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好讀|《跨文化宣教教育》入門款

更新 發佈閱讀 10 分鐘

曾經是宣教士的Denis Lane在上世紀末全球化風起雲湧的當口,寫成One word, two minds: Eastern and Western Outlooks in a Changing World,把全世界分成西方人和東方人兩大族群,並且從四大範疇兩相對照:

  1. 基本背景和觀點 (Basic backgrounds and viewpoints),
  2. 背景影響思考的層面 (Effect of background on our thinking),
  3. 外在差異(Outworking of differences),
  4. 宗教行為的差異 (Effect of differences on our religious outlook),

1995年初版當時確實讓人眼睛一亮,儼然世紀交替之際,跨文化工作者的經典必讀,也確實經得起考驗的,至今仍深具可讀性。進入二十一世紀,全球化越發氣燄高張,無論是軍事政治戰爭催生難民越界激增、或是商業經濟貿易的無國界逐利益而居、文化學術慈善交流的互動往來頻仍,再加上拜科技之賜,數位時代視聽傳達無遠弗屆,東西兩大陣營碰撞出更多裂痕,也激盪出更多火花,顯然東西二分已不足以概括,需要再細分。

文化分類,各說各話

英國語言學家Richard Lewis 在1996年初版When cultures collide: leading across cultures,2006年第三版做了相當篇幅的增補修定,以文化多樣性為前提,將世界分成九個區塊:

  1. 英語系國家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2. 西歐國家We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3. 中歐和東歐國家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4. 北歐國家Nordic countries、
  5. 巴爾幹和中亞國家The Baltic States and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6. 中東國家Middle Eastern countries、
  7. 亞洲 (南、東南、東) 國家Asian (South, Southeast, East) countries、
  8. 拉丁美洲國家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9. 次撒哈拉的非洲國家Sub-Saharan African countries。

無獨有偶的,在新大陸推動文化智商 (Cultural Intelligence) 不遺餘力的社會學者David Livermore,2013年出版Expand your borders: discover 10 cultural clusters,則將地球村分成十個文化區塊:

  1. 北歐Nordic Europe、
  2. 盎格魯Anglo、
  3. 德系歐洲Germanic Europe、
  4. 東歐Eastern Europe、
  5. 拉丁歐洲Latin Europe、
  6. 拉丁美洲Latin America、
  7. 儒家亞洲Confucian Asia、
  8. 南亞Southern Asia、
  9. 次撒哈拉非洲Sub-Saharan Africa 、
  10. 阿拉伯Arab。

對比英美兩大陣營分類世界族群的相似與相異,確實值得玩味,然而他們各自分類的依據,更值得參照。Richard Lewis區分國族區域的有四個評估要件:

  1. 語言(Language)
  2. 時間觀和空間觀 (Use of time and space)
  3. 溝通方式 (Bridging the communication gap)
  4. 社交應對和禮儀(Manners and mannerisms)。

David Livermore則從十個角度,解析文化面向:

  1. 個人主義 / 集體主義 (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2. 權力距離 (Power Distance: High/Low)
  3. 規避不確定性(Uncertainty Avoidance: High/Low)
  4. 合作/競爭 (Cooperative/Competitive)
  5. 時間取向 (Time orientation: Short Term/ Long Term)
  6. 語境(Context: High/Low)
  7. 成就動機:所是/所行(Being/Doing)
  8. 普遍性/特殊性 (Universalism/Particularism)
  9. 中性/感性 (Neutral/Affective)
  10. 單一時間模式/多元時間模式 (Monochromic/Polychronic)。

Richard Lewis 和David Livermore各自帶領一個營利機構,以促進文化溝通為利基,針對跨國企業提供內部員工訓練和團隊建立以及外部經營模式與修訂的服務,確實成效卓著而建立起口碑,在許多國際企業和一些國家的政府部門以及相關非政府組織間廣泛應用,形成某種程度影響力。

知己知彼,開始對話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教會推動宣教教育,尤其在跨文化宣教層面,理當按部就班,從觀念著手,接著透過對話溝通,消除對立、增進理解,繼而達到轉化的目的。因此,應該以接納文化多樣性為起手式,破除非我族類的自卑自大抗拒心態,對地球村的國家區域具體的增廣見聞,不需要知之甚詳,至少可以拉近意識形態上的距離,先從心理上產生熟悉感,面對面才可能降低文化衝擊的程度,也比較可能擴大對話的空間,並產生影響。

對於跨文化宣教人才的養成與培訓,長遠而言,這兩本書相當有參考價值。儘管我個人對這些分類法是有意見的,也對一些定論不敢苟同,然而這些觀察和定義文化的角度,恰如其分地扮演入門磚的角色,有助於從文化多樣性的雲深不知處裡,接收定位功能。同時也警覺到,在應用上絕對要以預期差異的存在,也尊重個體差異為前提,而不是興沖沖的立馬貼標籤,免得落入先入為主的陷阱,不僅沒有加分,反而在刻板印象中畫地自限,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先來開胃菜

建議閱讀方式可以從Denis Lane的One word, two minds: Eastern and Western Outlooks in a Changing World著手,先對東方和西方有個概括性的知己知彼。這本書輕薄短小,內容紮實提綱挈領,確實值得一讀,是很得體的開胃菜。勾起食慾了,可以試試David Livermore的Expand your borders: discover 10 cultural clusters,這本書正文不到100頁,很工整的論文寫作格式,結構清晰沒有廢話,相當實用的操作手冊,像沙拉一樣,每一口都貨真價實卻清爽沒負擔。

接著上主菜

Richard Lewis的When cultures collide: leading across cultures,不含目次序言和導讀就有600頁,主食副食都澎湃,要老老實實啃完,既勞心又勞力。如果要挑三揀四,建議必讀〈Part one: Getting to Grips with Cultural Diversity〉,篇幅不長但論點精確,語言學家的背景和營利事業經營者的身分讓Richard Lewis解析文化多樣性的視野確實獨特,我個人受益匪淺,十分推薦;至於〈Part two: managing and leading in different cultures〉純粹從在商言商的角度,給跨國企業各級領導提供建言,可以當作進深閱讀參考;〈Part three: getting to know each other〉像百科全書的編排方式,可以按區域底下的國家條目挑著看,瀏覽作者對該國的描述,如果碰到哪個國家的人、或者對哪些國家有了好奇,甚至想看看別人印象中的自己是什麼樣貌,這部分是賞心悅目的入門,甚至不妨和David Livermore的Expand your borders: discover 10 cultural clusters對照看,喜歡不喜歡或同意不同意是一回事,無論如何值得瀏覽。

壓軸甜點

如果意猶未盡,保加利亞藝術家Yanko Tsvetkov分別在2012年和2013年出了Atlas of prejudice 1: Mapping Stereotypes Atlas of prejudice 2: Chasing Horizons, 2017年行路出版中文版偏見地圖1繪製成見,偏見地圖2航向海平線。參閱過之前所述的幾本書,這兩本無心插柳,從自嗨變網紅,成了書市長紅的非典型文化論述,十足鄉民的趣味性知識性兼具,讓讀者或不可置信頻頻搖頭,或深得我心嘖嘖點頭,要嘛面帶微笑、要嘛呵呵傻笑、不時噴飯爆笑,絕對是可口的餐後甜點,恰如其分的讓看倌們在跨文化閱讀宴饗之後的心滿意足腦滿腸肥當下,還有一個齒頰留香的回味無窮。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宣教柬埔寨
34會員
190內容數
在柬埔寨鄉村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灌溉高棉人對耶穌的認識 耕耘高棉人跟耶穌的感情
宣教柬埔寨的其他內容
2025/04/09
一本關於緬甸佤邦毒梟掃羅的精彩紀實文學《毒梟烏託邦》,探討毒品、地緣政治、民族建國夢以及宣教事工的交錯影響。本文從SEO角度出發,提供提升文章能見度的建議。
2025/04/09
一本關於緬甸佤邦毒梟掃羅的精彩紀實文學《毒梟烏託邦》,探討毒品、地緣政治、民族建國夢以及宣教事工的交錯影響。本文從SEO角度出發,提供提升文章能見度的建議。
2025/02/06
史景遷著。利瑪竇的記憶宮殿。黃中憲譯。臺北:時報,2023。407頁。譯自 Jonathan D. Spence. The Memory Palace of Matteo Ricci. 1983. 利瑪竇算我們同行,當然,他入列超級巨星那級,跟我們的檔次不同、級別有差。這麼吸睛亮晶晶的大師兄走在前
2025/02/06
史景遷著。利瑪竇的記憶宮殿。黃中憲譯。臺北:時報,2023。407頁。譯自 Jonathan D. Spence. The Memory Palace of Matteo Ricci. 1983. 利瑪竇算我們同行,當然,他入列超級巨星那級,跟我們的檔次不同、級別有差。這麼吸睛亮晶晶的大師兄走在前
2024/08/22
劉幸枝著。主護城傳奇:親岑多夫伯爵與十八世紀摩拉維亞復興史 (The Legend of Herrnhut),二版。新北:中華福音神學院出版社,2018。 讀這本書像看紀錄片、也像讀一個非虛構劇情片的劇本,我讀了好幾次,從初版讀到第二版,因為羨慕、心嚮往之。我當這本書是教會作宣教教育個案研討案例的
2024/08/22
劉幸枝著。主護城傳奇:親岑多夫伯爵與十八世紀摩拉維亞復興史 (The Legend of Herrnhut),二版。新北:中華福音神學院出版社,2018。 讀這本書像看紀錄片、也像讀一個非虛構劇情片的劇本,我讀了好幾次,從初版讀到第二版,因為羨慕、心嚮往之。我當這本書是教會作宣教教育個案研討案例的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自2005年,湯馬斯·佛里曼(Thomas Friedman)出版《世界是平的:一部二十一世紀簡史》一書,我們以為手機、網路和開放程式碼將促成全球化的進程,也將推進製造、國際貿易,甚至全球勞動力更為精細分工的全球供應鏈的發展。他所言不差,只是在世界越來越平的同時,也造成更頻繁的人流與物流的移動。
Thumbnail
自2005年,湯馬斯·佛里曼(Thomas Friedman)出版《世界是平的:一部二十一世紀簡史》一書,我們以為手機、網路和開放程式碼將促成全球化的進程,也將推進製造、國際貿易,甚至全球勞動力更為精細分工的全球供應鏈的發展。他所言不差,只是在世界越來越平的同時,也造成更頻繁的人流與物流的移動。
Thumbnail
文化這三種意涵分別與西方美學、人類學與符號學理論的形成過程密切關係。藉由這些理論,文化概念發展出迥異的價值前提、問題意識與解釋模型,用以解釋近現代人類社會的轉型過程與衍生的問題,同時也企圖提出解決因應方案,進而促成各種政治、經濟、社會與美學運動。
Thumbnail
文化這三種意涵分別與西方美學、人類學與符號學理論的形成過程密切關係。藉由這些理論,文化概念發展出迥異的價值前提、問題意識與解釋模型,用以解釋近現代人類社會的轉型過程與衍生的問題,同時也企圖提出解決因應方案,進而促成各種政治、經濟、社會與美學運動。
Thumbnail
「翻譯與全球化」共有十個同學選修,許多修課成員曾在國外長住一段時間,因此課堂上能聽到在美國、菲律賓、德國、泰國、捷克、西班牙、日本、英國等不同國家的經驗分享,每次上課都能學到不同文化的觀點。
Thumbnail
「翻譯與全球化」共有十個同學選修,許多修課成員曾在國外長住一段時間,因此課堂上能聽到在美國、菲律賓、德國、泰國、捷克、西班牙、日本、英國等不同國家的經驗分享,每次上課都能學到不同文化的觀點。
Thumbnail
「大光」系列要旨撮述 余杰出版「大光:宗教改革、觀念對決與國族興衰」系列,內有三卷新書,分別是:《清教秩序五百年》、《歐洲的歧路》、《華夏轉型兩百年》。有別於一般史著,余杰不只描述歷史的「然」,更要探究其背後的「所以然」,他把現代化與清教徒觀念秩序的適應連上關係,此乃思想史的進路,以思想解釋世界各國
Thumbnail
「大光」系列要旨撮述 余杰出版「大光:宗教改革、觀念對決與國族興衰」系列,內有三卷新書,分別是:《清教秩序五百年》、《歐洲的歧路》、《華夏轉型兩百年》。有別於一般史著,余杰不只描述歷史的「然」,更要探究其背後的「所以然」,他把現代化與清教徒觀念秩序的適應連上關係,此乃思想史的進路,以思想解釋世界各國
Thumbnail
這篇的風格會和其他篇不太一樣,主要為書中的內容經過我理解後的樣子,並把書中後段的內容加進書的最初所提出的大框架下去補充。如有不懂,或想引用原文建議還是可以去把書拿來直接做抄錄。另外,書末有附上一場研討會的內容,裡面主要有「中國與台灣」以民族的觀點所進行的相關討論。但我覺得大概沒有人敢出這類題
Thumbnail
這篇的風格會和其他篇不太一樣,主要為書中的內容經過我理解後的樣子,並把書中後段的內容加進書的最初所提出的大框架下去補充。如有不懂,或想引用原文建議還是可以去把書拿來直接做抄錄。另外,書末有附上一場研討會的內容,裡面主要有「中國與台灣」以民族的觀點所進行的相關討論。但我覺得大概沒有人敢出這類題
Thumbnail
提出族群文化圈(ethnospheres)概念的加拿大人類學家戴維斯(Wade Davis)不僅觀察一般所謂的人文知識,也觀察原住民族圍繞著自然環境而建構的知識。長達四十年的研究讓他做出一個簡潔扼要的結論:「我們西方人對自然世界的理解,跟所有的原住民族都不一樣,是一種文化上的異常。」
Thumbnail
提出族群文化圈(ethnospheres)概念的加拿大人類學家戴維斯(Wade Davis)不僅觀察一般所謂的人文知識,也觀察原住民族圍繞著自然環境而建構的知識。長達四十年的研究讓他做出一個簡潔扼要的結論:「我們西方人對自然世界的理解,跟所有的原住民族都不一樣,是一種文化上的異常。」
Thumbnail
《歡迎光臨人類學》文化相對論並非是要我們一定同意所研究的每一種文化實踐;它是指如果我們想理解文化如何運作,則必須從那些創造、維持和經驗文化之人的觀點,而非我們自己的觀點,來看待文化。
Thumbnail
《歡迎光臨人類學》文化相對論並非是要我們一定同意所研究的每一種文化實踐;它是指如果我們想理解文化如何運作,則必須從那些創造、維持和經驗文化之人的觀點,而非我們自己的觀點,來看待文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