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光是手寫怎麼夠?想打造紮實寫作力,孩子最好這樣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老師,這是我女兒在學校寫的作文,他們老師改得很認真,但我女兒看不太懂,可以幫我看一下嗎?」

我接過媽媽遞來的稿紙,才剛瞄了一眼,就差一點被滿篇的紅字給吞噬--老師不但在行間補充許多潤飾後的字句,文章最後還寫了密密麻麻的評語,字數超過文章兩倍以上。

「老師有要求她修改嗎?」我問媽媽。

「沒有,只有請她訂正錯字而已。」

不得不說,這位老師改得真的相當認真,我想起以前剛開始教作文時,也是像這樣拼了命地把學生的文章改好改滿。不過,學生的作文真的因此進步了嗎?很可惜,事與願違,沒有人因為我寫了滿篇的紅字而明顯進步。後來我才發現:絕大多數的學生只看分數而已,評語根本懶得看;少數有仔細看評語的學生,看是看得懂,但因為沒有提起筆來修訂,印象不是很深刻,下次照樣犯同樣的錯誤。

經過不斷地調整,我找到最理想的批改步驟是:

  1. 學生在課堂上寫完文章後,帶回家自己檢查一遍,增補遺漏的細節,並訂正不通順的語句、錯字。
  2. 下次上課時,將訂正後的作文交回給老師批改。時間允許的話,可進行「同儕互評」,讓學生批改彼此的文章,提供修改意見並汲取他人的優點。
  3. 學生根據老師、同學的修改建議,重新謄抄文章,進行編輯。

雖然耗時較長,卻可以讓孩子清楚看見自己的缺失,更重要的是--再次動筆改正這些缺失。唯有如此,才能把毛病揪出來,徹底將它們一一消滅!

然而,前兩個步驟做起來不難,第三個步驟在執行上卻有一定難度。首先,重新謄抄需要時間;其次,耐性較差的學生會受不了這種校訂、編輯、再寫一次的任務。該怎麼辦呢?我的建議是:

學生在得到老師或同儕的修改建議後,最好把文章數位化,打字建檔,同時進行編輯。

作文用寫的就好,何必再打字建檔呢?來看看專家怎麼說。

日本精神科醫師樺澤紫苑的暢銷書《最高學以致用法:讓學習發揮最大成果的輸出大全》一書中,將傳統作業(紙筆書寫)與數位作業(打字輸入)的優劣進行比較,結果如下:

raw-image

可見,即使現代人習慣打字,但傳統的紙筆書寫仍有不可取代的優勢,不僅可以活化大腦,而且還更容易激發靈感;話又說回來,一旦靈感及想法已經使用手寫捕捉到紙上,就必須仰賴數位作業來提升修訂、編輯的效率與品質--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

除此之外,寫完文章後打字建檔,還有以下功效:

✅易於保存、分類與檢索

學生寫在稿紙上的作文,可能到學期末就通通餵給資源回收桶吃了;即便沒有扔掉,也散落在各處;即便沒有散落在各處,隨著越積越多,需要用時,也不方便搜尋、檢索。

不過,將作文數位化之後,這些困擾通通消失;只要把檔案放上雲端,到哪裡都可以輕鬆檢視。此外,還可以分門別類編排整理,節省許多檢索的時間;更可以建立一個「寫作資料庫」,以後遇到雷同的題目,便可以隨心所欲地從資料庫中提取資源,靈活運用、組織。歡迎參考拙文:

✅運用不一樣的輸出形式,調整寫作心情

請學生謄抄文章,他又要再重新手寫一遍,可能會嫌麻煩(連大人都沒這個耐性)。但如果改變輸出方式,運用電腦打字,便可以調整心情,產生新鮮感,編輯文章的意願自然大幅提升。

另外,改變輸出形式,說不定還會有一個意想不到的妙用:當我們的文章以不同的形式呈現時,由於打破了閱讀慣性,也許會跳脫原先的寫作思維,刺激回憶或迸發出靈感,提升文章的深度。

再說,打字是數位化時代的必備能力,趁編輯文章的同時,鍛鍊打字能力,不是一舉兩得嗎?

✅運用數位化平台,打造個人品牌

既然都已經打字建檔了,那為何不再補個臨門的一腳,將作品上傳數位平台?

以往,學生寫作的預設讀者都是閱卷老師,要掌握評分標準、揣摩得高分關鍵並不難;但在網路上,孩子要面對的是真實的讀者,就不像「一個閱卷老師」這麼好應付囉--明明在學校可以得到六級分的文章,放到網路上之後,讀者可能光看題目就沒興趣點閱。

聽起來雖然殘酷,但孩子有朝一日離開校園,一樣得面對這些難以捉摸的讀者--他們可能是你的上司、同事、客戶、心儀對象……等等--那麼,與其出了社會才認清自己的寫作力其實不堪一擊,何不如及早讓他們面對現實,培養真槍實彈的寫作力呢?

況且,從學生時代開始經營自己的文字創作平台,直到出社會,他們所能拿出來的成果,硬是比同樣學歷但拿不出資歷的同儕,多了一大截--誰的機會更多?不言而喻。(在「方格子」上有一個專題高中生看世界,作者是一群高中學生,卻懂得利用數位平台發聲,創造個人優勢,值得借鑑。)歡迎參考拙文:

紙筆書寫與打字輸入各有優、缺,應該結合兩者,「先手寫,再打字」,才能截長補短,鍛造堅實的寫作力。

🔖延伸閱讀: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鴻雁的沙龍
29.6K會員
644內容數
本名洪俊彥。我從不無照駕駛,卻是體制外的小小無照教師,從小學作文到大學寫作--能教就教,不能教就學,學不會就動手寫,寫到有心得再教…… 喜歡書寫飲食經驗、鬼怪短篇、雜感趣聞、叭啦叭啦……等題材。透過我的作品,你將會走訪教育現場、命案現場以及菜市場。歡迎參觀選讀!
鴻雁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0
以《順風婦產科》裡的朴英奎和朴美月父女為借鑑,我們都應該提醒自己:別在不知不覺間,把那些來自於原生家庭的狹窄視野,又傳給下一代。但該怎麼做呢?如果沒時間、閒錢帶孩子出國旅行,在自家附近徒步走走總可以辦到吧!
Thumbnail
2025/04/10
以《順風婦產科》裡的朴英奎和朴美月父女為借鑑,我們都應該提醒自己:別在不知不覺間,把那些來自於原生家庭的狹窄視野,又傳給下一代。但該怎麼做呢?如果沒時間、閒錢帶孩子出國旅行,在自家附近徒步走走總可以辦到吧!
Thumbnail
2025/04/09
談到作文,很多人誤以為學生每次練習,至少要寫個起承轉合四到五段,整整一篇,才算是有練習到。其實,只要鎖定練習重點、目標明確的話,即使寫短短的一段,或填寫一張學習單,也能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這就是所謂的「精簡寫作練習」。 就好
Thumbnail
2025/04/09
談到作文,很多人誤以為學生每次練習,至少要寫個起承轉合四到五段,整整一篇,才算是有練習到。其實,只要鎖定練習重點、目標明確的話,即使寫短短的一段,或填寫一張學習單,也能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這就是所謂的「精簡寫作練習」。 就好
Thumbnail
2025/04/02
父母如果用心設計整趟旅行過程,從旅行前、旅行中到旅行後,積極鼓勵孩子參與,同時加強親子互動。這麼一來,能夠確實培養孩子的搜尋、規劃、理解、觀察、感受、反思、組織……等能力,這些能力都能夠運用在其他知識的吸收上。
Thumbnail
2025/04/02
父母如果用心設計整趟旅行過程,從旅行前、旅行中到旅行後,積極鼓勵孩子參與,同時加強親子互動。這麼一來,能夠確實培養孩子的搜尋、規劃、理解、觀察、感受、反思、組織……等能力,這些能力都能夠運用在其他知識的吸收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在電腦、手機越來越普及之後,現在最常拿筆寫字的人應該是學生,尤其是小學生,因為他們每天都會在老師們的要求下,寫著各種不同的回家作業。而大人寫字的機會就真的少到不能再少了,除了簽名之外,大概沒什麼寫字的機會吧!畢竟打字的速度比寫字來的快很多,而且打字時,電腦或手機的輸入法還會順便幫忙選字,讓打
Thumbnail
    在電腦、手機越來越普及之後,現在最常拿筆寫字的人應該是學生,尤其是小學生,因為他們每天都會在老師們的要求下,寫著各種不同的回家作業。而大人寫字的機會就真的少到不能再少了,除了簽名之外,大概沒什麼寫字的機會吧!畢竟打字的速度比寫字來的快很多,而且打字時,電腦或手機的輸入法還會順便幫忙選字,讓打
Thumbnail
我發現許多家長雖然有意願協助小朋友投稿,卻被常見的三大迷思綁住,大幅降低登報機率。接下來,我來帶各位破除這三大迷思,並且分享提升登報率的方法……
Thumbnail
我發現許多家長雖然有意願協助小朋友投稿,卻被常見的三大迷思綁住,大幅降低登報機率。接下來,我來帶各位破除這三大迷思,並且分享提升登報率的方法……
Thumbnail
「喜歡寫作文的同學舉手!」不管是在哪個課堂上丟出這個問題,相信舉手的人肯定是屈指可數,就算有,也很容易被其他同學冠以異類的目光。甚至本身其實不排斥寫作、喜歡看書的同學,遇到作文也很容易面露厭惡。
Thumbnail
「喜歡寫作文的同學舉手!」不管是在哪個課堂上丟出這個問題,相信舉手的人肯定是屈指可數,就算有,也很容易被其他同學冠以異類的目光。甚至本身其實不排斥寫作、喜歡看書的同學,遇到作文也很容易面露厭惡。
Thumbnail
各位高中生們嗨。 會對這篇文章有興趣,代表你們應該正在準備學測,或者是接近學測了吧。 也代表著你們對於英文作文可能有些苦惱,但也充滿想要把英文作文搞定的心。 身為經歷過學測英文寫作的人,在擔任家教輔導高三學生時,我將對於寫作文的心得整理過後寫成文章,希望這篇文章會幫助你們在寫作文的路上更加順利。
Thumbnail
各位高中生們嗨。 會對這篇文章有興趣,代表你們應該正在準備學測,或者是接近學測了吧。 也代表著你們對於英文作文可能有些苦惱,但也充滿想要把英文作文搞定的心。 身為經歷過學測英文寫作的人,在擔任家教輔導高三學生時,我將對於寫作文的心得整理過後寫成文章,希望這篇文章會幫助你們在寫作文的路上更加順利。
Thumbnail
去年我寫了一篇文章,分享我認為對孩子而言最有效的寫作練習法,就是--寫完文章後,再自己打字建檔。這一年下來,我搜集了幾位家長的回饋,整理出「先寫字後打字寫作法」的四大長處。第一及第二點,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過;至於第三和第四點,則是透過家長的回饋而發現的……
Thumbnail
去年我寫了一篇文章,分享我認為對孩子而言最有效的寫作練習法,就是--寫完文章後,再自己打字建檔。這一年下來,我搜集了幾位家長的回饋,整理出「先寫字後打字寫作法」的四大長處。第一及第二點,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過;至於第三和第四點,則是透過家長的回饋而發現的……
Thumbnail
閱讀寫作爸媽問 1 【為什麼孩子喜歡閱讀,卻寫不出文章?】 王文仁(虎尾科技大學通識中心教授)回答: 「閱讀」與「寫作」,像是同一件事,卻又是兩回事,因為閱讀次數的多寡,並不完全等於寫作(或寫作的品質),中間還有一些關卡需要解決。 這些關卡包括: 【孩子寫不出文章,該怎麼做?】
Thumbnail
閱讀寫作爸媽問 1 【為什麼孩子喜歡閱讀,卻寫不出文章?】 王文仁(虎尾科技大學通識中心教授)回答: 「閱讀」與「寫作」,像是同一件事,卻又是兩回事,因為閱讀次數的多寡,並不完全等於寫作(或寫作的品質),中間還有一些關卡需要解決。 這些關卡包括: 【孩子寫不出文章,該怎麼做?】
Thumbnail
記得當學生的時期,寫作對我來說是國文課的一個項目,老師發下作文簿,上面有綠色線框好的格子,一格一格的。老師在黑板上寫下題目,例如:長大後的夢想、我的家人、遠足經驗等等。 這些都是學生時期可以用來跟老師交代的文章,但長大出社會後,寫作變得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了。 這時候我會拿不存在我的朋友來當擋箭牌。
Thumbnail
記得當學生的時期,寫作對我來說是國文課的一個項目,老師發下作文簿,上面有綠色線框好的格子,一格一格的。老師在黑板上寫下題目,例如:長大後的夢想、我的家人、遠足經驗等等。 這些都是學生時期可以用來跟老師交代的文章,但長大出社會後,寫作變得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了。 這時候我會拿不存在我的朋友來當擋箭牌。
Thumbnail
文摘 1.閱讀名家作品,看別人怎麼用--其實,讓文句優美、通順的不二法門,就是多閱讀。 2.擴大字詞庫,文采更優美---培養寫作能力,很重要的一環,就是要擴大自己的字詞庫。 感想 . . .
Thumbnail
文摘 1.閱讀名家作品,看別人怎麼用--其實,讓文句優美、通順的不二法門,就是多閱讀。 2.擴大字詞庫,文采更優美---培養寫作能力,很重要的一環,就是要擴大自己的字詞庫。 感想 . . .
Thumbnail
文采平實的老師,也能教學生編織綺麗章句嗎? 理性邏輯的學生,每次遇到情意渲染的作文就頭痛嗎? 要怎麼從「我手寫我口」進化到「斐然文采」呢? 其實只要透過我們過去的文學賞析經驗,以及刻意練習, 也能寫出文學性十足具有感染力的文字喔!
Thumbnail
文采平實的老師,也能教學生編織綺麗章句嗎? 理性邏輯的學生,每次遇到情意渲染的作文就頭痛嗎? 要怎麼從「我手寫我口」進化到「斐然文采」呢? 其實只要透過我們過去的文學賞析經驗,以及刻意練習, 也能寫出文學性十足具有感染力的文字喔!
Thumbnail
即使現代人習慣打字,但傳統的紙筆書寫仍有不可取代的優勢,不僅可以活化大腦,而且還更容易激發靈感;話又說回來,一旦靈感及想法已經使用手寫捕捉到紙上,就必須仰賴數位作業來提升修訂、編輯的效率與品質--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
Thumbnail
即使現代人習慣打字,但傳統的紙筆書寫仍有不可取代的優勢,不僅可以活化大腦,而且還更容易激發靈感;話又說回來,一旦靈感及想法已經使用手寫捕捉到紙上,就必須仰賴數位作業來提升修訂、編輯的效率與品質--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