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取證」有沒有問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桃園市一家汽車旅館饒姓廚師認為公司「高薪低報」,偷拍員工薪資大表,黃姓女員工發現後,佯稱要加他LINE好友而借看手機,再趁機刪除2張薪資單照片。饒不滿,控黃女妨害電腦使用罪,桃園地檢署偵結後起訴,但桃園地院判她無罪。檢方上訴,高等法院認為公司沒有「薪資低報」,此事也未讓饒有所損害,黃女仍無罪。』(節錄自新聞內文)



除了黃女的「妨害電腦使用罪」外,饒姓廚師偷拍員工薪資大表來作為公司「高薪低報」的證據,這樣的行為有沒有問題呢?



偷拍來的照片,可以當作舉發「高薪低報」的證據嗎?


一般公司對於薪資大表,大都列為機密的文件,一般員工難以取得相關資料,若公司內部有所不法的情事,就算員工知道,也不容易舉證。更何況當公司不法的情事危害到自己的權益時,員工就啞巴吃黃蓮只能循離職一途而無作為嗎?而在本案例中,公司高薪低報勞保或健保,是違法行為,除了將面臨行政罰外,亦有刑事相關責任(詐欺得利罪及業務登載不實罪等),且是有損員工權益的。


在刑事訴訟的私人取證中,認定上較國家的偵查蒐證來的寬鬆,除非私人有故意對被告使用暴力、刑求等方式,而取得證據,才會例外地,排除該證據之證據能力,也就是法院在審理時不採用相關證據(最高法院98年台上字第578號判決參照)。


所以饒姓廚師以偷拍的方式,蒐集公司「高薪低報」等不法行為的證據,若提交到檢察署或法院,基本上是不會有問題的,是有證據能力的!只是中途卻殺出個黃女將該手機中的照片刪除,讓饒姓廚師可能因此無法舉出相關證據。下次我們來聊聊黃女這樣刪照片的行為,為什麼法院會判決「無罪」吧!


────────────────────

特別附錄:【 最高法院98年台上字第578號判決要旨

刑事訴訟法上「證據排除原則」,係指將具有證據價值,或真實之證據因取得程序之違法,而予以排除之法則。偵查機關「違法」偵查蒐證適用「證據排除原則」之主要目的,在於抑制違法偵查、嚇阻警察機關之不法,具有憲法上之意義。

此與私人不法取證係基於私人之地位,侵害私人不法取證係基於私人之地位,侵害私權利有別,蓋私人非法取證之動機,或來自對於國家發動偵查權之不可期待,或因犯罪行為本質上具有隱密性、不公開性,產生蒐證上之困窘,難以取得直接之證據,冀求證明刑事被告之犯行之故,而私人不法取證並無普遍性,且對方私人得請求民事損害賠償或訴諸刑事追訴或其他法律救濟機制,無須藉助證據排除法則之極端救濟方式將證據加以排除,即能達到嚇阻私人不法行為之效果,如將私人不法取得之證據一律予以排除,不僅使犯行足以構成法律上非難之被告逍遙法外,而私人尚須面臨民、刑之訟累,在結果上反而顯得失衡,且縱證據排除法則,亦難抑制私人不法取證之效果。

是偵查機關「違法」偵查蒐證與私人「不法」取證,乃兩種完全不同之取證態樣,兩者所取得之證據排除與否,理論基礎及思維方向應非可等量齊觀,私人不法取證,難以證據排除法則作為其排除之依據及基準,應認私人所取得之證據,原則上無證據排除原則之適用。

惟如私人故意對被告使用暴力、刑求等方式,而取得被告之自白(性質上屬被告審判外之自白)或證人之證述,因違背任意性,且有虛偽高度可能性,基於避免間接鼓勵私人以暴力方式取證,例外地,應排除該證據之證據能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建佑律師_NoMoreLaw的沙龍
153會員
191內容數
在網路科技發達的現代,任何在網路上搜尋資訊、使用網路社群平台、通訊軟體或網路上交易等,無不與資訊法有關,是當代網路世代的人們必須要了解、認識的領域!
2025/04/21
本文探討以太幣價格低迷的原因,並分析以太坊社群為提升其價值所做的努力,包括Layer 2擴容技術、Proto-Danksharding升級、未來升級規劃、去中心化應用推廣以及整體生態系統建設。
Thumbnail
2025/04/21
本文探討以太幣價格低迷的原因,並分析以太坊社群為提升其價值所做的努力,包括Layer 2擴容技術、Proto-Danksharding升級、未來升級規劃、去中心化應用推廣以及整體生態系統建設。
Thumbnail
2025/01/20
如同美國最高法院多數意見所指出的,該法案並非直接規範或涉及言論自由,而主要是從國家安全這面大旗的角度作評估,所以如此高度涉及政治或現實考量,不論從憲法上的嚴格或中間審查標準去看,很容易得出合憲的結論。更遑論網路平台的責任,就直接Get Out!
Thumbnail
2025/01/20
如同美國最高法院多數意見所指出的,該法案並非直接規範或涉及言論自由,而主要是從國家安全這面大旗的角度作評估,所以如此高度涉及政治或現實考量,不論從憲法上的嚴格或中間審查標準去看,很容易得出合憲的結論。更遑論網路平台的責任,就直接Get Out!
Thumbnail
2024/10/22
[摘要] 本文探討多元宇宙、Web3和網路治理等概念如何塑造未來數位世界。筆者指出,唐鳳提出的多元宇宙概念強調運用數位科技支持民主,促進社會協作。而Web3則著重去中心化技術,確保用戶對數據的擁有權。
Thumbnail
2024/10/22
[摘要] 本文探討多元宇宙、Web3和網路治理等概念如何塑造未來數位世界。筆者指出,唐鳳提出的多元宇宙概念強調運用數位科技支持民主,促進社會協作。而Web3則著重去中心化技術,確保用戶對數據的擁有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一名人妻偶然發現老公手機中,有與小三互撩對話「妳的屁股留給我」、「可以吃了妳嗎」、「你是真大支」,人妻翻拍下22張照片蒐證,老公直到收到家事法院離婚訴訟狀,才知自己手機被妻子偷看翻拍,反過頭提告妻子涉及妨害秘密,但法院認為身為配偶、以最輕微的方式存證符合比例原則,判人妻無罪。   根據判決,小美
Thumbnail
  一名人妻偶然發現老公手機中,有與小三互撩對話「妳的屁股留給我」、「可以吃了妳嗎」、「你是真大支」,人妻翻拍下22張照片蒐證,老公直到收到家事法院離婚訴訟狀,才知自己手機被妻子偷看翻拍,反過頭提告妻子涉及妨害秘密,但法院認為身為配偶、以最輕微的方式存證符合比例原則,判人妻無罪。   根據判決,小美
Thumbnail
【法律爭點】那可不可以偷錄音來蒐證呢?
Thumbnail
【法律爭點】那可不可以偷錄音來蒐證呢?
Thumbnail
☆建議雇主監控員工電郵或電腦時,可參考以下原則: 1. 對員工進行資訊安全教育訓練與宣導。 2. 取得個別勞工監控同意書,若未能取得個別同意書,雇主至少也可主張.......。 3. 明文規範監控範圍,包含........。 4. 明文揭示勞工有隱私合理期待的資料,不得在電郵或電腦中使用、儲存。
Thumbnail
☆建議雇主監控員工電郵或電腦時,可參考以下原則: 1. 對員工進行資訊安全教育訓練與宣導。 2. 取得個別勞工監控同意書,若未能取得個別同意書,雇主至少也可主張.......。 3. 明文規範監控範圍,包含........。 4. 明文揭示勞工有隱私合理期待的資料,不得在電郵或電腦中使用、儲存。
Thumbnail
/圖片來源:freepik.com/ 撰文:高雄律師,王瀚誼律師事務所。 大家好,我們今天要來向大家討論關於 雇主懲戒權 的問題,以下,我們將用實際的案例來向大家討論,當雇主以工作規則懲戒員工時,有沒有哪些事項需要注意?勞工遇到不當的懲戒處分時,又應該如何自保呢?詳細請看以下的說明: 【 雇主懲戒權
Thumbnail
/圖片來源:freepik.com/ 撰文:高雄律師,王瀚誼律師事務所。 大家好,我們今天要來向大家討論關於 雇主懲戒權 的問題,以下,我們將用實際的案例來向大家討論,當雇主以工作規則懲戒員工時,有沒有哪些事項需要注意?勞工遇到不當的懲戒處分時,又應該如何自保呢?詳細請看以下的說明: 【 雇主懲戒權
Thumbnail
雇主低報員工的薪資,會損及勞工的權益,也會影響勞、健保主管機關對於保險管理、勞退金提繳管理之正確性,實屬不該喔! 相關法令 📌刑法第 215 條(業務登載不實罪) 從事業務之人,明知為不實之事項,而登載於其業務上作成之文書,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金。
Thumbnail
雇主低報員工的薪資,會損及勞工的權益,也會影響勞、健保主管機關對於保險管理、勞退金提繳管理之正確性,實屬不該喔! 相關法令 📌刑法第 215 條(業務登載不實罪) 從事業務之人,明知為不實之事項,而登載於其業務上作成之文書,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金。
Thumbnail
勞工違反勞動契約或工作規則情節重大者,雇主得不經預告終止契約,勞基法第12條第1項第4 款、固有明文。雇主可否以侵占公款、作假帳終止契約?臺灣高等法院 109 年度勞上字第 17 號民事判決 我們來看看個案喔! 何謂「情節重大」? 侵占公款、作假帳像似情節重大? 法院查證與判斷 相關法律
Thumbnail
勞工違反勞動契約或工作規則情節重大者,雇主得不經預告終止契約,勞基法第12條第1項第4 款、固有明文。雇主可否以侵占公款、作假帳終止契約?臺灣高等法院 109 年度勞上字第 17 號民事判決 我們來看看個案喔! 何謂「情節重大」? 侵占公款、作假帳像似情節重大? 法院查證與判斷 相關法律
Thumbnail
大家一定都聽過一句法諺「舉證之所在,敗訴之所在」,這句話的意思是指,當事實真偽不明的時候,法律上負有舉證責任的人,就必須拿出證據來證明他講的事實是真的,否則就必須承受敗訴的結果。有網友表示自己被公司解僱,提告後卻發現原來公司疑似使用了偽造的會議記錄作為解雇的理由,如果屬實,公司會有什麼法律問題...
Thumbnail
大家一定都聽過一句法諺「舉證之所在,敗訴之所在」,這句話的意思是指,當事實真偽不明的時候,法律上負有舉證責任的人,就必須拿出證據來證明他講的事實是真的,否則就必須承受敗訴的結果。有網友表示自己被公司解僱,提告後卻發現原來公司疑似使用了偽造的會議記錄作為解雇的理由,如果屬實,公司會有什麼法律問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