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記:裝在心上的行車記錄器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意在言外

  很難說明的疲憊。或許簡單濃縮增一句話就是:要應付別人的不誠實很累。更進一步解釋的話,應付意在言外很累。

  因為那需要瞬時選擇出「我沒有聽出你想表達的意思」的拒讀空氣,兼容並蓄「我的回答也不會無意中在對方聽起來有達成他意在言外的對話」的回答。有必要的話,還需要用同樣「意在言外」的方式塗毒,讓對方知道意在言外有多煩——畢竟躲在意在言外的銳利,是薛丁格的貓,不向本人確認就無法確立是否存在(當然,會這樣講話的人也不會感知到煩吧。)這一切都是為了訓練對方明白跟我說話時就必須直說,不然永遠無法傳達讓我知道。

  我說的直說並不是不修飾也不精確自己的用字,當然也不是不確定不去了解自己的想法情緒。而是⋯⋯「我會很多東西」不如請直說「我很厲害」——如果對方正是這麼想的話。不誠實雖然在此世有許多型態,對我來說就是用意在言外試探/推動別人的反應的型態最煩吧。

  比喻來說,如果主管突然對我說:「我要搬家了!2LDK。」的話,我絕對不會回答「咦你怎麼一個人要去住2LDK?」這樣或許比較能說明我想描述的困境。



【閱讀理解】出題在日常生活裡

  我有沒有說過採取情報前先設定對方語言參數的事?

  就像測謊要先定義出參數那樣,首先搜集我對他們的瞭解(對人世的洞察以及用怎樣的形式以管窺豹,)然後才開始問問題。

  因此他們的答案有時我會很清楚哪些屬於個人偏見,哪些是由於尚未得到正確的最新情報,哪些又純粹屬於個性所帶來命運式的判斷。


  我問語言交換的人「簡素(かんそ)」這個單字的要領,對方回答「將原本複雜的東西簡化,省去不必要的繁雜,有這個意涵指向的簡單,可用之。」原先我沒有理解這個部分,以為跟中文的「質樸」類似,以為說的是性質;但看來並非如此。

  我又問「中文裡說到『樸素』的時候看情況,有時是委婉表達『簡略過頭』負面意思,『簡素』會嗎?」

  對方回答「印象中『簡素』是正面意涵為多,例如時常聽到『簡素な結婚式』的說法,會覺得有效運用資金辦了場好婚禮的感覺。」

  ⋯⋯這稍微有點奇怪。這跟我理解的狀況不一樣。我是指「常聽到」這點很奇怪(乃至於暗指有如此風潮的部分;)為了驗證而在google、twitter各巡了一圈,果然有歸有,但只停留在個人意見(偏好)等級,或是出現在商業文案裡(例如用在偏小的會場之類的。)

  那麼,這個人應該是會強加自身想法於他人的類型(不論有意無意。)

  沒錯,我的推論跳了好幾步,並且在遺失的環節中用直覺推論。要努力說明的話,應該是:

  1. 首先與他職業無關,常聽到只能是(或主要是)身邊常聽到
  2. 不排除那種不考慮主流文化只用身邊人的意見表達「常聽到」的可能,但對於萬分強調與他人同調的日本人來說,既然不是女高中生應該就不太需要考慮此選項
  3. 在語言交換的場合多少會認知到「由自己向外國人解釋母國文化」的事實,即意同於「由自己決定對方對某件事或物的印象/概念」。時有耳聞人們教外國人髒話是招呼用語之類的惡作劇,可以側面理解能控制一個個體的認知如何欲罷不能。

    綜上所述,剩下用直覺補完,QED。

  這是放在手邊參考用的暗號筆記,拿來對照往後言行用。有時可以因為筆記而破譯對方,有時反過來發現暗號的推算有誤。我說的「採取情報前先設定參數」,是因為想用測謊機比喻所以簡化許多。當然,講這麼多廢話幹嘛,這些一句話總結就是「認識他人」的過程吧。


  因為不安而口若懸河地廢話。不過,這並不代表口若懸河的時候就是感到不安的時候⋯⋯閒話少敘。我長年身邊都是說話爽快辦事俐落的人(就算不是可能也剛好跟我生活中的接點不多,)以致於很難忍受下面這種情境。

  離開咖啡店之前,我對店員說「分開結。」

  對方「(嘟囔)真認真啊⋯⋯」

  為什麼他覺得他需要結?這裡說出「真認真」的評價應該可以簡單推論在他心中「需要結」的比例高過「想結」吧(不過我的推論未必有十全理解日本人的思考模式,或許有誤差。)隨便猜想這麼說的可能原因:(1)只用性別判斷應不應該(2)怕被店員瞧不起(3)求偶基因作祟——我說的是「基因」「作祟」,跟本人未必有強烈關聯;但不管哪個都讓人倒彈三尺。

  我「真認真?」

  對方馬上不說話。怎麼了,我還沒拔刀呢。難不成用這種半吊子的說話方式還希望此世的女性都溫柔如棉花糖香香甜甜軟軟綿綿。坦誠回答我的求知應該沒有很難。還有明明起因自己不真誠卻擅自受傷,讓人感覺像是失眠百年一樣的疲憊。

  可能講過(有嗎?)誠實的前提是「那是真的」。雖然很像在寫廢話,意外的,並非如此;這跟雙眼健全不代表就能認知此世的一切一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掉在地上的餅乾屑
33會員
137內容數
寫日常雜記,寫觀後感
2025/04/20
  戴因的配音是津田健次郎。戴因的故事大概長度有限,能講的話侷限;所以演技不是層層推進,而是大爆炸:用熾烈憤怒空白茫然冰涼哀愁,最大限度地為戴因描繪出他失去一切,被復仇的火焰燒成行屍走肉的樣子。
Thumbnail
2025/04/20
  戴因的配音是津田健次郎。戴因的故事大概長度有限,能講的話侷限;所以演技不是層層推進,而是大爆炸:用熾烈憤怒空白茫然冰涼哀愁,最大限度地為戴因描繪出他失去一切,被復仇的火焰燒成行屍走肉的樣子。
Thumbnail
2025/04/13
  「那你讀一下回饋。」「⋯⋯?」默默吞下『我為什麼要讀』還有『我為什麼要在你面前讀』的攻擊性疑問。
Thumbnail
2025/04/13
  「那你讀一下回饋。」「⋯⋯?」默默吞下『我為什麼要讀』還有『我為什麼要在你面前讀』的攻擊性疑問。
Thumbnail
2025/04/06
  はにかむ是「害羞貌」。   說到害羞你會浮現什麼樣的表情呢?
Thumbnail
2025/04/06
  はにかむ是「害羞貌」。   說到害羞你會浮現什麼樣的表情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不在於「你是怎麼想的」,而是「別人會怎麼想你」。
Thumbnail
重點不在於「你是怎麼想的」,而是「別人會怎麼想你」。
Thumbnail
委婉式的溝通方式耗費大量的精力。猜對,日子就好過。猜錯,對方又會因為「你不懂我的心」,而吵架生氣。人會為避免消耗精力,有可能就會儘量避開溝通,增加你在關係中的疏離和孤獨感。運用我訊息,練習表達自己的情緒、感受和需求,才能夠真正拉近「心」距離。
Thumbnail
委婉式的溝通方式耗費大量的精力。猜對,日子就好過。猜錯,對方又會因為「你不懂我的心」,而吵架生氣。人會為避免消耗精力,有可能就會儘量避開溝通,增加你在關係中的疏離和孤獨感。運用我訊息,練習表達自己的情緒、感受和需求,才能夠真正拉近「心」距離。
Thumbnail
初入甲方之時,某任老闆形容我,是個「非典型」的公關。意思是我既不擅長群體交際,也不勤於自我包裝,只懂埋頭苦幹,實在可惜。當年自視甚高,沒聽懂對方的深意,誤將其當成貶抑。從乙方歷經百戰,我靠的就是埋頭苦幹的實力,得到這種評價,不禁有種所託非人的苦澀感受。
Thumbnail
初入甲方之時,某任老闆形容我,是個「非典型」的公關。意思是我既不擅長群體交際,也不勤於自我包裝,只懂埋頭苦幹,實在可惜。當年自視甚高,沒聽懂對方的深意,誤將其當成貶抑。從乙方歷經百戰,我靠的就是埋頭苦幹的實力,得到這種評價,不禁有種所託非人的苦澀感受。
Thumbnail
最怕要講不講的話,說的話卻都是撲朔迷離 最怕要依不依的賴,賴的話卻都是情緒勒索 我不喜歡收到的垃圾,更不希望回收到另外一個人那裡,這不是初衷 衷心希望每一次見面都是開心的話題,而不是沈重壓抑的主題 從事與願違後,開始學會把話都寫在小劇本裡 是黑也好是白也罷,即使灰到懷疑人生,那就一筆一劃慢慢地記錄下
Thumbnail
最怕要講不講的話,說的話卻都是撲朔迷離 最怕要依不依的賴,賴的話卻都是情緒勒索 我不喜歡收到的垃圾,更不希望回收到另外一個人那裡,這不是初衷 衷心希望每一次見面都是開心的話題,而不是沈重壓抑的主題 從事與願違後,開始學會把話都寫在小劇本裡 是黑也好是白也罷,即使灰到懷疑人生,那就一筆一劃慢慢地記錄下
Thumbnail
算是這幾年才開始看到的類型,不喜歡時常把虛無的正向拿出來當招牌在過濾異己的人。
Thumbnail
算是這幾年才開始看到的類型,不喜歡時常把虛無的正向拿出來當招牌在過濾異己的人。
Thumbnail
20211210舊文 (一)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在職場中,雖然你還沒有跟某某人真正共事過,但聊過幾句後,你大概有感覺,這個人會比較容易只聽到自己想聽的,也就是比較主觀;或表面看似不動聲色,但心底已經在圈圈叉叉,但又不肯再跟你問清楚些。換言之,就是你覺得跟他共事,應該是會累的。 (二) (三)
Thumbnail
20211210舊文 (一)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在職場中,雖然你還沒有跟某某人真正共事過,但聊過幾句後,你大概有感覺,這個人會比較容易只聽到自己想聽的,也就是比較主觀;或表面看似不動聲色,但心底已經在圈圈叉叉,但又不肯再跟你問清楚些。換言之,就是你覺得跟他共事,應該是會累的。 (二) (三)
Thumbnail
有很多話我很不愛聽,甚至於不必等人家開口唱正戲,開場白就已經轉台或是關電視跟耳朵了。 而且,一聽到誰這麼開口立刻在心底退後,在人家頭上大大貼個標籤一見發財「避之則吉」。  比方說: 1.「我不知道應不應該說」。 那就不要說。因為一定滿滿是絕對不應該說出來的話。 接下來就全
Thumbnail
有很多話我很不愛聽,甚至於不必等人家開口唱正戲,開場白就已經轉台或是關電視跟耳朵了。 而且,一聽到誰這麼開口立刻在心底退後,在人家頭上大大貼個標籤一見發財「避之則吉」。  比方說: 1.「我不知道應不應該說」。 那就不要說。因為一定滿滿是絕對不應該說出來的話。 接下來就全
Thumbnail
  很難說明的疲憊。或許簡單濃縮增一句話就是:要應付別人的不誠實很累。更進一步解釋的話,應付意在言外很累。因為那需要瞬時選擇出「我沒有聽出你想表達的意思」的拒讀空氣,兼容並蓄「我的回答也不會無意中在對方聽起來有達成他意在言外的對話」的回答。
Thumbnail
  很難說明的疲憊。或許簡單濃縮增一句話就是:要應付別人的不誠實很累。更進一步解釋的話,應付意在言外很累。因為那需要瞬時選擇出「我沒有聽出你想表達的意思」的拒讀空氣,兼容並蓄「我的回答也不會無意中在對方聽起來有達成他意在言外的對話」的回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