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覺得自己是濫好人嗎?你曾有自傷、自殺的念頭嗎?你感覺活到累了嗎?你覺得隨時隨地都在忙著應和別人嗎?如果你有這些症狀應該打 1995 生命專線 (誤)。開玩笑的!但是如果你有上面這些問題,我一定會推薦你看這本書!陪你一起打抱不平!
綜觀來說,我覺得第二本的深度比第一本多了一咪咪,但整體來說內容是差不多的。這種書會熱賣想必是因為能夠引起許多人的共鳴,尤其書中那些情緒勒索的例子,我自己都親身經歷過,再加上作者的筆觸寫得像是能夠知道我的苦似的,讓我自己也讀到欲罷不能,不愧是能出到第二本的暢銷書啊!
看這書時我不禁聯想到《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 獣になれない私たち 》那部日劇。女主角深海晶從人設看來就是那種過分善良的人,事事為他人著想、事事做到妥貼,到頭來卻把自己累爆,好處全給了那些習慣依賴她的人。被生活折磨的她,一時之間甚至起了跳軌的念頭。每當社會要求你應該要順從、善解人意,真的要照單全收嗎?
後來女主角決定做出一些改變,雖然一開始只被當笑話,沒什麼進展。但漸漸地,女主角開始從生活中找回主控權,不再完全被老闆、同事欺壓著玩。善良與體貼要適可而止,否則就是垃圾。改變從來都不簡單,書中也沒提怎麼改變。但是讀完書後思想會改變,如何把書中內容套用到現實就看你怎麼做了!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善良是什麼
應該鮮少人的答案是否定的吧!那怎樣稱得上善良呢?
別人沒把工作做好時替別人收拾爛攤子?
整理家裡只為了讓同居環境更好?
看到一件漂亮大衣想買給家人?
每次都幫別人收拾爛攤子?那別人就繼續擺爛!
一直整理家裡?恐怕只是為了聽到家人的讚美!
看到漂亮大衣想買給家人?若不考慮對方喜好,這就只是滿足自己購物慾的藉口!
所以善良是什麼?
作者這麼表態:
「我不能為善良下一個定義,但是,善良不善良,你要自己學會去選擇。」
因為太多我們以為的善良真的只是「以為」而已,我們以為對方要感謝我們的付出,但實際上沒有。你太過考慮對方,對方不把你當回事;你太過不考慮對方,對方覺得沒被同理,那到底要怎樣?那條界線到底在哪裡?
善良是先己後人
先自己後別人,也許聽起來很冰冷,
但它會幫你和這個世界好好相處。
學習傾聽自己的內心是相當重要的能力。很多時候我們習慣看別人怎麼做就跟著做,但最應該考量的是我想要做什麼才對,而後才衡量我們所做的事情會不會傷害別人。因為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是成全自己的希望,而不是別人的。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再照顧到別人的需求,雙方知道彼此的界線並願意彼此尊重,這樣的關係才好不是嗎?
很多人以為善良就是說好話,盡量避免與他人起衝突。然而太過退讓,別人摸不清你的底線在哪,開始得寸進尺,變得不尊重或把所有的善意視為理所當然,甚至認為自己做錯事也不用付出代價。
這時當你說出自己的委屈、要回應有的權利時,對方反而覺得「你不是應該繼續好好幫襯著大家嗎?怎麼突然做起這種事?」這種情況源於認知偏誤:如果一個人平常很糟,忽然間做了一件好事我們會想其實他們沒那麼壞;如果一個人平時很好,忽然間做了件壞事我們會對他的行為指指點點,認為他沒有達到該有的標準。(雖說好感或厭惡感累積的影響也挺大的就對了!)
人們對「好人」的要求會特別高,也才會有欺侮濫好人的行為產生!
為什麼別人敢在你身上做壞事,是因為你讓別人覺得,
在你身上做壞事可以不付出任何代價。
這問題要怎麼避免呢?讓別人清楚我們的底線在哪裡就可以!例如不是份內或者是沒必要去做的事情就不要做、說等等有重要的事要去忙、察覺心裡不想就斷然拒絕、預設回復為 NO、說自己不習慣看手機等等都是很好的方法。
等到久久幫一次,別人就覺得「他對我們這樣好好喔!」進而感激我們的舉手之勞。原因是,當別人對善意習以為常時,沒了善意會感覺好像被剝奪了什麼東西;但感受到平時沒有的善意時,會讓人覺得好像得到了什麼東西似的。利用這種相對感,可以清楚表明自己的善意以及不願接受的東西。
當然平時的交情要好,我覺得贈禮、幫忙也是必須的,只不過要讓這件事情做的看起來有價值才行。另外,有些人如果只是因為你的稍微拒絕就不理你那你也不用擔心,別人說不定本來就只想利用你,也沒要跟你當夥伴的打算。
只有當自身行為主控權在自己手上、符合自己內心需求時,
我們才得以建立在人際關係中的自我價值,
關係也才能夠健康穩定的維持下去。
善良是同理心
很多人以為善良是給了對方想要的東西,但有時只是負擔。
第一本書裡面有則故事:主角張一一年輕時就去打工,在大城市賺了很多錢後就把在鄉下的爸爸接來城市住,卻不時在吵架。張一一覺得自己委屈得不得了,明明自己在大城市工作得要死不活,爸爸卻完全不體諒自己!爸爸返回鄉下後,張一一把媽媽、姊姊接來一起住,結果還是一樣,不歡而散,全家人都寧願選擇住在原本的鄉下還好些。到最後連原本跟她在一起的老公也提了離婚。張一一崩潰地詢問為什麼所有人都要離她而去,這時她老公才明說:「跟你在一起,什麼都要聽你的,不按照你的要求你就發飆。每天這樣下去,不管是你的家人還是我都受不了。」
許多人以為自己付出了自己覺得重要的東西,別人就應該接受甚至心懷感激。然而,事情真的是這樣嗎?自己給對方的東西,就對方來說真的重要嗎?如果對方不想要還強迫對方,這是在對別人好還是滿足自己的付出感?
但是即便工作再累也都願意為他人付出,這種行為真的差勁嗎?我倒不這麼覺得。他們不是不願意做,而是方法錯了。其原因正是缺乏同理心。同理別人的想法,從別人的觀點探索,體會對他們來說重要的是什麼,再從那方面下手,這樣的善良才是真正的善良。要是我們的犧牲,並不是從同理心去思考,那也都只是多餘的付出,成為彼此互相牽制的情感重負。
張一一的故事還有後續。她後來去找了心理諮商師,接受了一套認知療法,並嘗試改變自己。之後她再去央求老公給他半年的機會再試一遍,要是之後無法一起生活她就會同意離婚。改變態度的她誠懇地向老人家認錯,聯繫自己的父母,願意不時聽聽他們的想法,並不再要求他們一定要照著她自己的想法來做事。半年後她問老公是否要離婚,她老公也只是笑說:「我媽這麼喜歡你,恐怕她也不同意。」
善良是有選擇的
社會上太多人要求別人做個善良的人,永遠要原諒別人。但是你看活得最好的是誰?永遠是那些最有錢、最會利用與榨乾他人的人。這個世界最無理取鬧的地方就在於對於好人太過嚴苛,對於壞人太過寬容。當然我這麼說並不是要你把良心拋棄,只是太多時候我們會遷就別人,不管是師長、朋友、甚至是聽不見的社會聲音。
但實際上你在過的是你自己的人生,只有你最清楚自己身在什麼局面。
善良的選擇性來自於「傾聽的選擇」,哪些話應該重視,哪些話是垃圾聽聽就好,要有自己的判別能力。如此一來,你才能夠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而且也不用浪費時間花在不值得認真對待的人身上。畢竟與人溝通並不是要時刻滿足對方,而應該是雙方都談得愉快才是。更甚者,一次次的妥協更容易換來別人對你的無視,甚至侵占你的時間,阻止你把你的個人時間價值最大化。
該拒絕時就拒絕,你越妥協,就越不會有退路。
適度的拒絕才是保護自己的最佳方法。
善良是我可以開心活著
很多「善良」的人習慣追究自己,彷彿一切是自己的錯,但其實別人並不需要我們的檢討與自責。社會從小教導我們,要滿足別人的需求,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如果今天沒有得到想要的東西可能就是自己沒做好。我們社會中的「自省文化」要求我們反求諸己,盡量消滅自己的自我價值。
然而好的內向觀察不是讓你看見自己的不完美,因為「完美」的標準本來就是被世俗定義出來的,你可以做到接近世俗要求但不用要求完美。好的內省是能夠在每一分鐘做到抽離,看清楚自己的狀態,開心的時候感到富足,難過的時候輕舔自己的傷口,好好地善待自己。
何況在更多時候,你體諒了別人,別人也不會體諒你。那你又何必用心良苦最後換來自討苦吃呢?他人覺得自己付出很多、懂很多事情,但身為當事人或旁觀者的我們根本不這麼覺得,那充其量也是別人在自嗨!
對方的行為說好聽一點叫「教導幫助」,說難聽一點就是「越俎代庖」罷了!
善良的人往往沒有保護自己,只希望別人用同樣的善良來理解自己。然而很多時候,別人並不會因為你的善良感恩戴德,反而更容易傷害你。
善良是無畏付出
人生最遺憾的,
莫過於輕易地放棄了不該放棄的,固執地堅持了不該堅持的。
善良是一種選擇,你可以選擇對別人釋出善意,也能選擇冷眼旁觀,這些都沒什麼。但要認清一個事實是,這些善良別人都沒有義務要回報你,要給予善良全都只是自己的選擇而已。
許多人常用「付出」來綁架他人,認為別人接受這些付出那對方也要反過來對自己付出。但資訊不對稱的狀況中,有時我們認為自己付出很多,別人認為自己付出很少。畢竟,這種事也不能放在電子秤上面去量,所以我們對別人的付出,要是可以想像成捐錢給某個社福機構,沒有期望回報只希望社會能夠變得更好就好!摒棄要求他人為我們回以付出,那我們就能夠減少對彼此的依賴,並尊重對方是獨立的存在的個體,而不去計較付出的多寡。
人際關係中的最大殺手,是有一方想控制另一方,
而非把對方當成具有健康人格的人。
不把付出當作是交易後,那麼付出也就是心甘情願了吧!在釋出善良時保持平常心,同時保有自己而不要要求回報。不然,不要釋出善良,堅持己見,大不了不相處便罷,這樣子自己的善良也才不會顯得廉價。
善良是一種選擇,需要的是智慧
聰明是一種天賦,善良是一種選擇,後者比前者要難得多。
一個人如果接受了他人的小要求,而後當對方提出大一點的要求時,這個人會更容易接受,我們稱這樣子的行為叫做登門檻效應。常常那些「樂於助人」的人很容易被別人牽著鼻子走,因為一旦拒絕了,除了會對自己產生認知偏誤外,也會讓別人覺得你這次怎麼這麼不聽話。要預防登門檻效應的方法有以下幾個策略:不要擔心要保持一致、給自己設定底線、所有要求能拖就拖、讓自己在接受要求前先想想。
我想做個愛自己、做自己,
同時是個不討人厭也不會自以為是,而且圓融有彈性的人 !
不只是作者,我也覺得曾經的自己是濫好人,太容易答應別人的要求、太容易覺得應該要幫助別人,所以讀起書來也格外有共鳴吧!我至今仍覺得,善良是應該的,但善良不是毫無原則、 任人擺布。善良是先照顧到自己、做事有原則、能夠覺得快樂、有選擇性的幫助他人、不求回報,如果有人讓我覺得很為難,那還談什麼朋友,對於家人能溝通就溝通,不能溝通就當強求不來的事就好。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否則就等於零。
─ Ralph Waldo Emerson
【今日行動】
回顧一件最近你覺得別人覺得很善良,但是你覺得沒有的事。
想像一下如果面對這樣的問題怎麼答覆才是對雙方最好的?
難易度:★★☆☆☆
可讀價值:★★★★☆
保存價值:★★★☆☆
書名:《你的善良應該有點鋒芒》 《你的善良應該有點鋒芒2》
作者:慕顏歌
出版社:采實文化
歡迎大家按個喜歡或收藏,或者在下面留言與我交流分享你的看法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