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咖啡杯--四百歲的睡鯊與深藍色的節奏

2021/01/0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上一次看偏向記敘抒情的文章不知道是多久以前的事了。
自詡偏理工背景的我,閱讀習慣也傾向為了某種「目的」而閱讀,希望在文字推演中找到某種結論、事實、真相,以及通曉道理後的暢酣感受。
所以這次本書給我的印象才會更加深刻。
不為目的,沒有理由,只是因為聯想到而寫,只是因為感受到而記。很隨興,很輕鬆,雖然有點不著邊際,不過在這片海上,也未嘗不可。
撐起這本書的,是北方國境的風景,以及作者對海的鍾情。豐富的文史資料、輕鬆的生物知識,配合上作者善於刻畫與細膩如絲的文筆,寫成一本挪威海邊的生活節奏。
缺點是沒有甚麼記憶點--就像聊天一樣,話題總是跟著提到的詞彙而接續,沒有甚麼連接性,所以當作者介紹了北歐歷史上的傳說時,你會有點忘記他是怎麼從出海捕鱈魚群跳到這個主題的XD
如果你也是那種,看書一定要得到思想某種啟發的讀者,那不太推薦閱讀,對你來說會有點沉悶。比較推薦給喜歡閱讀人文史地的朋友,一本描寫挪威海洋民族的著作,帶你一窺一個對台灣人而言,相對陌生的藍色峽灣國度。
(下面是本書深入心得)
--------------------
格陵蘭鯊,活在名為世紀的節奏中。
過去總認為格陵蘭鯊屬於食物鏈中的「清除者」,就以經驗而言,格陵蘭鯊的「慢活」步調--棲息在如此冰冷水域的冷血動物,實在很難想像他們可以靈活由游動--實在很難相信他們是迅猛的獵手。
儘管曾在格陵蘭鯊屍體胃部中發現鱈魚、馴鹿、海豹等食物殘骸,多數仍相信那是他們在其他掠食者酒足飯飽後的剩菜剩飯;更甚者,或許是溫溫吞吞的慢游,難以察覺他們的接近,而格陵蘭鯊則趁這些受害者休息或是睡覺的時候,突地一口吞下。
然而,長年隨漁船出海的雨果,可不這麼認為。曾經親眼看過捕捉格陵蘭鯊場景的他,被牠臨死前迸發出的生命之力所震懾。在被獵捕上岸數個小時後,仍能奮力與漁人搏鬥的物種,怎麼樣也不像是懶洋洋的清道夫。
格陵蘭鯊,應是更迅猛、更深沉的獵人。
為了驗證直覺,以及一賭這傳說物種的魅力,作者與雨果,兩個人,一桶作為餌料的腐肉,一艘小RIB,一股倔強,便踏上了征程。北歐的海情可不如極光的燦美醉人:強勁的洋流、陰晴不定的天氣、兇惡的長浪,還有未知的海底。在這鉛灰的天空下,鐵鏽色的海平面訴說著海洋的生機盎然,以及冷血無情。
捕魚,尤其是捕一條不怎麼常見、棲息於深海的大魚,除了要技巧、設備、對海象的掌握、運氣之外,還要有很多的,耐性。
本書與其說是在講與大鯊魚拚搏一線、刺激驚險的經歷,更像是一個釣客,在拋出魚鉤、擺好魚竿、等待獵物上鉤之前,百般無聊地胡思亂想。
關於挪威,羅浮敦島海域,直刺海岸的峽灣岬角,比海而翠的北歐風景。
關於史柯洛瓦島,艾斯約德加工廠,岬灣前的燈塔,曾經輝煌而凋朽的加工漁業。
關於鱈魚季,曬乾後鮮而微腥的鱈魚乾,以及烈酒入腹後歡愉高歌的挪威人。
關於傳說,掌管一切海象的海神、製造出地心漩渦的海怪,以及以歌誘人的海妖神話。
關於歷史,奧盧斯、馬格努斯繪製的「海洋地圖」,雋永的烙印下當時人們對海洋的幻想與敬畏。
關於生物,底棲的狼漁、大比目魚、盲慢,嬉游的小鬚鯨、長肢領航鯨、虎鯨,當然還有隱居在深海中、漠然窺視一切的,格陵蘭鯊。
一切,彼此毫不相關的幻想與雜談。
一切,都是關於海洋的故事。
海洋包覆了地球數億年,用深藍色、溫柔的湧動,擁抱生命、並伴著他直到消逝。而人類在短短的百年裡,便將他糟蹋得面目全非。作者引述了玻利維亞的故事:玻利維亞在戰爭中失去了海岸線所有權後,不但建立海軍,試圖伺機再度奪回海洋,還設立了「海洋日」,要國民謹記海洋的榮耀。
是否值到失去了海洋,人們才能永恆的擁有,在記憶中。
沒了人類,海洋還是會過的好好的;沒有了海洋,人類的生存就無以為繼。
所以,釣到格陵蘭鯊了嗎?
或許只是一個藉口,想與這片深藍色海洋,還有自己,對話。
格陵蘭鯊活了好幾個世紀。
而我在這個世紀,寫下關於牠的,深藍色的節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魚骨書籤
魚骨書籤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