂垂直起飛,直接天地倒轉、死死黏在天花板上。寢室氣氛瞬間瀕臨高峰。​
我跟室友丟下打到一半的遊戲、鬼吼鬼叫的爬出寢室外面,把門牢牢關死。開始想要怎麼辦。​
後來我們決定打電話給一個學弟,請他來幫忙抓蟑螂。​
凌晨三點。​
「靠北喔!我就知道接你們電話沒好事啦!」​
「你快來啦!你如果幫我們抓蟑螂,以後我跟彭博就不嗆你」​
...等等,最好這樣的交易條件會有效啦!​
「好喔!這是你們說的喔!」​
我:「......」​
電話掛掉後不到十分鐘,學弟就出現在我們宿舍了。​
只瞧他輕鬆寫意了抄起了一雙拖鞋、左手出手迅雷一扔,右手一抓,蟑螂就被他拎著觸鬚懸在半空。在我面前晃啊晃。​
我差點暈過去。​
整個事件大概就是這樣。原本很怕蟑螂的我,從那天開始恐懼更是深深植入我的腦海。​
直到學習了NLP神經語言程式學。​

NLP在看待「情緒」這件事情,可以從兩個方向來著手。​
第一種,就是不去解決「情緒」怎麼來的、也不從事件本身解讀。​
NLP純粹從你給的回應,來判斷這個事件中你的視覺、聽覺、觸覺是怎麼排列​的。​
然後,看你的恐懼是從哪一覺延伸出來,然後在那一覺上面透過催眠來改變他、恐懼就消失了。​
而第二種,也是這篇文章我特別想聊的。也就是拆解引發你情緒的這個「事件」結構。​
在這個環節中,你主要要著眼在「整體」及「部分」間的關係。​
像我害怕蟑螂。這是一個整體的敘述。​
那第一步,就是先抓出,是害怕他的哪個「部分」?是觸鬚?是他快速移動的噁心感?是他飛過來的那個狀態?​
你會發現其實你不一定是真的怕「蟑螂」這個本體。你可能只是怕其中一個小部分而已。大腦自動幫你把恐懼升級了。​
當你拆解出引發恐懼的其中一個原因之後,你可以做第二步延伸。​
第二步,也就是在其他的事物上,找到同一個原因、而這個原因卻不會引發你上一步的恐懼情緒。​
像我就想:我主要是怕蟑螂「飛過來」的這個狀態、那有什麼東西像蟑螂這樣飛過來我卻不會怕的?​
我就想到了之前養過的一隻綠繡眼。​
我們來看一下恐懼蟑螂這個事件中,我內在轉換的過程。​
從結構層面來看,原本「害怕蟑螂」這個大整體,在第一步被我們拆解出了其中的恐懼只佔一小部分。也就是會「飛過來」這件事情。​
第二步,則是把這個小部分,在其他事件上找出同例、但卻不引發大腦刺激。​在這個階段,我是找到會飛的綠繡眼。​
當我把會飛的蟑螂,跟會飛的綠繡眼尬在一起,然後放回整體結構後,再來看一次整個事件時,「害怕蟑螂」這事件在我大腦中的認知結構就整個被破壞了。​
當然,在完整的NLP調整過程中還會有第三步驟,透過第三步驟的一個「遙指」技巧,這整個恐懼就會被消除。不過那不是這篇的重點。​
重點在於,透過NLP來拆解、你就會知道看似複雜的情緒、認知。其實都能用很簡單的方式來調整改造。​
當然的,要更深入一點的信念、價值觀、或是其他你想要去介入的思維。本著相同的後設原理,其實都如法泡製。​
幫大家總結一下。​
任何因為某個事件而產生的情緒,其實都有可能只是「部分」在作祟、而不是事件的「整體」。要先有這個認知。​
第一步:找出產生情緒的「部分」然後在外界尋找類似的部分、但不引發大腦刺激。​
第二步:把這個外界找來的「部分」,拼裝回原本的議題。這個「拼裝」的意思,就只是需要放在一起,重新思考就可以。​
只要做到這樣,你會發現原本有情緒的那些事件,會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一竿子能打翻一船人。​
但,一船人卻可以輕鬆坐斷一竿子。​

如果你想要更了解NLP及心理學的應用的話,也可以看看我粉絲專頁的平日小品:

NLP彭博老師的FB粉絲專頁

或者是看看NLP專業執行師的國際文憑考核班:

貝斯特NLP訓練中心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從NLP、心理學出發 看到生活中 所有瘋狂跟浪漫 都跟大腦的非理性運算有關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