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新鮮人必看【怎樣成為一個講話有條理的人】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有的人講話沒重點,常常講了一大段,最後還得聽者自己摘要出重點,這樣的說話方式,尤其容易發生在職場菜鳥身上,快節奏的工作型態,時間對大家來說都很寶貴,說話沒條理,在職場上金價母湯,那怎樣成為一個講話有條理的人?
有兩個重點,先講結論:
一.先講結論
二.練習用「架構」思考(善用MECE)

一.先講結論

為什麼要先講結論?

因為一開始先告知目的地,然後再沿路說明景點一樣,知道最終目的可以讓人感到安心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當主管請你幫忙大家訂便當,講完就趕去開會了,而你訂便當的過程遇上了困難,大家訂好的那家今天卻臨時沒開,當主管20分鐘後會議結束,問你便當訂的如何?你會怎麼說?
以下設想A和B兩個人,不同的兩種回答方式:
A的回答:
「剛才大家點完餐之後,我打過去才發現那家店今天沒開,然後我又打給另外一間大家常吃的店,結果竟然也沒開,後來只好選擇另一間比較遠的便當店,剛剛已經請大家重新填完單了,但因為前面的意外,所以今天午餐大概會晚半小時才送來......
B的回答:
午餐會晚半小時送來12點半前會到,原本那家臨時沒開所以另外幫大家訂了另一間了,下次我幫大家點餐前,會先確認便當店今天有沒有開業,避免這種狀況再發生」。
思考一下,主管問你便當訂的如何,背後真正的問題可能是,他想知道午餐送到的時間,所以這時候重點是便當送來的「時間」,如果像A的回答,把便當送來的時間放在最後面,主管要花比較久的時間,才知道他最關心的事情,相反地,如果你像B一樣,聽出來主管的重點,一開始就告訴主管午餐會晚半小時送來,這樣是不是簡單直接多了呢?
除此之外,如果時間允許,也可以順便讓主管知道,你遇到這次意外(臨時沒開店)後,你學到了如何預防意外發生(以後給大家點餐前,先確認有沒有開),在他心中也會默默加分,讓人覺得是一個可靠的新人。

二.練習用「架構」思考(善用MECE法則,不重複/不遺漏)

說話的架構就好比書櫃的分類,正常來說,每個書櫃有不同的分類,裡面各放至屬於分類內的書籍,這樣一來,就可以先看書的分類,迅速找出想看的書,比起隨地散落的書堆,更容易讓人一目了然,同樣地,說話如果可以讓人知道你表達的架構,也可以達到條理分明的效果。

那什麼是「MECE」?

MECE(發音為me-see),將某件事或概念當成母集合(整體)思考,分成彼此獨立、互無遺漏(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的子集合(部分)。
簡單來說,MECE可以解釋為「各分類之間,彼此不重複不遺漏」,「不重複」是為了讓人容易理解,例如書籍分門別類,「不遺漏」是為了更有說服力,例如書店老闆自豪藏書種類齊全,且真的各類書籍都有(支撐老闆的論點)。
再舉例來說,可以將「人」分類為「男人」和「女人」,或「大人」和「小孩」,這樣彼此互無遺漏,且沒重複,但如果將「人」只分類為「男人」和「小孩」,就遺漏掉「女人」和「小女孩」,只分成「男人」與「小孩」的話,又重複了「小男孩」這個重複的概念。
其實生活常有許多常見的「MECE」,例如行銷4P理論/麥克波特的五力分析/PDCA等等,這些MECE都可以幫助我們迅速解釋,或是分析狀況。
解釋完MECE,接下來要講怎麼「應用」在讓別人覺得你是「講話條理分明」的人。

MECE如何應用在講話過程?

首先,請養成這樣的思考習慣,當有人問你某一件事情的看法時,試著將你的回應先分成3-5個層面,再詳述內容。
例如,今天有人問你,關於普悠瑪號的意外你有什麼看法?你可以這樣開頭,「這次的意外,可以從三個層面來看,第一,可以從......」,相信這個起手式會讓人眼睛為之一亮,馬上會期待並且清楚知道接下來會有三個觀點,你可能會問,那怎樣瞬間想出三個層次呢?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只要能從此刻開始練習,就可以養成這個習慣,例如上面這個問題,可能可以有這幾種回答的層面:
1.時間軸(事發前/事發中/事發後)
2.層級(社會系統/台鐵制度/駕駛員)
3.區域(國內/日本/歐洲)
4.種類(普悠瑪/自強號/區間車)
以上是舉例,大家可以參考一下,自己的回答架構,練習用不同觀點去看同一件事情,對於邏輯思考大有幫助。另外,如果想加強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筆者私心推薦這個社團,裡面有許多好文章等著您去挖寶。
延伸閱讀: 《邏輯這樣用,才能解決各種難題:結合5大心理技巧,活化你的邏輯力,收服所有人!》
喜歡我的文章,或覺得有幫助,請幫我按下拍手,讓我有更多的動力寫作分享喔,也歡迎追蹤我的帳號,或是成為我的訂閱戶,謝謝!
    10會員
    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不能「用短跑的方式跑馬拉松」,用對方法讓自己成為職涯勝利組 -- 《人生的長尾效應》不同世代不免為自己的職涯感到擔憂:年輕人擔心是否能適應職場、中年人在到達人生的高點時,如何在不大幅變動情況下進一步發展,而將屆退休的人,又該如何調整因應?許多人看待職涯的方式類似「用短跑的方式跑馬拉松」,考量短期表現但忽略了就長期而言,不同階段應採取的策略各不相同,本書將提供你實際案例與策略建議。
    Thumbnail
    avatar
    我是老查
    2021-10-03
    【職場讀書人選書】無法實現的居住正義 終將使貧窮成為世襲-《下一個家在何方》 談論單身女性在經歷產業轉變後,離開居住的小鎮,並開著房車在美國中西部「遊牧」的電影《遊牧人生》,不只贏得2020金獅獎,更在今年奧斯卡獲得最佳影片等大獎。其中除了談論經濟衰退,造成的「下流老人」現象外,持續高漲的居住成本,更引發不少討論。然而,比起點影中的敘述,美國的居住正義議題其實更加複雜。
    Thumbnail
    avatar
    職場讀書人
    2021-05-03
    【職場讀書人選書】成為臺灣人 從認識臺灣史開始-《臺灣歷史圖說》 雖然無法定義「臺灣人」,但若限縮「臺灣」的地理範圍中,講述這塊土地上曾經發生過的事情,或許是個解套,而《臺灣歷史圖說》正是這樣的一部作品。包含最初南島語族定居於臺灣,一直到二戰時期,或者增訂版中新增的民主化之路,身為歷史學者的作者周婉窈,以淺顯易懂的文字,搭配豐富的圖片,訴說了這塊土地上所發生的
    Thumbnail
    avatar
    職場讀書人
    2021-02-13
    【職場讀書人選書】他們是社會的根基 卻成為經濟發展底下註定被犧牲的存在-《青苔不會消失》 若要票選近20年最常見競選口號,「拼經濟!」想必名列前茅。商業活動出現後,經濟發展與人類社會密不可分,甚至被視為人民幸福的指標之一。然而,當社會過度追求經濟,人類是否會淪為成就數字的犧牲者?面對虛無的數字與真實存在的人,我們是否又能夠意識到真正重要的是什麼?
    Thumbnail
    avatar
    職場讀書人
    2021-01-08
    【職場讀書人選書】當家園成為列強利益交換的籌碼 人民又該如何生存-《巴勒斯坦之聲》和台灣一樣被拒於聯合國之外,複雜的國際政治,還讓巴勒斯坦領土內憑空多出一個以色列,最後甚至「被反客為主」,成為實質上的被統治者。身為強權交易下的籌碼,巴勒斯坦地區的問題牽涉廣泛,然而生活在其中的人民,卻無可避免地成為底層的犧牲者。
    Thumbnail
    avatar
    職場讀書人
    2020-09-29
    【職場讀書人選書】當善意成為一筆生意 社企的侷限與盲點-《社企是門好生意?社會企業的批判》「社會企業」靠著「以商業模式解決社會問題」的口號,左打NGO財政依賴性過高、右打企業營利導向的經營型態,近年來在台灣蓬勃發展。不過這樣子的模式,真的就能夠打造幸福美滿的國度,不會有任何問題嗎?
    Thumbnail
    avatar
    職場讀書人
    2020-06-13
    社會新鮮人成為櫃姐之路為什麼我會進入百貨公司專櫃叢林呢? 這要從2007年,眾所皆知的金融海嘯說起...當時百業蕭條,社會新鮮人錄取率之低,畢業後應徵的每一份工作都有10~20位面試競爭者,加上父親不斷灌輸只要有工作做,什麼都好的觀念之下,漸漸不再堅持只尋找設計相關行業。
    avatar
    Vina
    2019-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