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如果30歲還是處男,似乎就能成為魔法師》精神分析:安達對黑澤情感的本質、轉變與成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日劇《如果30歲還是處男,似乎就能成為魔法師》(30歳まで童貞だと魔法使いになれるらしい)最近成了腐女界的洗版話題。劇情講述30歲還保持童貞的安達清(赤楚衛二飾),擁有了窺探所接觸者內心所思所想的神奇力量,且意外發現公司的優秀同期黑澤優一(町田啟太飾)喜歡自己,從而一步步改變了自己內向、膽小、沒自信的個性,並與對方交往。

哈理斯我也不免被一票腐女友人堆坑,見證到姨母笑的真諦。而作為一位研究精神分析的心理師,除了好笑的劇情外,我更在意安達究竟為何會有這樣的轉變?

raw-image

因為魔法,滿足了產生愛情的條件

精神分析師 Theodore Reik 提出成熟愛情的成立,需要有三個條件 [1]:

  1. 二人心理有著相當的距離,或是作為獨立的個體;
  2. 對本能的教育與昇華結果,即不可能粗糙的性本能;
  3. 對自己的不滿,即對方是自我的理想,是自我所缺之物。

首先,我們來看看安達對黑澤的喜歡,符不符合上述條件。每當安達窺探黑澤內心時,總是發現黑澤把自己視為獨立且完整的個體來照顧,從需求的滿足到彼此的界線,二人心理不只有合適的距離,黑澤內心亦不是抱著粗魯的性慾,而是無微不至的關愛與體貼,即性本能昇華的結果。再者,安達的確仰慕著萬人迷的黑澤,視他為自我理想,對方的特質都是他所缺乏的。因此,安達對黑澤的喜歡似乎是順理成章,無可避免的。

然而,如果安達沒有窺探別人內心的神奇力量,上述一切便不可能發生,黑澤的愛意也只會一直封存。那麼,我們試著換第二種方式去想,去思考「回應」他者發出「愛」的需求一事,也就是「黑澤喜歡我,我該怎樣回應?」

從裡到外,安達被滿足的嬰兒的愛

也許我們可以借法國分析師Lacan提出的著名公式「要求(demand)-需要(need)=慾望(desire)」來思考。

在一開始,安達發現了黑澤喜歡自己的這個「要求」,而不知道如何是好,但同時他也發現自己從內到外、從心理到生理、從生活到工作的「需要」都被黑澤放在手掌心並一一滿足時,便開始懷疑自己對黑澤的情感到底是什麼(思考這個「要求」與「需要」間的差距),而最終能彌補這個差距的,便是「慾望」,是自己也喜歡上黑澤。

亦可以說,安達的各種「需要」,例如第一集被肯定的需要、第六集生病被照顧的需要,這些已經被黑澤滿足了;但是,他更「要求」黑澤把目光一直放在自己身上,要對方持續滿足自己所缺乏的。如此下去,兩者的距離也只能以「慾望」來填補,即安達便「發現」自己原來是喜歡黑澤,一如被照顧的小嬰兒總是會喜歡母親。這個答案夠清晰了嗎?

可惜,Lacan的公式往往把各種故事都詮釋得同一個樣版,作者或讀者很快便會厭煩他那種公式的了無生趣。況且,Lacan的愛是基於嬰兒式的,Reik的愛則是成人式的,面對這不協和,也許我們可以再從日本人的文化脈絡中,去了解安達的轉變(對黑澤的情感,對自我的信心)是怎樣發生與建立的。

raw-image

Amae,放縱的依賴

日本的精神科醫師、精神分析學者土居健郎(Takeo Doi)指出日本文化中特有的情感現象「Amae」(google譯作「甘え」),它的意思是:「放縱的依賴」(indulgent dependency),宛如嬰兒尋求母親時的那種感受,同時在成人之間的情緒親近,Amae亦往往暗藏其中而難以覺察 [2]。

Amae本身是非語言的(non-verbal),就像是安達也許沒有意識到,但在日日夜夜的念頭或身體語言上已經對黑澤有著「放縱的依賴」,只是這份情十分內斂與安靜(silent emotion),常常被自我扭曲或否認。絕佳的例子是在第三集,當黑澤問安達是否對被男生親吻十分討厭時,他結結巴巴地回應:

我並不討厭······你剛才的吻。」(安達內心劇場:明明放著不管就行了,我卻做不到,我也不知道這種心情代表什麼,但或許······我······只是,想更了解他這個人。)

土居健郎也指出,Amae在挫折時會轉化為一股慾望,並形成許多形式的情緒,例如愛、嫉羨、忌妒、憎恨等。例如劇中Amae第一次受挫而明顯表現出占有慾,便是安達誤把黑澤的姐姐當成是他的前任女友,只能鬱悶地淋著雨回家,並想像二人舊愛復燃。而第二次Amae受挫,則是第七集黑澤告白失敗後獨自出差,安達不安於二人過去所發生的一切將要回到原狀,因此他十分困擾:

整個腦袋裡,全部是我跟他的一切,全部全部都是他,就是揮之不去。回過神來才發現,我一直在找尋黑澤,一直在想著黑澤,等我回過神來,我的腦袋裡全部都是他的身影······」並衝去告白。

就像長期且深度的心理治療中,個案內心那小孩的需求和情感會被重新激活,這是源於夠好的治療者給予無條件的關注與傾聽(除了收費的條件以外),個案彷彿重新被世界(母親)關愛,成為了世界的中心。同理,安達無時無刻都窺聽到黑澤是如何及多麼為自己著想,以實際的行動呵護著工作中或生活上的自己,記得自己的各種喜好與習慣。這一切,都培養著小孩(安達)對他回報一聲:「我愛你」。

今天西方的心理學,流行用「依附型態」(attachment types)把從嬰兒到成人的關係模式作分類,說個明明白白,但Amae這種具有「難以言傳,只能體會」的情感,確實在朦朧中穿透了幼孩與成人的藩籬。如此,從Lacan嬰兒式「放縱的依賴」情感,因受挫而轉變成「慾望」,再開展了對Reik成人式愛情的可能性,成為了協和的光譜。

raw-image

細看日本人的「喜歡」:論安達要如何「長大」?

然而,日本小孩幾乎不會對母親直接表達「我愛你」(l love you),卻明瞭如何透過生活的行動去表達Amae。例如母親每天用心為小孩備好便當,小孩回家時給母親送上一朵路邊的野花,他們都享受一起洗澡的時光,但沒有人把「愛」說出來。因此,土居健郎認為即便日本人直白的說「我愛你」時,也必須思考背後的所指會不會只是Amae之情。

當然,面對語言的「愛」非語言的「Amae」的距離,Lacan大概會術語地指出,要說出「無限的amae要求」時必然有什麼被丟失(即象徵界對想像界的閹割)。然而,把情感(affect)丟到理論之外的他,便無法像英國派分析師對不同心理位置的情感區分,或美國派的情感理論般去細究「為何」安達最終會向黑澤說出「我喜歡你」。

是因為安達發現自己「放縱的依賴」於黑澤,並在這種濫用的享受中。第五集,安達自覺變得勇敢自信,都是拜黑澤喜歡自己所賜,但是他一次又一次地傷害了或逃避了黑澤的情感,這事讓他十分「內疚」(背後又隱藏快將失去被愛的妒忌與生氣),認為自己爛透了。因此,他必然要做點補償,才會在第七集時說:

跟你在一起感覺得自在,讓我覺得有你陪伴也還不錯······不對,先不講這些有的沒的,我············我喜歡黑澤(俺,黒沢さ好きだ│好きだ=like)」。

回想第一集,安達對黑澤初次產生好感,便是發現「原來還有人一直在關注我」這件事而感動得想哭。所以在姨母的笑容外,不能忘記,從放縱的依賴到慾望,我們只是打開了成人式愛情的「可能性」而已。安達內心仍是個小孩,僅在初嚐成熟的愛的可能滋味(第十集,他希望黑澤也能依賴自己)。

raw-image

那麼,從小孩轉變成大人,我們需要放棄什麼?

在安達身上,是放棄窺探所接觸者內心所思所想的神奇力量──這是Freud所說的小孩(經過投射)會以為自己知道大人的所有想法、Klein所說的幼兒(自以為擁有的)全能感、或Winnicott所說的小孩希望能一輩子得到照顧者的抱持(holding)。

全能感是有很大的破壞力的,即使它只是想像,也會讓人對所愛的對象感到「愧疚」。

為何具破壞力?在劇中,這能力讓黑澤安排的驚喜都變得不驚喜,讓黑澤在自己面前變得赤裸;在臨床上,這能力代表我們無法接受「不同與差異」,代表我們時刻都在要求「全知」,無法忍受「無知」的挫折,乃至放棄了「求知」的勇氣和力量。

所以在第十一集結尾,安達才會對黑澤說:「我現在很害怕會失去魔法,如果沒有了魔法,我不知道還能不能跟你順利走下去······這樣很奇怪吧?我這樣子······沒資格跟你在一起吧?」他無比的愧疚,而愧疚會讓人不敢去愛,教他接受了分手的提議。

能隨時知道對方所思所想(全能幻想),在劇中代表著彼此的心理缺乏距離與獨立性。如果安達要從「小孩」的心態中「長大」,從「Amae」轉向「成人的愛」,他必須鼓起勇氣,放下魔法給他的虛幻安全感(魔法已經完成它的階段使命),相信自己的力量(即便是不完美、非全能的),從人格深處的特質中發現自己愛的創造力 [3]

千百年來,愛情之所以彌足珍貴與教人真實地存在,不就在於獨立個體的二人從某種相異之間,經過探索、了解、發現、挫折、磨合、修和,從而真實地品嚐到「不懂也愛,懂了更愛」的成熟果實嗎?

他們二人能同吃愛果嗎?安達會真的長大嗎?如果你(妳)是在最後一集播出前看到這篇文章,不妨分享它並告訴大家你的想法;要是在結局後才看到,也願結局符合你的姨母式期待。但些有時候,虐心可能更靠近現實。


※喜歡這邊文字的讀者,歡迎到〈躺椅上情感的潛意識法則〉逛逛,也許會有更多收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哈理斯的精神分析躺椅的沙龍
1.3K會員
183內容數
相對於大眾常吃的速食心理學或心靈雞湯,作為一位苦口良藥的諮商心理師,我希望以臨床經驗和精神分析的獨到見解,帶你們前往自身潛意識的幽微,看見感情世界的慾望、愛恨、孤獨與戰爭......一起看見情感的潛意識法則。彷彿用一束黑暗,讓過於明亮時無法現身的微光,化作夜空的星光。
2025/04/15
心理師反思人類心理演化的不完美,探討童年經驗對人格發展的影響,並以依戀理論解釋心理治療的長遠效益。文章結合生物演化、發展心理學和精神分析的觀點,闡述人類心理的脆弱與韌性,以及情感經驗在生命意義中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4/15
心理師反思人類心理演化的不完美,探討童年經驗對人格發展的影響,並以依戀理論解釋心理治療的長遠效益。文章結合生物演化、發展心理學和精神分析的觀點,闡述人類心理的脆弱與韌性,以及情感經驗在生命意義中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3/24
藉由動畫《吉伊卡哇》與《風之谷》的對比,探討吉伊卡哇的世界觀,以及角色在「夠好的環境」中如何面對挫折與成長,並分析友誼在克服創傷與個體差異中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3/24
藉由動畫《吉伊卡哇》與《風之谷》的對比,探討吉伊卡哇的世界觀,以及角色在「夠好的環境」中如何面對挫折與成長,並分析友誼在克服創傷與個體差異中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3/09
《風之谷》不只是一部動畫電影,更像是人類心靈的地圖。本文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將腐海比喻為創傷後的心靈缺陷,王蟲則為心理防衛機制。各種簡化的療癒方法如同火與槍,難以治本。真正的療癒在於與創傷共存,在「假我」的防衛下,尋找到「真我」的重新萌芽。
Thumbnail
2025/03/09
《風之谷》不只是一部動畫電影,更像是人類心靈的地圖。本文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將腐海比喻為創傷後的心靈缺陷,王蟲則為心理防衛機制。各種簡化的療癒方法如同火與槍,難以治本。真正的療癒在於與創傷共存,在「假我」的防衛下,尋找到「真我」的重新萌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黑澤與安達都為了對方、壓抑自己真正的想法,這份體貼在不知不覺間傷害了彼此;看他們兩人在一進一退、或雙雙退開的過程中神傷,又意外地讓人感受到「愛」最真實、赤裸,以及不那麼美好的樣貌。這一點點的缺陷,完整了兩人如華爾滋般的戀曲,在前進與退後之中,找到適合兩人的節奏和步調。
Thumbnail
黑澤與安達都為了對方、壓抑自己真正的想法,這份體貼在不知不覺間傷害了彼此;看他們兩人在一進一退、或雙雙退開的過程中神傷,又意外地讓人感受到「愛」最真實、赤裸,以及不那麼美好的樣貌。這一點點的缺陷,完整了兩人如華爾滋般的戀曲,在前進與退後之中,找到適合兩人的節奏和步調。
Thumbnail
2020年的火紅日劇《如果 30 歲還是處男似乎就能成為魔法師》,帶著我們反思我們常常只看見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並且羨慕別人。然而可能在別人眼中,我們也是讓人羨慕的存在呢~所以讓我們看見自己的閃光點,多多肯定自己是個美好的存在吧!
Thumbnail
2020年的火紅日劇《如果 30 歲還是處男似乎就能成為魔法師》,帶著我們反思我們常常只看見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並且羨慕別人。然而可能在別人眼中,我們也是讓人羨慕的存在呢~所以讓我們看見自己的閃光點,多多肯定自己是個美好的存在吧!
Thumbnail
直到30歲還保持童貞的安達清擁有了「碰觸他人即可讀心」的魔法,並因此發現同僚帥哥黑澤優一對自己的愛慕之情…抱持著打發時間的心情開始看,意外除了粉紅泡泡,這部其實是有核心價值的,重點是放在「溝通」與「自信心」吧!(不過該作談的應該是非常低階的交際問題,對於擅長交際的人來說可能不值一提😂)
Thumbnail
直到30歲還保持童貞的安達清擁有了「碰觸他人即可讀心」的魔法,並因此發現同僚帥哥黑澤優一對自己的愛慕之情…抱持著打發時間的心情開始看,意外除了粉紅泡泡,這部其實是有核心價值的,重點是放在「溝通」與「自信心」吧!(不過該作談的應該是非常低階的交際問題,對於擅長交際的人來說可能不值一提😂)
Thumbnail
 若說之前我只有腦補所有劇中男男CP,而或耽改的作品,一直沒有一腳踏入腐圈,正式的看BL連續劇(同志電影反而看過),這部《如果30歲還是處男似乎就能成為魔法師》就是我的起始之作。也讓我在還沒有入圈前,就三刷了。我會看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我本來就很愛動漫改編的真人日劇……。
Thumbnail
 若說之前我只有腦補所有劇中男男CP,而或耽改的作品,一直沒有一腳踏入腐圈,正式的看BL連續劇(同志電影反而看過),這部《如果30歲還是處男似乎就能成為魔法師》就是我的起始之作。也讓我在還沒有入圈前,就三刷了。我會看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我本來就很愛動漫改編的真人日劇……。
Thumbnail
去年12月剛播完的漫改日劇《如果30歲還是處男,似乎就會成為魔法師》(簡稱《櫻桃魔法》)引起海內外熱烈討論,新聞、社群媒體、影音平台的各種消息報導也紛紛集結許多粉絲們的共鳴。文章中將分享在此部劇中所看見的勇氣力量!
Thumbnail
去年12月剛播完的漫改日劇《如果30歲還是處男,似乎就會成為魔法師》(簡稱《櫻桃魔法》)引起海內外熱烈討論,新聞、社群媒體、影音平台的各種消息報導也紛紛集結許多粉絲們的共鳴。文章中將分享在此部劇中所看見的勇氣力量!
Thumbnail
安達一次又一次地鼓起勇氣,突破自己。他覺得是黑澤改變了他,但我卻覺得,黑澤只是幫安達找到他不曾注意的自己。
Thumbnail
安達一次又一次地鼓起勇氣,突破自己。他覺得是黑澤改變了他,但我卻覺得,黑澤只是幫安達找到他不曾注意的自己。
Thumbnail
我們內心都有個安達,因為害怕改變而踟躕不前;我們內心亦都有個黑澤,因為太過害怕失敗與失去,總是勉強自己堅強。因此即便此劇有BL(Boys’ Love)的成份在,它並不會讓人意識到這是男人和男人之間的戀愛,而是可以與自己及身邊任何人對話的戀愛成長故事。
Thumbnail
我們內心都有個安達,因為害怕改變而踟躕不前;我們內心亦都有個黑澤,因為太過害怕失敗與失去,總是勉強自己堅強。因此即便此劇有BL(Boys’ Love)的成份在,它並不會讓人意識到這是男人和男人之間的戀愛,而是可以與自己及身邊任何人對話的戀愛成長故事。
Thumbnail
《如果30歲還是處男,似乎就能成為魔法師》最近成了腐女界的洗版話題。哈理斯我也不免被一票腐女友人堆坑,見證到姨母笑的真諦。而作為一位研究精神分析的心理師,除了好笑的劇情外,我更在意安達的整個轉變(改變了自己內向、膽小、沒自信的個性,並與對方交往)是如何達成的──我從三種精神分析的理論路徑來探究。
Thumbnail
《如果30歲還是處男,似乎就能成為魔法師》最近成了腐女界的洗版話題。哈理斯我也不免被一票腐女友人堆坑,見證到姨母笑的真諦。而作為一位研究精神分析的心理師,除了好笑的劇情外,我更在意安達的整個轉變(改變了自己內向、膽小、沒自信的個性,並與對方交往)是如何達成的──我從三種精神分析的理論路徑來探究。
Thumbnail
如果安達沒有魔法,按照他的個性將永遠不會知道黑澤對他的心意,因此當他接受了黑澤的告白,並認為自己或許就是為了觸碰他的內心而擁有魔法時,愛情又繞回了最初始,也最單純的認知:被愛,也被需要的幸福。那不只是單純的「我是為了他而生」,而是明白自己的存在成為某個人快樂與哭泣的原因,明白自己能夠愛人,也值得被愛
Thumbnail
如果安達沒有魔法,按照他的個性將永遠不會知道黑澤對他的心意,因此當他接受了黑澤的告白,並認為自己或許就是為了觸碰他的內心而擁有魔法時,愛情又繞回了最初始,也最單純的認知:被愛,也被需要的幸福。那不只是單純的「我是為了他而生」,而是明白自己的存在成為某個人快樂與哭泣的原因,明白自己能夠愛人,也值得被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