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意的陌生化
除了把單一詞語置換以外,陌生化當然也可以運用在語意上。
通常我們日常生活講話時,語意都是簡單、直線,單向的。譬如「今天好熱」、「我好餓」。
這種時候,如果能把語意的邏輯變得複雜,甚至相互衝突,就能使得語意陌生化,進而讓讀者印象深刻。
好比《雙城記》中的名句:「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中,語意就從單向的好、壞,變成雙向的「最好也是最壞」。
或者張愛名的名句:
「你問我愛你值不值得,其實你應該知道,愛就是不問值不值得。」
當然,「最熟悉的陌生人」這句話也是運用了一樣的手法。
另外,這種語意上的迴圈,還能用來塑造一些有趣的句子,例如《華胥引》中的:
世間有類姑娘,說的每句話都讓你想得非非;還有類姑娘,說的每句話都讓你非得想想。
總之,要想讓對白達到語意上的陌生化,最好盡量避免「從A到B」這種過於單向的語意邏輯。
諧音
諧音嚴格來說不算陌生化,而是從上面的語意陌生化延伸出的變種。
這邊借用一個我很喜歡的爛笑話:
人生就像打電話,不是你先掛,就是我先掛。
所謂的諧音,不單單只是叫你玩一些諧音笑話,而是要讓一個字詞同時具備多重意思,進而產出值得反覆咀嚼的語意。
這種作法也常見於古典詩詞,例如蘇軾的名句: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句話就是利用了「晴」和「情」的諧音。
練習
說完陌生化,那究竟要怎麼練習呢?
坦白說,我認為後兩者非常吃重個人才華和靈感,除了要及時記錄自己的想法以及廣泛閱讀,實在很難想到什麼有效的訓練方式。
不過,詞彙置換倒是可以練習的。
練習方法很直接,就是使勁吃奶的力氣,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磨練自己的想像力。
說白一點,「置換」就是把很容易懂的直白語句,變成較不易懂的隱晦語句,既然如此,那我們不妨從日常著手訓練起。
「你中午吃什麼?」
「五十元的陽春麵,超難吃又超少。」
我們不妨試著把這兩句話改造一下。
先仔細想一想這句話想表達什麼,有什麼必須保留的重點,再發揮想像力,將內容置換。
第一句「你中午吃什麼」,重點在於「吃進去的東西是什麼」,但「吃」這個詞太直白了,我想把它置換掉。
可能就會變成這樣:
「你肚子裡現在住了些什麼?」
再過來,「五十元的陽春麵,超難吃又超少」這句,表達的是「吃到爛東西」很不爽的心情,所以我可能會這樣寫:
「五十元的惆悵。」
現在對話就變成這樣了:
「你肚子裡現在住了些什麼?」
「五十元的惆悵。」
寫到這裡,其實可以發現另外一件事。
如果使用的是原本的寫法,那說到「五十元的陽春麵,超難吃又超少」這句話時,其實對話就已經結束了,因為這句台詞並不適合「往下延續」。
相反的,「五十元的惆悵」這句話就相當好接。
譬如可以直接一點:
「你肚子裡現在住了些什麼?」
「五十元的惆悵。」
「你在說什麼鬼?」
或者可以讓角色順著對話接續下去:
「你肚子裡現在住了些什麼?」
「五十元的惆悵。」
「為什麼惆悵?」
「錢出去,飽足感和滿足感卻進不來,只有麵店發大財。」
又或者可以讓角色趁機偷渡劇情,避免旁白解釋的出戲感:
「你肚子裡現在住了些什麼?」
「五十元的惆悵。」
「有你被二一留級這麼惆悵嗎?」
結語
說了這麼多,有件事我認為必須要特別強調。
以上這些方法,或許可以幫助你的對白變得更有深度、更加往經典靠攏,但僅僅也只是「靠攏」,並非「等於」。
反過來說,會不會有非常深刻動人的經典名言,完全不符合我所說的這些陌生化特徵呢?
那當然是有的。
只是,我們終究不能保證自己才華洋溢,於是只好退而求其次,尋求一些看起來像邪門外道的系統化方法。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嘛!
最後,我想轉貼一段我個人非常喜歡的經典對白,是《四月是你的謊言》裡面的段落。
莫札特曾說過,去旅行吧。
雖然不知道旅途的前方會有什麼。
但是,我們還是邁步向前。
我們,都在旅行的途中。
最後是老樣子的工商時間。
我是顧天晴,一名小說家兼評文人。
把寫作當成人生,有空就寫,寫到沒空。
每週日更新小說教學,以及不定期更新書評。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幫我按5下Like並按下「喜歡」及「收藏」,也別忘了追蹤我的粉絲專頁,給我一點愛的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